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

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第1张

1、《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2、《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3、《行行重行行》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4、《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代: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5、《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斗争中失利被罢官,不久即郁郁而逝。赵明诚兄弟几个都受到牵连,被迫举家离开京城,不得已搬回故乡山东青州居住。

  在青州居住的十几年时间里,赵明诚虽然没有担任任何官职,没有政治前途可言,但是有李清照的陪伴,还有他自己始终坚守如一的金石雅趣,他对当前的生活还是十分满足的。

  1114年秋天,赵明诚为“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的题词足可以展现出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欣赏与赞叹:“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德父”是赵明诚的别名,“归来堂”是二人藏书楼的名字,这一题词表明,经过十余年的共同生活之后,两个人的感情非但没有淡漠,反倒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志趣相投与互相欣赏。

  公元1117年,经过12年的屏居乡里生活之后,赵明诚再次出仕。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所限,李清照不能随行,只能继续留在青州。两个人开始了分居两地的生活,这段时间持续了大约有四年之久。

  当时的官宦人家蓄养侍妾是很平常的事,即使是大文豪苏东坡也未能免俗,蓄养了包括朝云在内的一群侍妾。赵明诚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说他在青州的时候还没有足够的地位和财富支撑,现在各方面条件则都具备了,更何况他和李清照二人一直没有子嗣,多纳几位侍妾就变得无可厚非。

  原本居住在一起、有共同情趣爱好的两个人,每天还能有“赌书泼茶”的乐趣,如今分居两地,一个正是官场得意、意气风发之时,身边一定少不了莺莺燕燕、各色美女娇妾的环绕。另一个却独居故里,除了诗词和书籍再没有其他慰藉,不过是别人眼中逐渐年老色衰的中年家庭妇女。

  这样的境地,即便心胸再宽广的女人恐怕心里也会有些不快吧?更何况李清照心思细腻敏感,性格本来就争强好胜,她此时的心境自然可想而知。

  这种心境后来并没有随着二人团聚得到多少改观。

  1121年秋天,赵明诚担任莱州知府,李清照赶赴莱州与他团聚,在途经昌乐时,因为阴雨天气停留在旅馆之中。一时既难以见到久别的丈夫,又因为离别而思念家中姊妹,李清照写了一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了她的凄清寂寞之情: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泪打胭脂乱,听取送别《阳关曲》千千遍,这是多么悲伤的送别场面。如果只是伤离别,心绪不应该是这样的杂乱,因为毕竟要去见的是相知多年的丈夫。想必此时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对到莱州后生活的茫然无助和疑忌吧:那个以前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心上人,还会待自己像从前一样吗?

  词人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果然,到了莱州之后,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久别重逢,但是二人情意已非昔日可比,“世人只见新人笑,有谁看到旧人哭”,赵明诚一是要忙于官场上的应酬,另外还要陪伴突然多出来的几位新人,又怎么会有时间再陪伴李清照呢,就更不要再奢望两个人还会有“赌书泼茶”时的默契和快乐了。

  李清照作于此时的《感怀》诗就抒发了她此时无人陪伴、只有“乌有子虚”作伴的情绪:

  “感怀(并序)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在寒酸破败的房屋之中,书案上没有一本诗书或史集,这样的环境让李清照产生了袁术兵败后穷途末路、一无所有的感慨。自己原本写诗的确需要清静,但是如今的清静却透着些无奈,闭门谢客、焚香静思,能够陪伴自己的至交只有乌有和子虚了。

  心怀锦绣的诗人即便是发牢骚也透着那样清雅不俗,不过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此时毕竟遍尝孤寂与冷漠,这些都让她的诗词蒙上了一层凄美的色彩。

  虽然情非昔比,赵明诚和李清照的感情不再像当初那样浓烈,但是赵明诚将李清照视为兴趣上的知音,这却仍然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后来赵明诚离开莱州到淄州任职时,在淄州辖下的邢氏村,有一位村中长者邢有嘉,赵明诚称赞他“好礼”,两个人经常有来往。

