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安妮日记》有感,第1张

伴随着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安妮日记》,这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所记述的在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在这个没有快乐、没有阳光,只有恐惧和黑暗的密室里,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诉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这本日记本,跟随着安妮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年时光。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很奇怪,因为这本书并不像其它的书,整本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道理,而它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安妮对这些事的看法。这本书也没有其它书所具有的优美流畅的文字,但它却有真挚的感情和少女般清纯的语言。这些特点使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能从中读到历史和战争,也能感悟到安妮自身的那种乐观的思想。

在密室里躲避战争和灾难的八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性格、习惯和行为。安妮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把这些看法都写在了日记里。聪明、美丽和优秀的姐姐玛戈·弗兰克;偏袒姐姐,不注重妹妹的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平易近人,会安慰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自私、只为自己着想,对安妮不满的凡·丹夫妇;可爱、亲切和温柔的彼得以及有教养、亲切的牙医阿尔弗列德·杜瑟尔。作者对这些人物都描写得很具体,写出了每一个人属于他自己本身的特点。这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安妮了,那个开朗,活泼的犹太小女孩。我喜欢她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也喜欢她那永远满怀希望、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的性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学习她那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容忍别人的品质。看过这本书,我从中读到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这本《安妮日记》给我的感觉是紧张的,里面的密室虽然与世隔绝,但总有被发现的危险,我能感受到这八个人在如何恐惧,饥饿的状态下生存,他们受着战争和病痛的折磨,就在这种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下了这些故事。文章中讲述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那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写出了战争所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除了这些,还有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和自己的苦闷。安妮把这本日记本取名“吉蒂”,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吐露自己的心事。正是这本日记,伴随安妮走过了两年的时间,并给予安妮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的宣泄。

德国法西斯是残忍的,是邪恶的,他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正值青春的生命。无情的轰炸,残酷的迫害,使无数家庭无法相聚,还有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这一切的一切,都把我深深震撼了,我不仅厌恶法西斯,厌恶他执政以后,对犹太人的迫害,而且也让我对安妮也有了更深的佩服,这个坚强,永不屈服的女孩。她在战争中成长,在困境中懂事,虽然她的生命在十五岁就终止,但她却留下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读完这本《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也会怀着一颗永不气馁不屈服的心,去面对人生当中未知的困难和危险!

盐道街中学初二年级 汤成米

  冷静的激情,最能够让人心力交瘁。因为要控制得那么小心。 ——安妮宝贝 《八月未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妮宝贝的语录66句,供各位参考。

1、年青的岁月,美若东风,短暂如朝露。

2、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听人谈论无聊杂碎。时间本无多,只能用来做喜欢的事。你看,月光,菊花,竹林,风声,猫在吃食。这些事物,联为一体密不可分,进人内心,可与之融汇。而那些人谈论热衷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和自身真实发生关联的,全是不着边际的轻浮。言语有时可憎。

3、很多年之后,她在欧洲某个城市的火车站里,看到和梦里结构相似的火车站。相同角度、声响、质地和气氛,当下浑身一凛,感觉如梦初醒的警惕。她用了无法预计的时间,以重复梦境为当下这个无心抵达做了漫长准备,终究最后抵达宿命指向的地点。

4、他的确以他的方式爱过她,以他所称谓的爱。只是这注定是不坚定的东西,是被拨弄和操纵的东西,它无法与时间抗衡,也无法给予现世的生命以未来意义的影响。它与她所追索的情感,是两回事情。即便如此,她依然承认,他爱过她,以他的方式。只是她一直站在幻象之中,以为它与俗世的目标不同。但其实它没有什么不同。它依然只是一段俗世男女的欢爱纠葛,看来也就是如此。

5、为什么需要旁人理解。旁人不知内情,又持有什么立场来评断或干涉。一个人忠于自我就是诚实。我们并非演戏给外界评价。

6、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一辈子不会分开,但是安生说一辈子太长了,他只想活到[xx]岁。

7、要记得。他若真爱,只会用一种方式呈现:用他的生命来供养你。

8、我们卑微脆弱,配不起天长地久。若说曾经爱过,也就是这样的一瞬间。只有这一刻的年华。

9、天分,天性,从来都不需要发言和解释。

10、太深刻的感情,只能让人选择逃离。 甚至没有勇气去承担分别。 ——安妮宝贝 《安妮宝贝散文·爱到逃离》

11、不必一 一追究,因为从来都不存在历历分明。 ——安妮宝贝 《眠空》

12、如果强大,就可以把一切变动当作灰尘拂去。 ——安妮宝贝 《眠空》

13、不能以理性分析和解决的存在,就让他以幽微难言的方式存活。 ——安妮宝贝 《眠空》

14、一个人想解决问题,就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15、孤独是空气,你呼吸着它而感觉到自己存在。——《二三事》

