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感情可信吗?

老一辈的感情可信吗?,第1张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认为老一辈人的情感是值得尊重和认可的,虽然它们可能与现代社会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老一辈的人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面对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这使得他们在情感方面有着更为深厚的体验和认知。同时,老一辈人经历过许多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这些经历也让他们对人生和情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尽管老一辈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能不太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可信。事实上,老一辈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更加直接、坦诚和真诚,他们不像现代人那样追求表面上的完美和虚荣,而是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真实和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能更能够打动人心,并引起共鸣。

总的来说,老一辈人的情感是有可信度的,虽然它们可能与现代社会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我们应该尊重老一辈人的情感,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真实地表达情感,并且将这种真实和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传承下去。

身为一名高中时期反复看了N遍电视剧的同名电视剧粉,我多年后终于读到了柴文门的原著(译林2015年版,一套3本),有很多感触,于是写这篇读书笔记。

书中四人组的形象如下,左起至右分别是三上、完治、莉香、里美。和原剧演员或想象中的样子相符吗?于是从原著开始,伴着电视剧的印象,重新开始一段回忆之旅吧。

一、“双面”莉香

如果没有读到原著,我心里的莉香会一直是铃木保奈美的样子,长发及肩,笑起来眼如弯月,仿佛全世界的阳光都照在她的脸上一样的,没有一丝阴霾的,心胸开朗的女孩子。在剧中,她容忍完治一次次在她和里美之间犹豫徘徊,用全部的力量爱着完治并且主动挽救双方关系,只在结局时没有等到最后一刻而搭乘前一班火车离开,最终选择了“放手”作为结束。

而在原著中,莉香的性格更加生动鲜明,也更加具有两面性,她一些做法也许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甚至说她是“感情关系的主动破坏者”也不为过。

1、向往自由生活,不喜欢被拘束。

原著中的莉香成长在非洲,11岁时才回到日本。于是她一直在向往幼时非洲的生活,包括轻松自由的自然环境和纯粹的人际关系,比如“不必遵从他人的命令,不高兴时可以光着脚在土地上睡觉”;“大家没有人出卖朋友,总是赤诚以待”。这样的莉香一方面凭借流利的外语,开朗的性格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受到他人的瞩目,另一方面也与日本职场的环境格格不入,关于她的流言蜚语不断。于是她相对顺利时,是在对她抱有爱慕之心的社长(也是她和完治相遇时的企业)手下工作,等到转换工作去另一家规模更大,气氛更加死板管理更为严格的企业时,她就遭遇了感情和职业的双重危机,从因为完治在这里而忍耐着留下工作到最终离职想去美国留学。

2、渴望爱却缺乏安全感,在强烈的爱与强烈的挣脱之间摇摆不定。

莉香一方面在投入爱情时热情似火,用原来和她有过一段感情的和贺社长的话说,莉香的爱五个男人才能承受。她也曾经对完治说过关于感情烈度的话题,即她认为爱她就可以“睡觉前把一天的事讲给她,需要的时候深夜也要来到她身边,每周休息时从早上到深夜都要抱着她,一天24小时的抱着她爱她,说悄悄话”。当完治明确表示他做不到,没有男人能做到时,莉香说自己可以做到,她可以“一天到晚在心里和完治说话,如果完治需要,即使在洗澡也会赤裸着跑来,可以一天一夜不睡,抱着你看着你抚摸你的头发”。但是,在以往的感情中,当和贺社长真的为了莉香离婚承受妻离子散的损失时,她的感情烈度已经降下来了,她说没有想过社长为了她离婚,没有想到“爱”可以让男人这样。她也曾经和完治说过,完治已经算和她维持关系最长的人了,之前的恋爱都不过几个月。可以说,莉香骨子里对自由的崇尚表现在感情中是她害怕被束缚,害怕被以“爱”的名义捆绑住手脚,害怕相爱的对象对她指手画脚干涉她的生活方式,于是难以和他人保持稳定的感情关系并且走入婚姻。书的结尾,莉香怀了和贺社长的孩子,却依然没有走入与社长的婚姻,选择了作为单身母亲带着孩子自由生活的结局,也是一种必然。

3、注重内心感受,对感情持开放式关系的观点。

也许有人会大吃一惊,莉香在原著中居然怀上了完治以外的人的孩子?没错,还是在她和完治的感情关系存续时,双方尚未分手时怀上的。那时她和完治都刚转换工作到大企业,虽然同在一个单位但是双方都很忙很压抑,经常连面都见不到,疲劳的完治工作一天后也没有太多精力应付莉香而采取了躲闪态度,那段时间他们陷入了感情危机中。在这种情况下,莉香去找和贺社长这个虽然分手,但是一直爱慕她并且把她当女儿一样关心的男人去诉说委屈,然后怀上了和贺社长的孩子。在这之前,莉香还曾经来家堵完治,但是遇到三上,因为寂寞而聊着聊着就勾引三上。再以前,莉香和完治关系开始的初期,她因为觉得某外国人很无助很可怜,一时间被那种孩童般惹人怜爱的感觉吸引而与人上床,被外国人说她很好上手还被完治听到。所以说到爱的话,虽然肯定莉香所爱是完治,但她似乎并没有对完治忠诚的概念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即,不爱的人坚决与之没关系,但是一瞬间的打动和需要,只要她内心有了爱的感觉,她就可以与之有关系,并且不觉得这是背叛。

这样看,剧中的莉香经过改编,把可能引起观众非议的部分略去了。

二、丰满的人物群像

看电视时,目光很容易就全部聚焦在铃木保奈美饰演的赤名莉香身上,那时觉得女主什么都好,而完治是个脚踩两只船优柔寡断犹犹豫豫的男人,三上是个不停换女友的家里有钱的花花公子,里美是个土里土气性格内向不知道哪里好才会被完治和三上都喜欢的女人。总之,女主高一档,其他都渣渣啊。

