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上海滩无冕之王”的杜月笙,究竟有多牛?

被称为“上海滩无冕之王”的杜月笙,究竟有多牛?,第1张

杜月笙,旧上海青帮的老大,他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他低调、深藏不露!一句话砸出一个坑。他深谋远虑,有豹子一般的胆量。青帮老大黄金荣夸他,“聪明绝顶,脑瓜里的鬼点子就是多。”

杜月笙(1888-1951) ,出生于上海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杜月笙,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杜月笙几乎是旧上海滩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一个小喽喽混进黑帮,成长为黑帮老大,同时还涉及到文化,教育,娱乐,金融等方面,人称“帮会第一人”。图为杜月笙罕见老照片(右),年轻的时候也是挺帅气的。

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杜月笙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孟小冬,人称梨园冬皇,中国第一女老生,她有着女子的霸气和决断,女子的妩媚和柔韧,成为余孟流派的一代宗师。人近中年的孟小冬和杜月笙情感纠葛在一起,杜月笙的爱情也成为了佳话,对子女的教育都很成功。

杜月笙和妻子孟小冬。他与孟小冬的爱情故事一直传为佳话。如同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杜月笙专车是77777,在上海滩,从来没有一个交警拦过他的车。杜月笙支持十九路军抗击日本侵略军。义薄云天。铁血锄奸。

民国时期的上海,可以说是个充满传奇的地方。各路人物在这里粉墨登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由于这三人都出身于青帮,因此也称作上海青帮三大亨。

不过,事实上这三位大亨在成名后,都不怎么愿提及自己的青帮身份。倒不是说他们想和黑帮划清界限,而是他们在青帮中的辈分实在不太好意思跟人说起。

三大亨中资历最老的当属黄金荣,他早年当过裱画匠,也在衙门里干过捕快,反正都是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后来因机缘巧合,成为了法租界的巡捕。黄金荣用“黑吃黑”、“自导自演”等方法,破获了法租界中的一些大案,他也因此迅速在巡捕房中崛起,后来被任命为督察长,这也是法租界中唯一一个华人督察长。

黄金荣经常以青帮大佬的身份自居,但事实上,他却并没有在青帮中拜过老头子、开过香堂。属于非正式成员,青帮内部称这类人叫“空子”。不过,由于黄金荣势力很大,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说自己是青帮中的一员,也算是给青帮争光了,所以没人在意他“空子”的身份。

当时青帮在上海共分“大、通、悟、学”四个辈分,其中以“大”字辈的级别最高。而当别人问及黄金荣是什么辈分的时候,他却称自己是“天”字辈。由此也可见黄金荣当时在上海滩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三大亨中名气最大的要属后来居上的杜月笙。杜月笙早年不过是一个水果摊上的小贩,后来拜青帮“通”字辈的陈世昌为老头子,所以杜月笙在青帮中的辈分是“悟”字辈。在陈世昌的介绍下,杜月笙成为了黄金荣的手下。杜月笙为人机敏,做事有魄力,而且不贪小便宜,所以得到了黄金荣的重用,地位不断提升。

1925年,杜月笙创办了“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鸦片提运。杜月笙虽然出身贫寒,但他格局却很大,加上非常善于结交各行各业的人物。短短几年之后,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地位已盖过了他当年的老板黄金荣,成为当之无愧的上海滩第一大亨。

第三位大亨是张啸林。跟黄金荣、杜月笙比起来,张啸林的知名度显然要低很多。张啸林早年就是个混混,后来拜青帮“大”字辈的樊瑾丞为老头子,成为青帮“通”字辈成员。

张啸林是杜月笙早年创业时期的重要伙伴,两人多次一起出生入死。相比杜月笙的谨慎处事,张啸林则是心狠手辣、胆大妄为。张啸林虽然名气不及黄金荣、杜月笙,但实力却并不比两人逊色。因此,才能和黄、杜二人并称为三大亨。

这三位大亨都是靠黑帮起家,自然是干了许多坏事。那他们的结局都如何呢?

1949年后,黄金荣选择留在了上海。起初一段时间,他的日子过的和以前没多大区别,每日躲在家里抽大烟、搓麻将。1951年起,民间要求严惩黄金荣的呼声很高,黄金荣迫于压力,在报刊上登出了《自白书》,随后又响应改造号召,前去扫大街。不过,考虑到黄金荣当时已经80多岁了,所以扫大街只是象征性的做了几次,并没有持续下去。1953年,黄金荣在家中病逝,终年85岁。

杜月笙在1949年后选择了流亡香港。但由于心情抑郁,加上哮喘病时时发作,杜月笙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比黄金荣还早走了两年。

上海三大亨中最名誉扫地的就是张啸林。因为他早在抗战时期就选择了另一条路:投靠日本人,成为了汉奸。由于其他人都不愿意为日本人做事,张啸林就一家独大,混的风生水起。不过,汉奸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1940年,张啸林在家中被抗日义士林怀部枪杀,终年63岁。

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谁最厉害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是结拜的兄弟,他们在当时都是名震一时的黑帮人物。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合照

