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间照全诗

明月松间照全诗,第1张

明月松间照全诗

明月松间照全诗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5、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6、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诗意: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全诗

明月几时有全诗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指月宫。

6、不胜:忍受不住。

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诗意: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寄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举杯邀明月全诗

举杯邀明月全诗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独酌:一个人饮酒。

2、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3、既:且。

4、不解:不懂。

5、徒:空。

6、将:和。

7、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8、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9、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0、交欢:一起欢乐。

11、无情:忘却世情。

12、相期:相约。

13、邈:遥远。

14、云汉:银河。

诗意: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读者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_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着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读者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

《出塞》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诗意: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着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我待清风如明月

一心忠诚于某人,为某人不断努力贡献。可是,无奈某人却误会了他的一番努力,根本不是那么看待他。。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连穷摇小说中都有。并且已经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难考证那个才是原版。

但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网上有帖子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_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明月松间照古诗

是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

原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哪首诗

“明月松间照”的全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月松间照”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的翻译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山居秋暝》的译文

《山居秋暝》首句点出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景色,颔联写出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明月别枝惊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全诗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出处: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仿佛可以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

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清风半夜鸣蝉全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全诗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全诗翻译:月光从枝干间掠过,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过,远处有蝉在鸣叫。在稻花香中,耳边传来青蛙的阵阵叫声,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边有几颗忽明忽暗的星星,山前下起小雨。往日的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

全词前两句动中寓静,描写了风、月、蝉、鹊等景物,抒写夏夜山道的美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描绘了漫村遍野的稻花香,表达词人心头因为丰收而产生的的甜蜜之感;而下阕描绘了夏日夜景,表现出诗人因为沉浸在稻花香中的怡然自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咏松诗词赏析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

咏松诗词赏析 篇1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出自杜荀鹤《小松》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参考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创作背景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赏析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遭到的是同样悲惨的命运。

咏松诗词赏析 篇2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唐代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

 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译文

 滩头的细草连接着稀疏的林木,渔船在恶浪里欲沉欲浮。

 沙鸥白鹭在江上飞来飞去,还在寻找宿眠的旧浦。岂知去年的江岸,今年已成沙洲江渚。

 注释

 浪恶:形容浪翻腾很猛。罾(zēng)舡(chuán):渔船。罾,鱼网。

 宿鹭眠鸥:这里指欲睡的水鸟。鸥,一作“洲”。飞:一作“非”。

 沙觜(zuǐ):谓岸沙与水相接处。觜,嘴。

 赏析

 《浪淘沙》是较早的词调之一,形式与七言绝句同,内容则多借江水流沙以抒发人生感慨,属于“本意”(调名等于词题)一类。皇甫松此词抒写人世沧桑之感,表现得相当蕴藉。

 首句写沙滩远景:滩头细草茸茸,遥接岸上一派疏林。细草初生,可见是春天,也约略暗示那是一带新沙。次句写滩边近景:春潮带雨,挟泥沙而俱下,水昏流急,是扳臀罾捕鱼的好时节。但由于波浪险恶,罾船时时有被弄翻的危险。两句一远一近,一静一动,通过细草、疏林、荒滩、罾船、浪涛等景物,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荒沙野水的图画,虽然没有一字点出时间,却能表达一种暮色苍茫之景。正因为如此,三句写到“宿鹭眠鸥”就显得非常自然。大江有小口别通为“浦”。浦口沙头,乃水鸟栖息之所。三句初似客观写景,而联系末句读来,“旧浦”二字则大有意味。今之“沙嘴”乃“去年”之“江心”,可见“旧浦”实为新沙。沙嘴虽新,转瞬已目之为泪,言外便有余意。按散文语法,末句应为“沙嘴去年是江心”。这里语序倒置,不仅音韵和婉协律,而“沙嘴是江心”的造语也更有奇警,言外之意更显。

 偌大感慨,词中并未直接道出,而是系之于咏风浪之恶,沙沉之快。而写沙沉之快也未直说,却通过飞鸟归宿,认新沙为旧浦来表现。手法纡曲,读来颇有情致。前三句均为形象画面,末句略就桑田沧海之意一点,但点而未破,读者却不难参悟其中遥深的感慨,也就觉得那人世沧桑的大道理被它“一语破尽”。