  有一次,邢有嘉拿出唐代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给赵明诚观赏,本来就痴迷古人字画的赵明诚大喜过望,“上马疾驰归,与细君共赏。”细君就是指妻子李清照,赵明诚拿到白居易手迹,立刻骑马疾驰回家,要和李清照共赏真迹。“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寐。”两个人一起欣赏这难得的真迹,蜡烛都燃尽了两根,却仍然意犹未尽。

  二人的志趣相投、相互推重由此可见一斑。

  不管是一时感情外移也好,还是始终相濡以沫也罢,个人的情感变故毕竟都是小事,当时的国家形势才是影响深远的大事。随之而来的“靖康之难”不仅使北宋王朝走向覆灭,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无着,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

  李清照和赵明诚也没能幸免于难,在辗转流离的战乱生活之中,赵明诚性格中的软弱、李清照性格之中的刚强都流露无遗,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更无情地折磨着两个人。而原本就有独立政治见解的李清照,在见识了当朝统治者的一味退缩求和之后,失望、痛苦之余,诗词之风大变,显露出勇敢抗争、刚毅旷达的坚强个性。

如果说人生像一盒巧克力,那么李清照一开始取出的那一块一定是最甜的。

她的起点太高: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王氏的祖父是状元王拱辰。

官宦世家,名门闺秀,这在古代是何等的幸运!她有机会饱读诗书,接触文学艺术。 文艺这东西,在以“有用无用”为标准看世界的人那里,确实属于无用之物。但是对心灵的熏染、气质的培养,却是一生一世的。

李清照的童年一定是受宠溺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老东坡那开阔的胸襟豪放的情怀必将影响到他,所以,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儿,李格非是高看着的。

李清照的诗文在少女时代就有外传,想必也是这位老父亲的功劳。我们常常在生活里看到有一种霸气逼人的男人,一旦生了女儿,好像变了人似的,整个成为“公主控”。女儿的一点一滴都忍不住想让整个世界知道。李格非固然不会如此过火,但身为才子父亲,对于女儿的才气产生骄傲的心理是难免的,甚至借在同僚面前显摆一下来获取心理的优越感。

所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是名动京华,一首《如梦令》一出,整个洛阳纸贵。整个汴京都知道“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少时被有智慧的人宠溺长大的人,往往是以自信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的。她不缺爱,她知道欲望的东西是可以被满足的,所以敢于直视自己的欲望,不被世俗所囿,关键时刻,听取内心的声音。

李清照第一次面对自己的欲望是从那次“和羞走”开始的:

在那个晚春季节,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羞少女李清照在花园里荡秋千。汗水湿透了衣裙,鞋子也荡掉了,头发上的金钗也散落了。在这个最青春活泼动人的时刻,遇见了他——客。

人生若只如初见,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恍然乱了神——和羞走。

但砰砰砰的心跳声平静下来,又忍不住倚在门边回头偷看那个俊美的男子。偷看的眼神扫过去的一刹那,他的眼神正好撞了过来。于是,连忙折过一枝已开谢的青梅遮住脸,佯装只是在嗅。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客人一定是李清照后来的丈夫当时的太学士赵明诚。

想那赵明诚也是懂得情趣的人。他对父亲说:“老爸啊,我做了一个梦,醒来只记得这几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哎呀,这梦做得也太含蓄了。幸亏身为宰相的老爸赵挺之悟性更高:这几句可不就是“词女之夫”嘛,整个京城堪当才女之称的可不就是李清照一人?

一桩美满的姻缘就因此被成就了。

李清照爱情的前半段是幸福的。

她在一首词《减字木兰花》中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意思是让郎君看看:是我好看还是花好看啊?