而书中的大家,不是这样的。东爱主要是四人组的故事,这里说一下原著里其他三位主角~

1、“好人”完治

完治这个年轻人,在原著中是个正直、善良,可以给女人安全感的好男人。他从爱媛乡下来到东京,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初来乍到目不暇接地迎接着东京的繁华。说他好,是因为三上和里美决定在一起时,他压下自己的感情(里美是完治初恋)完全站稳朋友的立场,抱持着两个好朋友能够在一起得到幸福的良好愿望妥善地处理三人间的关系。他在发现三上与其他女人有关系时为三上保密,同时告诫他不可对不起里美;在三上和里美感情危机时主动制造机会撮合两人;平时对三上说里美的好,对里美说三上有多么在乎她。所以完治为人是真的好,莉香也知道,她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完治,因为完治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她,从不侮辱,出卖自己的朋友。而说安全感呢,在和莉香的关系中,完治是相对忠诚安定的,并可以容忍莉香的恣意而为。他听过无数的流言蜚语,也曾经为此困扰,在交往中渐渐了解到莉香真实的性格,意识到两人之间价值观和为人处世方式的巨大不同。但是完治能够更多地察觉到莉香的敏感脆弱,总是试图从莉香的角度去理解她,总是被对方强烈的爱而感动,也能够确定自己心中的爱意,从而有“我是真的怜惜她”“我不能离开莉香”“她是我爱的女人”这样的觉悟。可以说,完治以他自己内心的稳定和宽厚包容维持着两个人的关系,保护着莉香这个“不稳定因素”,所以两个人的关系才能持续这么久。而在三上里美彻底分手,三上有了新恋情,莉香单方决定无限期出国一走了之,两人恋人关系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完治梳理了他和莉香之间的难以继续的原因,以及他对里美的感觉。他内心意识到自己无法和莉香走下去,只有和里美在一起才能得到幸福,认定这点后就再无犹豫。在和里美的接触中,完治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确信,给了里美对自身魅力以及这段感情的信心。所以当莉香从国外回来时,完治虽然因再见莉香而让里美有些不安害怕,曾说“你们不要再见面了”,但后来,里美感觉到安心,觉得完治虽然去家乡找失踪的莉香,但两人凭电话诉说心意已足够,她会等他回来。这种改变,完全是因为完治给人的安全感哇。

2、“浪子”三上

此处的“浪”是流浪的浪,而非“放浪”的浪,三上是个灵魂里居无定所的人,爆!同为乡下爱媛来到东京的年轻人,三上是富家子弟,但是和父亲关系很差,差到父亲重病他打电话问候家里都名言不需要他回去,因为有他表弟就够了(他表弟已成为他家养子)。于是三上在东京读医学院,过着有些灯红酒绿的生活,因为无论是医学院还是泡女人喝酒都可以狠狠花他父亲的钱。另一方面,三上其实是个缺乏家庭关爱,心无归去之处的男人,他看似很适合东京这座大都市,其实自己心里清楚,未来当医生既不会留在东京,也不回去爱媛。这样的三上,他对里美的渴望其实就像对安定和家的渴望,可是他的目光注定会被更大更繁华的世界所吸引,他灵魂中的不羁、反叛和难以停留的冲动也不是里美这样传统的女人可以把握的。说起来,三上这个人物在书中给人的深度和感觉,并不是剧里江口洋介的角色可以呈现的。在书中结局处,作者给予了三上最适合的恋人,实在让人欣慰。

3、“被平反”的里美

相信当年看剧的观众都会有疑问,就是关口里美到底哪里好?可是读了原著,觉得里美虽不是最出色的女人,也是个挺好的女人,是适合家庭和婚姻的传统女性,而且身上不乏亮点。里美之所以成为完治的初恋(其实三上也是学生时代就喜欢里美,只是他的喜欢比较不定性),是因为里美在学生时代是个优秀的班长,是外貌和学习都很好的女生,本身就惹人注目,同时她正直,敢于发表观点和仗义直言,让完治这样当时很平凡的男生心生倾慕却不敢表白。在学生时代,里美曾经帮被别人取笑的完治解围,也曾经直言某位选择自杀的同学留下的指责全班同学内容的遗言是恶意而不负责任的,而被当时同情死者的同学排斥(其实里美说的有道理,也正是这件事让完治和三上见识到里美的勇敢)。在爱情中,里美开始时会因为怯懦而犹豫,有时抱着“如果还在学生时代就好了大家的关系永远不变”的天真想法,但她一旦思考清楚,比如喜欢三上,或者无法忍受一直等待三上的自己因而无法再继续,或者认识到完治的好继而喜欢上完治,里美都是果断的。就像她所言,里美会站在旁边看很久,但是一旦决定就会纵身一跃。原著里的里美在道德上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且自有其内在的“韧度”,是个挺让人欣赏的女性,我甚至觉得一般男人有了里美这样的女人,都会过的挺好~

三、合乎情理的感情线及最优结局

东爱原著主要有两条感情线,三个结局。其中两个结局就是感情线发展的完满结局,即完治和里美结婚,三上和尚子结婚,另一个结局则是莉香选择离开完治,也不与和贺社长结婚,独自生育孩子的单身母亲结局。主要谈谈这两条感情线及其结局的合理和必然。

1、三上-里美-尚子

在完治来到东京之前,三上和里美已经知道彼此同在东京,但是没有发展出什么故事。完治就像一个诱因,他的到来到使同学间的联系聚会热络起来,他对里美的倾慕和尝试发展也似乎刺激了三上,于是三上发现,他也是喜欢里美的。一个风流倜傥型的三上,有N多把妹经验的三上也撬开了里美的内心,这段感情开始的顺理成章。

对里美而言,三上和完治的感觉,就像一个平时有些孤僻但高高帅帅又有点坏的男生,和一个心地好性格软但平凡且沉默寡言的男生。里美是内敛和保守的,但正是这样,她难以抵抗三上有点强硬的情感上的进攻。所以里美开始的选择和后来的沦陷,其实不难理解。而对三上而言,里美是他曾经以为的“此心安处”,他学生时代没有过多交往而其实一直默默注视的女生,一个学习好长得好处事公道又是班长的女生,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吸引家庭复杂为人跳脱但其实迷茫无助的坏小子,不是很正常吗?

可是这两人真的走不下去。因为在三上的潜意识里,里美不能满足他的全部,可能是欠那么一点点,她可以满足他渴求安定的一面,却无法把他从渴求流浪中解脱出来。于是渐渐地三上一边说着我的膝盖只让你枕,谁敢说我的女人不好,一边难以自制地玩笑般地去招惹其他女性。同时,里美也经过了等待,揪心,忍耐,试图理解等过程,最终发觉和三上在一起让她怀疑自己,于是决定放弃。其实在两人短暂的蜜月期后,三上和里美都觉得在一起生活有些无聊。不过最后分手,与尚子的出现、存在和代表的阶层对里美内心的刺激分不开。

尚子是和三上就读同一医学院的大学同学,她外形靓丽,家境富裕,学习成绩也比三上好(帮三上复习功课通过考试)。可以说,尚子是具有里美内核的都市女性,是关口里美的东京高配版,也是三上人生伴侣的最优解。在某次突发奇想去医学院给三上送东西之后,里美发现尚子漂亮、聪明、有魅力,即面对三上周围的人产生了自卑的感觉,发觉自己和三上所在的环境格格不入,而三上有些僵硬可怕,有些不欢迎的第一反应更让里美认定自己和三上不是一种人。所以,花心但没意识到严重性的是三上,冷静提分手做决定的是里美。

