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环节简析: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环节简析:“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环节简析: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地想象,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环节简析: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可谓水到渠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者能够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动态描写是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生动的运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运动图像的一种书写方法。
1、静态描写作用:
这种描写是为客观事物本体造形,寄托作者的情感,为读者创造一个特定的运动形象,从而达到描写的目的。
2、动态描写作用:
动态描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它往往与静态描写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赋予客观事物运动感、生命力和变化感,克服图像的单调性,丰富图像的多样性,实现事物的更好表现,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例子:
1、动态描写举例:
例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的动态描写,举其两例如后:“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
这里绘声、绘色、绘形地将动态的水描写得壮观有气势,是在雨中攀登泰山的独特景色。它描述了作者在泰山能欣赏到别人看不到的奇观。另一个例子是云步桥附近的松树的摹拟描写,它将静谧转化为一种运动,给人以灵性,创造出强烈的感人艺术效果。
2、静态描写举例:
例如,路遥的《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二章借高加林脱衣服游泳的空隙,对他作了一段静态的刻画:
“他的裸体是很健美的,修长的身材,没有体力劳动留下的任何印记,但又很壮实,看得出他进行过规范的体育锻炼。脸上的皮肤稍有点黑;高鼻梁,大花眼,两道剑眉特别耐看。”
集中笔墨的静态描写,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给读者留下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答案:不一定。这个问题涉及到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在哲学上,静态的事物指的是不会随着时间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事物。而人的思维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比如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等,因此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静态的事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认识。所以,静态的事物并不一定会被所有人想的一样。
解释:哲学上的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人类的认识是主观的,受到个体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需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在哲学上,我们认为人的认识是有限制的,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静态的事物,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因此认识的多样性是存在的。
拓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人对同一个静态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比如对于一幅画作,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这也说明了人的思维是多样的,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什么区别?
静态描写:
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地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静止中的状态,静态描写应注意不要过于细致,以免使读者感到呆板、冗长而影响可读性。
描写范围包括:
景物或人物整体的样子、位置、颜色、形状、细部的变化……
例句:
1、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静态描写,讲翠鸟十分的专心。)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静态描写,表现了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静态描写,表现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极多。)
动态描写:
指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运动中的状态。
描写范围包括:
活动中的人们、阳光的变化、水流、云朵、风中的叶子……
例句:
1、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著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动态描写,讲翠鸟是如何的迅速。)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跑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动态描写,表现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极多。)
语文中什么是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包括比拟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
静态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方法。就其手法说,主要有白描、细描等;就描写对象说,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这种描写是为客观事物本体造形,以寄托作者的情感,也为读者创造了具体感人的形象,从而实现描写的目的。
写一段静态描写
在浙江省常山县大桥乡蒙淤村,村里有一条原本美丽的芳村溪从此缓缓流过。小亥候,芳村溪是一条美丽的河流,她给我们村里这些孩子带来的无比的欢乐和甜密。早上,母亲们可以在河里洗衣服,我们可以在母亲们的看护下在河边尽情嬉戏,清澈的河水里鱼虾成群,游不游去,互相追逐,悠然自得,我们这些孩子则在河边追赶鱼群,开心极了。夏秋的傍晚,父亲们去河里洗澡,我们就又在父亲们的看护下在溪水里尽情嬉戏,摸鱼抓虾,好不开心。