咏松诗词赏析 篇3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翻译

 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去卖,我相信你的真实用意是好的。

 你想把这生长在深山溪边耐寒的松树,卖给富贵的人。

 窄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但春天开放淡淡的花儿不好看。

 都市长安历来喜欢粉红色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可怜这些松树白白地染上长安街道的尘土。

 注释

 寒涧树:指松树。

 翠楼:华丽的楼阁,又指旗亭酒楼类场所。

 应少春: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徒:白白地。

 六街:指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这里泛指闹市街区。

 鉴赏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名邺,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60年)时,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这个决弃了长安的荣名利禄的人,因为平素有所蓄积于心,通过卖松这件事而写出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讽刺诗来。

 创作背景

 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产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咏松诗词赏析 篇4

 五粒小松歌

 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翻译

 前些时候谢秀才与杜云卿叫我写《五粒小松歌》,我因为选编书集事情较多,没有时间写诗,经过十天,勉强写出八句,算是完成友人的意旨。

 小松树像一条小蛇,满身蛇鳞,蜿蜒曲折,新嫩的松花松果像清香的米粒,被仙人当食物采摘。

 那松叶浓绿有光,像在水中浸过,一束束龙须般的针叶,整齐得像用剪刀剪成。

 小松树的主人壁上高挂着州邑地图,主人堂前进进出出的多是俗儒。

 月明露白的秋夜,小松树似在流着泪滴:“山石和溪云,你们是否还肯写信来对我眷顾?”

 注释

 选书:按一定标准,选辑某人的作品,编集成书。

 曲辞:这里指诗歌。

 蛇子蛇孙:比喻小松枝干。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龙髯:龙须,比喻松树的针叶。

 州图:州县的地图。

 溪云:山涧的云霭。

 书:书信。

 创作背景

 据诗序可知,此诗为友人所作,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以后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之职时期。

 赏析

 此诗前半首咏小松树,形容小松的姿态。五粒小松,即华山松,生长在深山中,石笋相伴,溪云回护,迎风挺立,经霜常绿,舒展自在而富有生机。但是,五粒小松一旦进入主人的深院,移栽如盆子,细丝捆束,铰刀修剪,失去了自由生长的可能。诗人在小松树的姿态描写中,已经将自己备受压抑拘束的生活感受注入,意含象中,寄托遥深。

 后半首写小松树不得其所,它被摆在主人堂前当点缀品,主人壁上挂着粗俗的州县地图,主人交游的多是志趣不高的朋友。小松树在孤独、凄凉的环境里,只能对月坠泪,感伤自己的遭遇,遥想深山里曾经相依相伴的石笋和溪云,不知它们还忆念它否。诗人借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不满现实的束缚压抑,渴望自由的心绪,蕴含于姿态奇特的小松树形象中,思致婉曲,别具情趣,思想和艺术绾合得非常巧妙自然。

 全诗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咏松诗词赏析 篇5

 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翻译

 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的江水,风掀银浪起涛声。

 山路险峻啊,只有飞鸟才能通过,人烟稀疏啊,连接着弯曲的小路。

 隐居的旧友哟,你在泽国的何处?我跑遍了五湖,未寻到你的行踪。

 注释

 松汀驿:驿站名。在江苏境内太湖的边上。

 含:包含。

 空:指天空。

 苍茫: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此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海:地面潴水区域大而近陆地者称海。

 先见日:因东南近海故。

 江白:江水泛白波。

 迥:远。

 鸟道:指仅容飞鸟通过的道路,比喻险峻狭窄的山路。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人家。古人烹饪时都以柴草为燃料,燃烧时会产生浓烟,所以见到炊烟就表示有人居住。

 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此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遗逸,隐士;遗才。

 五湖:此指太湖。

 赏析

 松汀驿只是太湖东岸边上的一个供人宿食及停车置马的小旅店,但却美景无限,可见太湖的美名绝非虚传。太湖古称震泽、笠泽、五湖,面积古称三万六千顷。因为水秀山明,湖中水产丰富,所以开发得很早,在春秋时代就是吴王夫差打猎游憩的地方。

