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夫妻(《天网》栏目中最让人愤怒的一期)

消失的夫妻(《天网》栏目中最让人愤怒的一期),第1张

_司烤鼓苡卸喽瘢吭谖蚁涟娜现冻肽冢翊蟾啪褪且桓鋈司∑渌艿陌岩桓鲈久篮玫氖挛铮钩沟椎椎幕倩档簟P『⒆庸室馑せ档耐婢撸桓改付笊痹诿妊拷锥蔚陌椋莼鸱干栈俚恼涔笠帐跗罚恍T氨┝χ_涞难_蛘咭蛭死嗬娑凰烈饪撤サ纳对于美好的事物,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想法,恶,就像是一阵不受控制的沙尘暴,席卷而来,带走了一切。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整个剧情就围绕着一个“恶”字。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希望我可以写写这个案子,其实很早就想动笔,但是每次我在面对那些文字,那些视频资料的时候,仍旧没有勇气继续看下去。人能有多恶,看看这四个人就知道了。

李红嫁给孙康的时候才24岁。她和孙康感情一直很好,嫁给他不仅是父母的期盼,同时也是她自己的愿望。2012年10月24日,她终于如愿以偿的和孙康举行了婚礼。婚礼现场就在费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婚房不大,但是两个人住足够了,屋子前边还有一个小院子,李红很喜欢这个小院子。婚礼过程温馨而又简单,最后孙康用称杆掀起李红的红盖头,挂在衣柜上面,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有着称心如意的意思。所有人都为这对新婚小夫妻感到高兴,在亲朋好友的注视下,婚礼圆满完成。他们婚后生活过得也很幸福。平时李红就跟着孙康在县城做点烧烤生意,虽然赚得不多,但是两个人生活也不需要太大的开支,每个月除了必要的生活费,还能有点积蓄。2013年5月份,李红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的柜子被翻动过,放在柜子里的钱也不翼而飞,李红心想大概是遭贼了,但是损失没有很大,就没有报警,只是在院子里装了两个监控探头。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一次的偷窃,把她和孙康引上了一条不归路。

付刚、张学军、王吉营和赵峰是四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没有什么正经工作,就靠一些小偷小摸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有钱了就去上网,没钱了就去抢,在这几个年轻人的心里,别人的钱就是自己的钱。他们往往会趁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入室抢劫,钱来得快,风险也小。有一回他们在费县抢劫的时候,看见了这家人的结婚照,女主人长得很漂亮,几乎是一瞬间,张学军就产生了想要强奸这个女主人的心思。这个女主人,就是李红。回去的路上,他们四个偷偷的商量找一天把这家抢了,再把女主人强奸了,随后再把他们杀死。5月15日那天,他们处理完了家里的事情,又回到了费县。去李红家要经过一片小树林,小树林后边有一个扬水站,四个人就在这扬水站里合计一会儿怎么动手,顺便等着这家人回来。因为张学军一直在强调这家女主人长得好看,付刚吸了一口烟说:“我就算不抢我也要看看这个女的长得到底多漂亮。”大约下午三点多,李红和孙康回来了,但是当时附近人很多,他们四个也不好动手,就继续在扬水站周围观察情况。六点,周围的人渐渐都散去了,他们正准备动手,就看见李红和孙康出来了,骑着一辆踏板式的电动车走了。既然人都不在了,就进屋里等着吧,李红家的院子外围墙很低,很轻松的就能翻过去,准备爬墙时,赵学军发现这家院子里装了两个监控探头,付刚主动说“我上去把那个监控弄了”。于是付刚从院墙西南角上墙走到了平房上,从平房上去后先把西边监控线用匕首割断了,又走南墙把东边的监控线也割断了,割完之后付刚直接进了院,另外三个翻的南墙入的院。然而这一切都被家里的电脑记录了下来,因为付刚只会拆监控不会删记录,于是几个人决定明天走的时候把电脑也带上。四个人进了屋里,完全没拿自己当外人,张学军从冰箱里拿出了西瓜,几个人分着吃了,又把厨房里的菜刀给了付刚,因为只有他没有随身携带武器,其他人手上都拿着一把匕首。把家里该翻的地方都翻完了,几个人又从冰箱里拿了雪糕,边吃雪糕边等李红和孙康回来。晚上七点多的时候,门终于响了。

