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庭教育的5个「法则」,影响孩子一生

李玫瑾:家庭教育的5个「法则」,影响孩子一生,第1张

宋庆龄说过:「孩子的性格、品行, 归根结底主要是受父母、家庭的影响。 能让一个人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印记。 」可见, 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而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也提到:「孩子在6岁前, 只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才能保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 成为优秀的人。 」

有的孩子不爱和家长交流 有的孩子通宵玩电脑 有的孩子说不得, 动不动就寻死觅活。 有的孩子早上不起床, 从心里到行动每个毛孔都在抵抗上学 有的孩子离家出走

如何看待未成年的人出现的心理问题, 李玫瑾教授谈到, 抓儿童教育, 其实关键还是看家长。

有很多家长希望能带着孩子找李玫瑾教授咨询, 她对家长说:「孩子不用来, 你来就行。 」

其实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 可以说根源都在家长身上, 真正的关键问题在于教育父母, 而不是教育孩子。

关于教育理念,

李玫瑾教授列出了七点: 1 人的教育有顺序性

顺序的特点就是: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 其实有滞后性, 心理问题是可以向前追溯的, 成年人的想法和儿童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成年人的想法是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 如何变得有钱, 有房, 有事业, 提高生活质量。

很多孩子妈妈不回来他们都不睡觉, 没有为什么, 他们就是想要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就足够了。

现在社会有多少家长关注过这一点, 或者是能够做到呢?为了工作或者其他原因, 很轻易的放下年幼的孩子。

这个时候孩子产生的心理创伤, 或许现在并不会显现出来, 但是一定会影响他的将来, 会延续到成年甚至是对自己的下一代的做法。

2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保障, 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的抚养

重点在「陪伴」, 现如今社会就是一个快节奏繁忙的社会, 上上下下都在加班, 但是到了瑞典, 六日商店都关门歇业, 家庭更是举家出门游玩, 晒太阳。

这同样也是一个理念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六日商店不开门是不可思议的, 但那确实是一种智慧的结果。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强调要忙, 要快, 要求效率。

但是忙到最后, 却忘记了最本真的东西:给孩子挣钱, 不如亲自陪伴孩子。 并不是说陪伴孩子就不需要考虑生计了, 而是要均衡比例。

3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人性指的人生来而具有的一些特性, 是最基本的自然社会属性。

而性格是什么, 性格值得是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固定方式。

这就涉及到一些人的做事习惯, 好性格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让人觉得舒服, 因为他做事情会替别人考虑, 做事先想到别人。 性格不好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让人觉得别扭, 因为他自私。

社会行为方式就是性格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性格缺陷之后他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 继而上升到修养问题。

我们现在一味的强调知识教育, 却忽略性格培养。

4良好的习惯

当然了,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 一个良好的习惯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俗话说得好, 拥有一个好习惯将受益终身, 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孩子是一个新兴的群体, 他们是全新的, 是可塑的。

对于新的知识会学习得很快, 所以家长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 陪伴和引导也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大人好好学习,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很多家庭教育的学者都有这样的要求, 开家庭教育讲座, 孩子不用到场, 家长来就行了。

Wendy妈有话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在共同成长的, 当然了, 父母也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养育孩子之路, 却是没有固定章程的, 这意味着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探索, 发现教育孩子的奥秘与真谛。

每每遇到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解与困惑,总是彷徨苦闷。盼望能受到指点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

儿子个子猛长,站在一起,我越来越快成为他眼中的小矮人了,加上时不时地对我这个“老妈”不屑的大吼,生气地摔门离去,自信坚决地说不,怎么了。

诸多事情总能触动我焦虑不安的神经。好郁闷,好无助!作为老师,教育青春期的学生我是有一定的经验和想法的。但作为家长,我却有些束手无策。

听 李玫瑾教授《青春期孩子教育》 ,剖析诸多青少年问题或犯罪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出教育孩子的金玉良言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就是常说的孩子身上总有父母的影子。

李教授说,孩子的教育分四个阶段:0-3岁,情感抚养期;3-6岁,性格培养期;能力培养期在12岁以上。

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 唠叨不是不断重复无用乏味的言语,适度的有味有料的说教有用,但需父母慎用。不唠叨不教育是绝对不行的。有时点到为止刚刚好。14岁, 16岁说教不要忘记加入法律及生命意义。