 此诗前六句描写了山色、水光、东海日出、白浪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用江南水乡的特有景物构成了一幅气象壮阔、风光明丽的风景画。结尾二句意义不甚可解。唐汝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为隐士栖逸之所,殊不知古时之遗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无考,人亦宜阙。”因此他就说结句有含蓄,实则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删去了唐汝询的解释,批云:“其驿或在吴越间,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后来屈复却说:“言高原小径,既通人烟,则遗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三家对结句的体会,都不相同。因为“那知”和“不在”的关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为“岂知”,意为:岂知旧时隐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吴解“那知”为“安知”,意为:怎么知道旧时的隐士不会在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为“岂知”,但是作肯定语气。施蛰存则认为,这里的“旧遗逸”指旧时隐士,可能就是范蠡。他把最后两句的意思理解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无范蠡可追随。这末二句是从前面“人烟小径通”的进一步联想而来。“五湖遗逸”是整幅风景画的一个构成部分。前六句是实写,后二句是虚写,虚实结合,给此诗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滞之嫌。

 题目“松汀驿”,从来没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询云:“驿之所在未详,疑必依枕山陵,襟带江海。其高原险绝,则为鸟道;其小径幽僻,则通人烟。斯固隐沦之所藏乎?”唐汝询、吴昌祺都是松江人,却不敢设想这个“松汀驿”乃是“松江驿”之误。在题咏旅途的'唐诗中,没有见过第二个“松汀驿”,而“松江驿”却是常见的。许浑、窦巩都有题松江驿诗。由吴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驿在太湖之东,故诗云“苍茫泽国东”。这个江字,大约很早已误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无法在地理书中找到作注的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找不到朋友,落脚在湖畔一个名叫松汀驿的驿站时,题在壁上的诗。张祜始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隐居丹阳(今属江苏),其一生行迹主要在苏南太湖附近一带地方。

咏松诗词赏析 篇6

 原文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翻译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注释

 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

 尝:曾经。

 寓居:暂居。

 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嘉祐寺:故址在白鹤峰以东,明代改建城隍庙。

 纵步:放开脚步走。

 就:靠近。

 止息:停下来休息。

 宇:屋檐。

 木末:树梢。

 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由是:因此。

 虽:即使。

 兵阵:两军对阵交锋。

 死敌:死于敌手。

 死法:死于军法。

 恁么时:这时候。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悖为相,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州)。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居住在嘉祐寺,游览松风亭时作此文。

 赏析

 文章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从“意谓如何得到”,悟出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这种即时放下,随遇而安,“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旷达态度,正是苏轼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磨砺中,触动外物,偶然得之的。一件本来令人沮丧的遭遇,换个角度想,豁然开朗,“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种思考方式,在后来贬谪过程中不断从苏轼笔下表现出来,这既是苏轼对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种积极反抗——以乐处哀,又是苏轼在具体现实中始终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种旷远开阔境地的呈示。

 文章读来有味,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后的自得心情。这自得既表现在他对作出决定后“是心”“忽得解脱”的描述,又表现在他对“若人悟此”当有之事的想像。其实,他的自得,实是对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肯定。小品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思之所至,笔亦随之。又出语平淡、通俗却意味深永,能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文中写苏轼思绪变化过程,跌宕起伏,顿挫有致。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话说出,真率亲切。其间几处宋时口语的运用,更能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咏松诗词赏析 篇7

 松树塘万松歌

 清代洪吉亮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千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赤迎日。

 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

 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

 我疑黄河翰海地脉通,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松干怪底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看峰前行马蹄驶,欲到青松尽头止。