黄金荣是汉族人,出生在苏州,祖籍是浙江余姚,是不学无术的地痞流氓,曾经还勾结帝国主义的官僚发展封建帮会的实力,最终当上了当时上海有名的黑社会青帮的老大,手下有一千余人,做的都是些违法的勾当,提起他人们都咬牙切齿的,因为青帮还杀过***和革命人群,他甚至做过日本人的走狗,后来在1953年的时候病逝。

杜月笙是青帮中最出名的大人物,也是上海的大亨,早年的时候他也是个无名的小混混,后来托关系才进了青帮,杜月笙善于理财,做事很可靠,也很会处理黑社会帮派之间的关系,这几点深得黄金荣的器重,黄金荣还让他担任鸦片提运的工作,后来杜月笙自己成立了一个公司,叫三鑫,专门负责做跟鸦片有关的事,杜月笙经营的很好,后来公司越做越大,他的金钱和地位也不断的提升,已经跟黄金荣的地位一样了,他的名气甚至超越了黄金荣,而且比黄金荣会做人,算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吧,在那个年代杜月笙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张啸林,小名叫阿虎,听这个名字就感觉是个小混混的名字,的确,张啸林也是青帮的老大之一,是黄金荣和杜月笙的拜把兄弟,有着上海三大亨的称号,早年的时候因为杀了人所以投靠了杜月笙加盟了三鑫,他也是当时反革命的帮凶之一,后来被自己的贴身保镖给枪杀了。

黑道枭雄杜月笙最爱的女人是谁

杜月笙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用人生书写了一段励志传奇,也给上海滩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和故事,其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就是杜月笙的情感往事。那么,杜月笙最爱的女人是谁呢

孟小冬照片

杜月笙一生五位太太,大太太沈月英,没有生育。二太太陈帼英是舞女出身,生育三个儿子,维桓、维翰和维宁。三太太孙佩豪是筱桂荪外甥女,生育两个儿子,维屏和维亲。四太太姚玉兰是京剧演员,姚玉兰生育二子和二女,维善、维嵩、美如和美霞。五太太孟小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在杜月笙的五位太太当中,杜月笙最为钟情,而且可以被称为是杜月笙最爱的女人的当属五姨太孟小冬。孟小冬是一代京剧女皇,更是梅兰芳的红颜知己,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惊世爱情曾引来无数的哀叹和惋惜。离开梅兰芳以后,孟小冬立誓“嫁人就嫁一位跺脚乱颤的人”,而杜月笙正是当时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条件正合了孟小冬的心意,虽算不上神仙眷侣,但也不至于是委屈下嫁了。

杜月笙一生与京剧有缘,其实早先对孟小冬就已有爱慕之心,但虽有拥怀纳抱之意,只缘于孟小冬嫁给了梅兰芳而无奈。后来在四姨太姚玉兰的帮助下和牵引下,杜月笙终于将最爱的女人拥入怀中,从此孟小冬只为他一人演唱。

晚年时,杜月笙回望过去,觉得心中对孟小冬有所亏欠,执意要和孟小冬补办婚礼,64岁的新郎与43岁的新娘在香港杜公馆结为夫妇,一年后,杜月笙离世。

古代礼法严苛,没有婚姻自由一说,每个人的婚姻决定权都掌握在父亲手中。随着清王朝垮台,西方思想迅速涌入我国,妇女们也因此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

杜月笙的大女儿杜美如就是其中一员。提起旧上海,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杜月笙。他是近代上海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一生极为传奇。

1888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四岁的时候就失去双亲,由继母和舅父抚养,十四岁就出来闯荡江湖。天生口齿伶俐、头脑灵活,混迹江湖不久之后就被当时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黄金荣看中,负责手下生意,慢慢的众多 社会 名流都成了他的座上客。

到了1929年,他成功爬上了公董局华董的位置,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手上有了权力,杜月笙的胃口变得更大,他开始涉足金融界。

虽然有钱又有权,但这些多是经过不正当的途径的得来的,注定无法长久。1948年,杜月笙知道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几个月之后就带着家人逃往香港,1951年,在香港病逝。

有人认为杜月笙在旧 社会 也算是个枭雄,他在上海叱咤风云,身边自然不会缺美人。因此杜月笙的情史也同他的人生一样丰富多彩。

他共娶了五个老婆,当中最出名的当属他与京剧名伶孟小冬的爱恨纠葛。孟小冬是杜月笙的最后一任妻子,很多人也觉得孟小冬才是杜月笙的真爱。

可事实上,杜月笙的年纪比孟小冬大了快二十岁,虽说爱情可以跨越年纪,但是杜月笙迎娶孟小冬的时候已经年过六旬,很难说杜月笙对孟小冬的 情感 没有掺杂太多其他的东西。

乍看之下,杜月笙身边美女如云,但是他的情路并不顺畅。

和杜月笙在少年时相识相爱的是他的原配沈月英。那是杜月笙还在黄金荣手下做事,恰逢黄金荣的夫人林桂卧病在床,杜月笙看准时机鞍前马后照顾着直到林桂身体痊愈。

经过这件事,林桂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极好,便亲自做媒给杜月笙介绍了一个漂亮姑娘。这个姑娘是自己佣人的女儿,名为沈月英,盘靓条顺,杜月笙一眼相中。