这句话就是现代版“你爱不爱我”的译文。古人不轻言说爱,但求爱的心理千年来却是相通的。李清照能娇羞问“我美还是花美?”,一方面是出自对自己美貌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确信“你爱着我,而我,就是要让你说出来”。

也曾有过家庭纷纷扰扰之困:李清照的父亲被打成元祐党人,贬到蛮荒之地。李清照请身握重权的公爹为父亲求情,公爹不肯。李清照愤而写诗挖苦:“炙手可热心可寒”。敢这么肆无忌惮地挖苦自己的公公,真的佩服李清照的勇气。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李清照此时和丈夫的关系一定是牢固的,如果赵明诚只是“父亲的好儿子”,李清照倒是要顾及一下此言的后果。

李清照自由率真的性格可见一斑,其实一生爱美爱自由的李清照心里始终活跃着道家的思想。她的号“易安居士”就是源于陶渊明“依南窗以自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意思。

在1108年,24岁的李清照和赵明诚返归青州故里。从此,这两位学者隐居田园,收集金石书画,真的挺羡慕赵明诚这样的官二代,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在青州有父亲建成的高楼别墅居住,喜欢金石文物可以四处搜罗购置,他和李清照搜集的金石书画古物文物塞满了十间库房,比起今天一个县级的博物馆了。

青灯一盏、双影映壁,志趣相投的世界里只有相知的快乐。 两人一直过着如同新婚般的生活。在赵明诚去外地搜罗金石的时候,李清照倍加思念,那首传诵很广的《一剪梅》就出自此时: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人常玩“猜书斗茶”的游戏。以是否猜中书页来决定饮茶的先后。想一想在夜色初罩大地的傍晚,两人猜一猜某个故事在书中的某一页,猜中了即举杯大笑。那些小儿女的情趣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愈加浓厚与升华。

好的夫妻,爱到最后,爱的都是灵魂。

谈起李清照和赵明诚, 人们往往记住的都是这一段甜蜜,然后失明性地忽视了他们爱情的后一段的苦涩。

这一段是从哪里而起呢?

或许是从李清照没有生育能力开始?

或许是从赵明诚重出江湖开始?

在青州隐居10之后,赵明诚厌倦了隐居生活,又走上了一条仕途大道。盘根错节的官场资源让赵明诚一下子就坐到了莱州太守的位置上,随着官场的得意,赵明诚身边还多了一位二太太。

虽说在古代这也属于平常事,遇上个大度的夫人即便丈夫不提也会主动帮丈夫纳妾的,就像苏东坡纳了夫人王润之的丫鬟王朝云一样。

但是, 想想看,李清照也不是做那贤妻良母的料。她是一个如同林黛玉一样性情高傲的女人,焉能容得下爱的背叛与分享?

赵明诚管不了这些,古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携带着新夫人去赴任了。

耿耿长夜,孤凄宅院,留下的是茕茕孑立的李清照!比孤影更让人心痛的是爱的背离!

不知道过了多少辗转难眠的日子,不知道人比黄花瘦了几遭,耐不住那思念的苦、寂寞的苦,李清照在赵明诚出仕一年后,起身看望为官的太守大人赵明诚。

几多辗转颠簸后,李清照来到了莱州。

赵明诚对这个夫人的到来猝不及防,来不及考虑就安排到了书房。于是,和在青州相同的夜晚出现了:一盏孤灯、一屋书籍、一行泪。

和情感疏远相统一的是人的变化。那个致力于学术的金石学家赵明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官场酬唱的粗鄙俗吏。李清照又一次毫不客气地写诗说: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

人最怕的是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人的样子。很不幸,赵明诚在官场上没能免俗。

赵明诚任期没有结束,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了。朝野上下一片混乱,这时赵明诚又被调任京城建康的知府,在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夜晚,城内发生叛乱,此时,身为太守的赵明诚把人性中的那点胆小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居然缒城而逃。

想那赵明诚还是有良知有底线有操守的读书人,只是实在抵挡不住对死的恐惧,所以有这样的偷生行为。事情过后,他也悔,他也恨,特别是面对李清照的时候,他懂得这个女人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他。当年娶李清照是爱她的才华,今日这才华却变成了沉甸甸的压力。

缒城事件发生的第二年,赵明诚得急病身亡。李清照时年46岁。

46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相对尴尬的年龄。有许多人会觉得,到了这个年龄了还谈什么爱?要什么爱?

李清照很被当时和后世的学者所诟病的一点就是“晚节不保”。节是什么?节是你只要一个男人订婚了,哪怕一天床没上,你也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也就是说你的生命附属于另外一个人,你从来没有自己。

李清照是没有自我的人吗?

