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诗??

什么是现代诗??,第1张

现代诗为感于物而作,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不作格式要求。

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扩展资料: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后期新月派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一代人》

作者: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它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加上题目的指示,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即“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双是渴望光明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

顾城简介

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答:一、现代诗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二、写作特点

1、扣主旨。

主旨也可以叫作主题、主题思想、中心、中心思想等。《静夜》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扣住了这一点,就等于扣住了整个诗意的命脉,赏析的思维就不会出轨。

2、扣意境。

我们不妨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静夜》: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只要扣住了这个意境,我们就能从作品所描绘的有限生活画面里,感受到形象之外的无限意味,获得美的享受。

3、扣诗眼。

“鲛人流珠”可谓《静夜》表意的重点。在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泣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沉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透过诗作闪露出来的这般晶莹的眼睛,我们就能走入作者的心灵,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

4、注意领会诗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静夜》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的人和事,目的是与黑暗现实中不自由的生活和心灵相对照,以此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渺茫之感,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诗人的家国之思。

5、注意理解诗作所描绘的灵动形象。

《静夜》中,诗人由月光疏星联想到了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想象中的天河海雾迷蒙,想象中的天河岸边有鲛人,想象中的鲛人在对月流珠。作品不仅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还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创造出了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这种动人的形象正是意境的基础。

6、注意品味诗作所锤炼的精致语言。

《静夜》写得清幽、典雅,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宛如一首小夜曲,愉悦流畅地流过我们的心田。诗行中,叠词(“淡淡”“团团”“远远”)的使用,传说的引用,均营造了氛围。短句的多用,问句的连用,均给我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留下值得填补的空白。

7、注意识得诗作所采用的韵律节奏。

《静夜》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第一节的四行分别是二、三、二、三拍,每行的最后一拍均读重音,韵脚的字是“林”“星”;第二节的四行分别是二、三、三、二拍,前两行的第二拍和最后一行的两拍读重音,押“u”韵。朗读时,充分把握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自然地做到轻松、柔和、舒缓,则更能体悟作品的韵味和意趣。

 什么是现代诗?现代诗又是什么?这可能是很多朋友都有想到过的一个问题,但至于怎样去写?怎么样才能写好。相信这已不是人们愿去想的问题了。

 通常学写现代诗的朋友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把一堆话,分段,分字排列努力做成诗的形状,这就是现代诗!其实这种误区对于现代诗所要求的格式来说,勉强算着了一点边了!因为现代诗其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要隔段的!

 近些时间,看到写现代诗的人很多。甚感心悦,于是就仔细地拜读了下,结果却不甚理想。一句话,怎一个“百花争艳”了得!

 变的出乎意料,出乎想象,一个个都是花花绿绿,摆着各式的恣样,像个抛眉眼的姑娘!

 我不是排斥诗的变革发展,相反我很赞同诗的全面发展,但有个问题不得不问下,变,你要怎样个变?你要变到哪?你要变成什么?不要说你要体会自由,你要宣言自由,如同写诗一样,你就要按你的意思照办,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下,什么是自由?

 别告诉我自由就是你的随心所遇,就是你写的一篇篇不知所云的东西!

 要写现代诗,首先要先了解它的起源,了解它的组成,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感受它的魅力!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知道了现代诗的起源与含义后,那么我们来理解下。

  第一个问题:形式是什么样的自由。

 形式就是形体格式,自由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变通。这点很区别于古风。现代诗,只要你几句话或几个字,是一个思想,是一个意思就可以是一个小段落或是 一首小诗歌,而古风则不同,它的平仄韵律就先起到了重要控制点,于是在人们的心里就有了一个逃避的想法,现代诗比古风好写,其实这样的想法其实还算是正常,因他的形式上很接近于散文体,人们这样想是不足为怪的,但事至于此就罢吗?很显然,这样的想法定会使人陷入误区,以至于影响诗的品性与可看性,难道我们想就此胡作下去吗?答案肯定是不的。没有人愿意糊涂下去,因为我们都是需要美的生灵,因我们都有着文明世界的诗性!

  第二个问题:内涵是开放的,内涵是什么呢?

 内涵就是思想,就是全诗的灵魂,灵魂如同作者的心,作者的眼,用心去想象,用眼去发现。写出动人的情意,融入人的情感和体会!

  第三个问题:修辞。

 修辞是什么?什么是修辞?一般人们遇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笑道:修辞就是修改嘛!呵呵,这样说算是有些道理,但很浅陋,只说到了皮毛上,修辞有很多种手法,如,:对偶,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常见的八种,这八种手法涵盖了诸多文学领域,尤其是现代诗里运用的最多,最广。我们上面有讲过。现代诗的格式是自由的,但它的思想追求却是高的。就好比把一篇散文浓缩起来,这是一种坚苦的文学工程。怎样去区别字与字的关系,怎样去保留思想而不失境地,怎么去削减看似都有用的段落,句式?这么些的东东,看着人头痛。如果光靠一个人的领悟与理解话完全不行的,这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就此作罢吧?在文学的世界里。没有怕输的。路不通,可以找方法,去打通。这时候前面说的这八种手法就该出马了,灵活运用,手起刀落,像个抱书的秀才一样,去杂存真,一篇美的世界,显现于面前!