两人顺利结婚,可惜少年夫妻,最终却不是相守白头的结局。习惯名利场的杜月笙,对家中的妻子少了关怀,寂寞的女子向自己的表哥诉说深闺苦楚,两人关系越来越亲密,最终酿成大错。

头上添了一抹绿色的杜月笙知道此事之后雷霆大怒,沈月英的表哥不知所终,沈月英虽保住了一条小命,却被幽禁起来在抑郁中离世。

从此,杜月笙在情场上更加放肆起来,不仅接连娶了几个姨太太,还“强娶”了四姨太姚玉兰。姚玉兰也是唱戏的。杜月笙最疼爱的长女杜美如就是和四姨太所生。

杜月笙不能算是一个好丈夫,但是在杜美如看来他却是一个好父亲。她虽然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是却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幸福的童年,这全得益于她的父亲。

在这位大**的回忆中,是杜公馆中的欢闹声伴随着自己长大的,往来的宾客多会因为父亲的缘故不吝对自己的夸赞。

杜公馆中光是佣人都有九十多个,杜美如每天冲豪华的大床上醒来,洗漱的佣人就会上前伺候,穿鞋的是一个佣人,穿衣服的又是另一个佣人。

洗漱完毕来到饭桌前,眼前不仅有中餐,也有西餐,掌勺的都是有名的大师傅。可以说杜美如一直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生活。

有时这位大**一时兴起,在饭桌上临时想吃当时有名的金龙鱼饭店的鱼翅汤,杜月笙直接大手一挥,让她只管去吃,账房先生自会跟着去结账。宠溺程度让生母姚玉兰都经常劝阻不要太惯着。

荣耀是父亲带来的,父亲大势已去之时,眼前的繁华景象也瞬间化为泡影。

上海解放前夕,杜美如听从父亲的安排跑到了上海,位于上海宁海路182号那栋熟悉的老洋房再也不是她的家。

大**就此开始融入平民百姓的生活。

一家人在香港定居下来,此时杜月笙年事已高再加上这么多事压在心上,没几年就过世了。

父亲去世,家里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大家各奔东西,奢侈的生活早已是过去式,如今连度日都快成问题。

杜美如跟随母亲到了台湾,在此安定下来。

好在杜美如虽然养尊处优,却没落下过什么学业,她接受过高等教育,精通英语和法语,找份工作不算难事。

来到台湾,杜美如不仅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也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真爱。

此人名为蒯松茂,和出生优渥的杜美如不同,他出生在安徽的一个穷苦家庭,是一个穷小子。年幼时跟随家人逃难至四川,为了谋一份前程,十三岁报名进入空军幼童学校,之后就到了台湾。

可是蒯松茂生性热情阳光,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一场舞会上相遇之后迅速坠入爱河。

看似悬殊的身份没有成为两人爱情的绊脚石,杜美如的母亲姚玉兰为女儿的幸福着想最终也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后不久,蒯松茂被调往约旦大使馆工作,杜美如随丈夫一起远赴异国他乡。作为一名外交官夫人,杜美如也接触到了当时的约旦王室。

一次,约旦王太后的法语翻译官突然出了点意外,杜美如主动站出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帮王太后解决了这个麻烦。

事后,很多翻译官都好奇她的法语怎么会怎么好,她笑称这多亏了自己的父亲。

在约旦的生活过得很舒心,一转眼蒯松茂就到了退休的年纪。在约旦国王的提议下,蒯松茂取出自己的积蓄和妻子在当地开了一家中餐馆。

杜美如从小就品尝了无数山珍海味,和丈夫开的中餐馆也经营得不错。生活美满幸福,但杜美如的心中还是压着一件事情。

父亲因病去世,没有机会看看她找的女婿,家族中的成员也是各奔东西,思乡之情越发浓重。

她的丈夫蒯松茂也一样,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就再没回去看过一眼,两夫妻吃着熟悉的味道,都迫切想要回家乡看看。

故土难忘,终于两人等到了合适的机会,2017年回到了梦中的家——上海杜公馆。

杜美如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在弥留之际曾握着自己说说道,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送自己出嫁。这不仅是父亲的遗憾,也是她此生最大的遗憾。

就在两人踏入公馆时,杜美如指着大门上悬挂的门匾愣在原地,只见上面写着“苞竹松茂”四个大字。

松茂,不正是自己丈夫的名字吗?而这块牌匾是父亲杜月笙盖杜公馆时挂上去的,当时杜美如和蒯松茂都还没有出生。

或许真是天定的缘分,父亲所选的牌匾正好预言了自己丈夫的名字,这也稍微弥补了一些自己和父亲的遗憾,一想到这里,杜美如也释怀了几分。

两人不仅去了杜公馆,还在上海游玩了几天,都惊呼上海变化太大,和记忆中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

2019年6月,年过九旬的杜美如和好闺蜜一同又回到杜公馆,她向身边的人分享着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经历。