 赏析

 清代的贬谪之臣多充军新疆。因此,人们一提到新疆,总想那是戈壁千里、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然而,一些躬践斯土的迁客骚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优美、奇瑰的境界之后,引起阵阵慨叹,从而忘记旅途艰辛及遭贬的忧伤,挥笔写下了大量传颂千古的边塞诗。洪亮吉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松树塘万松歌》是他流放伊犁,途经松树塘时所作。松树塘在哈密和巴里坤之间。由哈密北上,到达天山山顶,下望便是松树塘。诗写新疆巴里坤松树塘的山峰之异,松树之奇,抒发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作品紧紧扣住峰、松的奇异落笔,可分为两部分。开头至“风声泉声一隅足”,主要写景,具体描写峰、松的千姿百态,浓笔重抹地渲染峰、松的奇异;“我疑黄河瀚海地脉通”至结尾主要抒发感慨,同时又用情感的激荡来衬托景物的奇异。

 请看,山峰聚集,青松挺拔,一派葱郁,使人几忘身居塞外;而与峰峦峭壁接壤的,又是没有半点绿色的戈壁,境界自与内地不同。进入山中,则一峰青松笼翠,一峰松顶负雪;松梢沐浴红日,披上一层霞光,松荫浓郁又如雨前黑云。这种色彩的斑驳,望去煞是好看,为松树塘蒙上一层神奇色彩。作者不仅正面描写松树塘的奇异,又以云来衬松,写出动态。“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绘出云在奇松旁缠绕、飞卷、飘动,恰似一幅云松图。“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写出万松的层次美,众多的青松在峰间姿态各异,富于立体感,更显出奇异,使人如历其境。同时以屋衬松,也增添了生活气息。面对如此奇景,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赞叹之余,引起作者的暇想,诗歌过渡到第二部分。

 诗人怀疑黄河与瀚海在地下有一脉相通,否则,何以千里戈壁寸草不生,而此处却松青石润、郁郁葱葱!面对如此秀丽壮美的境界,作者心旷神怡,忘记了贬谪的烦恼,旅途的艰辛,“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表现了旷达兴奋的情怀。这正是松树塘的魅力!所以,诗人这种激荡、昂扬的精神境界,又衬托出松树塘景观的奇异以及特有的感人之处。

 “奇”是全诗的眼目。峰奇松亦奇,松奇峰更奇。既有正面描绘、渲染,又有云的烘托、风的烘托、泉的烘托。语言通俗而又奇崛,运用同词反复的手法,势如滚珠,绘出峰峦、翠松的千姿百态,气势奔放,动感很强,令人神往。

