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纳父亲的情感疏离?

如何接纳父亲的情感疏离?,第1张

父亲疏离的时候依旧张开双臂,在封闭的时候依旧表达爱意,在愤怒挑剔的时候展现柔软与脆弱。

可能会尴尬,可能很不自在,甚至没有勇气,但是每一次尝试都十分有意义。

每一个父亲,曾经都是个渴望父爱的男孩。父亲对于男孩来说,不仅是养育的依靠,更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同性模范角色,男孩从父亲那里学会很多事情——如何做个男人,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处理和表达情感。。

父亲的角色通过言传身教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得到延续。有的时候父亲的角色被动荡、战乱、贫困等不可抗力所扭曲,父亲为了适应环境,没法继续做父亲了,情感连结就此中断。如果去看父爱缺失的起源,你可能需要在历史往历史长河上游追溯很远很远。

也许物质和生活上父亲依然在尽力提供,但是情感上他不再温柔坦诚耐心地对待。许多男孩成长于父爱匮乏的环境,为了适应匮乏带来的痛苦和难过,他们逐渐说服了自己:“我没有那么好,我还不够优秀,所以得不到是必然的。”

所以父爱的匮乏,很容易造就自卑的儿子。自卑并不是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而是适应匮乏不得已的选择。这种自卑,尤其体现在婚恋和亲子关系当中。

我的一位来访者曾说,他很向往做个父亲,但他同时又很害怕。他的父亲从小在情感上很疏远,他十分痛恨这一点,然而长大成年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在不自觉地重蹈覆辙——很少表达情感,对做父亲这个角色十分不自信。

虽然天性里有喜欢小孩子的一面,但是他坦言自己害怕跟小孩子走的太亲近,也不敢想象自己做父亲的那一天,“害怕自己会伤害到孩子,就像是当年我父亲对我的伤害一样”。

关系,就是亲疏有别的,朋友,也是分远近不同的,你不能用同一个温度跟不同的人相处。

而很多时候,我们把冷漠和简单给了身边亲近的人,却把热情和细枝末节的关心给了陌生人。

在我认识一个姐姐,她是一个老师,非常爱笑,穿着优雅,性格也很开朗。每次见面,她要么带着小礼物,要么带着零食,每每聚会,她也是那个带动气氛的人。

但相处了才知道,她孩子和她很疏远,她和老公也是问题百出,和同事的关系也非常一般。

大家都不懂,她看起来是一个这么热情的人,怎么会有这般不尽人意的关系呢?直到有一次吃饭,我看到她和老公的互动。

餐桌上,她还是那个喜欢照顾别人的人,但和老公两个人坐在一起,几乎没有交流。

因为是第一次见她老公,有人说:“苏姐,介绍一下姐夫吧。”,她轻描淡写地对老公说:“你自己说呗。”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其实生活中,像苏姐一样的人其实很多,她们会说“我不会撒娇那套”,“老夫老妻了,还说这些做什么”,有人还会把亲密互动看做作秀。

其实,越是亲近的人,越是需要有温度的呵护和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因为任何关系都不是一步到位的,更不是浑然天成的,大部分关系从亲密走向疏离,就是从不再费心思相处开始的。

亲密,不是不用心的借口,更不是随意对待的理由,正是因为亲密,更要好好呵护,好好珍惜,这份亲密才不会变质。

如果说热情、夸赞是关系里的技巧,那最有可能回馈我们的,一定是身边亲近的人。

02

对一些人

过于热情只是打扰

在《我家那闺女》里,傅园慧的爸爸为她组了一个饭局,虽然都是父母的亲戚,但很多人她都没有见过。

席间,认识不认识的叔叔端着酒过来敬傅园慧,说一些有的没的的场面话,这样的热情,让傅园慧的情绪几乎崩溃,她说:“我坐在这里,就像一个傻瓜”。

想必,她的这种感觉,你我都不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有一个词叫“热情恐惧症”,指的是面对那些不算近亲的人的过度热情,会不自觉地感到不自在和尴尬。

有些时候,不恰当的热情真的会让人感到难受。人和人的靠近,更多的是靠内心的那种“舒服度”,而不是言行上的“热情洋溢”。

我有次参加一个活动,刚进场,一个见过3次的伙伴就开始了各种热情。给我一个拥抱后,开始对我各种夸赞,从穿着到外貌,再回到前几次的见面,滔滔不绝。

她卖力“照顾”,我“如坐针毡”。我不知道该说“谢谢”,还是该保持沉默,但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天,围绕着父母转;孩子逐渐长大,发现父母外还有更大的天,愿意离开父母去看看外面的天。这种是距离上的拉远了。

还有一种是心理上的拉远,有的父母与孩子在相处的模式是专制、语言暴力、情感内疚、或者贬低打击孩子,这样的孩子如果想要活的好一点,只能和父母越来越疏远。

这是他慢慢走向独立的必然,不再依附父母,所以,不是有的孩子,而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关系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成长而已。

孩子长大了都希望自己可以不再受制于人,开始掌控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越是民主的家庭孩子长大和父母的关系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父母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学会尊重孩子,这种脱离产生的不适就会少一些,森林里的狮子长大了还要独自去打猎呢,何况是人呢?空间的疏远不代表心理的疏远,理解孩子的父母会让孩子想回家。

为什么大自然会赋予人类叛逆期,因为它认为,个体成熟了,必须要和被依附者做隔离,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正所谓瓜熟蒂落,落入土壤才能繁衍,才能有后续发展。虽然会有疼痛,但这是孩子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就像生理期一样。父母懂的话就应顺其自然,开拓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自己飞,即使头破血流那也是宝贵经验。如果非要与这种规律背道而驰,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孩子没有宣泄口就会想要逃离,那亲子间注定越来越疏远,或者出现妈宝爸宝也不奇怪。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势必会与父母疏远,因为他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同时,他与父母在世界观等方面会有差异,也是疏远的一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能够包容孩子、理解孩子,并支持他勇敢地去面对社会与人生,那么孩子与父母疏远的程度会减轻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67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