李红刚推开小卧室的门,就被四个人拿着刀围住了,突如其来的状况使得她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赵峰攥着胳膊按在了地上。孙康听到了卧室里的动静,随手就拿起旁边的马扎朝张学军砸了过去,王吉营和付刚直接冲了过去,用刀威胁着孙康。人多势众,孙康很快就被逼到角落里,张学军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铐把孙康给拷住了。随后,王吉营在孙康身上翻出了一个钱包,钱包里还有三张银行卡,他逼问孙康密码,孙康起初不肯说,被踹了几脚之后又给了一个错误的密码。张学军本身就觉得孙康碍事,当时就起了杀机,但是为了威胁李红还是忍住了,他从主卧室找了一个插电脑的插排,割断电线把孙康的双腿绑住了。孙康被完全控制住以后,一伙人就商量着要强奸李红。王吉营先进了房间,张学军和付刚拿着刀在外边看着孙康,坐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张学军就打算把孙康带去卧室杀了。孙康因为双腿被电线绑住,只能一路蹦着去了卧室,到了卧室孙康就不断的向张学军求饶,然而张学军没有理他,他让付刚去厨房炒点菜,一伙人在外边等了一下午,这会儿都有些饿了。付刚炒了一锅猪头肉,尝了尝觉得难以下咽,就想到了孙康是个厨师,便让孙康给他们做几个菜。孙康立马答应了下来,付刚就领着孙康去了厨房,在旁边拿着菜刀盯着他,免得他耍什么花样。当张学军进小卧室的时候,发现王吉营和赵峰正在让李红为他俩同时服务,张学军看了一下就走了。小卧室里动静很大,还时不时传来王吉营和赵峰骂娘的声音,孙康瑟缩的坐在客厅的地上,也不敢说话。院子里的小狮子狗一直在叫唤,张学军嫌烦就让付刚去把狗弄死,他把孙康重新带回主卧室拷住,然后去小卧室把王吉营和赵峰叫了出来。“今晚把他俩都弄死。”张学军这么说着,其他人也没异议,本来入室抢劫加强奸就得判好几年,更何况这俩人都记住了自己的脸,就更留不得活口了。几个人约好三点动手之后,张学军就进了小卧室。李红光着身子盖着被子,靠着墙坐着,看到张学军进来就问他,“你们什么时候走?”“很快,”张学军说,“你陪陪我吧。”李红想了一会儿问他,“我陪完你,你们马上就走吗?”张学军说:“行,你陪陪我,等他们吃完饭,我们马上就走。”李红默认了“陪陪”的意思,顺从的把张学军的衣服脱了,生性善良单纯的李红怎么会想到,这些魔鬼的嘴里根本没有一句实话。张学军出来之后,付刚又进了小卧室。孙康被拷在主卧室里,一言不发,他能听见隔壁妻子痛苦的声音,也能听见这几个禽兽发泄时的喊叫,但是他无能为力。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一个词或许就是无能为力吧,孙康尽量让自己不去听不去想,只要熬过这几个小时,等他们走了,等他们走了让他炒菜他做了,银行卡的密码他给了,扑面而来的拳脚他全都忍了,他只希望这些人能放自己和妻子一条活路。王吉营和赵峰回来的时候不仅取了钱,还买了香烟饼干火腿肠饮料等一些小零食,一共取了一万一千元,买东西花了一百元,张学军数了下还剩下一万零九百元,就把钱随手装在身上了。快一点的时候,张学军和赵峰在小卧室里和李红聊天,李红跟他们说她小时候的事,事情不多,李红说得也很慢,张学军和赵峰就饶有兴致的听着。过了一会儿李红问张学军,“你们什么时候走?你们快走吧,我不报警。”张学军说没车了,晚上在这儿住一夜,明天一早就走。李红虽然觉得张学军骗人,但是她也没有办法,她能做的只是乖乖听话,这样或许还能有一条活路。她之后又被强奸了几遍,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折磨已经快让她崩溃了,她不停的问张学军什么时候走,张学军一直没有给她一个准确的回答。凌晨三点,王吉营把灯打开,张学军让李红把衣服穿好出来,李红穿了条牛仔裤又套了件长袖T恤。在准备杀他们之前,张学军让他俩见了一面。李红看到孙康的时候,他的手臂还在流血,“你没事吧。”她怯怯的问了一句。孙康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只是反问了一句,“你没事吧。”“我没事。”李红说完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在了孙康的怀里,孙康也哭了,他拍了拍李红的后背抚慰着她,“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三分钟后,李红被带回了小卧室,孙康也被带回了主卧室。几个人先把孙康杀了,用电线勒得他喘不过气,又把塑料袋套在他的头上,孙康几乎没有挣扎的,就死了。被带回小卧室的李红坐立难安,半个小时后张学军进来了,李红问他,“我丈夫呢?”“我们把他杀了,该杀你了。”李红终于忍不住了放声大哭,原本以为自己忍辱负重能换来这些禽兽的些许怜悯,没想到禽兽就是禽兽,根本没有人性可言。或许是知道孙康死了,李红也放弃了求生欲,被他们用一只塑料袋闷死了。