三上的花心到尚子为止(虽然他们之间也几分几合,三上中间也有一夜情,但是认真的恋人关系到尚子为止)。尚子在三上第一次习惯成自然的撩她时,就明确的告诉三上,让三上和未婚妻(里美)分了再来碰她。于是这个女孩子,在吸引三上的同时让三上察觉到她内在和里美相似的一面,对感情都“那么认真、固执,一不小心就从眼皮下溜走了”。尚子有一个青梅竹马的世交未婚夫,但是她能通过“三上抱住她时心里的话是对不起妈妈,而不是对不起未婚夫”来确认自己的感情,然后果断的和三上在一起,帮助三上学习、考从医执照,想要家族接纳三上。在后来发现三上不羁的一面,比如依然拈花惹草,不愿意留在东京等,尚子也曾经伤心,以为这些困难不可克服而选择和未婚夫结婚,但是通过三上在婚礼现场的反对,尚子也勇敢的做出了选择。她在婚礼之后去蜜月的机场就离了婚,回来找到三上,从家族离开和他去了仙台工作,最终多年后她家族接纳了三上和仙台这一事实,尚子和三上走入了婚姻。可以说,尚子是个比里美更自信,更知性,更有魄力的女生,她也能够放弃更多、投入更多,有信心有能力去把握三上及两人的未来。正式因为有了这样的尚子,三上终于有了安全感,找到了心的归宿。

2、完治-莉香-里美

之前说过里美是完治的初恋。所以完治和莉香关系的开始实在谈不上爱,更像是两人正逢失恋(里美三上一起,莉香刚和男友分手)抱团取暖。但是随着两人相互了解和感情的发展,恋情日趋稳定,原因是莉香很有魅力,就像东京一样吸引着完治,她的爱又总是感动着完治,而完治的为人就是很稳定,会珍惜守护已拥有的那一类人,所以完治曾经说过,莉香就像他珍藏在抽屉里的宝物,他庆幸能够拥有她。可是另一方面,完治的压力显而易见,莉香让他觉得很累。当莉香突然出国归期不定,完治喝了酒在里美面前哭诉时,他说他输了,其实意味着完治已经明白他不可能像莉香爱自己一样去爱莉香,这种挫败甚至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个好男人。同时,过于自由的莉香对完治来说永远不可把握,他永远跟着她的节奏,处理她的是非,调整他的心境来支持和适应莉香,确实是很累的。连三上对里美彻底放手后都看出这点并且告诉完治,对你来说,里美更有魅力。

前面已经说过了里美的闪光点,读原著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如果三上-尚子这一对还有些凭运气和想在一起的努力才能走到最后,那么完治和里美确实是天然合适的两个人。他们骨子里有共同的传统,一样的为人和道德准则,有对家乡的回忆和同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基于这些很容易就心灵相通彼此信任,两个相似的人在一起都可以舒服的做自己,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完治不需要去承担那么多的不适应,心情不会总是因为突发状况而起落,里美也不用刻意改变自己的样子去配得起对方或故作大度去容忍什么,他们确实非常合适,让人觉得本来就该在一起,而且是可以携手走向幸福,走完人生的一对。

这条感情线走到最后比较虐心的一段,是莉香从美国回来,怀了和贺社长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定有孕被三上撞到,三上马上将消息告诉了完治,三上和完治当时都以为那是完治的孩子,也都知道这次莉香回来完治因为里美要彻底说清分手。当莉香在和完治说到这些时,她虽然心里百分百确定依然爱着完治,万分希望孩子是完治的而因此继续和完治在一起,但她还是坦然相告孩子的父亲是谁,也无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完治不分手,只是很平静的答复说分手的事她要考虑一下。莉香最后一次试探,是约完治出来,假装说自己要和和贺社长结婚(正如完治所愿,但因为不爱所以她不会嫁),看到完治的如释重负。那时她终于确定完治喜欢里美,自己应该彻底放手让完治有他的幸福,所以她说,“幸好孩子不是完治的”(这样才可以解脱完治)。后来完治做梦了,梦见自己在机场留住莉香,说不管孩子是谁的他都会好好照顾她和孩子。我想,完治一定再次感受到了莉香到底有多爱他。这种只为心的纯粹和希望对方好而放手所爱的爱,不光是完治,里美,其实大多数人在莉香面前,都会输了吧。

四、最后的话

作者柴文门在后记中写了莉香的原型来自何处,和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她”。作者无疑是欣赏莉香的,就如书里一章题目,“闪闪发光的钻石”。在故事诞生的1990年,作者坦言读者能否接受莉香是本作成败的关键。而我的感觉是,我真的喜欢书中的莉香。不是因为距离原著诞生到现在近30年间,社会审视女性的环境变化,也不是因为更开放自由的女性角色已被认可,我是单纯的喜欢这一角色。我确定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中时期读到她,还是现在,我都喜欢她,因觉得她实在是个鲜活的女人,而且如此纯粹耀眼,敢做别人不敢做之事,敢说别人不坦诚之语,她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当然,经过电视剧改良的莉香我也喜欢,那个更符合传统道德的莉香和铃木保奈美的笑容也是我记忆中的钻石。

我其实很震惊作者在1990年就已经创作出如此丰满有内涵的作品,不光人物及其感情发展和选择,关于东京和爱媛的象征意味也自有其深意,所以在阅读中角色的很多心境都似曾相识,带来很多感动和思考。本作即使放在今时今日也完全没有一丝落后于时代的感觉,反而觉得它就是这个时代应有的作品(也许原因在于我国和日本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于是在最后我由衷的感谢作者在那么久之前就创作出这样的故事,可以被我今时重新了解全部故事并被它打动。

最后重温一下本书的结尾,这样的几句话:

“如果是东京人,你也许会在哪里遇到赤名莉香……见到她,替我问个好。她曾经……是我爱过的女人……”

抱团养老,这种方式当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人老之后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养老,和几个相知相识的老朋友在一起养老这样这样更幸福快乐。因为抱团养老的确是有好处的。

首先克服失落和孤寂。由于子女一般都在外工作,顾及不到家里的老人,而老人天天面对着空房子,没有他人的陪伴,难免感到孤寂。“抱团养老”可以让有同样需求的老年人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老有所伴,可以缓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寂。

其次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和同龄人一起聊天听曲、登山垂钓等集体活动,摆脱了独自生活的单调和乏味。

第三缓解年轻人的压力。当前的社会压力过大,让年轻人不仅在外要忙于工作,让很多年轻人分不开精力去照顾家里的老人,“抱团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也缓解了儿女在照顾老人身上的负担,不用过于担心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抱团养老”就是老年人们相互照顾,当同伴生病时也能帮助他们,给予照顾,这就需要老年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抱团养老”这一养老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年人才能更好得到一起。老年人的心理会相对更加敏感,一群老年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也会有很多小摩擦,这种小摩擦也会给老人带来不好的情感体验,影响老年人的心情。还要看经济状况,老年人养老也是一笔不便宜的费用,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决定。