杜公馆的模样已经改变,但是在她脑海中的那些美好记忆从未改变。

如今杜美如定居在台湾,过着平淡安逸的养老生活。

父亲爱女心切,想必去世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顺遂安康,杜美如也如父亲期盼的那样努力向上,生活得美满幸福。

杜月笙去世了以后,他最牵挂的孟小冬一直在香港过得独居生活,平时不出门,依靠专心培养学生来谋生。直到后来因为哮喘在台湾去世。

说起孟小冬来,她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故事的女人,她曾经和梅兰芳有过一段感情,后来又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直到杜月笙去世,作为杜月笙最牵挂的人,她的晚年是怎么度过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杜月笙娶了孟小冬的时候,杜月笙已经六十多,而孟小冬也四十多了。

关于孟小冬,最让人唏嘘的应该就是孟小冬和梅兰芳之间的爱情了,孟小冬出身世家,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后来经历了人生中最美好的爱情,遇到了京剧家梅兰芳,坠入了爱河,但是后来最终两个人没有走到头,孟小冬认识了杜月笙,其实孟小冬的成就与杜月笙的鼓励也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一直到了垂暮之年,才终于走到一起,这个时候杜月笙已经六十二岁了,再加上身体不好所以很快就去世了。

第二,杜月笙死了,孟小冬开始深居简出。

因为他俩的结婚年龄摆在那,再加上杜月笙的身体状况,所以他们两人并没有子女,这样一来,杜月笙死了,就只剩下孟小冬孤苦无依,她移居香港,开始深居简出,后来又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家里专心教授学生,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孟小冬座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第三,孟小冬因病去世。

虽然孟小冬的大部分时间都非常的安逸,遛狗,教学生,看电视,锻炼身体,但是最后孟小冬还是因病去世了。她得的是哮喘,发作了以后送去医院,最后抢救无效死亡。就这样孟小冬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七十一岁。

一代名伶孟小冬,她的一生喜忧参半。事业上正值蒸蒸日上时突然隐退,婚姻看似岁月静好时却都戛然而止。年少成名是她的幸运,而婚姻上的缺失则是她人生的遗憾。

说起杜月笙,从严格意义上说,他是孟小冬唯一的丈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合居关系,更为重要的一点,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去祭拜,受于福芝芳的凌霸,她是梅家的门都没有进去的,而且大多数时候,她就像一个被冷落的情人困在那所“金屋”之内,与孤独为伴。与梅兰芳的前两任妻子相比,她远远没有融入梅兰芳更深层次的婚姻生活。

而杜月笙就不一样了,从对孟小冬一直以来的帮助,中间的刻意追求,再到为一个婚姻仪式的承诺,没有谁在中间阻拦,也没有什么多重的思想顾虑,可以说他们走得是一条自由恋爱婚姻之路。最后没落的杜月笙,生命中病榻上的时光,都有孟小冬的参与。杜死后,孟小冬虽然只分得了单薄的两万美元,但也是以一名家庭成员的形式继承的。孟小冬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台湾与杜氏后代来往密切。可以说,她完全融进了杜家的生活,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才是婚姻的真相。

孟小冬与杜月笙:生命中最后的安慰

孟小冬是戏曲精英,杜月笙是个戏迷,早在孟小冬第二次到无锡演出时,11岁的孟小冬便收到过杜月笙的鲜花。后来孟小冬去北京发展,把家人也都牵去了北京,杜月笙趁着为黄金荣办事的机会,还曾亲自登门拜访过孟小冬。

也许就在那次拜访中,杜月笙从一个单纯的戏迷变成了孟小冬的追求者。孟小冬初次见杜月笙时,她还只是个小孩子,而北京再见时,孟小冬已出落的亭亭玉立,又是戏曲名角儿,对这样的美人,杜月笙是非常欣赏的。

随着梅孟的结合,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感情也只能埋没于心,暂时搁浅了。梅孟离婚后,孟小冬便病倒了,身体康复后,躲在天津,过着吃斋念佛的生活。尽管有很多地方找她演出,但都被她推掉了,整个人很消极。

当时有一个《天津商报》的记者,名叫沙大风,了解了孟小冬因婚姻受挫,就为她出了个主意。既然梅孟结合是众人皆知的事儿,那么分手也应该通过法律来正式离婚,并为她推荐了上海的一个律师。这样,孟小冬便听从了他的建议,到了上海,住进了杜月笙的家里。因为那时姚玉兰已是杜的第四任姨太太,好姐妹相聚自然高兴,但更高兴的是杜月笙。

杜月笙是个亦正亦邪的江湖人,凭他的觉察力,孟小冬不开口,他便知道她来上海有要事。孟小冬将自己离婚的事告诉了姚玉兰,姚听了便说让杜帮她办,而且不用走打官司的路。杜月笙自然愿意效劳。