尊重青春期孩子 ,高压强逼效果适得其反。作为父母要意识到这一点。学会与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打不是上乘做法”,忍不住打了,要承认错误,告知孩子无法忍受的是什么,家长也会发错。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孩子不被理解的 乱吼, 是孩子无法“自我控制”不良情绪的干扰,他在等待父母的良方 。

正如朱晓敏说的,人人都有不良情绪,我们成年人往往害怕屈从于自己的感情,发现自己对一些情感难以容忍,便逃避转嫁给别人或通过情绪发泄出来,会转移不良的情绪给他人。

孩子也会,尤其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怎样作来疏导不良的情绪呢? 认同 他的感受, 理解 他的想法,不要总拿自己的一套说教强加给他。鼓励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评判。 “哦,我知道了,我能为你做什么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

我很明白,这样做是对的。可一看到孩子那个让人生气的样子,就总会不自觉的拿出家长的那套说教出来,喋喋不休地试图改变他,可越是这样,我和儿子的语言较量越激烈,看到他滔滔不绝,越辩越勇的样子,真是无理取闹!让我气愤不已,甚至想出手镇压。

“克制再克制”结果我败下阵来,而他沾沾自喜,让人无语!

朱晓敏说,家长的自负感会削弱与孩子深入沟通的程度,克服自负感,听孩子的不同形式的述说。放弃说教,慢慢说出“哦,我知道了,我能为你做什么”。慢慢修行,锻炼自己的忍耐力。有意识的培养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吧!

李玫瑾教授对一些高智商犯罪的心理分析给我们所有的家长提出了强烈的警告: 孩子智商再高,也不要忘记使他们了解人间的纷繁,还要知道生命的宝贵以及每条生命后又有多少生命的牵挂。

朋友们,你们认同教授和教育专家的观点吗?或者有好的做法,欢迎分享给大家?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文丨合格父母

最近青春期题材的电视剧《圆桌派》正在热播,里面请来了著名的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叛逆的青春期时该如何的与他相处,引发人们的思考。

李玫瑾教授在谈及如何教育孩子时说到:“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越早越好,我们给他划分个时间段,就是六岁前,六岁后到十二岁前,以及十二岁以后。 在孩子六岁以前,父母的话就是黄金,基本上是说什么就听什么。等到孩子六岁以后但又还未满十二岁这个年龄段,就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话半听半忘起来 。而十二岁以后,父母的话对他们来讲就是垃圾。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青春期时,一定要学会忍,等到孩子的青春期过去。而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一定要用对方法,让孩子有所畏惧,只有会害怕才能学会尊敬。”

事实上,近几年青春教育的题材电视剧一直是热度颇高的,比如前几年的《少年派》、《小欢喜》等,无不对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等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在孩子六岁以前,自我意识尚未形成,这时候是最听父母的话的时候。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完全是依托于父母而存在的。就算是被父母责备了,最多也不过是在地上打滚大哭,等到将情绪发泄完了,就又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父母帮助养成的一些习惯,却是能让孩子受用一生的。

这个年龄段,也是最不能娇惯溺爱孩子。但现实中家长们却往往会搞反一个顺序,在孩子小时候拼命地宠爱,可是等到孩子长大到青春期的时候,却将各种压力一股脑的往孩子头上丢,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对孩子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其实在孩子小时候,因为有着很听父母话这个先天优势,如果父母能帮助他养成一些好习惯,潜移默化的将一些人生的道理传授给他,确实是一生的幸事。

如若等到十二岁以后才来要求孩子改掉坏习惯,要他一夜之间就明白所有的大道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孩子六岁以前,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应该尽量选择自己带孩子,不能让老人宠坏了小孩,以至于长大后不服约束,成为一个小霸王,要知道小树一旦长歪了,要再扶正可就绝非易事了。

无论是谁在青春期都会叛逆,这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对家长来说,无论在之前有没有对孩子投入过多的教育,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到孩子到了这个年纪,都要学会适当的让步。哪怕是孩子做得实在是很糟糕,做了许多的错事,也能因此而强加指责,破口大骂。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而且是用一种温柔的、商量的机会,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嘴。

最近这些年,我们常常看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责怪而跳楼的事件,让人惋惜。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小孩怎么这么脆弱,还是生活条件好了让他们变得矫情懦弱起来。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烈,这是身体发育的必然,很容易就进入叛逆期。

事实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就如女人的更年期一般,是不受自我控制的一个过程。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敏感、脆弱,但是又极为的自尊、渴望受到尊重,很容易就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家长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学会让步,学会忍耐,静待孩子渡过青春期,平安成长。