悬崖边的树赏析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要展翅飞翔„„

1970

(选自《悬崖边的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一、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曾卓(

1922--

,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人。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开始诗歌创作。曾

编辑

《诗垦地丛刊》

《诗文学》

杂志。

1955

年因胡风错案株连。

1979

年平反。

有诗集

《门》

《悬崖边的树》

《老水手的歌》等。

本诗写于

1970

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阴影的笼罩下。这首诗《悬崖边的树》正是通过

对悬崖边的树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在深重时代深受苦难而又坚持信念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

象。

这首诗是受难者内心感情和生活信念的倾诉,

抒发身处逆境中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对于

一棵树或是一个人来说,

完全有可能被“奇异的风”吞没或毁灭,

然而信念和理想却是不可

能夺取的,

对于真理的追求也是无法遏制的。

整首诗就是这样表达了身处于那样的年代的知

识分子内心的呐喊,读来令人振奋。

二、诗文赏析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诗在一开头,就营造了一种孤独凄

凉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

悬崖边的那棵树显得那样的孤独而又无助,

它似乎是被喧嚣的

世界所遗弃。风是奇异的,诗人说“不知道是什么风”

,但想必读者也能意会到。开篇这样

写,

不仅委婉自然的点明了写作意图和背景原因,

也略含有欲扬先抑的意味。

奇异的风愈是

摧残树,树愈是在毁灭中重生,等凸显了树的顽强。

然而孤独无助的树,只能默默地“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可它

并没有就此消沉、灭亡。它的坚强性格使它更顽强地生存下来,

“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

寞而又倔强”

。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它在倾诉:远处森林在喧哗,谷中小溪在歌唱。

这是生命之歌,是天籁,也是人籁,是任何“奇异的风遏制不了的。生活有自己的旋律,历

史有自己的法则,世界有自己的声音,而悬崖上的树正在倾听着这一切。

当流逝的岁月在它的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弯曲的身体留下风的形状时,

就在别人以为

它即将跌入深渊而担忧惊恐时,

他却把这作为展翅飞翔的起点,

在逆境中奋起,

在绝望中寻

求希望。

诗的前一部分描写的景是一种孤独、

寂寞、

凄凉的。

但是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

积极的思想,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虽然那棵树“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

,然而却

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在大家都以为它“即将倾跌进深谷里”时,它“却又像是要展翅”

通过这点睛之笔,使全诗峰回路转,使树的命运有了很大转弯,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通过“倾跌进深谷”与“展翅飞翔”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的有机结合,紧扣读者的心弦,在

矛盾中体现生命的真谛,

在平淡中体现不平淡的人生。全诗不仅是树的

“展翅飞翔”而且也

是人类的“展翅飞翔”

。人生也是如此,在失望中寻求希望,在灭亡中寻求生存,这才是个

强者。

三、写作手法及艺术风格

诗人运用借代的手法,巧妙地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

像一棵树,

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

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

关键就在

于我们有足够的信念!

悬崖边上的树,

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也代表了那些身处逆境而不屈

不挠的人的形象。可以想象诗人经历中的那段寂寞、痛苦的日子。

如此艰难的境遇之下,仍

能发出激昂的声音,坚韧地站立着,这就是新年的力量。

整首诗简短而有力,语言朴实,没有喧哗,没有矫揉造作。思想敏锐,文笔潇洒,形

象鲜明。这首诗思绪情感并不直接陈述而寄托在对自然界“物象”的描绘中,显得含蓄、自

然。

全诗寄予了作者深挚而坦诚的情感,

以及通脱的生活态度,

这给全诗增添了某种坚忍的

意志,

读了让人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

虽然那一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

但诗人塑造的悬崖

边的树的形象,确是令人难忘的。

这个实在是太多了啦,你自己百度搜一下现代诗鉴赏就有了,太长了,就不全复制来了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赞赏和赞美,表现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崇拜,对平庸世界的憎恶。作者评花然后深深感叹“爱”:当今世界,隐藏的人少,贤惠的人少,渴望坚守潮流,刺破财富之门的小人多;在这茫茫红尘中,又有多少志同道合的人能携手根除这种慢性社会疾病呢?在这里,我们首先用花作为比喻,这样花的特性就可以用来描述人。

虽然平淡,但是可以用来形容人,那么就可以形容陶渊明那种避世逐富的心态了。话里虽然不可避免的流露出一种难以唱出的悲哀,却意味深长,无情的鞭挞着那些无良的人。周敦颐高傲,不从众而求纯洁的心态在平庸的世界里难能可贵。他感叹,是因为世界在衰落,大部分人都被世界玷污了。引申信息周敦颐自己的爱莲不同于陶金圆明的爱菊。为了保持高贵的生活,他宁愿死在南山。他想成为这个世界上的绅士。这种在龌龊的世界里保持纯真,独自寻求真理的心态,和大家都推崇财富的从众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为胡艾莲“走出泥沼而不染”的想法铺平了道路。一系列的叙事有力地渲染了荷花的挺拔美丽,洁癖的优越美德,尤其可敬而不容置疑的风格。

这些比喻的作者本身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其实他说的意思是:官场黑暗,所以在官场保持一个人的高尚品格就像荷叶离泥不染一样困难。这也是他为官经验的总结,因为他不想和别人勾结。不过,《卓青无妖莲》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愿望。

他是清官,洗冤狱,为民做主;晚年定居庐山,在明道写了一本书,清理了自己,关心了自己的生活,这是他实践自己的生活,保持开放心态的体现。这正是这篇散文能做的,能深刻感染人的思想和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