他给梅兰芳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告诉了梅说孟小冬要请律师的事情,并且还说,彼此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闹出去不大好,这自然也是梅兰芳顾忌的事儿,更何况梅本身也理亏。于是杜月笙说,不如让他当个和事佬,当个中间人,梅拿出一笔钱来给孟小冬,算是对她的补偿,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梅兰芳答应杜月笙给孟小冬四万块,杜月笙很是高兴,并且在电话里还说,这钱他先帮梅垫上,以后等梅方便的时候再还给他。杜月笙这么做出于两点考虑,其一,他与梅兰芳也算是朋友,但情感上他倾向于孟小冬,如果梅真心支付这笔钱,那么他帮先垫上,算是给梅的面子,也帮梅解决了问题,毕竟四万也不是小数目。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但却是亏钱的,赔了不少。其二,如果梅兰芳只是敷衍暂时答应,他垫上之后,梅也不得不支付这笔钱,因为很少有人敢欠杜月笙的钱。所谓滴水不漏,大概就是如此吧。

之后的孟小冬在经历了一番舆论战之后,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关于自己婚姻及名誉的声明,也预示着她要重返舞台了。1935年,南方发生洪灾,波及八省,上海大亨杜月笙以慈善家的身份在上海发起了赈灾义演,黄金荣提供场地,邀请了各界名角儿,孟小冬自然也在受邀之列,本原定40天的演出,由于孟的胃病犯了,只演了20天便没有再演。

在生病休养期间,孟小冬自然是居住在杜月笙和好姐妹姚玉兰的家,这让她与杜月笙的距离更近了。再说本次义演梅兰芳也在之内,但在杜月笙的安排之下,他们二人并没有碰到,避免了尴尬。这也让孟小冬对杜月笙的增进了不少好感。

义演结束之后,孟小冬还继续住在杜月笙的家里,在姚玉兰的撮合下,二人走到了一起。人们都说姚玉兰有私心,因为作为杜家的四姨太她是没有地位也不占优势的,如果孟小冬也嫁入杜家,队形就变成了2:3,能扳回一点是一点吧。在我们现在看来,三妻四妾确实很荒唐,但在那个年代,却是常态。

七七事变爆发后,杜月笙和姚玉兰去了香港,孟小冬介于自己的身份,她选择回到了北京,拜了余叔岩为师,正式学习余派。当是京城内最耀眼的明星,便是余叔岩、杨小楼和梅兰芳,称为“三大贤”,也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老生、武生和旦角的最高水准。当然,孟小冬能拜得名师,这中间自然也不了杜月笙的功劳。

可惜的是,这位余派大师身体多病,54岁便去世了,师傅去世后,孟小冬以亡师守丧为由,正式宣布告别舞台,不再为人唱戏。当时北京处于日伪统治之下,实际上孟小冬退出也有部分原因是她不愿为日伪唱戏。

1947年9月,杜月笙庆生在上海举办义演,但那时孟小冬的身体状况已不好了,胃病很严重,不得不靠吸食鸦片来缓解。孟小冬还是没有留在杜月笙的身边,执意返回了北京,这让杜月笙很是牵挂,对于义演,孟小冬分文未取,而且临走时行头也都撂下了,预示着她要隐退。于是,杜月笙便在北京给孟小冬买了一处房子,可见,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看重。

1948年,杜月笙接到消息,北京即将发生战争。姚玉兰很快通知了孟小冬,并劝她到上海避难。但是孟小冬还没来得及动身,淮海战役已经打响了。眼看孟小冬已经走不成了,失望之际,上海来了两位杜月笙的门徒,他们是杜专门派来接孟小冬的,铁路中断,杜月笙特意包了一架飞机来接孟小冬,这份情谊可见日月了。

从此,孟小冬正式成为了杜家的一员,安心的跟随着杜月笙生活。1949年,杜月笙知道他的时代已然结束了,但是依他对老蒋的为人,台湾是不能去的,上海也不能留了,他选择举家奔赴了香港。但香港也不是久居之地,漂泊香港的杜月笙已是一位被时代淘汰出局的老人,而且还一身病,孟小冬不多言语,安静的陪伴着病榻上的杜月笙。

杜月笙心里明白,尽管自己曾经给过她无数次帮助,但与孟小冬对他的悉心照顾相比,自己做过的事情根本不算什么。杜月笙的一生成就过无数人,很多跟着他的小弟都出头了,回首过往,唯一没有跟他享过福的便是孟小冬了。

自从她定居杜家之后,杜月笙除了身体上的节节败退,杜家的境遇也是每况愈下。孟小冬的生活基本就是整天给杜月笙熬药,侍候他的起居。杜月笙的繁华,她没有得到,而他的落寞,她却全部参与了。

在杜月笙面前,孟小冬始终保持微笑,但她脸上日渐消瘦的面容,杜月笙明白,她心里很苦。杜月笙感觉欠这个女人太多太多了。因此,在准备去往美国之前,孟小冬在家族会上的问询刺痛一个男人的心,她跟着去美国,算什么身份,是丫鬟还是女朋友 ?

杜月笙当着众人的面,排除众议,执意要与孟小冬举办婚礼,要给她一个正当的名分。那天,婚礼请了九龙饭店最好的大厨,63岁的新郎杜月笙带病陪客,笑得最甜的是42岁的新娘孟小冬。这个姗姗来迟的婚礼,在她的心里异常的闪亮。

杜月笙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香港,在一个宁静的早晨走了,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上海大亨,安静地立了一份遗嘱,便离开了人世。据说当时杜月笙只剩11万美元,孟小冬分得了两万美元,外加杜月笙另外给的私房钱三千美元。

最后的时光如何度过?