16、糊口里经常有些东西经常溘然变得没有依赖,像海市蜃楼一样,那么恢弘壮大的观望,刹那间就消失不见。

17、一个人只要不想再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安妮宝贝 《蔷薇岛屿》

18、毕竟她走过的地方太多。知道路过的人,只不过是路过的风。

19、孤独和年龄没关系,只要你活着,就会是孤独。

20、就在这一瞬间,所有的符号和问题不翼而飞, 屏幕上只剩下一片白雪茫茫的空白。 原来一切真的曾经有过的。 原来一切都是空白。 ——安妮宝贝 《八月未央》

21、怜悯的性爱不存在欲望。它是一场悼告。 ——安妮宝贝 《清醒纪》

22、走出去,走进乡间田园,享受自然美景、阳光;走出去,试着重新寻找幸福。想想你内心的美、周围蕴藏的美,高兴起来吧。

23、我还发觉,在我快乐、肤浅的表面之下,隐藏着幸福。

24、即使有自己的孩子也无法告诉她在每一个辗转的城市里所需要穿越的全部喧嚣与寂寞。

25、随着经历的增加,越来越不喜欢付出代价去做无实质意义的事情。形式已经不需要了。成熟就是不断的抛弃形式去看穿本质。于是心就是这样,走在年龄的前面,老得这样快。与其要牺牲睡眠,顶着冷风,去看一场平淡的日出,更喜欢随性路过的时候,邂逅一场日落,并且独自站着凝望它很久。

26、大部分的人,可以笑一笑,擦身而过,相忘于江湖。少数经过时间洗刷和考验的人,更要懂得如何谨慎对待。那些深刻的感情,是要像宝石一样把它埋起来。宝石未必需要被人采掘去当做戒指炫耀,它也不需要皮肤的温度。

27、有无知觉的死,才有这般肆行尽兴的生。不对死持有对抗性的态度,生,才能具备洒脱而热烈的情意。 ——安妮宝贝 《春宴》

28、有些爱情因为太急于要得到它的功利,无法被证明,于是也就得不到成立。 ——安妮宝贝

29、有两个人独立的房间,各自在房间工作。一起找小餐馆吃晚饭。散步的时候能够有很多的话说。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安全。不干涉对方的任何自由,哪怕他还在和旧日的女友联络。很平淡,很熟悉,好象他的气味就是你自己身上的气味。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留给彼此距离。有一致的生活品味。包括衣服,唱片,香水,食物等。不会太想起对方,但累的时候,知道他就是家。

30、曾经一扇扇推门去试探,用尽力气。现在知道,所要选择的,也许是采取何种姿势等待。有些门如果打不开,它不是你的道路。有些门即使敞开着,也不一定是你的道路。

31、植物一样的人是好看的。他们经历独特,但所言所行,丝毫没有浮夸。待人真诚实在,有一种粗率的优雅。人生观是开阔而坚定的,自成体系,与世间也无太多瓜葛。

32、无可否认,我们的耐心和珍惜都变得很少。世间的陌生面孔来回穿梭。彼此也只能潦倒草草,不愿有勉强。宁可保持独自,也要获取坚定。互相取暖,那是不可控的事情。放弃,从来都是最轻易的决定。

33、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莲花》

34、人的生命若无超越的机会,最终就是一种无解。

35、人与时间并行,渐渐看清心灵的复杂褶皱和层次。也只有经历世事之后,理解力才能够穿透表象抵达本质,并试图给予一切宽谅。

36、为了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生活,我们曾为此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手指不会动了,眼泪不会流了,时间不会走了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37、一个人笑着笑着,也会掉眼泪。——安妮宝贝《清醒纪》

38、不好的事情不是死去,而是不美。不美即代表不强烈,不真实,没有始终。——安妮宝贝

39、历史对她来说,不仅是时间之中的记忆,也是消化在她体内的粮食。她的组织,是由这些哀痛、陷落、离别和死亡消化分解之后的黑色团块拼接而成。她整个人的存在,是这些往事存在完整的证据。——安妮宝贝《春宴》

40、她抱住这个在哭泣中身体微微颤抖的男子,轻声说,我只要知道以后你要去往哪里。善生。——安妮宝贝《莲花》

41、人的命运有一种普遍规律,不管在天涯海角,在地球的哪一端,我们都会遇见另一个自己的存在。——安妮宝贝《春宴》

42、我一直相信,对生命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禁忌的。 ——安妮宝贝 《彼岸花》

43、我和她,都是具备离开情结的人。随时接受离开,随时准备离开。 ——安妮宝贝 《彼岸花》

44、假如遇见了,只想先牵着你的手温存地哭一场。无需说起这半生已然过去的哪怕最微小的一丝丝煎熬。

45、我的散文,写得最多的,不过是自己的生活。旅行、家人、物品、阅读、情爱观、人生观、审美观……把这些文字写给自己,以此作为一种思省、记录、整理、清洗。

46、男人,就是互相做个伴的。没有什么爱或不爱。没有那么复杂的事。

47、给过我感情的人,我都要感激他们。 ——安妮宝贝 《莲花》

48、个体行动在人世规则之前最终将以牺牲的形象铺垫。 ——安妮宝贝 《春宴》

49、人们不会想要太过热闹的梦,因为显得短促。 ——安妮宝贝

50、也许没有安全感的人 精神上总有洁癖 。 ——安妮宝贝 《二三事》

51、人最后怀疑的不是某些事情,是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做。

52、在荒谬时代,我们被话语游戏、捉弄、摆布、欺哄,人渐渐失去自主行动的意志和自由。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热衷贴标签和搞斗争的时代。它不是一个适合安静而理性地写和读的时代。也不是一个适合以自我个性独立存在的时代。