很多人几乎在自己这一生中都在寻找爱情存在的意义,寻找感情的真正涵义。很多人甚至恋爱或者结婚的时间过久了,会找寻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他渐渐不明白了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他渐渐开始厌倦这样平淡无奇的感情,开始质疑两个人在一起是否正确。有的人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干脆以分手结束,有的人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就努力的将这份感情维持下去。那么,在感情中,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什么?我认为感情中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以下几方面。

一、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一起抵挡生活的困难

我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一起抵挡生活中的那些困难。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不怎么容易,总会遇到难过或苦痛的时刻,这个时候一个人肯定比较难扛,但是两个人一起扛总会容易一些。

二、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一起分享人生的美景

我认为感情中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一起分享人生的美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除了困苦,也总能遇到一些美丽景色,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那势必会觉得非常的失落。这个时候伴侣存在的意义,就是与我们分享这个喜悦。

三、两个人在一起时为了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组建成一个家庭,一起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了下一代,为了现在以及未来的幸福人生,共同去拼搏与创造。一个人可能力量薄弱,但是两个人合力而为,肯定能够收获非常大的成功。

如果大家对“在感情中,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什么”这个话题有更多的看法,欢迎积极评论同我们分享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哟。

在感情上,两个有家室的人在一起,结局会是什么?

两个有家室的人在一起,这是对家庭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两个人既有家庭,执念下要在一起,形同是将要抛弃他们的家庭。两个有家的人发生了感情,直接会导致两个家庭的破碎。此时,他们家庭成员,都会被牵扯其中,承受着其中的不快,承受着来自外界的讥讽。

很多两有家室的人,他们在一起却没有走向离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不情愿因为他们的错误,而导致两个家庭倒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几家邻居,以前经常在一起,出去喝酒,聊天。日子这样度过也无不如意。

我们经常一起外出吃饭,饭后去K歌。久而久之,两家邻居中的一对男女,彼此之间擦出了爱的火花。

大家一起吃过晚饭,天色已经很晚。然后再去唱歌,时间已经过了零点。

午夜,黑洞洞的四周充满迷幻,这也更加容易让一个人的情感,肆意奔放。

借着酒精的麻醉,两颗心似乎被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

就这样,他们偷偷地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切。

邻居之间发生这样的事,肯定会让左邻右舍热议的。就算双方的家人不知道,也会在风言风语中,察觉到一些什么。

于是,男方的妻子开始不停与丈夫吵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跑去那个女人家门口大骂。随后,她开始强势监控丈夫的一举一动,不让他在晚上单独外出,并时刻检查他的手机。

每次遇到我们这些邻居,她总不忘提到那个女人,说那个女人的种种不好。即使这件事情过去了很久,大家几乎都快淡忘掉这件事情的时候,她也依旧不依不饶,对此事念念不忘。

其实,她又何尝不想彻底忘干净这些事情,她又何尝不想这种事不是发生在她的头上。她想要忘却,但越是如此,那件事反而在她脑海中愈发的清晰。

两家因为这件事,老死不相往来,成了一辈子的仇人。

他们的孩子,也在邻居们面前抬不起头。他们无论走到哪都觉得不对劲,总感觉背后有人在议论他们的家庭。

这就是在感情上,两个有家室的人在一起的结局,很真实,真实到让人有一种切肤的疼痛。为了一时之快,放任自己,抛弃与自己有关的所有。我认为,这是极其不值得的。所以,无论到哪,自己遇到让自己心动的对象,内心有了越线的冲动,一定要及时刹车,并即刻提醒自己:你是一个有家室的人,且你做过的事,一定要承担得起。你能承担得起吗?如果不能,请彻底打消这个念头吧。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就属于 "心理群体" 现象,也被称为“首属群体”、“初级群体”。 意思就是自发性建立一个小群体,而这个建群的特点是,群的规模小一般两到十几人最多不过二十几个人,人再多的话,很难有聚集力了。其每个人都各自扮演着自己特定的角色,尤其是每个人在参与群体的活动当中,都能够面对面的互动,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或一些行为,面对面的进行,做事情有较为统一性,这也成为了在群里面相互之间的一种默契,较为明显的一点是,在团体内成员当中的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联系,并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又形成了另外一种“团体心理”存在。

01、心理群体(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

其特点是群体的成员少,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因此从 情感 上阶段性的相对稳定,有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这种“心理群体”的现象一般都会出现在学校或有较为稳定或长期的机构,其群体的成员,感情上都是比较融合的,由于成员之间不断的互动和 情感 的登记。 所以一个人表示的某种态度,思想 情感 和愿望的习惯性动作表情或做的事情,外人是很难理解的,“心理群体”的整合性是很强的,以至于群体中的某一个成员的目标都可以成为整个“心理群体”的目标,比如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包括题主所提出的选同样的课程, 体育 课做配对练习、集体吃饭等。

02、为什么在学校的女生中容易形成这种群体心理?

其实,不光是学校,在其他单位或者团体当中也容易形成这种群体心理, 男女都可能形成这种小群体,相对于对于学校的女生可能要多一些。 因为女生自认为是弱势群体的一员,在经过家庭群体的最原始的合解,会有明显的自发性家庭成员指向,主要是寻找 情感 上直接满足,也是人们最初对 社会 环境的一种适应性。 同时它也可以表明个体早期 社会 化的执行能力,而在家庭群体心理当中,最容易体现的是每个人都有更大的自由度,彼此的个性表达也最为充分,而无太多的拘束性。而步入学校以后,环境相对封闭(学校管理及住宿),任务相对单一(主要以学习为主),但也毕竟是 社会 中的一个平台。

因此在学校当中也就容易产生群体心理的小团体,这样的团体主要成因主要是,女生个体已经离开了家庭群体而步入到学校之中,让自己能够尽快的融入到这个小 社会 (学校)当中,去适应这里的一切,而使自己不感到孤立。但与绝大多数同学结盟可能性不大并有难度,只有从少数人开始或个体性交往开始。同样寻求相对的共同价值观与一定的规范。 在此基础上,两者或两者以上相互接触又在持续不断的互动。虽然可能出现分子(服从者)分母(指挥者),但能够认同平衡。这就是这个小团体,形成了稳定的分子成分,所以相应的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03、团体心理

当这个小团体运营了一段时间以后,其中的成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的情况下就逐步了衍生了“团体心理”。也正是这种“团体心理”使这个小范围的人群,形成了 团体的规范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 团体的价值 (抱团取暖等), 团体的 情感 (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等)、 团体的行为 (做什么事儿一起去做等)等。 尤其是团体的成员一般都以“我们”的共同心理构成区别于其他团体的心理构成,这也是团体的一种理念,因为这样的小团体属于无名无份与学校的其他团体。比如 体育 性的,文艺性的等是不同的。而这种小团体是自发性的,是人与人之间与 情感 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更是以相互为伴、相互为友为基础而无其他意识性目的小团体。