两万美元在杜月笙的遗产里份额不算少,但是对于一个仅有四十多岁的人,还是不足以支撑她的后半生的。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便搬出了香港的杜宅,与姚玉兰也有了或大或小的矛盾,后来姚玉兰去了台湾。

她独自住到了使馆大厦,也有一些老友来拜访她。时间久了,有人劝说孟小冬登台,她都婉拒了。但是在众人的不断劝说下,她做了另一个决定,就是开始收徒弟了。

1952年春,孟小冬在家里正式收了两个徒弟,分别是钱培荣和赵培鑫。孟小冬是一个热爱京剧的人,也是想要为京剧做些事情的人,所以她在授徒这件事上,要求非常严格,赵培鑫学艺不佳,好高骛远,没多久便被孟小冬清理出门户。

另外一个学生钱培荣则学得很仔细,每次来都带录音机,把老师讲得内容录下来,回家后仔细揣摩。后来孟小冬称居台湾,他也经常把自己录音寄给老师听,让老师指导。更为可贵的是,钱培荣从拜师孟小冬后,坚持每个月从自己的薪资中取一部分给老师,一直坚持到了孟小冬离世,这份情谊很让人感动。

孟小冬在香港指点了不少京剧演员和票友,其中有一位来自台湾的辜振甫,算得上是一位发烧友级别的京剧爱好者,后来辜振甫为台湾和大陆的交流做了很多贡献。

1967年春,失联15年的好姐妹又取得了联系。在姚玉兰的邀请下,同年,孟小冬迁移到了台湾,定居台北。消息传开,很多人都来拜访她,不乏各界名流,还有一些想邀请她再次出山的团体,不过还是被孟小冬拒绝了,因为她的身体已经很孱弱了。

总体来说,孟小冬的晚年很平淡,经济也不宽裕,仅够吃穿用度,没有额外大的收入与支出。1976年,孟小冬过了她的69岁生日之后便病倒了,第二年5月份病逝,享年70岁。

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就这样离开了,在艺术上她刻苦钻研,追求不止。而在婚姻上,她的悲剧更多的是时代所带来的,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最容易受伤的女人就是那些性情深重而又个性极强的女性,因为她们的生活总是容不下随波逐流这四个字。

是一个女人和爱她的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孟小冬对杜月笙更多的是报恩的感情,以身相许以此来回报杜的呵护和润物细无声的照顾。杜月笙和孟小冬都是有情有义之人,杜月笙投之以桃孟小冬报之以李,在杜月笙飞黄腾达时,他对孟小冬百般照顾,待他落魄,缠绵病榻时,孟小冬不离不弃,侍奉左右。最后的明媒正娶与其说是水到渠成,不如说是圆了孟小冬对名分的执着,这也是杜月笙懂她爱她的地方,给她一个圆满的交待。然而梅兰芳却没有珍惜冬皇的一片深情厚意,始终没有给她应有的名份与尊重,只把她等同于一般的姨娘名份的女人,甚至于连他原来的小老婆都不如,或许梅兰芳也深爱过孟小冬,然而他只是男人的占有与自私的爱。

孟小冬的感情生活其实颇为坎坷,与梅兰芳的感情使她痛苦了半辈子,与杜月笙走到一起前后也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虽然后来孟小冬成为了杜月笙的第五个老婆,但是妻子这个名分也只持续一年时间,杜月笙就死了。好在杜月笙留给了孟小冬一些钱,使得她在生活上至少是没有大困难的,最后她在台湾去世,享年七十岁。

孟小冬与梅兰芳和杜月笙的感情之路。

1925年孟小冬18岁的时候,杜月笙就十分喜欢她,只不过后来孟小冬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艺和寻求更高的发展,后来去了北平闯荡。

那时候孟小冬在京津两地频繁演出,与梅兰芳也经常一起同台献唱。孟小冬是生角,擅长女扮男装;梅兰芳是旦角,擅长男扮女装。两人同台演出,乾旦坤生,颠倒阴阳,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也为两人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而精彩的演绎生涯也催生了两人的感情,使他们慢慢走在了一起。

尽管杜月笙在1928年娶了孟小冬的好姐妹姚玉兰为自己的第四个妻子,但是他对孟小冬依然是念念不忘的。孟小冬对杜月笙其实并没有好感,孟小冬1925年离开上海去北平之前,杜月笙就一直在想办法接近她,但是孟小冬不为所动。孟小冬去了北平之后,两人的联系并不算很频繁,天涯阻隔,杜月笙只能以相思为盼。孟小冬那时候所有的心思都在梅兰芳身上,所以杜月笙只能叫做单相思。

那时候梅兰芳其实是有家室的,但是梅兰芳似乎承诺给了孟小冬什么,所以她才会一心一意地跟着梅兰芳。不过后来梅兰芳与孟小冬分开了,有人说是因为梅兰芳的问题,说他背信弃义,没有兑现诺言,是他抛弃了孟小冬。