什么叫做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化的描写
1、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化的描写即是: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
2、化静为动,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静物写活,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如诗句“山衔好月来”一句,十分巧妙。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句诗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化静为动,与上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使诗人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更加突出,且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3、总之,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在诗歌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灵活的结合在一起,从而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突出诗人的情感。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是什么意思?是景物描写有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15分
你可以理解为: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实写,虚写,,然后,反衬就是对比的一种
前不久,我从姥姥家带回一些五颜六色的小鸡
小鸡毛茸茸的,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小绒球我在箱子里抓起一只,放在手上仔细观察:小鸡的头圆圆的,两只小眼睛又黑又亮,像两颗黑宝石似的;它们的嘴巴是鹅**的,像一把利剑
小鸡吃食时的样子有趣极了:我把小米洒在地上,他们唧唧喳喳的,争着用嘴一粒粒的啄个不停
小鸡吃饱后便挤在一起休息,远远看去,就像个五彩的大绣球
我把小鸡放出来,可捉回去就不像捉出来这么容易了它们东跑西奔,可真不好抓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好办法:把小米撒在小鸡的窝旁不就可以把它们引过来了吗我快速地把小米撒在小鸡窝旁,一只小鸡果然中了我的计,我迅速把它抓回了窝用这个办法,我把剩下的小鸡都抓了回了它们的“家”
因为一共有四只颜色不同的小鸡,所以我按它们的颜色起名:小红、小绿、小蓝、小黄
我爱这些小鸡,但愿它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下去
我们之间其实只有一只杯子的距离。
感情是感与情的结合。感是感知,感觉,是对自身之外的,主体与客体事物的认知。情是,情绪,情意,情结,是对自身之外的主体与客体事物,所产生的依恋,依赖,喜欢之情,感是动态的,情是静态的。
感情是人与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反应,感情不仅仅存在于人类,大自然中的部分动物,也有感情,但不是全部。感情是人类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情感,与人际关系,及人对物的依恋之情。
感情存在于,主体对主体之间,存在于主体对客体之间。主体对主体之间是指,人对人所产生的感情。主体对客体之间是指,人对主体之外的一切事物,所产生的感情(包括,山,水,树木,花草,日,月,星,鹰,大象,狮子,美食,衣服,用品,手机,手饰等,各种除人之外的物品与东西。
感情是感觉与情绪的结合,感情的本质是动态的,在随着空间,时间,而不断变化,在变化中会产生关系。关系的强与弱,好与坏,代表着感情的深与浅,好与坏。因此,任何感情存在于人对人,及人对物。感情随着主体的消失而消失,感情随着时间,空间,社会,环境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由浅到深,由深到浅,由好到坏,由坏到好,往复循环,没有固定,也没有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感情是怎么产生的?
感情是人对人,人对物之间的情感。人对人的感情,其产生分为,主动产生与被动产生。人对物的感情,只有主动产生,因为物是没有自主意识的。人与人是主动产生,对方总有一点,引起了你的好感与喜欢,而这个点,正是你内心所期待,与你内心所缺失的。纵是对方不完美,缺点很多,你依然觉得完美。因为满足了你内心的缺失,于是,你会主动示好,接近,主动发生联系,引起关注。如果对方接受,交流,不论是朋友还是其它属性,主动的一方对被动的一方,感情较深。如果对方拒绝,主动的一方,有的放弃了,有的心中依然存在,甚至增强,但这属于单方面的感情。
被动性感情的产生,被动性感情的特点主要是依赖,依恋,即在别人主动帮助,主动示好的状态下,随着时间与环境,在特定空间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并深陷其中,这种感情是被动性产生的。
人对物的感情产生,人对物的感情是出于,喜欢,占有,欲望,依存,寄托,依恋,是单方面的感情,是静态的,无法互动,没有利益关系,也没有强关系与弱关系。
山与水,大自然的山水各有秋色。然而,在每个人的心中,无论外面的世界多好,山多秀,水多美,在他的心中,依然热爱家乡的山,因为有感情的存在。对家乡山水的感情始于认知,在这里成长,熟悉这里的一切,对这里的山水比较亲切,产生了依恋之情,这便是对家乡山水的感情。但是,山水对你是没有感觉的,因此,对物,你属于单方面的感情。
一棵树或者一盆花,我们种了一棵树或一盆花。悉心照料,一天又一天,我们陪伴着花儿成长,花儿陪伴着我们生活,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对某树,某花,产生感情。这种感情属于单方面的依恋,树与花,并不会对人产生任何感情。
衣服,首饰,项链,这些都是物品,我们对物品产生感情,都是单方面的依恋,物品不会对人产生任何感情。
因此,人对物的感情都是主动的,单方面的,并与人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长短,感情的深度会持续增加,这便是人对物的感情的产生。
人与动物感情的产生。
动物是有意识的,感情是意识的产物,只有意识才能产生感情,感情产生于意识,但不代表有意识就有感情。感情是意识感情的开发,人是感情丰富的,而动物,只有少数动物,感情被开发了,大部分动物未被开发。因此,大部分动物有意识,没有感情。少部分动物有意识,有较弱的感情。大部分被人驯化的动物有较弱意识情感。
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与人之间是感情,人与动物之间是意识感情。尽管感情都产生于意识,但人与人是同类,属于感情。人与动物不属于同类,属于意识感情。被人类驯化的,马,牛,狗等,属于意识感情。
其中狗的意识感情较丰富,在人与动物的感情中,依然属于单方面的习惯,依恋。某些动物,虽然会对人产生感情,但不属于人类,无法直接沟通交流。人是主动的,单方面的,随着时间的长短而产生感情。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产生。