其实这样的抱团小团体是有一定好处的, 首先在女生当中容易产生的嫉妒心理,在这样的小团体里会转变成一种相互学习和帮助的动力。 成员在团体当中会有一种归属感,这也正是个体自觉的归属,自己自愿参加的团体的一种 情感 。也会有团体的认同感,也就是团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 情感 ,特别是团体的促进或干扰作用, 比如某个人单独不敢表现的行为,在团体当中则敢于表现。比如某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很少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去学习,但是在团体当中相互的帮助和鼓励却做了。 因此,像在学校女生抱团这样的一个小团体,对于个体其实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个体的 社会 化,并且更是个体自我的形成,当然这些都是在团体心理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04、互补性

“互补性”, 社会 心理学 在人际关系理论当中的一个专用词语,而我们把它用在这里,主要是说的,在女生抱团当中, 这种“互补性”是女生之间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需求,才得以让他们 情感 维持阶段性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这个, “互补性” 也会产生分崩离析的作用,这就是说为什么这些抱团的女生的小团体不能够长期依存下去,这还有赖于女生们当生理成熟以后,他所需求的这种 “互补性” ,并不是像在小团体当中那种单一性的性别之间的 情感 可以互补的,而是由于生理的反应扩大了需求,而这种需求就是对于异性的需求。 而恰恰是这种“互补性”,可以达到男女双方彼此动机得到相对满足的效果,也就是说女生在通过与异性相互接触的时候,彼此之间互补作用所获得的超过由此而带来的损失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才得以维持。

意思就是,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互交往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被他们之间的 情感 的热度所掩盖了,两个人之间的 情感 ,才能够得以维持,这主要是两个人通过彼此间的互补作用,所获得的超过矛盾带来的问题产生的小挫折所产生的效应,这也是女生抱团的小团体,不能够满足同性心理相互 情感 交流的需求,而是要将 情感 延伸延伸到外部的异性身上, 与异性之间同样能够得到 情感 上的互补性来弥补自己生理上的需求,当然同样存在着,具有目的性的,比如恋、爱结婚等。因此这种“互补性”,在与异性交往当中,尤其是最初交往是依然存在的,或长期存在,这与女生与异性人之间的相互 情感 交流的程度而决定的。

女生抱团的小团体不得以长期维持,不仅有女生与异性接触的因素,还有其他 社会 性的因素存在,必定学校,只是以学习为主的单一任务的环境,它是有时限性的,也就是你到了一定的年级,就该毕业而离开学校,当你大学毕业了以后,你所步入的将是真正的 社会 ,此时你的恋情也已经开始了,你将步入重新回到你自己的 “家庭群体” 当中而成为一员,去适应新的家庭群体,也正是因为如此,你可能是这个群体当中的群主。 所要展现的,就是你培养下一代的能力,做好下一代的教育,而这些都必然牵扯到你的经历,所以有可能你和当初抱团的女生有联系,相对要疏远了很多, 情感 也会逐渐的淡化。

05、结语

学校的女生抱团所形成的小团体是比较有固定性的,成员有进有出,但是这种小团体它是自发性的,没有倾向性的。他与 “小团体意识” 不同,他不存在团体中的一种表面的压力,他也阻止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更不可能去形成一种决策来压制别人。女生抱成团的自由度是很大的,其团体的规范也不限制个人的自由。 这也就是许多女生为什么愿意在学校形成一个自我的小团体,既是保护自己又可以避免孤单,还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帮助他人,其团体的互动性是很强的,在加强 情感 方面的交流的同时,也会让成员感到心里不空虚。

同样,你不能把在学校抱团的女生所产生的 “群体心理” 看成一种 “松散的群体” ,其实它与 “松散群体” 的性质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 “松散群体” 彼此之间一般没有更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松弛的团体,这种团体结合水平很低,多半是偶然机会凑合在一起的人,是以学校在学习当中所结成的小团体截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学校女生抱团所形成的小团体。 因为这样一种小团体同样存在着他很大的和很有力的作用,其作用既可以相互抱团取暖,又可以相互作用的存在而使自己不松散,尤其当这种团体能够相互作用在学习上的时候,对于学习成绩将是一种飞跃。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根据埃里克森的 社会 心理阶段发展理论,从13岁到20岁左右青春期这段时期,人的主要 社会 心理发展任务是自我认同,也就是决定我是谁,我在这个 社会 上扮演什么角色。在这个时期,父母长辈对人的影响力逐渐退居二线,而青少年与同辈的关系此时成为他们人生的重心。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追求团体归属感,通过自己所属的团体来定义自己,并根据同辈团体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这样的团体在当事人进入成年早期,发展心理任务转向亲密关系时,多数就会在更亲密的密友或恋爱关系的影响下自然解体。在这段时间与同龄人相处不顺利或没有找到自己的团体归属的人则有可能产生角色混淆,即感觉自己在 社会 上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担任什么角色。

这个发展心理阶段不因国别、民族、性别有太大变化,至多由于 社会 条件、文化和个人特质,有时候年龄范围可能会推前些或错后些(比如可能现在中学课业太重,学生根本没时间进行 社会 交际,那么他们就可能到大学才有机会去发展这方面)。男性和女性此时的行为本质驱动都是一样的,都会抱团(实际上就是寻找团体归属感和角色定位),只是由于文化影响可能表现型不同。女性更多的表现可能是如上所述,而男性则可能是参加球队、共同兴趣爱好、甚至可能是通过结成小黑帮来体现的。

原始部落时期,男性需要外出打猎,而女性,负责在家(应该叫山洞或山窝窝)照顾孩子,整理家务,以及在家附近的山上溪流边找点野果子和能吃的草茎,因为那时候偶尔会有野兽出没,所以女性需要三三两两结伴去找吃的,一边走一边聊天,打发时间,然后发现了哪儿有好吃的野果子之后,也会互相告知。所以女性这种结伴的行为是有传统的,虽然到了现代,周围环境已经相对非常安全,但是来自基因的记忆还是促使她们这样去做,她们在

至于为什么很难维持长时期的友谊,那是因为原始部落总会搬迁,逐水而居,换了地方,当然也就换了朋友圈子啊

这种报团。你可以扩大到男生,职场,学校等等

但凡有群体,就必然会出现报团行为。

一来是因为利益,

二来是因为从众。

男生也这样啊,所以说这就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正常行为。人是一种 社会 性动物,寻求伙伴就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一个人都会不自觉的从中寻找同伴,如果有的人喜欢独处,不愿意跟别人产生任何关系,那么这个人不是自闭症,就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人是不能单独以个体方式存在的,这违反了人的 社会 性生存法则。