显然不是,她的自我意识比谁都强;她过往的经历、她的才情、她的人格追求注定了她在做自己,谁也夺不走她的独立人格。

所以,46岁的李清照选择了再嫁之路。

一定是有风言风语的,今天46岁的王菲再爱谢霆锋都变成了许多人手舞道德大旗讨伐的对象,何况在理学盛行的宋代?如果李清照拖了一双儿女,穷苦潦倒或许会被某些人理解:为了生活,低一下头也是可以的。不过也未必,因为王宝钏寒窑18年是男性社会为女子们立下的一个标杆, 他们宁愿王宝钏们在寒窑里冻死,也不肯让她走出寒窑寻找温暖。

李清照偏不。她爱赵明诚是事实,但也未必爱到你人都死了,我心也陪你死亡。 李清照对生命、对自然、对爱、对人生永远保持着鲜活的感受力,这让她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李清照的前半生毕竟太顺利了。她衣食无忧、足不染尘,手上没有烟火气。 她是活在自然里、活在书本上、活在大堂画上的女子,对人性的恶还没有足够的体察。

所以,她没明白张汝舟找她,一方面是贪图她的盛名和社会关系,多少男人希望依附着裙带关系向上爬啊?另一方面又是贪图她的金石书画这些财,大家可以计算一下,十个仓库的金石文物价值有几何?

张汝舟对李清照极尽“好”,这好里藏了那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爱情保卫战”中的涂磊劝电视机的女性说:“不要看男人追你时候的好,那个好是手段,追到你是目的。也就是说好是有所求的。”

想想李清照那时也是累了。站在历史的洪流中,走在逃亡的路上:带着她视之如命的一车又一车的金石文物,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山一重水一重,水迢迢路遥遥,途中又遇金兵焚掠,随手携带的几箱文物又被盗贼盗走。

乱世中,每个人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当感觉到一个人的生命像一枚秋叶一样随风飘零之时,那种孤苦感不安定感就愈加强烈。此时,张汝舟就是有点滴的关怀都让人感觉弥足可贵。她急于安置一下自己零碎不堪的心灵。

张汝舟很得意自己的如意算盘,却从结婚的第一天就发现在财产支配上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张汝舟心里是这样想的:“你嫁给了我,你就是我的人,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在李清照那里,“这是前夫所托,舍命都不能丢的东西。”当两个人的对话不在同一平面的时候,张汝舟立刻撕去温情脉脉的面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用“家暴”来填补自己欲壑难填的心灵。

李清照到这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认识过这个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清照是何等心性高洁,性格又是何等的刚烈!但那个年代从来没有离婚一说,为了摆脱这个人渣,李清照走上了鱼死网破之路。

先前在无意之中,得意忘形的张汝舟曾对李清照说出他的官职是作弊得来的。李清照就用这一点以“欺君之罪”把张汝舟送进了监狱,然而以宋朝的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什么原因女人都要坐两年监狱。天朝真是什么奇葩事都有!还是朝中有人好做事,李清照在监狱里只待了九天就被家人“捞”了出来,结束了和张汝舟这一段不到两个月的婚姻!

当历史读至这一段的时候,我真为李清照击掌叫好!不苟且、不隐忍、不含混、不拖泥带水,不把自己置身于四顾渺茫的孤绝境地!几千年的天朝大国少见这样的扬眉女子!

但焉能不痛?尤其当雁字回首、当薄雾浓云、当风住尘香花已尽、当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时候,只有百无聊赖地坐着,凄凄惨惨戚戚,听任那阶前冷雨,点滴到天明。

直到那首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声声慢》横空出世,李清照的艺术人生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

李清照无疑是孤独的:她不幸生活在一个男性话语主宰社会的时代。无论在男性世界还是女性世界里,她都是孤立的。

灵魂寻觅另一颗灵魂而不得,李清照一生都陷入在没有旅伴的漂泊途中。

李清照垂老之年,膝下无子女,有友带一10多岁的小女孩来家中玩。女孩甚是灵动。李清照自愿为师,欲授其生平所学,岂料那个孙氏小女说了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当真是倒抽了一口凉气,一生自负瞬间碎了一地。很多年后,那个我还是很喜欢的诗人陆游在为这个小女孩写墓志铭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言辞之中对孙氏女子所说之话颇有欣赏。

