对LS的回答很无奈。。
我因为大学的专业,对炼狱部分了解的多一些,地狱和天国都只看过中文版
总之神曲是一部 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的“三韵体”长诗,每部分都由三十三首诗组成,不论地狱,炼狱,还是天国篇,都以stelle(星辰)一词结束,而且连诗句的行数都差不多,形成完美的对应。
全篇讲述但丁在“人生的中途”迷失了正路(大体是指他在他所爱的贝雅特丽齐死后,抛弃了向信仰和上帝寻求解答,而转向了哲学,期间他有参加弗洛伦撒的政治斗争,在其党派失利后遭到流放,天堂篇和炼狱篇的部分章节就是在流亡的时候写就的),他好不容易走出他迷失正路的“阴暗的森林”就被三只野兽(分别有其象征意义,而且其象征意义很有争议)围困,这个时候,维吉尔(但丁奉为老师和先驱者的意大利诗人)受贝雅特丽齐和另外两位但丁信奉的圣女的请求,来到但丁身边,并应贝雅特丽齐的请求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
在炼狱的山顶“地上乐园”中他宣布“我为你加王冠和法冠,宣布你为自己的主宰”,并把但丁交给贝雅特丽齐,让她引领但丁游历“上帝的王国”(因为维吉尔生于基督之前,并没有受洗,所以他死后灵魂留着地狱外围的一环---“林博”,无法进入天堂)。要把地狱和炼狱的每一环发生的故事都在这里写出来就太长了,所以在此不做详述。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但丁事实上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描述炼狱的人,可以说是“炼狱”完整的形象设定的开创者,虽然差不多两个世纪之前炼狱的概念就已经出现在教皇发布的文献里,但在此之前的作者大多把炼狱作为地狱的延伸,而在但丁的诗中,人们在炼狱中承受苦难,洗净身上的罪过,为了升上“更好的王国”。
但丁的诗中也描写了许多精彩的人物形象,不管是主要人物维吉尔与贝雅特丽齐,还是他在游览的途中与其交谈的地狱和炼狱中的灵魂,值得注意的是,但丁在他的诗中把许多原本拥有“宗教特权”的人也放入地狱和炼狱中(比如他把两任教皇都“打下地狱”)。
在他的诗中明确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比如贪婪是人类罪恶的根源,教会的贪婪使得教廷过分的干涉世俗权力,而教廷与皇权相互勾结,又带来更多的罪恶,不过这也是但丁较有争议的部分,因为被他放到地狱中的大多是他所厌恶的敌人和他的政敌,现代评论者中有声音认为但丁太过于计较政治党派斗争和个人好恶,这使他的声音有失公允,也影响了神曲的艺术性。
全部是原创,现场写的,求加分~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丁的爱是柏拉图式的。
外国文学名著的老师谈到了但丁和他的《新生》,听完这个故事真的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是但丁单相思,但是却激发了他在文学上的灵感创作出流传千古的《新生》,不得不感叹爱的力量如此伟大。
但丁·阿里盖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曾经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但是他更大的成就都是在文学著作,代表《新生》《神曲》。但丁的第一部诗集《新生》(1292—1293)是自传性的诗体小说,记叙诗人的初恋经历。作品用散文诗叙述故事情节,并把31首抒情诗串联起来。贝尔特丽采,一影响但丁一生的女人,但丁的精神支柱。
但丁在9岁时初遇同龄的贝尔特丽采,一见钟情,9年后与之邂逅街头,更加倾慕不已,可是无论但丁怎么启发贝尔特丽采,她都记不太清楚小时候和但丁有过一面之缘,她只知道但丁是相当有名的诗人,当时的但丁在佛罗伦萨已经小有名气,这时的但丁开始写诗抒发思念之情。贝尔特丽采21岁时嫁给一位银行家,出于礼貌贝尔特丽采给了但丁请柬,她怎么知道但丁对她倾慕已久,这是他们第3次见面,贝尔特丽采25岁因病夭亡,但丁写《新生》以示悼念。他在书中发誓要写一部传世之作,这就是后来的《神曲》。
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但丁只见过3次面的女子,却对她有这无比的爱慕。贝尔特丽采在《神曲》中是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导师。但丁对贝尔特丽采的精神恋爱是他的重要生活经验之一。诗人对初恋的执着和由此产生的神奇的创作动力,是文学史上的佳话。
他们就见过3次面,仅此而已。但是,贝尔特丽采的形象却深深镌刻在但丁的心里。她在他心中犹如教徒心目中的圣母玛利亚,成了真、善、美的化身。她的死,对他打击特别大——但丁追求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揭露现实,唤醒人心,为意大利政治上、道德上复兴指出一条道路;纪念贝尔特丽采,赞颂她的美貌和圣洁——这些是但丁创作的动力,也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新生》包括31首抒情诗(用散文连成一体),抒写诗人对贝尔特丽采的爱情,具有回忆录和忏侮录性质。诗中洋溢着但丁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对纯洁爱情的热情歌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表达了要求摆脱中世纪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的朦胧愿望。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精神恋爱,如此强大的原动力。
……
夜的最初三小时已逝去
每颗星星都照耀着我们
我的爱情来的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
手里捧着我的心;臂弯里
还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她颤抖着驯服地
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
我望着爱神离开,满脸泪痕
……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吉尔(V irgilio)受贝雅特里奇(B eatrice)之托付,带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雅特里奇出现,接替维吉尔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亲自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炼狱)、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
《神曲》的内容是由数十个、数百个故事层层构筑而成。但丁企图将自己的哲学、宗教、政治、道德等观念,全部熔于一炉。而《神曲》中的人物,不论是实际包括但丁同时代的人:仇敌、朋友、历史人物,或来自古代的传说、史诗、圣经中虚构人物,都被但丁的想象力加以改造,具体生动的融入整个作品中。
扩展资料: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
《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参考资料:
《神曲》是但丁耗费了10多年写成的,表达了他很多而且很复杂的情感。我简单地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帮上忙。1、政治上。神曲脱稿时,他还在流亡。所以,有怀才不遇、有流亡的痛苦和愤恨,特别是对政敌和教皇。当然还有对佛罗伦萨的热爱和对其堕落的憎恨、厌恶和嗤之以鼻。还有对收留他的人和城市的感激。2、个人修养。表达了对理性和美德的追求和对贤者的景仰,但是认为只有理性是不够的,理性必须在信仰指导下才能使人得到幸福。还有希望道德复兴。3、对信仰的虔诚。4、对贝亚特丽丝的爱和仰慕,认为她是圣女。5、对真理的渴求。6、反对宗教统治城市。反教皇却不反宗教。7、反蒙昧主义、提倡文化。8、反封建君主而又渴望贤明君主。9、对意大利民族文化的热爱,《神曲》不是用拉丁文而是用意大利文写就的。9、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但丁还是在此缅怀了几位友人。10、对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反对又认同。他曾经因为同情在地狱见到的一对情侣(叔嫂**)而昏厥。
建议你还是找本《外国文学史》和名著快读。
哈哈哈哈哈,极其有创意的说法,我喜欢,极其喜欢。
看看神曲的作者
但丁·阿利基埃里(1265-1321) 意大利诗人,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亚特丽契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http://wwwccccnorg/load/shu/shenqu/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