53、对喜欢的东西沉着镇静,内心笃定,这也是自信的一种,要或不要又有什么关系。——安妮宝贝《素年锦时》

54、时间给人的感受,有时是软的,粘稠的,潮湿的,像湿泥一样包裹,甩脱不掉,纠缠打搅。有时是硬的,是一面可用肉体贴近但无法打碎内核的墙。命运颠簸自有秩序。转折之处总有接应,做出安排。 ——安妮宝贝 《春宴》

55、此刻她看到他的美倒映在河流之中的水仙,自觉自持,绝不知晓这美会令人动容。坐在暗中,淡淡的火光照耀,欲言又止的眼角眉梢,细长拖延。

56、能够带来美好的东西是诚实和给予。——安妮宝贝《眠空》

57、若你有怜悯,应善待和接纳那些心灵的软弱和暗昧。——安妮宝贝《眠空》

58、需要接受一些世间范畴之中的不合理的阴暗的恶性的内容。允许它存在。不理会,不接应,不相触,即代表不去浇灌和喂养它。——安妮宝贝《眠空》

59、来日相见,只想先牵着你的手温存地哭一场。无需说起这半生已然过去的哪怕最微小的一丝丝煎熬。那曾使我们的心刚硬和受苦的,也必然会在某时,使我们的心再度温润澄净如同春水。——安妮宝贝《眠空》

60、瑜伽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做到你此刻的极限。极限其实可以不停拓展,前提是当下要做出尝试。瑜伽的暗示,人需要稳定,尽力,专注,坚韧,对自己激发的每一刻力量做出感应和转化。并于内在得到自我平衡的源泉。——安妮宝贝《眠空》

61、是否有一天? 颠倒的感觉走上循规蹈矩的路途 心和眼睛才能平静 生活,才能我想的那样简单,快乐 ——安妮宝贝

62、有谁会告诉你,喜欢的东西就必须要得到,要始终得到。得到之后你是否会厌倦,再次把它丢弃。 ——安妮宝贝

63、人所习惯且带有感情的食物,总是小时候吃过的东西。 ——安妮宝贝 《素年锦时·食物》

64、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 ——安妮宝贝

65、我们终为孤独。只需要陪伴,不需要相爱。 ——安妮宝贝

66、大部分年轻女子的实际生活与幻想毫无关系。不过是数年如一日,独自在城市里谋生,即使坚韧聪明,意志强硬,那又如何。也许最终找不到托付终生的伴侣,哪怕各自都只是普通微小,哪怕互相联结只为获取一丝丝人世安稳和暖意。现实是钢筋铁骨,戳穿软弱的愿望。 ——安妮宝贝 《春宴》

篇一:读书笔记(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19420614-19440801)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它记录了长达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每一位阅读者受到诸多启发。

首先,是浓浓爱意。通过日记,我们可以感受到安妮的家庭充满了温馨的爱,安妮的父母并不十分在意成绩的好坏,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已经足够了,当然也要懂礼仪,其余的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在这当中,安妮自然无忧无虑的乐成长,对于父母也充满了爱。这显然对于我们现在的父母也是一样的:成绩远没有孩子的健康、快乐重要。 其次,是差距。通过阅读安妮对其密室生活的详细记载,我们可以发现,犹太民族跟我们确有很大不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即便是8个人蜗居在密室生活,过着足不出户的单调日子,依旧各自坚持学习。每逢生日或者圣诞节等重要节日,大家都会准备自己的礼物,实在物资匮乏,一无所有,他们就写诗来赠送。他们各有各的读书生活,虽躲藏于密室,但他们仍让自己的朋友定期从图书馆借书来看,像安妮的爸爸就喜欢狄更斯作品,她妈妈、姐姐及其余个人也有

各自的偏好,但他们共同处是,生活离不开读书学习。以安妮为例,密室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争吵、有矛盾、有特别让她厌烦的时候,而她认为唯一让人忽略这一切的方法就是学习。谁说一个女孩不能在一天之内周游世界呢?让我们看下14岁的安妮是怎样旅游的:她先是将一篇荷兰文翻译成英文,内容讲的是尼尔森最后一场战役。接着,一口气读完了彼得大帝对挪威发动的战役,还有查理十一世、奥古斯都大帝等等。然后,她又到达巴西读到了里约热内卢的巴西亚烟草、咖啡和它的150万居民,还有伯尔南布科和圣保罗,噢,还有亚马孙河。去了解黑人、白人、穆拉托人、梅斯蒂索混血儿,最后还有的一点时间,快速浏览家谱。十二点,在阁楼里,继续研究宗教史,直到一点。刚过两点,安妮又继续工作了,接下来,她研究的是窄鼻猴和宽鼻猴。跟着是《圣经》、诺亚方舟、舍姆、含和雅弗。再跟着是哥廷根大学一位教授花了40年的时间写的一本书《查理五世》。然后和同伴一起阅读英文版的《上校》(萨克雷著)。最后还学习了法语动词,比较了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

