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

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第1张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三维目标解读

本组有五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五篇课文中,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两篇。本组的课文除古诗外,都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节选或改写。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从每一课的内容中吸取有益的启示,还要启发学生体会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教学本组课文,要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收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借助有关资料独立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鼓励学生读读原著中同课文有关的部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0、古诗三首

知识与能力

1.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诗词中不认识的字,并解释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熟读古诗。

3.借助字典或者注释,自己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自己掌握借助字典和注释,自学古诗古文的能力。

2.多读古诗文,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3.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够培养自己的健康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外拓展

(1)类似《出塞》这样的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很多,你还读过哪些,给大家背一背。

(2)收集一些汉乐府民歌读一读,背一背。

(3)收集有关《七步诗》的传说。

(4)摘抄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1、 草船借箭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4.通过表演课本剧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外拓展:

(1)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和本课有关的部分。

(2)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主要人物?能不能简单说一说他们的特点?

(3)把课文缩写成200字以内的短文。

12、 将相和

知识与能力

l,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懂得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谈出自己对人物的见解。

2.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求团结的好品质中受到教育。从廉颇的知错就改的好思想中受到教育。

3.喜欢读有关的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外拓展:

(1)有条件的看看或听听表现"将相和"内容的戏曲的录像、录音。

(2) 三个故事情节都比较生动,适于演课本剧,有条件的排练一下。

(3) 课外阅读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景阳冈

知识与能力

1.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围绕主要内容都写了哪些情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能够结合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难点:对武松打虎事情的看法。

课外拓展:

(1) 课外读一读《水浒传》中和本课有关的部分。

(2)《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些英雄好汉?

(3) 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14、猴王出世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抄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反复阅读,读得通顺、正确。

2.阅读中把自已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思考后与同学交流

3.有条件的阅读原著,注重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2、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3.阅读原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二)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外拓展:

(1)阅读《西游记》原著,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2)观看《西游记》电视剧片段,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次故事赛。

(3)收集吴承恩的个人资料。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词语“妒忌、军令状、自有妙用、呐喊、果然、神机妙算”在文中的意思。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物的特点,通过研读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长文短教法”与“重难点突破法”相结合)

运用“研究性阅读”学习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并用“长文短教法”与“重难点突破法”相结合,“长文短教法”:先快速弄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结果,再由结果切入重点——诸葛亮神机妙算,重点剖析“借”箭成功的原因,从中认识人物特点。“重难点突破法”:由课题直接进入课文内容——“草船借箭”的原因与结果,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结果?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感知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感受借箭的经过,感悟课文人物形象。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感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感悟诸葛亮顾大局、识大体的宽广胸怀。

2、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假期已经布置学生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让学生大致了解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感受书中典型人物形象;课前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

2、课前预习要求:自学生字、理解词语;初步了解“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与结果,初步认识人物特点,画出文中重点句子,圈出难句。

3、制作《草船借箭》的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草船借箭》影片的短片。

教学过程:

一、导新,理解课题(创设情境,感悟精彩)

老师在课前五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从画面感受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

老师导入课件展示《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写了发生在什么时期的故事?书中哪个故事、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学生: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空城计》、《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诸葛亮、曹操、关羽、周瑜等。

老师展示课件:三国鼎立的示意

 

2、导题:书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赤壁之战中,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   

 →板书课题:19 草船 借 箭

3、释题:

课件展示:文中,并出示课题19草船借箭

师问:草船是什么样的船?谁向谁“借箭”?“借”到了多少?

→学生:指装满草靶子的船。诸葛亮向曹操“借”到了十万多支箭。

→老师引导:这就是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课件出示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师问:诸葛亮“借”箭还给曹操了吗?→学生:没有!

→老师引导:这真是“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课件出示歇后语: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二、授新,感知内容(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一)弄清“借箭”的原因(学习1—2段)

1、导入课文: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具体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2)有一天,周瑜借商议军事的机会,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陷害他。

→师问:诸葛亮是推脱?还是爽快答应?

