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中的情感与形式的关系

浅谈艺术中的情感与形式的关系,第1张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个人的情感,那么艺术家怎样把个人情感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形式是艺术家情感的体现,情感需要艺术家通过艺术技术来实现。如何将个人情感和外在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是艺术家所追求的,通过传统技法、个人经验来完成。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家把释放的个性、情感通过一种属于自己的有意味的形式传达出来。作品创作的核心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艺术家情感意识的产生、发展、升华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生命线。那么个体情感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处理好情感和形式的关系。首先,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而产生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形式产生的源泉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其次,艺术家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载个人情感。

        例如传通中国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传统的中国画和现代西方表现绘画在情感的表现形式上却大相径庭。中国绘画,在对主观情感的表达上,依然努力地接近自然,对自然不失其基本的相似性与可理解性。西方经由古典的再现绘画转入现代的表现绘画,情感的表达可以完全脱离客观具象,是在对物象的否定中形成的,强调艺术是一种创造,把情感表现置于主要的地位。

        艺术用符号形式表现普遍经验或对生命的情感,因此艺术的含义就在符号形式自身,而艺术也可以称为有意味的形式,一句话形式创造了艺术。除了外在形式以外,情感也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决定因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情感就无法创作;情感是判断构思是否“合理”的标志;情感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可以丰富艺术的表现力。但都以形象与情感的结合为最重要基质,任何审美创造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即使是再冷静的作品,艺术家的主观判断与相应的情感也是隐减在作品中可以仔细捕捉山来的。总之,个人认为现当代的艺术创作必须在艺术家的情感、形式两者统一协调的推进中得到形成,才能使艺术获得健康和好的发展。在人类的艺术世界的召唤下,艺术家需要不断激活审美情感,努力把这种情感转化成恰当的形式,从而创造出伟大得艺术作品。

        例如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西方音乐往往主客对立,往往是通过音乐来表现一个客观的事物,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或一个画面,然后通过这个事物的本身或悲怆或滑稽或优美的特点来给人以启发和触动,影响听众的主观情绪。然而中国音乐往往旷达悠远,情景交融,主客融合,有乐曲和演奏者精神上的和合,透过乐曲自身流露的情感去感染他人

卢梭《新爱洛绮丝》(1761)宝贵的认识价值;它是爱情小说,可又别同一般。和卢梭那些振聋发聩的启蒙论著一样.这部小说在揭示“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方面、表现了爱情受到封建势力摧残时的纯与真,不俗不卑,情操高尚,促人清心明目,具有深刻的启蒙性质。

  《新爱洛绮丝》书名的全称是《尤丽,或新爱洛绮丝——阿尔卑斯山麓下一个小城市中两个居民所写的情书》,它是卢梭著名的书信体小说。

  爱洛绮丝本是法国12世纪时的一位美丽而钟情的少女,她与老师、哲学家阿贝拉尔相爱而酿成悲剧;启蒙思想家卢梭,借用这个古老的爱情故事推陈出新,展现出他那个时代的新的爱情悲剧:贵族**尤丽与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甚笃,尤丽的父亲却出于封建的等级偏见,以圣·普乐的出身不配而从中拦阻,终于迫使尤丽含恨死去。书名在爱洛绮丝的名字前冠以“新”字,题意含蓄,透露出作者对封建罪恶的强烈愤怒。人们只要把尤丽的悲剧与昔日的爱洛绮丝悲剧两相对照,便可深入—步地领会这部作品的反封建主题:时代,已由中古前进到18世纪的启蒙时期;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却旧迭新换,戕害人间正当感情的封建偏见和家长制依然悠意横行。卢梭感到反封建的任务时不我待,新的“新爱洛绮丝”悲剧再也不能重演。

  《新爱洛绮丝》采用书信体格式来展开悲剧主人公的命运,相互通信的除尤丽和圣·普乐外,还有尤丽后来迫嫁的丈夫德·沃尔玛、尤丽的表姐克雷尔、圣·普乐的好朋友英国爵士爱德华等人。说来是件憾事,这部书信体小说的全部译本目前很难看到;《外国文学作品选》中节选的《离别》和《游湖》(题目为编者所加),是《新爱洛绮丝》所有书信中最著名的两封情书。信中集中描写尤丽和圣·普乐这一对恋人纯真而炽热的感情,历来为人们所珍视。