谁说人的肉体被禁锢,精神也会受约束?安妮的一日学习,能让人感受她的精神是自由的,感受到阅读非常有趣、阅读可以让人快乐,同时也让我们自惭形秽。六十一年前的一个深陷密室的普通犹太家庭的孩子,就这么热爱阅读,懂得如此多的知识,试问生活在现代化程度如此高,如此舒适的我们,每天阅读多少书籍,又学习了多少新知识呢。423是世界读书日,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而犹太人人均年读书量达到64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差异。现在的我们,衣食住行处处方便,但是唯有心灵被禁锢而不自知,而解放心灵好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学习、扩大视野。所以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不仅拥有自由的躯体,更要拥有有生机的、灵动的、自由的灵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安妮对密室生活的点滴记录,我们可以感受到德军占领下的人民没有被苦难生活压倒,她们以坚定的信念、乐观向上精神期待着新生活的到来。读着一个十四岁女孩的日记,不仅让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十四岁,想起自己也想安妮一样,感觉孤独、不被理解,对各种事情充满了困惑与好奇,但是令现在的我佩服的是,安妮从自己独特成长经历中对生活的种种领悟和看法。读着《安妮日记》中“我要学习,这样就不会变成傻子,要继续努力,要成为一名记者,我知道那是我的理想!我有目标、有想法、有信仰、有爱。假如上帝让我生存下去,我会在世界各地工作,为全人类而工作。”这让我想起了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异曲同工啊;读到“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漫长的历史中一直都有犹太人的身影,漫长的历史中犹太人一直忍受着苦难,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变得更加坚强。弱者会倒下,强者将永存,请永远不要放弃!”让我们感到安妮岁生存的渴望;读到“如果我们承担了这一切苦难之后,尚有犹太人存于世上,待这一切都终结了,那么犹太人将会是人类的榜样,而不是被审判者我们永远都不会成为荷兰人或者英国人,或者别的国家的人,我们永远会是犹太人,我们亦希望是。”让我们感到安妮深深地为自己犹太人身份感到自豪,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她甚至对工作也有自己的看法:要是你想得到幸福,那你就一定要努力工作,行善积德,决不能懒散、赌博。懒散也许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工作可以给你更多满足。这种看法,时至今日也是有道理的。诸如此类,本书还有很多。

读完此书,掩卷深思,我深感命运的无常,像安妮这样一个好女孩,最终还是因患伤寒于19453月死于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而1945426日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被英军解放了,她最终也没有等来自己期盼的那一天。20150426日,德国举行了纪念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获解放70周年活动,纪念仪式上我们又想起了了可爱的女孩——安妮和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展望未来:唯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勤奋工作,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才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篇二:安妮日记读书心得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地迟,我希望给自己春天的力量,而反复多变的天气,阴晴难以琢磨的变脸,总是在高温之后又是寒流地到来,无论如何,春,还是来了。没有来得及看的杏花,在轰轰烈烈地杏花节后,就早早退场了,她不顾及大家想要一睹芳容的迫切心情。

此刻5:13分,我坐在这寂寥的夜里,清醒,无语。 想着想着,就无眠了。

最近在细细地读《安妮日记》,一边读的同时,一边唏嘘不已。其实读《安妮日记》并不是第一次,但是以前并没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好书的品读,看来有时也是需要岁月的积淀。我一遍遍地读,仿佛回到了那个残酷的年代。以现在的年纪来读这本书,我的收获更多了。

生命并不是总是浮华如云,深陷密室无法获得自由与新鲜空气的安妮,这个只不过13岁的青春女孩,还是躺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年龄,她所经历的是残酷的、毫无人性的战争年代,而安妮却是多么地感恩生活,她通晓生命的意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安妮是一个活的很明白的人,一个人活的明白与否,并不是金钱、地位、职务等决定,也与年龄的大小无关。活的明白透彻的安妮,在如火如荼的青春里,她的思想与眼光并没有被囚禁在密室,而是飞翔得更高更远了。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深深地思考与责问。

你珍惜你的拥有了吗?

你好好地享受你的生命中的每一天了吗?