我本以为,李清照遇到陆游这样的人,会和他一杯豪饮,诗酒话英雄。看来,女儿身是原罪,李清照是生活在主流的男性世界和卑微的女性世界中的第三种人。

李清照的孤独,超越了感时伤春,超越了春花秋月,超越了个人爱情,他有着更开豁的胸襟和世界。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铮铮之音是弱女子所能挥毫写下的吗?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站在海边,李清照随着海风鼓起的是向上飞扬的气势。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杯土。”这是国仇家恨,忧民之痛!

……

李清照是那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人:在漂泊流亡的人生岁月里,她铮铮傲骨立世;在日常细碎生活中,她感悟着“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这世间有多少人陷入孤独之中,但李清照的孤独与众不同。

李清照的孤独里有着一份孤傲,是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她的孤独是源于智慧,源于高处不胜寒,是强者的孤独。

她的孤独又源于个性,铮铮硬骨不肯屈,她用血泪之作抒写真情大义!

她站在天山顶上,四顾渺茫,云里梦里只能让灵魂飞翔。

当上天赐予她超人才华的同时,也给予了她注定孤独的命运。

不知这是幸还是不幸?

人生在世,谁的人生能够永远横亘在高山之顶呢?

李清照的后半生,陷入在深深的泥淖中,从国仇家恨到遭遇人渣,事事不顺,可是那些打不垮她的,终将让她更加坚强。

她整理《易安词》,在词作中找到慰藉心灵的力量;她编撰《金石录》,在学术的天地里觅得一份自由;她上书言政,以一个女子之身关心国家兴亡。

她也追求个人的幸福,虽然失败了,但是她迅速地跳出不幸婚姻,这份独立与勇敢让今天多少女性望尘莫及。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只要足够坚强,所有走过的曲折里,都藏着你优秀的模样。

如同一颗孤星,她的诗词,她的美丽,她的傲骨,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客 中 行

李 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卷一《独坐敬亭山》已介绍。魏颢《李翰林集序》说:“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可见,开元末,他在许夫人去世后,曾携一儿一女来到山东,并和山东的一位女子同居过,最常住的地方是任城(今山东济宁)和沙丘(今山东莱州)。此诗当是他生活在山东时所作。

前两句写酒美。首句写酒香。“兰陵”,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兰陵历史上就盛产美酒,据说曾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郁金香”,香草名,可用作香料。酿酒时加入郁金香,能使酒成琥珀色,并有特殊的香味。次句写酒器的贵重与酒的色泽之美丽。“玉碗”,玉制的酒具。因为当时尚未盛行蒸馏酒,酒精度不是很高,所以用碗作为酒具。“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赤褐色或黄褐色,透明而有光泽。这两句用酒的香味、酒的色泽、玉制酒器来形容衬托兰陵酒之美好。

后两句表示要一醉方休。意思是如果主人能将我灌醉,这儿也就同家乡一样了。“但使”在唐诗中有如果的意思,例如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乡”与故乡相对,即异乡、外乡。

此诗未写饮酒场面之热烈,而饮酒场面之热烈可想而知。未写思乡情绪之浓郁,而思乡情绪之浓郁也可想而知。清黄叔灿《唐诗笺注》称李白“借酒以遣客怀,本色语却极情致”。清李锳《诗法易简录》分析道:“首二句极言酒之美,第三句以‘能醉客’紧承‘美酒’,点醒‘客中’,末句作旷达语,而作客之苦,愈觉沉痛。”

李白的《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古人写诗,写到羁旅外地,一般以忧愁思想为主,而李白完全不同,他盛赞到访之地的美景美物,好酒玉杯,声称只要能主宾尽兴而饮,无所谓故乡之愁,故乡之叹。

天下之大,只要有美酒好诗,哪里不是我李白的故乡!

既反映出他个人浪漫的性格,也反映出盛唐时代人物风情,昂扬向上的社会意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5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