思想性与情感性在艺术作品中体现为一种共生。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流露必然能够体现艺术家的价值观和思想状态;艺术家创作的思想定位也必然决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流露方式。

思想表达和情感表达都可能是艺术创作的两种出发点。当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不论是情感表达和思想表达都是互相交织,综合复杂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当中自然有艺术家自己所寻求的重点和表达的倾向。就某一个展示在观众面前完成的艺术作品而言,艺术家本身出发的情感和思想是不能完全的推导和传达出来,这里夹杂着观众的误读和语义的延宕,此时产生的确是一种观众和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交融。此时所谓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则是取决于观众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解读。

补充一下,自然情感是最低级的,审美情感相比之下要高级多了。唯意志论的说法大概是:审美过程中的意识上升到更高潜能,其关注范围超越了自我,事物的表象,抵达客体的永恒形式,意志水平此时为最低。而自然情感莫过于意志本身的反映。

  1)形式与情调

  艺术是情感的传达,而情感的传达也就是情感的对象化,因此,艺术就是情感的对象化,对象化为可以为我们凝神观照的一种实在的形式。 任何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都要有一定的形式。但是,并非一切形式都是艺术形式。因此,情感的对象化形式区直接分开了艺术与非艺术,是艺术最直观的本质特征。情感为什么要“对象化”呢?情感又何以能实现其对象化形式呢?因为情感本身就是有“形式”的,即“情调”,也就是情感的“调子”,是指人们体验、表现和传达情感的心理形式。情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情感是个体的情感,因个体而异的心理、气质、性格、阅历、处境等因素赋予情感以不同的“调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l楼别校书叔云》 )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北宋]晏殊《踏莎行》)

  事实上,情感与情调不可分离。如果不能体验和感受情调,也就不能体验和感受情感;同样地,如果不把情调也同时表现和传达出来,那就没有表现和传达情感。因此,情调就成了表现和传达情感的一个关键。

  那么,如何表现和传达情调呢?

  (2)情调与形式感

  A、只要具备某种形式,就会产生某种情调,或者说,任何形式都有其情调,而且一个事物的形式越是独特,越是与我们的经验相异,它就越是显得有情调。B、反过来,所有的情调都是由形式而产生。因此,情调就是形式感,形式感就使情调。

  (3)情调与艺术

  情调与形式既然不可分,那么,表现和传达情调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形式。 事实上,不诉诸一定的形式,我们就无法体验、表现与传达情调。要让别让体验某种情调,就得让他感受到某种形式。A、对于摹仿艺术,并不是摹仿对象的实体,而是摹仿对象的形式,即情调;对于表现艺术,表现的是心灵的情调;对于抽象艺术,以艺术形式本身的情调为情调。因此,任何艺术和艺术品都有其情调。B、实际上,一件艺术之所以能打动我们,往往就因于其情调,或者首先因于其情调。正因为如此,在艺术创作中,形式的选择就特别讲究。

  (4)艺术与心灵

  看重形式,是为了表现情调;而表现情调则是为了传达情感。事实上,情调与情感不可以分离。不传达情调固然无法传达情感,而没有情感,情调就没有了着落。 任何真正的艺术品都会有深刻的情感内容,都不可能单纯只是一种形式的结构。 事实上,艺术只不过是心灵的对应物。人类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自然界没有这样足够多的对应物,无法将心灵世界表现出来。这样,人类便发明了日常语言之外的另一套表达系统,用线条、色彩、形状,用乐音和乐音的运动,用人体的动作,用一切可以诉诸感觉和知觉的东西,以及它们有组织的构成,来传达情感,表现心灵,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 艺术语言作为人类的心灵世界的表现性符号,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A、艺术语言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领域和潜力。B、它极大地开掘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潜力。 C、更重要的是,艺术实践创造了一种能够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世界性通用语言。

  总之,由于有了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我们心灵的大门就能向所有人敞开,我们的灵魂就能向所有的人说话,就能跳起也许只不过是孤芳自赏却难以隐忍的舞蹈。

  艺术就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是种心灵的舞蹈——灵之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9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