亲人之间关系的产生,朋友,爱人,同学,同事,之间感情的产生。人与人的感情产生有两种,一种是亲情,一种是陌生人的演化与发展,共同点是时间,空间,陪伴,利益。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即直系亲属感情,是亲情。通过特定空间,较长的时间,陪伴,利益等,共同产生。如果只有亲情,没有特定空间,没有陪伴,没有时间,没有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是无法产生感情的。所以,即便是亲人,是自己的孩子,仍然需要空间,时间,陪伴,利益,否则,没有感情。
空间是指家,一个特殊的,共同生活的环境空间。时间是,从小到大一起生活的时间。陪伴是指,在一起的交流,互助,依靠。利益是指,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即教育,文化,自立自强,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言传身教。物质利益即购买的物品,衣服,生活用品,及日常生活等,用金钱换取的东西。
一种是陌生人的演化与发展,即,非亲情与亲属关系而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泛指,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恋人之间,同事之间,等,各种感情。这种感情,不论主动与被动产生,都是由陌生人发展而来。而这些属性之间的感情,都与空间,时间,陪伴,利益,密切相关。随空间,时间,陪伴,利益的不同,及变化而不同。
夫妻是由两个陌生的人,最终生活在一起。其感情的起初是由,两个陌生人,通过在一定的空间生活,陪伴,一定的时间与利益,发展而成。
同事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感情,都是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以及陪伴与利益,发展而成,这便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由来。即,亲人之间的感情产生,与陌生人之间的感情发展。
感情产生后需要一个支撑,而利益便是感情的支柱与纽带。假如感情是房子,而利益便是一砖一瓦,是房子的各种材料。没有一砖一瓦,没有建筑材料,建不起房子。没有利益,就没有感情(利益指,物质与精神,及其它利益)。利益决定感情的好坏,并在感情的产生中,起决定性作用。
利益是感情的纽带与连接器,没有利益就没有感情。利益泛指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及其它利益,并非专指物质。别人陪伴也是一种利益,即,别人需要付出时间成本,时间就是生命。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距离,指心与心的距离,而这只杯子,是彼此两颗心,共同夹住的。任何一个人,无法一个人夹,一个人夹杯子会掉地上。只有两个人都夹,杯子才能夹住,感情才能存在。如果一个人不夹了,第三个人,帮助夹一时,也可以存在。如果第三人夹了一时,你不去夹,第三人离开了,杯子依然会掉在地上。两颗心不是平行的,将杯子放在上面托住。而是立体的夹,将杯子放在中间夹起来,任何一方松开杯子,会马上掉到地上,这便是感情的距离。掉到地上,也可以重新夹起来,如果碎了呢?夹起来就是原谅对方,碎了就是感情彻底结束,除非粘起来,但已经不一样了。
感情的好坏,层次,属性,取决于杯子里装的是什么?水,牛奶,咖啡,饮料,茶,酒,感情是一只杯子里的故事,杯子里的故事,决定着杯子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杯子里装什么,同时决定着感情的属性。不同感情之间的故事,亲人,朋友,同事,孩子,夫妻,恋人等。感情专指人与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感情,意识感情专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情。
举例:人与人之间都有一只杯子,其感情属性,在于你往杯子里装了什么,其感情距离,在于你保持的远近。
亲人的杯子,装的是牛奶。兄弟的杯子,装的是酒。朋友的杯子,装的是咖啡。同事的杯子,装的是饮料。陌生人之间的杯子,装的是水。恋人,夫妻之间的杯子,装的是蜂蜜或醋,叫特殊感情,特殊感情是超越亲情的感情。
杯子里的东西决定着感情的属性,杯子的距离,决定着感情的好坏。亲人之间的感情杯,理应装牛奶,装了牛奶,你们是亲人感情。但是你们彼此没有装牛奶,那么,你们虽然是亲人,但感情不属于亲人感情。装了酒属于兄弟感情,装了咖啡属于朋友感情,装了饮料属于同事感情,装了水属于陌生人感情。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亲人之间的感情并不好的原因,因为感情杯里,装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亲人之间,实际上是朋友感情,朋友关系,有的亲人之间,实际上是陌生人关系,有的亲人之间,实际上是同事感情,同事关系,感情决定关系。
感情这只杯,决定其感情属性与关系的是,你们彼此往杯里装了什么。
兄弟感情杯,理应装酒。你装了酒,是兄弟感情。装了牛奶,就超越了兄弟,是亲人感情,亲人关系。装了咖啡是朋友感情,朋友关系。装了饮料是同事感情,同事关系。装了水是陌生人感情,陌生人关系。
朋友感情杯,理应装咖啡。装了咖啡是朋友感情,朋友关系。装了酒是兄弟感情,兄弟关系。装了水是陌生人感情,陌生人关系。
爱人感情杯,理应装蜂蜜,装了蜂蜜是爱人感情,爱人关系。装了牛奶是亲人感情,亲人关系。装了酒是兄弟感情,兄弟关系。装了咖啡是朋友感情,朋友关系。装了饮料是同事感情,同事关系。装了水是陌生人感情,陌生人关系。
决定两个人之间感情的,不在于你们外在的关系属性,而在于内在的感情属性。在于你们之间的感情杯里装了什么。
感情的转化过程。
亲人感情杯是一杯牛奶,杯子是空的,彼此往进加牛奶,因此产生了亲人感情。如果彼此都没有加牛奶,而是水,彼此无法产生亲人感情,而是陌生人感情。亲人感情产生后,可以持续是亲人感情,也会转变成其它感情。
亲人感情的保持,是彼此双方都在喝牛奶,不论谁喝了,双方或一方往进加牛奶,使杯中有牛奶,亲情可以保持。如果一方没加,另一方也不愿意加,那么,杯中的牛奶喝完了,亲人的感情也就停止了。只有一方或双方续加,方能继续。如果一方喝了牛奶加了咖啡,而对方也加咖啡,当杯中牛奶变成咖啡时,你们的感情就变成了朋友感情。杯中不同的东西,代表着不同程度的帮助与互助,以及交往。亲人感情会转换成兄弟感情,朋友感情,同事感情,陌生人感情等。
爱人感情的转变。
两个人由陌生人感情,转变成同事感情,是将杯中的水喝掉后,彼此加入了饮料,水是彼此礼貌尊重,饮料就是彼此帮点小忙。从同事感情,一直到爱人感情,都处于不断升级的状态,杯中的东西最终变成了蜂蜜。
但不是固定的,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爱人感情是蜂蜜,只有彼此喝过之后往进加蜂蜜,爱人感情才能维持。如果喝了蜂蜜,加牛奶,会转变成亲人感情,加了酒,会转变成兄弟感情,加了咖啡,会转变成朋友感情。加了饮料,会转变成同事感情。加了水,会转变成陌生人感情。
人与人之间能转换角色与属性,最多的是爱人与恋人之间。因此,爱人与恋人之间具有特殊性。其他角色之间的转换很有限,但都在转换或维持。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随着心的距离,感情杯中的东西不同,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淘汰,不断更新。
人与人之间,不论何种感情,维持一只杯子的距离是最好的。太近了杯子容易挤碎,太远了杯子会掉地上,同时要分清,感情属性与关系属性。你们之间属于什么关系?什么感情?应该往杯中加什么?而不要等到杯中的东西变了,你们的感情转化了,关系转变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杯中的东西就是各种互帮与互助,及彼此的态度与做人做事,一言一行,人与人的感情,一只杯子的距离。
侠客海鹰
2018年11月17日