也有人说是因为发生在梅兰芳家里的孟小冬追求者杀人事件导致两人的关系被外界的流言蜚语摧毁,最终两人忍痛分开。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孟小冬在梅兰芳身上倍受打击,后来一度到天津皈依佛门,不再参与任何演出,也决定终生不与梅兰芳见面。

1936年,孟小冬那时候的心情好转,杜月笙恰在此时邀请孟小冬去为他开的黄金大戏院剪彩,并参加后面的一些列演出,孟小冬答应了下来。在演出期间,姚玉兰邀请孟小冬与自己同住在位于锦江饭店18层的公寓,由于杜月笙与姚玉兰的夫妻关系,所以他频繁出入锦江饭店姚玉兰的住所,就这样逐渐与孟小冬熟络起来。

但是两人此时的感情,也只能限于朋友,因为孟小冬此时对爱情很无助,一直生活在前一段感情的阴影里,杜月笙几乎是不可能找到任何机会的。但是杜月笙并没有放弃,孟小冬后来又去北平发展,杜月笙经常给他写信,有时候还会送一些礼物和钱财,来帮助孟小冬渡过难关。

尽管生活在日寇统治下的北平,但是孟小冬依然展示出了过分的天分和对艺术追求的极大毅力,她成为了成为了一名戏曲大家,名气极大。因为杜月笙本人就是戏曲迷,所以他就更加喜欢孟小冬了。

日本投降之后,杜月笙返回上海,他让自己的账房黄国栋写信给孟小冬,催促她赶紧回上海。尽管杜月笙已经不是第一次催促孟小冬了,但是孟小冬这一次没有推脱,因为日本人已经被打跑了,她已经找不到借口拒绝杜月笙的盛情邀请了,再加上她确实很思念跟自己义结金兰的姚玉兰,所以在杜月笙资助下,孟小冬就回到了上海。

杜月笙决定对她发起最强烈的攻势,他一方面对孟小冬表现出应有的敬重和体恤,另一方面又让姚玉兰对孟小冬嘘寒问暖,关心有加,而且对她做持久而隐秘的思想工作。最后孟小冬终于从杜月笙和姚玉兰那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她孤苦的心似乎又找到了依靠,于是决定对杜月笙以身相许。

不过由于一些原因,两人当时并没有举办婚礼正式结婚。

1949年,杜月笙带着姚玉兰和孟小冬去香港定居。此时的杜月笙已经年老体衰,还因为生病而长期卧病在床;再加上杜月笙家里开销大,他在香港的收入来源有限,所以生活要比以前在上海拮据不少。

此时孟小冬不得不肩负起侍奉杜月笙的重担,因为病入膏肓的杜月笙也离不开孟小冬的慰籍。而孟小冬虽然对杜月笙家庭里的很多人和事都看不惯也不想看不想听,但她也算是尽心尽力,她希望珍惜杜月笙给他的这一份感情。

1950年,杜月笙一家准备迁往法国,在准备家人护照的时候,杜月笙算好了一共需要27张,孟小冬突然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杜月笙,可不是嘛,这个女人至今没有名分,这是自己的过错。

当天晚上,杜月笙就强拖着病体下床与孟小冬拜了天地,正式结成夫妻。一生骄傲的孟小冬,终于主动开口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也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分和最终的归宿。不过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就因病去世了。孟小冬与杜月笙正式的婚姻生活,前后算下来也不过一年时间而已。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

杜月笙在去香港之前,变卖了上海的财产,有大约60万财产;在到了香港之后,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开销很大,尽管也有一些朋友帮忙,但是他不能像以前在上海那样阔气地生活了。再加上杜月笙在香港的一些投资亏了钱,自己治病也需要钱,所以经济状况其实是十分堪忧的,只能等着坐吃山空。

在迎娶孟小冬的时候,杜月笙请了九龙饭店的大厨到租住在坚尼地台的房子里做了十几桌子菜,请了自己的朋友过来吃饭,并让自己的儿子儿媳跪着喊孟小冬妈咪。吃饭花了不少钱,孟小冬送给孩子们的手表和西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已经是杜月笙家里在香港最奢侈的一次花费了。这要是放在以前在上海的时候,那就是小事一件,而且规模还会更大,礼物还会更贵重。

1951年,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写下了一份遗嘱,让自己的四个老婆,八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分了自己的财产。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曾今叱诧风云、金钱万贯的杜月笙,留给老婆孩子们财产,只有大约十一万美元,这与他以前的身家相去甚远!