赤子乘龙播出来后直至大结局,配角小白龙姚烈和拜金女明珠似乎备受关注,甚有过主之嫌,而姚烈爱不爱明珠也成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今天我来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把他们所有的片段都拿来解析。 1、(12集)姚烈意外接到命令背明珠回家,那时候的姚烈只是奉命行事,他心里想着只是要完成任务,而明珠心里也想着她的夫子,只把姚烈当成是一个伏魔兵团里的人而已,两人都还只是陌生人。在背她回去的路上,明珠对姚烈还是很讨厌的,而在明珠摔下山坡时姚烈心里可能觉得明珠有点好笑罢了,出于好心帮她擦脸,我想那时姚烈对明珠应该就有一点点的感觉了,要不然干嘛不给她手巾让她自己擦呢?到了大街上,从严大娘口中得知明珠是严成的未婚妻时,网上评论说姚烈那是在吃醋,但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疑惑吧,毕竟他不理解严成为什么不背她回来,后来回到训练营时姚烈也质问了严成啊,那时候我想姚烈应该是很窝火才对吧,更何况明珠隔天还冤枉他非礼她害他被关起来,就算有那么点好感我看现在也没有了吧。 2、(17集)明珠为惹了一身狐臭而难过要跳崖时,姚烈用激将法本来想让她不死,谁知明珠真跳下去,造就了英雄救美的一刻,我想那时是出于好心(你身边如果有人要跳崖你不会阻止吗?),还有可能是因为她是水玲珑的朋友才救她的,但并不否认,那时或多或少是有点关心明珠了,不然也不会替她找除臭的方法了(毕竟连都只是说两句就走了,这个关心程度不用说也很明显),后来为了帮她美白还自己去帮人砍柴,这时候说姚烈对明珠没感觉那是骗人的了(他以为自己喜欢水玲珑,其实是在进行自我克制的情况下真正地去渐渐喜欢一个人),而明珠也抛开了对荣华富贵和虚荣的外表而对一个人有了好感(之前对向海是为了钱,对是因为他帅),现在他们俩才是真正的开始。 3、(21集)这时候的明珠已经对追求荣华富贵不像以前那么积极,甚至已经对姚烈曾许下“十年后若没人娶你我就娶了你”的诺言开始抱有幻想了,由于只是不明显的感觉使姚烈以为自己只把明珠当朋友,喜欢的一直都是水玲珑,所以忽略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晚上,姚烈因为水玲珑喜欢而一个人在喝闷酒,只有明珠跑来陪他解闷,还为了他的安全,劝他别离“翡翠”太近,明珠在听到姚烈说“我是不会放弃的”时候流露出的失落是很明显的,说明这时候明珠已经有些明白自己可能已经喜欢上姚烈了,而姚烈,还因为一种被误解的感情所苦恼,一门心思只知道想水玲珑。 4、(23——25集)王吉利要带明珠上严成家提亲,此时的严成已经是拥有了荣华富贵的人了,正是明珠所喜欢的类型,可明珠却说了一句“我不想嫁给他”说明了她已经对有钱人不怎么感兴趣了,而在这时候的姚烈也因为水玲珑越来越爱而心情失落,但不死心的姚烈还一心要挽回水玲珑的心。突然皇上下旨要把王吉利的“掌上明珠”嫁给严成,严成想娶的是翡翠,而王吉利想嫁的是明珠,而明珠又说“我才不要嫁给他”说明她已经明白自己喜欢的是姚烈了。 5、(30集)明珠去找王吉利的路上遇到了黑店,这时姚烈又出现救了她,之后又带她一起穿沙漠,一路上姚烈都不说话,因为他心里只想着要去救龙王,而看到明珠为她跳舞时,他其实是很开心的,明珠因为气愤而把水全倒光了,把骆驼放了,姚烈也没有怎样责骂她,在明珠昏倒时还很担心,在明珠被土匪劫持时出手相救,在即将走出沙漠的时候,本来想就此分别,但抵不过明珠的撒娇,只好叫明珠闭上眼睛然后抱着她飞出沙漠去找王吉利,在明珠闭上眼的时候姚烈就真的一点没心动吗(没心动是骗人的,看他笑得有多开心)?在天空中飞的时候还把自己是龙的身份告诉了她,难道他就不怕明珠他吗?说明此时姚烈已经是很信赖,喜欢她了。在明珠找到王吉利之后他也因明珠高兴而高兴(如果他不喜欢明珠人家父女重逢他高兴个啥劲啊?)。当明珠和王吉利开玩笑说姚烈欺负她时,姚烈的表情也不再像当初背明珠回家后明珠诬告他时那么生气了,反而很自然的笑了笑(这前后反差岂不是很明显?)。而明珠被王吉利问得不好意思了说出了违心话“鬼才喜欢他呢!”但也对王吉利说出了“真心比金钱更可靠”这句话,说明了明珠已经不在乎荣华富贵,只想要真情了。而后又和明珠一起参加了赛马比赛(敢问如果姚烈不喜欢明珠的话,会在这救龙王的紧要关头会去参加这种比赛吗?)在比完赛后还激动的抱着明珠转了一圈(姚烈从小到大都好像没像现在这样开心过),明珠还亲了他一口(这时候说姚烈和明珠不喜欢对方的那可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当姚烈走了后明珠还追出去找,可见她那时候有多失落。当王吉利提醒她说她的梦想是嫁有钱人后,明珠也觉得自己不可能喜欢他,就忽略了自己的真心不再提他,和王吉利在这世外桃源里尽情的享受生活了。 