静态描写:其好处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静态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方法。 就其手法说,主要有白描、细描等;就描写对象说,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等。 这种描写是为客观事物本体造形,以寄托作者的情感,也为读者创造了具体感人的形象,从而实现描写的目的。
静态描写注意事项
静态描写应注意不要过于细致,以免使读者感到呆板、冗长而影响可读性。 描写范围包括景物或人物整体的样子、位置、颜色、形状、细部的变化。
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法,是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指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运动中的状态。 描写范围包括: 活动中的人们、阳光的变化、水流、云朵、风中的叶子。
情感的分类
人的情感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
2.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的、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3.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例如,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那些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尊敬与爱戴的感情,那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仇视与嘲笑的感情;当机体缺乏食物时,人就会产生饥饿的心理体验,并形成对于食物的欲望;当儿童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自发地产生对于“独立”的欲望。
4.根据价值主体的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个人情感是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集体情感是指集体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阶级情感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情感;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民族情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情感。
5.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感、善感和美感三种。真感是人对思维性事物(如知识、思维方式等)所产生的情感;善感是人对行为性事物(如行为、行为规范等)所产生的情感;美感是人对生理性事物(如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所产生的情感。
6.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对物情感包括喜欢、厌烦等;对人情感包括仇恨、嫉妒、爱戴等;对己情感包括自卑感、自豪感等。
7.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情感可分为追朔情感、现实情感和期望情感。追朔情感是指人对过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遗憾、庆幸、怀念等;现实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情感;期望情感是指人对未来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信任、绝望、期待等。
8.根据价值的动态变化的特点,可分为确定性情感、概率性情感。确定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确定性事物的情感;概率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不确定性事物的情感,包括迷茫感、神秘感等。
9.根据价值的层次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四大类。温饱类情感包括酸、甜、苦、辣、热、冷、饿、渴、疼、痒、闷等;安全与健康类情感包括舒适感、安逸感、快活感、恐惧感、担心感、不安感等;人尊与自尊类情感包括自信感、自爱感、自豪感、尊佩感、友善感、思念感、自责感、孤独感、受骗感和受辱感等;自我实现类情感包括抱负感、使命感、成就感、超越感、失落感、受挫感、沉沦感等。
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不能唯物地、辩证地处理好其它相关的理论问题,就不能透过变幻莫测的情感现象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价值与情感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仅局限于庸俗的礼品交换、空洞的书信来往或虚伪的礼节礼貌,而没有具体的利益联系内容,则友情是不能持久的,迟早要消退的;朋友之间即使原来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二、情感对价值的反作用
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这种情欲可能真的基本上消失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也确实发生了改变或转移;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并主动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同时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甚至有意中断已经存在的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人有时在某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或搬家,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人在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情感的相对独立性
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情感的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异步性 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新情感的产生、发展与消失并不能与新价值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迟滞一段时间。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成为你的妹夫或连襟时,你对他的亲情通常不会马上建立起来;人通常会留恋或怀念那些已经离别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异性 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钟爱男性的伤害或遗弃后3.方式上的局限性 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人有时对于某些复杂的、隐含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产生不了情感,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例如,当受到某些有毒物质的伤害时,人往往感觉不到;当受到指桑骂槐的攻击时,人有时还蒙在鼓里;当购买商品受到他人“温柔”地宰一刀时,人或许还感谢他的“优惠”价格;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或许还在寻欢作乐。