今天,在安妮面前,三十多岁的我深深地觉得自责,觉得惭愧。人生就这样地被我蹉跎了,真的,生活其实给过我好多的机会,而我并没有珍惜,也没有如安妮一样乐观通达。

安妮身处那样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却依然幽默风趣地笑看人生百态,却依然有梦想,有追求,在律动的青春里是一颗火热的心,她在心灵成长的路上愈走愈远,她虽然只有

13岁,她用自己的方式在解读人生,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密室时光里,安妮成长了,成熟了,她知道自己要怎样的人生,自己要走怎样的道路,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没有什么事是可以预约的,所以人不可以总是处在等待的状态。今天夜里坐在这里,就是想告诉自己:做一个坚持的人,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要有安妮一样的从容和达观。

再想一想,能够通过阅读,回到经典之中,这是我的幸运。随着网络的传播,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作为老师,一旦停止学习,结束“自我更新”的状态,我们的课堂也将味如嚼蜡。

在此就用著名教师窦桂梅的话与大家共勉吧-------“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深度课堂。”

让我们今后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多读好书。

篇三:安妮日记读书报告

安妮·弗兰克(1929612—19453),德国犹太少女。她的家庭原居德国法兰克福市。纳粹兴起后,开始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安妮全家迁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本,遂开始写日记。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她的《安妮日记》成为第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为5535 Annefrank,安妮用13岁生日礼物日记本记录下了从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安妮亲历二战的安妮日记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

《安妮日记》 记录着安妮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写日记的过程也是安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 ,思考生活一个过程,当安妮陷入某种情绪时,写日记发泄情绪。 从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的日记中,我们得知作者的十三岁生日是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那天作者很开心,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五日的日记得知,作者的好朋友是莉茨 古森斯、撒尼 豪特森和尤碧斯 德 瓦尔,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日的日记中得知作者把日记当成朋友,并且给日记取名为基蒂,其写日记的原因是“我没有像日记一样真诚的朋友”,可见作者觉得其内心是非常孤独寂寞的,其写日记是为了倾诉,我们还得知作者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作者与父母和姐姐住在一起,他们是德籍犹太人,由于他们是犹太人的身份,一九三三年移居荷兰,当时希特勒的反犹法

使很多犹太人家庭遭了殃,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一九三八年的大清洗也使安妮的亲戚被迫背井离乡,真正的苦难是从一九四五年开始,战争不断,德国最后占领荷兰,各种反犹法令在荷兰接二连三,犹太人必须带**的大卫星,必须缴上他们的自行车,不可以开车,乘电车,只能在三点到五点到挂有‘‘犹太商店”’招牌的店买东西,犹太人到晚上八点必须进屋,犹太人不许去剧院等娱乐场所,不得参加公开体育活动和运动场地,上学只能去犹太学校等各种反犹规定。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日记得知安妮一家与彼得 凡 达尔恩一家为了躲避法西斯的迫害来到安妮爸爸公司的大楼密室秘密居住下来,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密室生活。

十三岁女孩本应该自由无虑的玩乐、和闺蜜看**、逛街、去公园赏花、上学……现在却因为战争甚至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而失去了这些权利,被迫困在阴暗的密室里生活,她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活着走出密室。在这么压抑是状况下,安妮在日记里这么说道“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这幢房子里永远不会觉得宾至如归,不过这并不表示我讨厌它。我们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

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安妮的乐观让我感动不已,我希望在面对困境时能像安妮一样乐观的面对,能不忘记自己的最初梦想,仍能感恩生活给予我的一切。

十三岁的安妮比现在同龄普通女孩想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更深刻。她对生活的思考让我印象深刻,令人深思。如安妮对战争的思考“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安妮对幸福的思考“我们全都活着,但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活着,不知道去向何方,我们活着的目的都是享受幸福,我们的生命多姿多彩,本质上却没有两样,我们三个人都生活在普通的家庭,我们都有机会学习,都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都有最求幸福的理由,可是……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来争取,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想获得幸福,就必须刻苦工作,积德行善,而不是懒惰和赌博。懒惰也许看起来很容易,但工作更可以带来满足感。”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

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日记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就结束了,书中没有提到安妮命运如何,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才得知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密告的原因而被德国警察逮捕。数日后所有人被转送到荷兰的威斯第包克集中营,一个月后隐秘之家的八个人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与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姐妹都因伤寒死于营中,距离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被英军解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安妮日记》的这本书之所以这么有名,这并不仅仅是讲述了一名成长少女的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当时二战法西斯对人民的破害的目击报道。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铭记历史,铭记战争对人们的伤害,今后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如果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最沉重的一笔。在针对犹太人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成批杀害的唯一的理由,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在犹太人巨大的抗争诉求中,美若仙童的安妮·弗兰克就是这其中的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战前的安妮拥有田园般的梦幻童年,豆蔻青春的她宛若一朵盛开的花蕾,然而盛开的花蕾在纳粹的牢狱里倍受催萎 青春的少女用日记记录犹太人在集中营里横遭虐待,最终被送进冒着浓浓黑烟的焚尸炉的地狱生活和悲惨命运。

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 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安妮日记》的价值是什么? 日记的内容:真实反映当时的恐惧和安妮受到的双重的压迫。 对战争根源的思考。 安妮面对反人道的战争的乐观态度,始终保持美好的人性。 日记的价值:是历史的另一种证明;用个人的真实情感与思想代替战争的宏大叙事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安妮3岁丧母,父亲抑郁后来重娶,继母对安妮非常严厉苛刻,偏爱她自己的孩子。在安妮11岁时,她在家后面的苹果园散了很长时间的步。最后她做了个决定:“永远不再有任何感受。”

