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都城南庄
崔护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寥寥数字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足见这个因素,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铭记心中。第二句是描写佳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人去楼空。此时彼时,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心头。
总结:上面是与春天相关的古诗知识积累的诗词赏析,主要讲述了《题都城南庄》的含义,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吗?
《题都城南庄》的译文:去年的今天,我在这户人家看见了一张美丽的脸庞,与桃花互相衬托着,显得分外红润。今日又来此地,美丽的姑娘不知去往何处,只有桃花依旧盛开,在春风之中含笑怒放。《题都城南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
《题都城南庄》的全诗
《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的赏析
全诗前两句是追忆,渲染出人与桃花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人面不知何处去,表达了诗人心中怅惘。此诗及其本事很有传奇色彩,欧阳予倩先生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一、《生查子·元夕》
1、内容: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时代背景:
此词写约会。被认为是景_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3、特色: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4、赏析: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二、《题都城南庄》
1、内容: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时代背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_《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3、特色: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
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4、赏析: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日”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
三、《生查子·元夕》和《题都城南庄》的共同点
《生查子·元夕》和《题都城南庄》的艺术构思很相似。都采用了对比映照的表现手法。
《生查子·元夕》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题都城南庄》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生查子·元夕》和《题都城南庄》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
崔护
崔护(804年前后在世),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贞元十二年登第。官至岭南节度使。他的诗风格婉丽,语言清新。《全唐诗》有其诗作六首,都是佳作,尤其是《题都城南庄》流传广泛,脍炙人口。
题都城南庄
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今日在此门中,我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人面桃花相映成趣,更显风情。而今,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开得如此灿烂,却不知姑娘身在何处。
鉴赏
关于这首诗,有一段凄美的传奇故事。唐德宗贞元初年,崔护科举落第,想在长安寻找安身之处以便继续应考。清明节的一天,崔护去城南游玩,途中觉得口渴,于是到一户开满桃花的农家小院讨水喝。这时农家走出一位美丽的姑娘,端着一碗水,递给了崔护。姑娘的美貌与灼灼欲燃的桃花互相映衬,崔护被深深打动了,产生了爱慕之情。第二年的同一天,他寻着旧路,又来到这个农家前。桃花依旧绚丽,大门却紧锁着,女子不知去向。于是他在院门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姑娘。
前两句写两年中同一个场景,时间地点都很明确,是诗人在同一地点追忆去年见到少女时印象深刻的场景。桃花娇艳美丽,少女的容颜可与之相映衬,可见少女的美貌与崔护对她的爱慕之情。在这一幅动人的人面桃花图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少女四目相对、脉脉含情的场景。
后两句写寻而不遇的怅惘和感慨。虽然是相同的时节、相同的地点,但却有同有异:相同的是,桃花依旧;不同的是,人面不在。两相对照,异同得失相互交织,巧妙地展示了感情的起伏跌宕,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虽未言明,却真切可感。
全诗自然浑成,清新动人,其间隐含着初遇的惊喜、不忘的深情、寻访的怅惘和物是人非的叹息,令人回味不尽。
假的。
从诗中来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那位女子应该是离去了,很大概率死了。
孟棨在唐传奇《崔护》中写道:崔护写完诗后过了几天,偶然路过城南,听到悲恸的哭泣。女子的父亲告诉崔护,女儿自从那一日读到了崔护的题诗,相思成疾,绝食数日而死。于是崔护冲进屋大哭。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 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
哭着哭着,女子竟然复活了,于是老人把姑娘许配给了崔护。
所以是相思而亡,但复活了。也算是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故事。
你说的是赵嘏的江楼感旧(怀)“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后两句写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作者通过景物的笑传达了内心思佳人的愁绪。而赵嘏通过一问一答,风景依旧,只是那位朋友或家人或佳人已经不在这了,通过心里来表达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