想了解女人的抱团行为,首先要了解女人的特性,女人是感性的,乐意去帮助别人、喜欢与人分享,情绪低落时需要别人的安慰。

女人的乐于助人是基因为了得到繁衍的行为

女人乐于帮助别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帮助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一种行为,当然她也希望别人跟她一样。

女人从原始人类遗传里就有无私奉献的基因,这样才能生儿育女,无怨无悔,人类才能得到繁衍生息。人类也是群居动物,男人出去打猎,女人在家守护家园、子女,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而男人形成的是攻击和自保、目标和解决问题、尊严和权威,跟女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行为模式。

遗传到今天,人类发展到了文明的 社会 ,生儿育女依然需要,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也遗传了下来。

喜欢分享好的事物和低落的情绪

女人的思维逻辑导致她是很感性的,遇到事情首先就是感受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情绪,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情绪太多是不能压抑的,否则身体就非常容易出问题,而女人就自然形成一种疏导方式——发泄出来,女人在家庭群体, 社会 群体中的力量是最小的,又是天生保护别人的群体,所以就养成了一种柔和的发泄方式——分享。

“分享”的背后就是渴望自己的 情感 被关注、被尊重、被呵护、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 社会 群体中,她自然要去寻找让自己情绪被关注、被认可的群体,她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舒缓,让她的内心得到安宁,同时这个时候也是她充电的一种方式,她就又勇敢的去面对、去包容、去承担更多的事情。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群体,是每个不断成长的人都会遇到的事情,不是当初的 情感 不在了,而是内心需要的不同了,环境不同了,共同的点没有了,也就造成没有共同的语言了。

这个如果以一个理解的心态去想这个问题就不是个问题,当然因为观点不同、三观不同也会让彼此疏远,也就是人的朋友会有远近、亲疏不同。

有亲密关系以后,女人也一定会有好的闺蜜,但作为伴侣了解了男女的不同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就更懂如何呵护女人 情感 的需求,就能理解和尊重她的唠叨、不满、抱怨,其实她不一定是指责和怨恨,也可能仅仅是想跟亲爱的人发泄和求关注,只要你不去辩解、去倾听、去安慰她,她 情感 得到呵护、得到回应,她情绪触及谷底后就会反弹,她的热情、关心、温暖依然如故。

所谓抱团,其实是心灵还不够强大的女生在寻求认同。

同进同出,选同样的课,集体吃饭,我大学的时候真的跟同学没少干。初中和高中是走读,但是也会选择跟好朋友一起回家,共走一条路,晚自习后一起在路边的小摊吃个宵夜,周末会约着一起去逛街,逛书店,喝饮料。但是现在往回看那段时光,依旧就记忆里温暖的点。

抱团的外显行为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每个团体中的个体的三观确实不一样的。有些人抱团可以去欺负别人,比如现在常见的校园霸凌现象;有些人抱团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奔着一个目标去努力。

从心理的角度来回答,我想这更多地是寻求一种认同,或者说任何的抱团都是一种认同的寻求。如果我们参加同样的社团,选同样的课,吃一样的饭菜,这个人肯定是从头到脚的认同我啊,我肯定也认同她啊,因为认同她就是认同自己啊。

那为什么很难保持长期的友谊呢?

因为没有人的经历是完全可以一样的。假设初中3年在一起很好,如果可以做到成绩都一样好或一样差,然后进入一样的高中,那他们的友谊可以继续的,两人性格还得差不多,长得还得差不多,万一一个女生招人喜欢,有男生追,一个女生不招人喜欢,都是暗恋别人,那么他们的经历就变得不一样了,经历不一样了,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如果看法不一样了,那友谊自然难以长期。

那为什么女生抱团就更容易被发现呢?

我觉得这个事情背后的假设是一样的,就是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情绪,因为女生在 社会 人眼里就是柔弱,弱小等标签,女生一起牵手上厕所都理所当然,这是 社会 关于性别差异的实际看法。因为 社会 的世俗眼光允许,所以这种情况才可能被我们很多人看见。如果两个成年男生牵手去上厕所,你试着想象下,会迎来什么样的批判的目光但是男生也有抱团啊,男生的抱团行为只是相对低下而已,比如一起去网咖组团打 游戏 。

女生抱团 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自古以来男人力量强大女人弱,如果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依靠的男人,几个女人抱团一起用友谊的力量取暖,在现今高压力山大的时代,女生抱团取暖 一定是一种幸福和力量