就这样,从此安妮的感受里没有了悲伤和痛苦,爸爸和继母成了安妮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人。她在学校里拼命学习,成绩优秀,上完大学和医学院后,安妮成了一名成功的医生。

但是,安妮忘掉了痛苦悲伤,却也没有自由自在身心开朗,她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并且她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心悸。

没人确切地知道如何运用大脑来抵御痛苦,但《第七感》告诉我们三件事:

第一,人们经常需要运用大脑来抵御痛苦。这些适应有很多形式,从暂时躲避到长期阻断,或是像安妮这种彻底关闭。

第二,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调整神经放电的模式,产生人需要的感觉,即抑制大脑皮层下区域的信息流、能量流进入大脑皮层,特别是调节感知的前额叶部分。

第三,即使阻断了对情感的感知,情感也仍然会影响我们。就像安妮,杏仁核及及脑干等下层脑,还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引起心悸,但由于切断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身体在发生反应,因此安妮却感受不到具体情感,不知道心悸的具体原因。

不仅如此,安妮还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感知,因为感受不到身体的基本情绪。情绪分为绝对情绪和基本情绪,绝对情绪指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兴奋、快乐和羞耻等;基本情绪指内心世界中充满的构造微妙的、不断变化的状态。

安妮失去了绝对情绪同时也失去了基本情绪,因此安妮还失去了和孩子共情沟通的能力,也失去了对生活中各种文字、名词的意义感受力。于是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

前扣带回横跨在负责思考的大脑皮层与负责情感的边缘系统之间。除了感受到身体的感觉和社会互动中的情感之外,还负责调节注意力的集中。

前扣带回联结着身体、情绪、注意力以及社会意识,因此前扣带回在共鸣回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使我们获得与他人及自己的联结感。

正是有了前扣带回和下层脑的神经元连接,我们才能读懂身体的各种信号,才能赋予生活意义;安妮可能就是失去了这个连接,才忘掉了痛苦悲伤,但也忘掉了快乐幸福,甚至失去了生活意义的感受。

第七感本质就是利用注意力重新激活神经元联结,进行神经元重塑。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调质,能够激活神经元,同时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来刺激基底核分泌乙酰胆碱,从而提高神经可塑性。

在作者的帮助下,安妮进行了各种第七感练习方法去重新激活前扣带回和下层脑的联结。

首先让安妮理解感知力的大脑原理,作为医生的安妮对感知力非常感兴趣;

其次安妮努力练习通过冥想集中注意力,用大脑进行身体扫描注意身体的各个部位;

第三在感受到儿时的痛苦感受时,想象一个安全之所去安放缓解痛苦;

最后逐步扩大自己忍受痛苦的窗口,开始接纳那深藏在杏仁核深处的情绪记忆,学会对任何令人痛苦的感受保持开放并与之共处。

通过以上的练习,安妮找回了感受力,也明白了心悸的痛苦来源于自己没有完全接纳幼时母亲的去世。在前额叶的参与下,安妮学会了和痛苦共处。

无戒学堂日更第194天

我最喜欢安妮刚刚被送到玛丽拉家中的那段,因为:

安妮是刚刚来,而且整篇文章中是刚开始描述安妮,文章没有直接把安妮的性格特点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用她的语言动作心理详细又有韵味的描述了安妮——这个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与激情的小女孩。

一个满脸雀斑、模样不算好看的11岁女孩,装了满脑子的天马行空,在一个美丽的黄昏闯进亚芬里。从此,这座美丽淳朴、务实保守的村庄迎来了一轮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朝阳。

这个女孩叫安妮·雪莉,是《绿山墙的安妮》书中的主人公,阴差阳错被单身兄妹马修和马瑞拉收养,居住在偏僻、朴素但充满幻想的绿山墙。在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笔下,安妮在绿山墙的成长是一个治愈的故事,故事里没有坏人,只有怪人,没有坏事,只有怪事。你可能担心这样一个线索单一、缺少冲突的故事会枯燥乏味,但恰恰相反,它的精彩,会让捧读它的人如饥似渴,欲罢不能。

想象力,让生活焕发诗意

《绿山墙的安妮》的想象力不属于脑洞大开的那种,而是用初见的美好去讴歌和赞美生活。无论是故事里充满想象力的安妮,还是蒙哥马利充满想象力的笔触,都把生命写成了诗,清新唯美,温柔如水。

作家周国平说:“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安妮刚到亚芬里车站的时候选择待在外面,而不是站长建议的女士候车室,因为外面有更多想象的空间。看到路边缀满白花、从田埂上斜垂出的洋樱桃树,她马上想到了一位戴着美丽面纱的白衣新娘。在安妮看来,亚芬里的一切都能令她浮想联翩,住在绿山墙、走在亚芬里的小路上,她都能挥着想象的翅膀,浪漫地度过一分一秒。