6、(33集)当明珠回来听到玉娇龙说姚烈有心上人之后,又是一阵失落(明珠还是忘不了他),此时的明珠对姚烈可以算是爱了。当姚烈高兴时(他要当龙王的驸马了)会去找明珠分享喜悦,而不是水玲珑,说明在他的潜意识里明珠比水玲珑分量更为重了,只不过觉得不可以背叛水玲珑而忽略这份感情。 7、(34——36集)姚烈来到明珠店里为水玲珑挑选成亲时用的礼物时却丝毫不顾忌明珠的心情,其实这时候的姚烈应该是更喜欢明珠了吧,只不过没失去过所以不知道珍惜。面对龙王的悔婚,姚烈又来到明珠店里借酒消愁,无论是开心还是伤心,姚烈都来明珠这里,说明此时的明珠已经成为了可以和他分享喜怒哀乐的人了。当明珠终于鼓足勇气去向姚烈告白时说了“我已经对天发誓,如果有一天,你愿意接受我,我真的会放弃我所有的一切的。”(当时应该是已经决定放弃自己追求多年的荣华富贵决定去追求真爱了),可却遭到了姚烈违心的的拒绝(我想姚烈应该是还在为得不到的东西而气愤,所以没有好好顾及自己的真心)。 8、(38集)姚烈因没杀皇帝成功而又来到明珠店里借酒消愁,当明珠告诉姚烈她要嫁给严成时姚烈最后甩下一句“你喜欢他你就嫁给他吧”就气愤而去,我想他应该有些吃醋了吧,当明珠说“既然你这么不在乎我,我真的嫁给严成了”的时候姚烈还是在门口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走了(我看他还是没搞懂自己喜欢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姚烈心中明珠已经有了一定的位置了。 9、(40集)姚烈为了能得到水玲珑而不惜灵魂,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条件是要“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姚烈如果不爱明珠的话就无效了,说明姚烈明白自己喜欢上了明珠,但因为从小的执著和付出使他不甘心就这样失去水玲珑,所以了明珠,姚烈也亲口承认了“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最爱我的人”。在别有洞天内,姚烈虽然要把她送给南斗星君,但姚烈也知道明珠害怕而一直抱着她(这说明他心里还是不愿意明珠受到伤害的),在南斗星君说要吃明珠的心的时候姚烈也很紧张很担心,在南斗星君说要画花明珠的脸时姚烈又犹豫了,在画花明珠的脸时姚烈也撇过脸不心看她。但被仇恨蒙蔽了的姚烈赢了南斗星君后就不再管明珠了,但明珠还不怨他,说明明珠已经彻底从一个拜金女转变成了痴情女了。 10、(42集)在王吉利冲上城楼骂姚烈的时候姚烈还叫士兵别动,是不想伤害他(这应该是看在明珠的面子上),在杀了王吉利后他眼睛里可是有眼泪的,杀龙王时可没有哦,如果他不爱明珠的话哭什么?姚烈要杀严成的时候明珠挡在严成前面时,姚烈停了下来,说明他不想伤害明珠,当听到明珠说严成是她丈夫时还一脸不相信甚至有些生气(应该是吃醋),当听到明珠说“你如果要杀他就先杀我”时更加生气了已经准备要杀了严成,但因为明珠的哀求和眼泪,他还是放过了严成,也说了“我就看在你的份上放过他”,说明明珠的话在他心里是很有分量的,比起长公主千求万求姚烈不要杀向海可是轻松多了。 11、(43集)大家有没有发现,明珠进宫时可是很自然的,如果姚烈没有下令的话侍卫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平民女子进宫呢?而且姚烈和明珠对话时的语气是很随意的,不像对其他人那么冰冷,当明珠要喝毒酒时姚烈还把她的酒给摔了找借口不让明珠死,姚烈说自己是一条没有爱恋的龙,那他还娶水玲珑做什么?说明了他去水玲珑只不过是咽不下这口气,不服输而已。当明珠告诉他已经怀了他的孩子还说要带孩子一块死的时候姚烈又抢过毒酒,说明他想让明珠活着。还有一个问题,明珠先前说自己已经嫁给严成了,那怀的也应该是严成的孩子,而姚烈却没有怀疑,说明他相信明珠不会骗他,而且也相信明珠不会真的嫁给严成,要不然也不会说让她嫁给王爷了。 12、(44集)长公主无意间丢出了龙珠,此时婚礼上已是一片混乱,明珠也前来劝阻姚烈不要再错下去,就在这时明珠要生孩子了,姚烈流露出关心的眼神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姚烈终于摆脱了长久以来对得到水玲珑的欲望“一个背叛我的女人,朕已经没有感觉了”,毫不留情地打倒所有人(包括水玲珑),而听到自己孩子的哭声时却停下了狠手,最终十颗龙珠聚集,包裹住了姚烈,在姚烈即将死去的时刻,大部分都是和明珠的回忆,而没有水玲珑,在被洗去魔性后,他明白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爱的一直都是明珠(我个人认为在明珠怀孕的几个月里姚烈一直都在默默的关心她的),最放不下的也是明珠和孩子。 所以我得出结论:姚烈一直都爱明珠

