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的情感经典语录

歌词中的情感经典语录,第1张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作品。

词人登高远望,一目“千里清秋”,山河秀丽,哪有尽头,这样豪迈的心情,这样的大好河山,对下文要抒发的忧愤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遥望北方的远山,山的那头就是词人沦陷的北方故乡,面对自己的故乡却只能远远的看着,敢问谁人能不愁不恨。接下来的七句,词人将心中的怨恨,无人理解的满腹牢骚,“栏杆拍遍”,倾泻而出。词人心中的孤寂和郁郁不平读者分明能看到、听到、感受到。下片词人用了三个前人的典故委婉的说明了自己的志向,他只愿向率师北伐的桓温学习,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南宋小朝廷的一味求和政策破灭了词人的志向,他只有“惜流平”“忧愁风雨”“揾英雄泪”,无可奈何之感,知者难求的悲哀,孤独寂寞的惆怅,在这几句词中抒发的一览无遗。

辛弃疾的这首登临游览之作,从词境来讲是写的言简意深,且用词精炼,一气呵成;从意境来讲,它充分发现了词人渴望报国却又壮志不得酬的复杂思绪,同时也无情的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腐败无能的可气、可叹、可悲之状。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下面是全词的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一个200万元的神奇帐户,将临海小城静海市搅了个天翻地覆,静海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兼侦察一处处长奉命展开调查。

钟离剑33岁,他待人温和沉稳,处事冷静果断,爱憎分明有强烈的责任心。因未婚,与母亲钟离孟君和妹妹田甜住在一起,而实际上他只是钟离孟君的养子。

钟离剑在检察长马双水,助手陈笑月、任晓的协助下展开调查,很快他查出帐户主人叫戈平,是本市金凯公司财务戈平。然而他们调查发现,戈平失踪了。等他们千辛万苦找到戈平,戈平很快又因意外失去生命,临终前片言只语和种种线索证明,这笔钱涉及某市府官员的贪污受贿。

在对戈平的调查中,发现了静海市的利税大户金凯公司可能有问题,钟离剑遂顺藤摸瓜,调查戈平的上司,金凯财务总监刁凤蝉。刁凤蝉与金凯总经理潘辉关系暧昧,是戈平身份为数很少的知情者,自然成为调查的主攻方向。没想到正当刁凤蝉愿意和检方合作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遍了她家,只留下一具烧焦的尸体。钟离剑认为这是蓄意放火,这一点得到了落实调查的公安局刑警队队长孙家宝和副队长曲扬的赞同。

就此,案件升级,市委书记鲁平和市委第一副书记兼市长严寒对此高度重视,在他们关心下,组织了专案组,组长由静海市政法委副书记孙云海担任,孙云海是孙家宝的父亲。具体工作则由钟离剑牵头,孙家宝、曲扬配合。

可同样能干钟离剑和孙家宝在放火案上发生分歧,孙家宝根据现场证据觉得刁凤蝉可能死于情杀,并且查到了当天出现在现场的刁凤蝉原恋人诸葛明,而钟离剑则认为金凯公司的马脚越露越大,一定是他们干的。后来,细心的他还提出疑问,死者是不是刁凤蝉呢?

在案件发端的同时,钟离孟君被查出尿毒症而住院,病情危机,开销也很大。严寒得知后来医院探望,原来她俩是多年未联系的姐妹。昏迷中钟离孟君说严寒才是钟离剑的亲生母亲,但严寒否认,她鼓励钟离剑,把握好这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母亲我会照顾的。

但自强的钟离剑和田甜兄妹自然不会依赖别人照顾,因此钟离剑变卖自己珍藏的字画,在大学读模特专业的田甜也尝试打工挣钱,因此结识了开演艺公司的郑鹤,郑鹤正是严寒娇惯的宝贝儿子。

钟离剑的助手陈笑月本来与孙家宝快结婚了,突然产生的矛盾使得陈笑月拒绝了孙家宝,孙家宝一怒之下与市府秘书长吉长顺的女儿吉小惠结了婚。陈笑月尝和钟离剑交流自己内心的得失,钟离剑则想她讨教情感问题,因为严寒关心钟离剑的人生大事,给他介绍自己的秘书刘瑾,却正是钟离剑早就有意的。

一度停滞的案件,由于任晓查出戈平在逃亡前曾经给远在西城山读大学的妹妹何静寄过一个笔记本,钟离剑遂与任晓前去寻找。没想到任晓交友不慎,早把消息捅给了潘辉的死党罗明,罗明派出打手阿强和阿立等去西城山,抢先寻找何静。没想到何静偶然知道姐姐的死讯,事先潜入静海。看了日记后,戈平的秘密情人——吉长顺浮出水面,但是何静找吉长顺的联络险些给自己带来杀身大祸。何静只得处处小心,联系钟离剑,几次接头俱被金凯打手打乱,最后钟离剑为了掩护何静受了伤。感动之余,何静拿出了姐姐的笔记,证明吉长顺是戈平(原名何平,随吉长顺从西城山来)的情人,而吉长顺和金凯的关系可以推导。但日记里没有吉长顺直接受贿的证据,推导也不能直接查处吉长顺。钟离剑急切地需要刁凤蝉案件能找出金凯的问题,可偏偏这时诸葛明认罪了。原来孙家宝落入潘辉构筑的陷阱,成为他们的棋子,陷害了“无关紧要”的诸葛明,而且拷打致死,一度还以此诬陷钟离剑。可是在顽强的钟离剑的调查下,居然找到了并未烧死的刁凤蝉。在悬崖关头救下了她,孙家宝锒铛入狱,潘辉等党羽面临灭顶之灾。

刁凤蝉的活着,也牵涉到了真正的死者,与严寒的丈夫郑忆桥同居的学生白燕,而郑鹤是与白燕之死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时,金凯的真正后台,董事长周跃进出现了。他似乎对一切了然与胸,绑架了郑鹤,要挟严寒。

这时钟离剑与严寒的母子身份已经确定,钟离剑也从不理解,转而信赖。甚至可以说,严寒一度代替钟离孟君成为钟离剑的精神支柱,随着田甜和郑鹤的感情升温,钟离剑和郑鹤这一对同母异父的兄弟也亲热起来,因此钟离剑根本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严寒和郑鹤正成为他的巨大阻碍。

一切顿时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母亲施压、妹妹堕落、养母生命垂危、受诬陷、孙云海把他调离专案组……刘瑾因为曾经饱受不懂事的郑鹤的摧残而无法接受钟离剑的感情,钟离剑真是内困外忧,欲哭无泪。关键时刻,市委书记鲁艾和检察长马双水支持了他,而革命队伍内部的敌人——孙云海也渐渐暴露。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战友陈笑月倒下,当一度颓废的钟离剑真正意识到陈笑月其实一直在伸爱他时,他号啕痛哭,发誓报仇而振作起来。

决战开始了,严寒的涉案成为他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可震撼的是,从幕后跳到前台的黑手周跃进正是在“文革”中出卖妻子严寒的罪人,也就是说,周跃进是钟离剑的亲生父亲。这是职责与亲情的巨大考验。

关键时刻,严寒停止了摇摆,一些犯了错误的人也最终唤醒了内心的良知,钟离剑将罪犯一一绳之以法,其中也包括他的生父周跃进在内。钟离剑自己则牵起刘瑾的手,走向任务更加艰巨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9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