4.机制上的异化性 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例如,畸形宗教培养出否定自我、否定社会的宗教情感,精神类毒品产生怪癖、虚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过度的生理与精神刺激导致变态的情感,过度的肉体痛苦引发病人对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视容易引发人对战争狂人的崇拜,极端的阶级斗争引发极端的阶级仇恨,等等。不过,情感的这种异化现象在总体上讲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情感与价值的复杂对应性
情感与价值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 情感的大小不仅与事物的使用价值有关,而且与事物的劳动价值、劳动时间以及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有关。事实上,情感的强度是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为基础而上下波动的,只有当事物投入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不变,且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不变时,情感才完全取决于事物的使用价值。
2.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 绿色之所以能够使人产生和平与宁静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绿色的事物都具有这方面的价值作用,而是在大多数场合,人所接触的绿色事物是草木,而草木在大多数场合下能够给人带来和平与宁静。
3.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 价值的变化与情感的变化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情感的建立需要时间,情感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只有具有高度预见性的高级情感才能在价值建立之前主动地建立,才能在价值消失之前主动地消失。
4.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 人一旦与某事物建立了直接价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直接情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该事物相关联的其他事物建立了间接价值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关联情感或间接情感。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等情感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5.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 同一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内容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样性。例如,同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身体产生多种治疗作用或营养保健作用,也可能产生多种副作用,人对它的情感可能会喜忧参半。
6.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 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层次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层次性。例如,衣服除了具有御寒、挡风、避暑等价值外,还具有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价值,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并能体现个人身份、能力、特征和社会地位,这样,人对于衣服的情感通常具有多层性。
7.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 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完全取决于它的价值特征,而不是取决于它的其它特征,只要该事物的价值特征不变,无论其它特征发生什么变化,人的情感就不会变化。相反,如果事物的价值特征发生了变化,无论其它特征如何稳定,人的情感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一张照片尽管已经变黄变烂,但他的主人仍然百倍珍惜;一件时装尽管没有任何破损,但它的主人可能已经不再感兴趣。
8.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价值也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情感也必然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人不可能以永恒不变的情感对待任何事物,永恒的爱只是人的一种理想与祝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9.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 爱中有恨,如父母对于子女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恨中有爱,如人经常会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一种“钦佩”的恨。
10.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 情感的强度通常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通常只与事物价值量的对数成正比,在特殊情况下,价值与情感还存在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
11.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 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事物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主体及周围环境的品质特性,因此主体的情感由主体、客体及环境三个因素来决定,而不由其中一个因素来单独决定。例如,一般情况下的老虎可使人产生恐惧感,但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老虎不会使人产生恐惧感,相反还能产生审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