二婚夫妻经常吵架,感情越来越淡,主要是因为缺少沟通,并且不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导致的,所以从这2点出发就能够解决问题。  吵架频发 现在社会离婚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了,每个人都想追求幸福,当两个人不合适的时候就会选择分手,这很正常,但是同时也就产生出了很多二婚的夫妻。而有些二婚的夫妻并没有吸取第1次婚姻的教训,反而会经常吵架,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以自我为中心 第1个原因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曾经离过婚,所以在这方面会比较敏感,遇到事情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也可能是她第1次婚姻失败的原因,但是在第2次婚姻中仍然没有吸取教训,所以双方都是这样的性格,最终导致一有矛盾就会吵架,一吵架就会抱怨自己的婚姻不幸福等等,其实还是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对。  期望过高 第2个原因就是期望甚高,因为已经经历过了一次失败的婚姻,所以我希望自己第2次婚姻更加美满,但其实婚姻就是一个包容的过程,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能够去包容对方,只知道一味的索取,那么最终也只能以离婚收场。所以当经历过婚姻失败之后,在第2次组成家庭时,一定要吸取教训,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体贴对方,这样子婚姻才会越过越好,越过越美满。 无论怎样,即便是二婚,两个人走到一起也是缘分,也是有互相吸引的地方,才能够走到一起,所以遇到事情一定要多想对方的好处,这样子才能够保持婚姻的新鲜感和甜蜜感,也是保证婚姻长久的秘方。在这里也祝愿各位婚姻美满,家庭幸福长长久久,白头到老。 二婚夫妻经常吵架感情越来越淡2  1、寻找问题 你和伴侣不和的问题是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还是慢慢变成的?了解这个问题,是解决夫妻不和的关键。如果你一开始就一直争吵,那么也许你根本就不应该结婚。但是如果你们恩爱了很久,最近才开始不停吵架,那你们之间肯定有问题。找出问题并写在纸上。  2、区分大小问题 做事要注意轻重缓急。在分析婚姻不和的问题时,要区分大问题和小问题。小问题一定不是你们吵架最主要的原因,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让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当你们之间问题很多的时候,先处理大问题,先处理会危及你们婚姻安全的大问题,之后再处理小问题。  3、互相沟通 想解决夫妻不和,就要沟通。沟通是有效的沟通,不应该是让矛盾升级互相的指责。找个双方可以放松的地方,最好是在公共场合,这可以在脾气快要失控的时候提醒你停下来。 可以选择公园,也可以选择咖啡厅,只要你确定你和他能够很好的放松和沟通即可。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让他开口。他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暂时不要争辩和辩解。耐心平和的倾听他的想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对话中,你不妨把他当成你重要的商业伙伴,保持耐心和尊重。 夫妻经常吵架,如果问题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夫妻很有可能就会陷入要离婚的境地。夫妻经常吵架,对孩子带来的影响也是很不好的。因此,如果你和伴侣存在经常吵架的问题,一定要尽快想办法解决。 二婚夫妻经常吵架感情越来越淡3  夫妻陷入冷战该如何去解决呢?  主动示好 在婚姻中夫妻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解决夫妻矛盾。但有些夫妻争吵之后往往不给对方沟通的机会,或者互不理睬,因此陷入冷战状态。长时间的维持冷战,便会形成家庭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在婚姻中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以及漠不关心。它对婚姻的伤害往往作用于夫妻二人(或者任意一方),会造成精神及心理上的双重伤害,属于家暴的一种。 假如夫妻俩陷入冷战状态,万不可互不理睬,这样只会疏远彼此,让夫妻俩互相伤害,从而失去沟通的可能。 要想迅速的结束冷战状态,就需要一方主动示好,积极的创造“夫妻沟通”的可能性。具体的做法如下:  言语示好 。夫妻任意一方可以主动的找到伴侣道歉,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引发的争执,只要不违背婚姻道德,都可以去服软,一切以婚姻稳定为前提条件。言语上的示好需要结合伴侣的性格和以往相处经验,针对性地说出对方爱听的话,借此缓解对方情绪,寻找沟通的突破口。  行动示好 。每一对夫妻都有专属的相处模式,对于伴侣的喜好很了解,这一点对于“行动示好”来说很有利。夫妻任意一方可以为伴侣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借此来证明你的爱意,以及和解的态度。当然,行动示好的方式有很多,不仅可以送礼物,也可以是主动家务、准备饭菜,等等。  氛围营造 。无论是言语示好还是行动示好,我们都是在营造沟通的氛围。在没有达到可沟通的氛围时,夫妻俩都需要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努力。当你们营造出沟通的氛围后,夫妻之间的冷战已经开始了化解。 如果夫妻冷战状态依然得不到化解,双方都没有继续沟通的意愿,那么就需要夫妻任意一方去寻求外部帮助;或者当家人发现小夫妻在冷战时,也可以及时的介入调解,从而化解矛盾,让夫妻婚姻回归正轨。  寻求调解 当夫妻二人无法自己结束冷战状态时,就需要外部力量及时介入调解。具体的调解方式分为三种:  父母或长辈帮助 。小夫妻闹矛盾对于双方父母来说是一件大事,父母们都不愿意看到子女婚姻出现问题。父母们很了解自己孩子的品性,可以针对性的去训导自己孩子,也可以委婉的道出婚姻经营之道;父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去说服自己孩子,从而结束小夫妻冷战,让双方可以去沟通解决矛盾。  好朋友从中调和 。如闺蜜、兄弟、发小,都可以成为你们夫妻的倾诉者与调解者。夫妻可以去找好朋友倾诉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适当的缓解情绪,假如自己抹不开面子,就让好友代表你去对伴侣说明心意。该方法需要这位朋友比较靠谱、热心,切不可随意去选择倾诉对方,更不要去找朋友圈口碑比较差的人,避免适得其反。  专业人员来调解 。假如夫妻俩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不妨寻求专业人士来进行调解。较为专业的人员有心理咨询师、婚姻调解师、情感导师,等等。夫妻二人需要毫无保留地说出矛盾始末,并说出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不要去隐瞒,如此专业人士才能去针对施策。 总之,夫妻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而不是一种维持冷战状态。对于婚姻来说“有效沟通”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也是维护婚姻稳定的核心之一。  化解问题 当夫妻冷战状态得以解除之后,夫妻俩都需要针对这次冷战进行全面反思,从中找到问题核心,在未来的婚姻经营中去规避。夫妻冷战本身只是婚姻危机的导火索,而诱发夫妻冷战的根源则会成为危机婚姻的重要因素。夫妻在进行探寻根源的时候,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反思。  夫妻相处方式 。夫妻之间的相处需要具备四要素,即:信任、理解、坦诚、忠诚。夫妻俩可以彼此信任,婚姻家庭中的行事都可以达成统一,不存在主观臆测与猜忌;夫妻可以相互理解,伴侣的言行举止都可以获得对方的中肯支持;夫妻在情感上可以做到坦诚相待,不去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到相互体谅与抱团取暖;夫妻双方都不去做背叛婚姻的举动,忠于婚姻,忠于彼此。 建议:当夫妻结束冷战后,夫妻需要去反思上述四要素,并找到不足之处,针对性的去改善。夫妻相处是否处于良性循环上升式发展,取决于夫妻改善相处方式的决心。  夫妻俩优缺点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性格、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个人爱好,等等不同之处。而对于夫妻来说你们需要去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对比,罗列出你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去尝试接纳对方的缺点,多看对方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建议:夫妻矛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看对方缺点,并较为主观的去放大,从而产生厌烦情绪。而想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夫妻双方尝试接纳彼此缺点,并为彼此做出改变,从而去度过婚姻磨合期。  矛盾解决方法 。夫妻俩之所以陷入冷战,多数是出于没有良好的矛盾解决方法。对此,夫妻需要结合该次“冷战经历”去反思处理过程,并总结经验,寻找你们之间处理婚姻矛盾最为合适的方式方法,以便下次运用。 如:该次冷战是主动示好解决的问题,那么下次不妨也如此运用;如果是外部解决的问题,可以针对解决问题的人或者专业人士去感谢,并让他们帮忙出主意,给出后续相处建议。 总之,夫妻俩需要通过这次冷战吸取教训,并去改善婚姻相处中出现的问题点,借此去度过婚姻磨合期,从而良性的去经营婚姻,获取婚姻幸福!  结语 夫妻陷入冷战并非毫无办法,解决该问题需要夫妻任意一方主动示好,需求双方有效沟通,从而化解矛盾;如果夫妻自己不能化解矛盾,那么不妨寻求父母长辈、好朋友,或者专业人士帮忙调和;当夫妻之间冷战结束时,夫妻不要当作什么也没发生,二人都需要去反思矛盾根源,尝试做出正向改变,从而去良性经营婚姻!