面对古板的没有一丝美感可言的裙子,安妮可以想象着自己喜欢:“幸运的是,我可以把其中的一件想象成是用雪白的麦斯林纱做成的,缀着漂亮的蕾丝花边,袖子的三边都蓬松地鼓起来。”卧室简陋,安妮就通过想象,为窗户挂上真丝窗帘,为地面盖上天鹅绒地毯,把冷冷清清的小卧室打扮成“做梦的地方”。在安妮看来,生活中的不尽人意,大多都可以通过想象变的完美,这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在世俗眼中或许可笑,但在安妮心里,却是享受生活的秘方。

安妮的想象力,在热爱生活的人眼中是舞动的精灵,在刻板保守的人眼中,就是出格的怪物。奇妙的是,安妮能够让刻板保守的人逐渐爱上她的想象力,甚至爱上她。

被安妮想象力征服的第一个人是马修。马修是亚芬里出了名的怪人,木讷迟钝,腼腆害羞,不敢和马瑞拉、格林太太以外的女性说话。他驾着马车去火车站,是为了接他们即将收养的男孩,但偏偏搞错了,火车站只有一个女孩,这让马修如何开口呢?

不过,安妮没有让马修为难,因为还没等马修想好开场白,她已经说了一连串的话:“很高兴见到你,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正担心哪!我想像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刚才我还想,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的话,我就到对面铁道拐角,爬到那棵大樱花树上一直等到天亮,一点儿也不用害怕。隐藏在盛开的樱花中,沐浴在月光下睡觉,不是很浪漫吗?就如同睡在用大理石砌成的客厅里一样。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我想明天早晨也肯定会来的。”

铁路站长口中的“怪女孩”,正好对上了“怪人”的胃口。这番充满想象的喋喋不休,撞开了马修封尘已久的心扉。像绝大多数安静的家伙一样,马修也喜欢健谈的人,而且安妮可以滔滔不绝,也不介意他是否做出回应。相比亚芬里有教养的女孩斜着眼、羞怯地从他身边偷偷行而过,安妮和她们不同,她能和马修大大方方的聊天,而且像个小鸟一样咋咋呼呼,一点都不扭捏。有了安妮的日子,马修的世界明亮了许多,虽然腼腆害羞一点没变,但整个人却充满了人情味。他会偷偷给安妮买最时髦的泡泡袖,还会一改往日的沉默,尽力说服马瑞拉让安妮做她喜欢的事。那个曾经眼里只有农活和农具的人,越来越享受安妮随时蹦出来的奇思妙想,如果坐在没有安妮的餐桌上,他会觉得盘子里的烤肠和面包一点都不浪漫。

和马修相比,刻板沉闷却勤劳善良的老姑娘马瑞拉要严肃很多。刚刚见到安妮的时候,她认为这个女孩话太多,并不想收养她。但是,她很快就被安妮的想象力吸引了。当安妮说刻薄的布卢伊特太太像个锥子时,马瑞拉的心是愉悦的,因为她“竭力忍住了笑”,或许绿山墙,乃至这个小镇都不曾有人对她说这样生动形象且大逆不道的话。虽然安妮第一次睡前祷告的“浪漫祷词”把马瑞拉吓的面色苍白,而且安妮想象力泛滥时,马瑞拉经常无奈地插不上话,但她越来越爱上了安妮“有趣的叨叨”,她很清楚,自己心里那座刻板的冰山正在一点点消融。当马瑞拉听到安妮失去戴安娜后的“遗言式”哭诉时,她彻底被安妮的想象力融化了,她试图掩藏自己抽搐的脸,但是没有用,随即瘫倒在椅子上尽情地放声大笑,那是马修从来没有听过的,反常的,响亮而持久的笑声。

在亚芬里,那些瞬间被安妮的想象力吸引的,几乎都是亚芬里的孩子们,比如安妮最要好的闺蜜戴安娜、还有学校的同学。把安妮当异类的,都是成年人。想象力对于务实的成年人来说,往往一文不值,他们习惯了思虑再三,渐渐失去了与美好事物的直接感应。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过一句话:“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安妮的想象力,就是那片童心,让亚芬里的成年人寻回了儿时的自己,开始发现身边显而易见却总被忽视的美丽。

从安妮的生命中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像阳光和雨水一样滋养着这棵闪闪发光的小树。而蒙哥马利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也“滋养”着每个读故事的人,让他们的眼睛,为了那些如沐春风的语句变得贪婪。“这种改变对安妮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无法改变溪流浅水中的一丝跳跃的阳光一样”。“每年都会有一朵希望的玫瑰被织进一顶不朽的花冠中。”“海螺光洁盘旋的内壁仿佛依稀可见海上西下的斜阳”……细腻而优美的想象,赋予文字跳动的灵魂,一定是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才能写出这样赏心悦目的文字。或者说,它们更像是一首歌,用奇妙的能力,唤醒读者脑中所有的旋律,不断回味,如痴如醉。

