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心理学定义是指什么

压力的心理学定义是指什么,第1张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即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与压力事件密切联系,如果个体有心理压力,则必然有压力事件。

心理压力是对压力事件的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没有压力事件,个体心理压力无以形成。

压力事件可分为外部和内部压力。外部压力包括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和累积的烦心琐事。内部压力指使主体认知困惑或难处理的内在刺激情境。

心理压力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心理压力来源于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应对或适应的要求。

压力的组成:

从生理-社会-心理学取向的角度可以把压力理解为一种复杂的身心历程,它包含三大部分:

1、压力源(stressor)任何情境或刺激具有伤害或威胁个人的潜在因素,统称为压力源,即压力来源。

2、认知评估(cognitiveappraisal)当事人认为经历的刺激或情境,对于个人确实有所威胁时,此时即构成压力,但如果认为是种解脱或乐趣而不是威胁时,则不构成压力,此历程即为认知评估。

3、焦虑反应(anxietyreaction)当事人意识到他生理的健康、身体的安全、心理的安静、事业的成败或自尊的维护,甚至自己所关心的人等正处于危险的状况或受到威胁时所做的反应,即为焦虑反应。

因此,压力产生的身心历程是:压力的来源-威胁的知觉-焦虑的反应。

心理学上压力的含义是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压力一定是和某人本身的心理状况有关,即心理压力。

所谓心理压力,是指人们由于一些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存在或虚幻的事件而产生的精神困扰。并且这些困扰使得人的精神思想和行为语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

心理压力:

心理强度。情绪变化不强烈,能冷静地寻找原因,抗精神压力的能力强,属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一类。

心理耐受力。有些精神压力不是突然而来,迅速而去的,它们缠缠绵绵,伴随着人的工作与生活长时间存在。能坦然面对这种境况的人,心理耐受力较好。

心理自控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维活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有个体差异。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较强的。

自信心。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当一个人面临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务时,首先要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已有无足够的能力去应付客观要求。真正的自信心有赖于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压力”亦称“应激”是个体身心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自然反映,它会导致个体出现焦虑、不安等。

扩展资料:

一、定义:

1、 压力是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和环境刺激,从这种意义上讲,压力实际上指的就是压力源。

2、 压力是指一种主观反映,它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3、 压力是指人体对需要或者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它的持续出现可能导致生理障碍与伤害,包括心力衰竭、疾病和死亡。

二、内涵:

1、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三大范畴,即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心理背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70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