杜月笙在病床前对家人说,自己在宋子良那里存了10万美元,他用这笔钱买了股票,赚了点钱,大约还有11万美元。

按照杜月笙的意思,这笔钱原则上平均分配给自己的老婆孩子,不过孟小冬最终分到了2万美元,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又把藏在自己枕头下面的7000美元拿出来,分给了孟小冬3000美元,所以孟小冬最后分到了23000美元。这笔钱对于孟小冬而言,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所以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杜月笙死后,他的老婆们就各自奔前程了,有人去台湾,有人去国外,但孟小冬选择继续留在香港,她搬离了坚尼地台的家,去到铜锣湾的一处公寓里居住。

在此后的日子里,孟小冬依然在戏曲领域里发展,但是她并没有登台,因为她从跟着杜月笙之后就不再登台了,她只是收了一些有天赋的徒弟,把他们培养成材,而且最后的成果还不错。

除了教徒弟之外,孟小冬的生活其实还是比较安稳的,因为那时候她也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所以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打麻将,早上去公园练太极,然后去买点菜给自己做饭;她时常穿着旗袍和布鞋,戴一副眼镜,喜欢牵着自己养的三条狗四处溜达;虽然身段还在,但是她的头发已慢慢变白,她逐渐把自己活成了普通的小老太婆,完全没有了当初“冬皇”的风采。

但是这样的生活,孟小冬过得十分惬意,也是最适合她的生活。那时候以孟小冬在戏曲届的地位,也算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了,所以有些人就劝她重新登台献唱,她不肯;也有唱片公司找她商谈出唱片,只要唱几句就可以赚大钱,但她依然不肯。孟小冬当然不是跟钱过不去,而是她觉得要把戏曲当作艺术来对待,而不是单纯的赚钱工具。

晚年的孟小冬并没有用过度消耗自己的热度,而是将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授徒弟这件事情上。据说,孟小冬招收徒弟的要求极为严格,除了要求有天赋之外,还必须是真的热爱戏曲和毅力十分坚定的人才有资格拜她为师。而收徒弟赚的钱与出唱片或者代言这些相比简直比不值得一提,但是孟小冬宁愿把精力花在收徒这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孟小冬其实一共也只收了三位真正的徒弟,赵培鑫、钱培荣和吴必璋。这三个徒弟都还比较孝顺孟小冬,经常给她生活费。特别是赵培鑫,他由于自己也做些生意,所以给的钱还比较可观。孟小冬也比较体量赵培鑫,因为他有时候没法到孟小冬身边学习,所以孟小冬还特意录了音寄给赵培鑫让她学习。

孟小冬在香港生活的时候,与张大千是不错的朋友。孟小冬信佛,向求张大千给自己画一张佛像,张大千应允;张大千喜欢听戏,请求孟小冬为自己唱一段,孟小冬破例唱了一大段。张大千多次到香港拜访孟小冬,而孟小冬也是给足面子,多次出席张大千在香港的画展。

所以总体而言,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也不缺钱,还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有一些自己的朋友,生活过得倒也惬意。

孟小冬1967年去到台湾,1976年却因意外去世。

1967年,孟小冬60岁,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去台湾定居。

其实做这个决定也是必然的,因为她年纪大了,亲友又多在台湾,人到老年就会更多得产生寂寞之情,所以姚玉兰在给她写信让她去台湾之后,她没有过多思考就决定了。

不过孟小冬去台湾这件事还是被台湾戏曲界知道了,他们为孟小冬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欢迎会,孟小冬尽管不是很感谢,但其实她并不希望如此,因为她到台湾只是为了更好地安享晚年,名气这种东西对她来说,早就看淡了。所以在欢迎会上,孟小冬就宣布了一件大事,她表示自己不再登台演出,也不会再收徒弟了,只想过简单的生活。尽管很多人为此惋惜,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尊重她的决定。

孟小冬在台北与姚玉兰及其子女住在一起,这一对1922年便在演出中认识,并且后来还义结金兰,共侍一夫,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在孟小冬成为杜月笙女人之前,姚玉兰就与孟小冬联系频繁,姚玉兰其实也是孟小冬与杜月笙沟通的重要桥梁,最后也正是她促成了杜月笙与孟小冬的结合。所以说,孟小冬与姚玉兰的感情很深,几十年的朋友和姐妹,晚年能够生活在一起,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孟小冬在台湾生活的日子,甚至要比在香港更简单。因为年老,再加上自己的女儿(也有说是养女的)杜美娟早就去了琉球,所以孟小冬的生活多半都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负责,平时就是遛狗,还养了一些花,兴致好就会练练嗓子,或者给家里人唱几句。而且杜美霞很孝顺孟小冬,两人的关系处得也十分不错,杜美霞甚至说自己死后要和孟小冬葬在一起。所以在孟小冬晚年,杜美霞就像是她的亲女儿一般,让她在年老的时候依然可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1976年5月的一天,孟小冬在家里过七十大寿。这一天大家很高兴,都希望听孟小冬唱几句,孟小冬也很高兴,所以就开始唱,可是孟小冬突然被一口痰卡住了,最后竟然直接晕了过去。尽管救护车很快把孟小冬接到了医院抢救,但是她依然没有苏醒。当月下旬,孟小冬去世,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墓地是孟小冬生前选的,墓碑上写着“杜母孟太夫人墓”。

孟小冬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特别是在感情这方面。很多人说孟小冬为什么会给一个老头子做五夫人,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完整回答。我只能说,孟小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她确实在和杜月笙在一起之后,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她的内心也找到了久违的温暖,这就够了。

而事实证明,尽管孟小冬爱梅兰芳,但也正是因为梅兰芳,她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一段感情给她的一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喜欢的未必就是好的,不喜欢的未必就是坏的,但你选择的一定要是适合你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8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