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此诗赞颂了即将参加作战的将士,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秦哀公赋此诗,表示同意申包胥的请求,决定出兵救楚。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翻译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第一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怀乡思亲的感情。
第二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第三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的: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
第六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对烽火的依赖之情。并有让读者隐约地感到边防健儿身手的敏捷。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u)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其一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其二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其三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其四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其五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其六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其七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台下佳人披战袍台上英雄战四方是谁说的?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一句诗句。这个诗句是在描写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相遇时的情景,杨贵妃披上战袍,站在台下,而唐玄宗则身着戎装,站在台上,两人之间的距离仿佛是天涯海角,而这句诗则是在描绘这个情景。
具体来说,这句诗是“三十六对,翻成九十九。台下女儿唱随风雨,台上女儿唱凤凰台。台下佳人披战袍,台上英雄战四方。”这一段的意思是说,舞台下的女子唱着《随风潜入夜》,而舞台上的女子唱着《凤凰台上忆吹箫》。而这句诗则是在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距离,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虽然这句诗是在描绘古代的情景,但是它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它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自信,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台下的佳人还是台上的英雄,他们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都要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去战胜自己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这句诗虽然出自古代,但是它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任何困境和挑战时,我们都需要保持勇气和自信,去战胜自己的恐惧和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上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此处的景物都是虚写 ,旨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衰蓬。继之而下的“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
“陇上铁衣寒早”一句,以“陇上”和“寒早”与前面的秋景相应和,同时自然地以“铁衣”二字引出戌边上卒。因此,这之后便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 。“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而当时仁宗皇帝对戍边士卒也能体恤。据《宋史·仁宗本纪》载,庆历二年冬 ,诏恤将校阵亡,其妻女无依者养之宫中;四年六月,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五年三月,诏边兵第赐缗钱。朝廷如此,将士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加以报效,因此他们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于是,作者吟出“塞垣乐,尽橐鞬锦领 ,山西年少”这样有激情、有气势的词句。
橐鞬是装甲胄、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因何特指山西?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上片由写景到写人,情绪则由低抑到高昂。下片“谈笔”二字须与“刁斗静”相连理解,才能得其真意,这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谈笑,而是说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当然,就宋与西夏之间的当时局势说,还只是做到了紧守边关,保得边境无事。“刁斗静”是说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也是这个意思。唐代边塞烽火台每夜放烟一炬,称为“平安火 ”。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对前面表现出来的昂扬士气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补充收结。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这几句是说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 ,不用武力去镇压 ,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这三句又为后面的两句作好铺垫 。“岁华向晚愁思 ,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 ,忽作悲愁之语。其实,这正是词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的结果 。由于作者后半生多在穷荒边塞 ,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全词以“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作结,对前面表露出的两种不同情绪都起到了回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边境平静,使得少年壮士有此“金樽频倒”的豪情。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因归去无望,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
这首边塞词气势昂扬,因有作者经历为本,其豪情则更为真切感人。
**战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服装,也被称为“黄袍”。在抖音中,**战袍通常被用作表演或展示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服装。
**战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庄重、高贵、神圣的象征色彩。**战袍的穿着者通常是武术高手、国术大师等等,代表着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神和传承。
在抖音中,**战袍通常被用作表演或展示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服装。由于**战袍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它在抖音上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很多抖音用户也会选择穿上**战袍来展示自己的武术技巧或者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于抖音用户而言,如果想要在视频中穿上**战袍,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不要随意篡改或歪曲。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仪和规范,不要过于夸张或刻意追求效果,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战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神和传承。在抖音中,它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被广泛用于展示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对于抖音用户而言,需要尊重传统文化,遵循基本礼仪和规范,不要随意篡改或歪曲。
塞下曲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5 古诗赏析(7分)
(1)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4分其中内容与情感各1分两点4分]
(2)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 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