1原来网络一线牵,牵到的不只是杀猪盘和约炮男,还真的有好姻缘;

2原来“认识十天就交往”的故事不只是**里的夸张手法,更是现实里的恋爱上头;

3原来只要人是靠谱的,再离谱的开端也能拥有美好的恋爱;

4原来吵架吵得好,不仅不会伤感情,反而会促进双方了解,加深感情浓度;

5原来感情是高度的个人定制产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开柜商品。同样的CP甜,背后的制造流程完全不同,不要用网上的标准去衡量每一段爱情;

6抠男不是不能谈,对自己越抠,给你花钱时毫不犹豫的抠男简直太令人心动了;

7不是同居增加情侣分手的概率,而是跟懒男同居才会让人想分手。勤快、会主动扫地、会主动洗衣服的男生同居起来不要太好哦~

8被宠成孩子、毫无保留的爱、和热恋时保持一致,一成不变的恋爱是不存在的,相信这些的人是谈不好恋爱的。理性谈恋爱,认清人性并接受人的懒惰、人的私心,才能更好处理另一半的各类需求,调整相处节奏,维持恋爱热度;

9吵大架真不是说分手就能分手的,当时再怎么生气也会在冷静下来后回想起过往种种,想起他的好,想起两人之间的甜,然后不舍,然后在非原则的事情上原谅;

10门当户对更多的是理念、价值观上的互对,能够相互理解的思维能一定程度消解掉物质上的不对等,反之,即便物质上对等,观念不合也是长久不了的。确定关系后的两个月内,就决定了两个人会不会分手。这取决于他们的关系,究竟是“互补”还是“平等”。我总能看到一些鸡飞狗跳,或者暗战不断的情侣。有时候和朋友聊天,就会开玩笑地八卦某对某对情侣闹了什么瓜,怎么相处的,能谈多久。最后都八九不离十,有些情侣就是注定要分手的。

一般情侣的相处模式,大约6-8周就会固定,而且终生难改。有些情侣是平等的,两人意见不统一,打打笑笑闹闹,很快就摆平了。但有些人就很有意思,一旦出现可能的矛盾,他们就保留意见,顺着对方。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总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这样的人,就是自然而然把自己摆到了“低位”上。那另一方自然而然就处于“高位”了。没错,这就是传闻中的舔狗。

比如恋爱时期,总是花钱的这一方,往往就是低位(婚姻不同,有另一套经济模式)。不要认为谈恋爱只有男孩会多花钱,其实很多古怪关系里,都是女方花钱,男方抠门,当然反过来的也有。而看到对方抠门,这些人心里不舒服,总是找朋友诉苦,自己却下不了决心开口质疑。在正常的关系里,即使经济能力有差异,一方花钱多,另一方也会尽力去付出,不会被看做“占便宜”。又比如,总是主动去联系的这一方,往往就是低位。并不是说我们要学着一些网上“PUA”,不去主动,搞什么“冷淡拉扯”。而是总计较有没有问早安、午安、晚安,下班有没有打电话等等这些固定流程的人,本身就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最开始他们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要求,后来为此生气,发现对方没有什么改变,过了两个月,也就放弃了。

在正常的关系里,双方都会主动联系,互相有自然的生活分享的欲望。再比如,总是心心念念计划未来,一个人想着以后怎么结婚,怎么生活的人,往往就是低位。两个人在一起了,思考未来当然是好的。但是连“现在”都没处明白呢,想那么远,是想一下子就把人绑住?小心绑住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和对方讨论过几次以后,看到对方飘忽的眼神,是不是自己也很快失去兴趣了呢?在正常的关系里,每一个步骤都是自然发生的,相识,相处,相恋,相依,相爱,相伴。计划当然有,但它是跟着感情的变深去发展,而不是在没准备的情况下,硬推着往前走。

在不平等的关系里。处于关系里高位的一方,说话往往就不过脑子,不太在意对方的情绪和感受,相处很随意,比较自我。时间久了,处于低位的一方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就会很难受。这并不是一件礼物或者一句关心的事情,那些关系古怪的情侣,日常往来也跟其他情侣没什么区别。但是相处的时候,一方总是表达不出自己的意见,总是顺着对方的喜恶,正常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心理压力就会很大,自然就很难快乐起来。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起争执,通过各种生活中的小事情去纠结,去表达自己的不满。也就是俗称的“作”。

其实,刚开始相处的时候,吵架未必是坏事,一些事吵清楚了,互相就了解了。吵不清楚,也看清了双方不合适,及早止损。但是一直吵,一直吵,大概率会分手或离婚。那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自己心里压得难受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呢,只会“作”呢?说白了,也就是“缺爱”两个字。因为没有被完整地爱过,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因为缺爱,即使不正常的关系,也十分珍惜,生怕失去。还是因为缺爱,总想被多爱一点,更多爱一点,就会作。殊不知,把恋爱谈成这个样子,正是“缺爱”的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在人和人的关系里,“平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为了有人爱,有人陪伴,就自甘付出不求回报,造成的结果,就是你“失去魅力”。

你总是多花钱,对他没要求,他自然会觉得你是个“恋爱成本”很低的人,没必要掏腰包。你总是缠着发微信,都是些细碎没趣味地问好、问安、在干嘛,他自然会觉得你是个“没有灵魂”的人,连消息都懒得回。你总是着急于什么时候见家长、怎么在家长面前表现好、什么时间结婚,他自然会觉得“节奏不对”,反而回过头去审视你到底适不适合他…… 真正的平等,是一种你来我往的默契,而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一个人,靠着颜值,靠着财产,靠着能力,的确可以吸引异性的注意。哪怕什么都没有,稍微主动点,也不会缺对象。但是长久的相处,吸引到对方的,一定是人格。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就没有人尊重他。

反过来说,自信、自爱、自尊的人,就永远不会缺真心伴侣。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够自信、不够自爱、不够自尊。你的颜值、财产、能力,一旦和对方在一起了,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属于对方的。而人总是不会在意已经得到了的东西,所以最终也就不会在意你。但是自信、自爱、自尊,无论两个人是处于什么关系,这都是自己的,无法“分享”。这些品质又有很多人缺乏,难以得到,所以拥有的人会很容易被其他人欣赏和追逐。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散发着特殊的魅力,让人难以自拔,不会厌倦。可是,自信、自爱、自尊的人,往往寻求的伴侣,都是同类。只有同样自信、自爱、自尊的人,才能获得他们的欣赏。

思考一下,你经历的感情,究竟是来自于互相的欣赏和吸引,还是内心需要一个人陪伴产生的冲动呢?期待着一份永世不变的爱情来填补自己内心空洞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不过是两个同样缺爱的人互相抱团取暖罢了。太多人,互相陪伴、互相填补、互相依赖,又互相不满、互相指责,甚至两看生厌,却还要欺骗自己:“我爱他”。这样的感情,如何能持久呢?只是最后年纪大了,寻寻觅觅,在找到最后一个“互补”的人后,衡量了相互的工作、收入、生活、家庭等条件,在一个“合适”的状态下,草草步入婚姻,结束了自己的青春旅程。

因为我们清晰地知道,“爱情”是什么,什么样的关系又“不是爱情”。获得真爱很难。但难是难在我们自身缺乏被爱的品质,而不是去寻寻觅觅那个终究无法找到的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若能爱自己,真爱自然不会遥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3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