最本真的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

安妮来到绿山墙之前,有过两次收养经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她在两个家庭的生活并不幸福。但在马瑞拉询问的时候,安妮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反而充满了理解和感激。

安妮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但不要误会,她并不像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完美。她虽然热情奔放、坦诚直率,但脾气火爆,做事也不够专注,总犯小错误。读安妮的故事,就像看着邻家小女孩成长,亲切真实。

如果说富有想象力是安妮最显著的优点,那么赋予她想象力的,就是她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的纯良之心。她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捕捉到生活中所有的快乐,并嚼成良药,治愈每一处受伤的心灵。因为感恩生命的赐予,安妮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善良,尽最大努力原谅所有的恶意,并毫不吝惜地释放天性,把淳朴和热忱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

在亚芬里,安妮几乎爱所有人,对马修、马瑞拉、戴安娜、艾伦太太和斯泰西**,安妮会毫不费力地立刻爱上他们,因为他们也拥有和安妮一样善良美好的灵魂。而其他人,像林德太太,安妮也选择爱他们,虽然“得花点工夫”。对曾经害她摔断腿的乔西·派伊,安妮也能始终保持友好。乔西·派伊编织的花边得了一等奖,安妮为她感到高兴,她对马瑞拉说:“而且我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因为这说明我在进步。”

看吧,安妮就是这样,不仅善待帮助过她的人,还能善待伤害过她的人。就连身边的一草一木,她也能倾注真挚的情感。

在安妮心中,草木同样拥有着可贵的生命,所以,她和所有的草木、河流做朋友,用最大的热情称赞他们,用最丰富的想象力为他们起名。白色苹果花遮天蔽日、被暮色余晖映了绯红的林荫大道,叫“喜悦的洁白之路”;色彩斑斓、清澈幽长的巴里家池塘,叫“闪光之湖”;卧室外挂满洁白花朵的樱桃树叫“白雪皇后”,木桥下的小溪叫“树神的水泡”……马修的老马叫“贝尔”,门前的老鹳草叫“邦妮”……安妮与她的草木朋友分享着成长中的喜怒哀乐,陪伴它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四季。

马克·吐温说过:“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安妮用善良回馈带给她新生的绿山墙,用春风化雨的青春活力滋润着死气沉沉的亚芬里,她就像一道光照进了灰暗,让这里的生活变得富有生机。她用不染纤尘的赤子初心坦然期待着明天,也从不怕盼望落空,因为她已经从盼望中享受了一半的喜悦。

弯道附近,一定有最美的景致

安妮来到绿山墙的5个岁月,弥补了她苦难的童年。勤奋的安妮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女王学院,又全力以赴获得了埃弗里奖学金。带着对美好前途的憧憬,安妮回到了绿山墙,马瑞拉摆在窗台上的玫瑰、窗外开着白花的洋樱桃树、清香的薄荷、诱人的香水月季,在安妮看来,都如“一首歌、一个希望、一句祷告。”

如果是成年读者,读到这里,一定知道太过美好的东西必然不会长久。蒙哥马利在描绘美好的同时,也埋藏了伏笔。比如马修频发的心脏病,马瑞拉越来越严重的头痛,和存款银行的破产传闻。

乌云是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飘进绿山墙的。报纸上登载的银行破产消息像一柄剑刺入马修的心脏,要了马修的命。可怜的绿山墙已经充满了悲痛,但乌云还没飘走,马瑞拉的眼睛也被医生警告不能再读书、做针线活,否则就会失明。

这是安妮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沉重。从女王学院回到绿山墙的那个晚上,她是那么快乐,她的未来是那么光明,但一夜之间全都化为乌有。苦难,是爱的沉淀,是生命的升华。安妮思考未来的这几天,仿佛过了好几年。但她认真计划好了每一件事情,决定用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来报答马瑞拉的养育之恩。

安妮放弃了奖学金,放弃了去雷德蒙德读大学的机会,选择在亚芬里做一名老师,在绿山墙陪伴马瑞拉,为她读书,帮她料理家务。

如果说去雷德蒙德读大学是一条笔直的梦想之路,那么留在绿山墙自学大学课程就是梦想之路上的弯道。对于这条弯道,安妮依然选择用乐观来解读:“我不知道弯道附近有什么,不过我相信那里一定有最美的景致。”

事实上,安妮很快就在弯道上收获了惊喜。为了让安妮留在亚芬里,她的“死对头”吉尔伯特让出了亚芬里唯一的教师岗位,安妮也与吉尔伯特“一笑泯恩仇”,收获了这份可贵的友谊,而这份友谊,又在蒙哥马利后面的书中发展为爱情。

热爱生活的安妮,也热爱着她人生中的弯道。这个通透的姑娘明白,人生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就像自然界的河流,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因为前进过程中,总要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对于人生来说,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苦难,绕不开,也避不了。但正因为这些障碍,河流才激荡出壮观,人生才收获了精彩。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安妮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像彩虹一样拥有不同的色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安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她“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如果你认识了安妮,相信你会和她一样,用善良去感受世界的温暖,用想象去治愈人生路上的悲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86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