→学生:从容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师问:诸葛亮明知道周瑜是故意为难他,陷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答应他三天内完成任务?联系时代背景来答。

→老师展示课件: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周瑜)各据一方,互相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他们联合抗曹时发生的。(并用课件展示“三国形势图”)

→学生(老师点拨):当时处在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时期,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联合抗曹,并不点破周瑜的诡计,还答应他三天完成任务。

→师问:周瑜听了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后,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展示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用弓箭最好。”(脱口而出)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心中暗喜)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从容一笑)

“十天造得好吗?”(迫不及待)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将计就计)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试探)

“只要三天。”(胸有成竹)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威胁)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态度坚决)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学生交流:(1)周瑜高兴极了,赶紧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2)如果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可以处罚诸葛亮。

 →老师解释“推却”:推辞,推脱。“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3、老师:师导:同学们从以上的精彩对话中,认识了周瑜、诸葛亮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周瑜妒忌心强,为了陷害诸葛亮,假公济私,是个心胸狭小、心狠手辣的人;诸葛亮顾大局,识大体,为了联吴抗曹,不计个人得失,是个胸怀宽广的人。

→老师展示课件:   诸葛亮   胸怀宽广  顾全大局

周瑜     心胸狭小  心狠手辣

→老师小结(同时课件展示):这就是 “草船借箭”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并陷害他,诸葛亮从容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了军令状。                     

(二)揭晓“借箭”的结果(学习第10段)

1、老师导入: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能否完成任务?文中哪段点明了结果?

→学生交流:文中第10段点明了结果:诸葛亮第三天如期交箭。

2、老师:这时周瑜什么反应?请全班同学齐读周瑜的话(读出他叹息与佩服的心情)。

→学生齐读句子课件展示此句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为基础进行改编,理由是引发观众共鸣、提供新的创意和故事情节、传递新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1、引发观众共鸣:《草船借箭》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历史典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改编后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引发共鸣和兴趣。

2、提供新的创意和故事情节:将历史典故进行改编,可以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创造新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传递新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改编后的《草船借箭》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传递新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引导观众思考和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2到5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它属于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文章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文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教学中一方面要整合前两篇课文有关生命真谛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不断增强语感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但是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从动物到植物再到人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手段,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2)联系上下文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生命的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2)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教学重难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2、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1、师:学习了《触摸春天》,我们已经知道:安静虽然是一位盲童,可她的生命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阅读了《永生的眼睛》,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关注他人,人生会更有意义关于生命,我们还有太多的话题2、板书;生命生命齐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3、生谈论交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的表达效果4、师总结:题目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文章的标点符号、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能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评议朗读情况重点读好以下词语:(随机学习生字词语)欲望不屈震撼茁壮糟蹋听诊器有限骚扰指导读好下列句子:a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b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c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d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2、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的情感3、生默读课文,思考:生命是什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到了生命的存在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4、反馈交流读后所得师生梳理总结课文的三个事例,并随机板书:⑴飞蛾求生欲望强烈⑵瓜苗破土不屈抗争⑶心脏跳动令我震撼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1、齐读课文2、选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3、幻灯片出示填空内容,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香瓜苗;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心脏;四、小结本课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就是香瓜苗不屈的抗争、茁壮地生长;生命就是我们心脏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地跳动;生命是一首诗;生命是一支歌我们赞美它,更要珍爱它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年级下册语文12课为什么有小标题

1 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 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能吸引读者; 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4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 5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语文第21课给每段加小标题

瓜藤攀檐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四年级下册语文13课一共有多少个段落,给每个段落加个小标题答案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小夜莺”用口哨学鸟叫,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 。

2 夜莺的歌声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边读边体会,每一次描写的意思是什么?

(1)句子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含义 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2)句子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含义 小夜莺正在用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

(3)句子 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森林里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含义 游击队已经收到了小夜莺传过来的情报,准备战斗了。

(4)句子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含义 照应了开头并点题,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3“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这句景物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你会用这种手法,把静物写成动的姿态吗?请写一写。

蜿蜒的铁轨穿过茫茫的草地,穿过繁华的都市,又攀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五年级下册语文22课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临死前的严监生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四年级下册语文地21课乡下人家 给每个自然段起小标题

一、瓜藤攀檐。二、花开四季、雨后春笋。三至四、鸡鸭觅食。五、农家晚饭。六、织娘唱歌。七、总结

给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每一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一: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雨来上夜校读书

三: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雨来勇(智)斗鬼子

五:雨来宁死不屈

六:雨来机智逃生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每部分小标题

1.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念书 掩护李大叔 与鬼子作斗争 河沿上的枪声 雨来没有死

2.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课文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使得游击队全歼德军,取得战斗胜利的事,歌颂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要想成功就要有袁隆平那样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4.对待事情要持有一种科学的质疑态度,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语文段意小标题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2小节):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第二段(第3~5小节)讲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第三段(第6~9小节):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

第四段(第10小节):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春》请第2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醒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春草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花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春风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春雨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理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应该是谁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