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是很难学会去尊重别人的,同样,也很难被别人尊重。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不溺爱孩子却需要父母的本事。 每个当父母的人,都恨不得将世界上最好的条件给到自己的孩子,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孩子爱而不溺爱,方能让他独立 健康 的成长。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味的只是输出自己的爱,孩子就很容易形成目中无人,骄纵豪奢的性格,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正确的做法,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也感受到怕。只有会怕,才会去敬畏他人,也才能最终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的尊重。

比如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这其实就是一种敬畏他人的表现。孩子对老师敬畏,那就尊师重道,懂规矩有礼数,也能得到老师的反响,被老师尊重。这样一来一去的良性循环,就让孩子接受教诲时不至于左而进右耳出,能认真学习知识,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在家庭中也是亦然,必须要有一个能治得住孩子的人,才不会让他无法无天,能领会到家人传授的一些道理,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亲子之间的教育问题历来备受大家的关注,而想要维系好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却绝非易事。对家长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心头肉,情不自禁的就会想着去关心爱护他。就算孩子犯了错误,也是打不下手骂不下口,不自觉的就原谅了他的错误。但是对孩子太好了,又极易养成他骄纵放肆的性格,上房揭瓦都是小事,就怕将来在 社会 上违法犯事,不走上正道。

因此掌握好教育孩子的方法,适度的爱与管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做父母来说,是第一次当家长,欣喜中又自觉责任重大,必须要让孩子不输于人,乃至于是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李玫瑾教授的这些 育儿 观念,对家长来讲便不可谓不意义重大了。只有不断的去接受新观念,采取新方法,也才能让孩子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成为新时代的骄阳。

10条育儿经典语录

1孩子1岁以前

甚至是3岁以前最好由母亲抚养

当孩子睁开眼睛那一刻,TA其实就会认人了。而且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孩子是最听抚养人的话了,母亲心思细腻且更加温柔,由母亲从小抚养的孩子长大会更加懂事。

2孩子成长过程中

心理阳光比头脑智力更加重要

现在节奏发展飞快,家长们的攀比心理也延申到了小小的孩子身上,但家长们要知道的是,孩子的心理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每天要关心孩子在学校过的好不好,跟同学相处的怎么样,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尽管成绩不够优秀,但将来也会是一个乐观且积极向上的人。

10条育儿经典语录

3孩子百岁前,家长要学会说“不

0-6岁是孩子人格过程的缩影,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为孩子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同时要教会孩子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4二胎孩子发生争执后不要护着小的,而是教育大的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家长们要为大孩子传输更多的责任感,例如分吃的,大人不要插手,把东西交给大的,让大的决定分给小的多少,这时大的心里会想“既然爸爸妈妈这么信任我,那我肯定不能亏待弟弟(妹妹)”,二胎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10条育儿经典语录

5一个人如果小时候没有被善待过就别指望地能善待这个社会

从孩子的性格中就可以大致了解到TA的生长环境,所以如果你给孩子创造的世界是残酷、音音的,那TA的世界就是残酷而音音的。

6长大后脾气暴躁的孩子,早年抚养定是亏欠的:

长大以后平和大度的孩子,早年的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老花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小如果你对孩子总是吼叫,那么孩子长大后对你也很可能吼叫不听管教。

但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就很宽容,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个宽厚的人。

10条育儿经典语录

7未成年人的很多问题都是滞后的当你发现孩子很难教育时,为时已晚

比如说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打骂教育并没有大问题,但当孩子有一天爆发时,就很难再调节了,因为这都是父母长期吼叫造成的结果。凡事都有个度,如果过了度,自己生气孩子也伤心。

8当孩子提出不各理要求时

温柔而坚定的拒绝是最好的方式

天真的孩子时长会向家长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们要知道的是不应该因为溺爱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样只会让孩子将来变本加厉。

在面对不合理要求的时候,温柔且坚定的拒绝是聪明家长的做法。

10条育儿经典语录

9通过体力活动

培养孩子的挫折力和意志力

现在有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城市,娇生惯养的环境下让娃娃们的挫折力和意志力都不够强大,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可是相当不利的。

有远见的家长懂得让孩子参加一些费力的体力活动(长跑、比赛、劳动)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能力。

10你是+么样的人

你的孩子将来就会是什么祥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样子都会体现在孩子身上所以父母的行为不要有偏差。

如果你是一个宽以待人、常常自我反思且工作认真的人,将来你也会从孩子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54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