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地名有哪些 地名盘点

有趣的地名有哪些 地名盘点,第1张

1、无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按字面意思讲,这个地方没有锡所以叫无锡,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据史料记载,周秦时代,这个地方锡矿丰富,人们纷纷开采,因为锡矿丰富,就被称为“有锡”,而后在西汉末年,这里的锡矿挖掘殆尽,就改名为“无锡”了。

2、火星村,这里的来历是不是和外星人有关所以称做“火星村”,其实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取毛主席的语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希望农业生产可以呈现星火燎原般的模样,这就是“火星村”村名的雏形,之后生产大队改名为“火星大队”就一直沿用着。

3、兰陵路,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4、三层楼。位于武昌城区的北部,泛指和平大道与新河街交汇的地带。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清末,新河洲渐有居民,逐步形成武昌城外的集市贸易场所。1912年,从事营造业的资本家喻兴隆在今和平大道445号处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底层开杂货锦、棺材铺,二楼开茶馆,三楼为说书场和皮影戏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这座三层楼房高踞于四周平房草棚之上,非常突出,成为这一带的显著标志,人们遂以三层楼泛指这一地区。解放后扩建和平大道时,原楼己经拆除,但三层楼仍为这一带的区片名称。由武昌至红钢城的16路公共汽车在此设三层楼站。附近有条小街,至今仍叫三层楼街。

5、阅马场,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6、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

八声甘州是唐代文学家李师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名句。整句诗为:“八声甘州 楚腰纤细掌中轻。”其中,最能表明词人情感的两个字是“甘州”。

李师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一首描写离别情思的诗。诗中的“八声甘州”意指甘州(今属甘肃省)的鼓声,象征着远离家乡的离别之情。这两个字通过提及具体的地名,使诗人的情感更加具体、深刻,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离别的伤感。

在这句诗中,“八声甘州”这个意象成为了整首诗的核心和情感的集中点,通过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声音形象的描绘,深化了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个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和主题,使其成为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字。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一宿:一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③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象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与镇江市隔江相对。

赏析

[赏析]

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

“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起笔轻灵妥帖,平白自然,“小山楼”既是诗人羁旅夜栖之所,又是诗人愁绪发端之地。次句“一宿行人自可愁”,直抒“行人”(诗人)一夜未眠之愁情,言情自然真切。“自可愁”三字平淡、自然不着痕迹地引人进入真正精彩的妙境:“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一团漆黑的夜江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一“斜”字,妙极,有景有时——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诗人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跃然纸上。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地将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通,显得那么浑成无迹,神韵天成。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显得格外明亮,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两三星火”,用笔清婉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星火”已足矣。同时,这“两三星火”也暗示出对岸瓜洲渔民或摆渡人或其他什么人已开始起床点灯准备新的一天劳作的情形,与“潮落夜江斜月里”所描述的将晓未晓的情景十分吻合。诗人运思缜密,观察细致,描写逼真,启人想像,耐人寻味。而末句之“瓜洲”渡,又与首句“金陵津渡”遥相呼应,首尾圆合,自然浑成。

张祜的这首客愁杰作,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诗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其一,简约明快的视觉效果。身宿小楼旅舍,张祜注重视觉效果。居高临远,所见“星火”乃为远景,故不能明辨是什么灯光。对“夜江”、“潮落”、“斜月”和“两三星火”的夜色景物描写相对较为简单,不善曲折,按时抒写,这既是诗人所见真景之反映,又是诗人着意而为之。以景诱人,景融真情,动人心弦,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其二,以情融景的情景结构。绝句的结构方式基本上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或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叙事等模式组成的。张祜诗的结构方式是:情——景。以情融景,强调的是画意美。以景结情,追求的是神韵美。令人回味无穷。

其三,疏密有致的布景设置。张祜诗前疏后密。前二句仅写诗人“一宿”之“愁”。后二句则一气连写落潮、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等五种景象,通过鲜明的画面,来隐约传达出诗人一夜未眠之孤愁。诗的重心落在后二句上,写出了诗人在特定环境浓郁的客愁,千载之下,不失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是小诗的得意之处、精彩之笔、美之所在。

其四,虚冲平淡的飞白笔墨。张祜诗多用淡墨、虚笔,呈现出平淡轻灵的艺术风格。如“两三星火”之描写,绝不能坐实为《枫桥夜泊》中的“渔火”。这是因为,“渔火”乃是近处所见,辨析清楚,而“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清是何种灯光。这反倒增添了想像的余地,别具朦胧美和空灵美。

总之,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这首诗的结构,简约之至,明快之至。

无情崖

燃悲崖

勿忘崖

绝情崖

望夫崖

冥崖

散鸳鸯(崖)

临风亭

语忧亭

逍遥亭

解忧亭

隐山亭

洛城

遥都

兰城

沁洲

凤凰城

天居城

帝都

皇京

临风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6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