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双相情感障碍?

什么叫双相情感障碍?,第1张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心理障碍,其临床表现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情绪低落或者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呈现的同时,伴有注意力分散、轻率、夸大、思维奔逸、高反应性、睡眠减少和言语增多等紊乱症状。还常见焦虑症、强迫症、滥用金钱,还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精神高度紧张等精神病症状。

一、大脑化学和生物学

双相情感障碍与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组件也有着密切关联。神经递质是大脑的化学信号,它们在我们体内帮助神经细胞传递“邮件”和信号。这些化学物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健康的大脑功能。而它们中的一些个体,就起到调节情绪和行为的作用。根据一些较早的研究显示,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的三个主要的神经递质是: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当我们大脑内部的这些化学物质失去平衡时,就会促使我们陷入躁狂或抑郁的状态,或轻度躁狂情绪发作。

二、主要包括生物学及心理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罹患的躯体疾病等;心理学因素包括性格特点、童年生活经历及生活事件等。抑郁患者的亲属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遗传度可达40%-70%,女性患病概率是男性的2倍。情感障碍好发于20-50岁,单相抑郁发病年龄大于30岁,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年龄小于20岁。患有某些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的疼痛会增加其患抑郁风险,同时产后抑郁风险较高。冲动、焦虑的性格,童年创伤经历,不幸生活事件等都可增加抑郁风险。

双相情感障碍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③“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说过“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词,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不明白其含义的,那么,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事实上,根据词条的解释,双相情感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其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D),指的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到目前为止,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还没有查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也就是说,只要是确诊了双相情感障碍,基本上这一辈子都要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了。

当然,虽然这个听起来非常唬人,事实上,其实这种疾病也并非是绝症,只要你能对双相情感障碍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抗它,你就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可以正常地恋爱、结婚、生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前面说了,对于具体的原因,现在还有待证实,不过,科学家猜测,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个原因是遗传因素。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科学数据支持,但有相当一部分双相障碍患者的患病初因,是跟遗传有关的。

第二个原因是生活环境。如果人们长年累月之下都是出于负面情绪中,焦虑、紧张、矛盾等不良情绪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正常疏解,最终就会直接演变成习惯性痛苦和习惯性紧张、焦虑。渴望获得认同、理解,但因为有“毫无来由”的耻感而从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愿,由此造成与人相处时的障碍,以及心理落差;长期压抑欲望,最终以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导致常常误解别人,以及被别人误解。

第三个原因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讨好型人格,他们基本上都将所有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终对人对事都有预设的标准和答案,当现实和预设不符合时,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这类人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不能把一件事中的个人情感和客观事实割裂区分。

总而言之,双相情感障碍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神经类疾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的时候,可以到医院接受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诊断要点一、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二、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三、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四、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五、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1984年10月修订)一、躁狂发作(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⑨意念飘忽,思维奔逸。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三)排除标准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②怪异行为。②“一级症状”。④紧张症状群。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二、抑郁发作(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①对曰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④自责或内疚感。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⑧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编辑本段]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一)药物治疗原则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 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二)心境稳定剂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 (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3、苯二氮卓类药物: 氯羟西泮、氯硝西泮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用4-6周)、5-HT1A受体拮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编辑本段]图书信息书 名: 双相情感障碍作 者:(美)麦克洛维茨 ,陈幼堂 译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1-1ISBN: 9787562452119开本: 16开定价: 385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可以帮助双相障碍患者有效地处理双相障碍引起的各种问题、掌控自己的疾病和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书中介绍了双相障碍的病因、治疗以及自我管理,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工具,从而避免因病症导致的极度的情感混乱和重大的钱财损失,并保持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 戴维·米克罗维兹博士是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双相障碍研究领域的一位****和临床专家。他与迈克尔·戈尔茨坦合著的《燥郁症:家族聚焦治疗方法》获得了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颁发的杰出出版物奖(1988年)。他还曾获美国国立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颁发的杰出研究者奖(2001年)。他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神经病与精神病杂志》、《生理精神病学》、《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以及《变态心理学》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双相障碍分一型、二型和混合型。

1)双相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提示:诊断BP-I型不需要抑郁发作。

2)双相I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轻躁狂发作;至少有1次重度抑郁发作;无论是轻躁狂还是抑郁发作都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

3)混合型障碍基本诊断特征:轻躁狂和抑郁症状≥2年;不符合轻躁狂和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2年期间无症状期持续不到8周。

区别:

1、躁狂与抑郁症的程度不同。一类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两者都非常严重;2型为典型的轻躁型重度抑郁,即躁狂较轻,程度显著低于抑郁程度;混合型是轻度躁狂、狂躁和抑郁症状的短发作(在几小时内)迅速混合或交替出现。

2、病情严重程度不同。1型患者有严重的抑郁,2型患者有较轻的抑郁。混合型通常是多年的抑郁症。

3、发病年龄不同。1型主要开始于青少年,倾向于在更年轻的年龄,大约18岁左右首次发作,通常是轻度躁狂发作,也可以是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双向型2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抑郁或轻度躁狂,伴有频繁的抑郁发作。

4、不同的治疗效果。双相情感障碍2型的治疗是明显的,它的特点是躁狂症状较轻,如沉默寡言、生气时容易摔东西、砸东西、发脾气等。2型患者有时头脑清醒,在做错事后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后会反思。

扩展资料:

双向障碍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BP),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抑郁发作为特征的一种障碍。研究发现,躁狂发作通常是在轻度和短暂的抑郁发作之前,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只有抑郁发作是单相的。

DSM-IV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两种亚型,I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或混合发作和重郁发作,II型双相情感障碍伴轻躁狂和重郁发作而无躁狂发作。

因为未知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参与疾病过程在很多方面,当前强调遗传和环境压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交互点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临床表现,按照攻击特征可分为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

发病和过程:

BP-I和BP-II的发病高峰期在12-30岁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持续的,特别是抑郁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较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8-20年,这种风险一部分可归因于自杀,双相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肥胖、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的共病。

结局:

双相障碍即使在治疗时仍具有不利的临床、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会从急性抑郁发作中全面康复,尽管治疗依从性良好,但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参考资料:

-双向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是能够治愈的。双向情感障碍是临床精神心理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与精神受到刺激或打击,生活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只要及时到正规公立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检查,明确诊断,查明原因,由专科医生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心理疏导和对症的方法治疗,自己再加强调理,是能够治愈的,并且不会遗传给孩子。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精神卫生专科疾病,表现为躁狂和抑郁症状交替发作,需要正规干预治疗,目前一般可以达到临床痊愈,难以根治,疾病特点是易复发,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所以你描述的情况,不排除遗传可能性。

双向障碍的发病和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抑郁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等),患双相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2-10倍。

2、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的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甲状腺素等的失调。

3、神经影像的变化,如额叶-丘脑-边缘系统相关结构的异常。

4、神经电生理的异常。

5、心理、社会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如离婚、婚姻关系不和谐、失业、躯体疾病、贫困等。

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如果本人性格比较开朗,而且比较热爱生活的话,治好了复发的可能很小,应该相信医生,相信自己一定行,只要有信心,就可以痊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3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