王力宏被前妻李靓蕾怒锤,人设崩塌。汪小菲被传出轨网红,女方才25岁。张继科这一天也上热搜,有人爆料张继科有了新恋情,并且新恋情对象是白百何的现任张思麟的前妻,女方是位明星造型师,名叫张蕊。

其中提到了一名叫作张蕊的女子,据网传这名女子似乎是一位明星造型师,而还指她的前夫是导演张思麟。也就是白百何的现任老公,此前白百何曾被多次拍到与张思麟聚会的画面,还曾被媒体报道已经生下二胎,他们选择了沉默以对,也并未否认。

张继科身穿蓝色背心搭配宽松短裤,头上戴着一顶白色棒球帽,十分运动休闲。两人举止亲昵,中途还曾抢着要拎手提袋,最终美女不敌张继科,只好让他拎着东西,两人有说有笑地一起上楼。

两个小时后,两人又一同出来,开车到广渠路一处园区,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离开,张继科先是将美女送到西三环一处小区,然后又自己开车回家。视频曝光后,很多人都在猜测张继科是不是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有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大约2个小时以后,两人才出门去跟朋友聚会,这场聚会直到晚上11点才结束,在朋友的陪伴下两人同时走出来,张继科先送美女回了家,然后才自己开车返回家中。

张继科全程与美女都没有什么比较亲密的举动,网友们开始纷纷猜测该名女子与张继科的关系,都认为该女子是张继科的新女友,并献上了自己的祝福。张继科工作室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并否认了这段恋情:爆料是假,恋情也是假。

张继科是一个受关注的人,他的性格跟他的打球风格,很多地方还是很类似的。这样的人,有其独特的地方。不管怎样,作为粉丝,我们对此还是很关注的。因为,很多人都想知道,三十而立之后,张继科个人的感情故事会如何发展下去?张继科工作室发布声明,称张继科私生活混乱隐婚生子等是不实信息。这样的以正视听,证明了工作室的态度。这样的否认,也算是及时、到位、有力了。

当心情不好时,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调节自己的心情:

与他人交流:找个亲近的人,如家人、朋友或伴侣,与他们分享你的感受。倾诉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同时他们也可能给予你支持、理解和建议。

运动和身体活动: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和焦虑感。尝试进行散步、慢跑、瑜伽、游泳或其他运动,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身心放松,释放内心的压力。

深呼吸和放松练习: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练习来缓解紧张和焦虑。深呼吸几次,专注于呼气和吸气的感觉,有助于平静情绪和放松身心。

培养积极的心态:关注积极的事物和想法,以改变心情。尝试写下感恩的事物或回顾自己的成就和成功。积极的自我对话和积极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提升心情和情绪状态。

寻找放松活动:寻找一些你喜欢的放松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绘画、看**、散步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分散注意力,减轻压力,让自己更轻松愉快。

注意身体健康:确保自己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或刺激性食物。身体的健康状况与情绪紧密相关,保持身体健康有助于改善心情。

分散注意力:做一些能够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如解谜游戏、追剧、听幽默的笑话等。这样可以暂时摆脱烦恼和忧虑,让自己放松和愉快起来。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情长期低落或情绪问题影响到正常生活,考虑咨询心理专业人士。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你处理情绪问题。

记住,调节心情是一个过程,不同的方法可能对不同的人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给自己时间去调整和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96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