第一次抢劫的时候回去的路上,张学军发现了李红家附近有一个山洞,山洞离地有一米多高,脚踩着缺口能爬进去。洞口是圆形的,入口窄里面比较宽敞,里面有烧过的一堆玉米秸。于是他们决定把两人的尸体藏进那个洞里。把尸体藏进洞里之后,王吉营和赵某先回去打扫卫生,张学军和付刚留在山洞处找东西遮挡尸体。他们在山洞前面的树林里找了一些玉米秸,又到山洞上面找到一个玉米秸垛,就用这些东西把他们犯下的罪恶掩盖了起来。早上五点左右,四个人从李红家里出来,把垃圾和电脑扔进了沿路的河里,随后四个人就分道扬镳了。5月17日下午,四个人全部被抓捕归案。张学军、付刚和王吉营全部被判死刑,而只有17岁的赵峰却因为未成年而逃过了死刑。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太沉重了,我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语来评判这件事,如果真的有地狱的话,大概就在5月15日那晚,那个新房。最后还有一点,案发时李红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1

孩子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纪录,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影片讲述的是3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北京国际**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现在我们的很多纪录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镜子》是一味中药,给人们提供镜鉴、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2

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也说明通过一定的教育,问题孩子还是能够有所好转的,但同时也强调,家长的改变和家庭氛围的改变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总之,这个纪录片所涉及的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能不认真面对和谨慎处理。

关于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这个观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人们的头脑已经清醒了,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是多数家长还在延续错误的观点和方法,而且对此茫然不觉。不仅如此,有些家长还回过头来埋怨孩子,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这就无药可救!

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专家确实是对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说却没有公认的观点和看法,更何况很多所谓家庭教育专家和机构还夹杂着功利性,这怎么教别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让本就迷惑的家长无所适从,往往花了钱却受不到什么效果。

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中国传统教育中寻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怎么能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教育呢?在我看来,现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却又无能为力,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又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于是在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中间矛盾着、徘徊着、痛苦着!

其实,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几千年不变,在整个传统教育中处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极为科学有效的,这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各行业都名家辈出就能够证实。可是现代人总想发明,总想创造、总想标新立异,认识不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方面看,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要想回归正确的轨道是需要时日的,也是需要付出点代价的,若不碰个头破血流是不会死心的,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接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但是总有一天会接受,我相信这是一定的!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3

孩子身上的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父母说是不是他们自己。他们爱孩子,甚于爱自己。但是孩子说,真正应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感觉他们身上有相同点:那就是自己是委屈的。谁的说法更接近真相

通过三集视频,我们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注、被温柔相待。可是父母对孩子的内心诉求感受迟缓,处理信息偏差很大。说劳累,懒得回应,大嗓门,简单粗暴,揪住一点不依不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总是翻出来絮叨,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无比的,事无巨细安排孩子生活,设计他的未来,把自己的意愿毫不商量强加在孩子身上,并且打着爱孩子的旗帜。即使错误,也不会低头致歉。当孩子用过激的方式表达的时候,才惊悚不安起来,当孩子彻底不能驯服,完全对峙,伤人害己的时候,才想到求助他人。

你分明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问题多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悲哀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改正自然就无从谈起。没有省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偏执一端,零件坏了,委屈非常,怨命不好,就是不说自己的错处。有错的人才需要改正自己的错误。罗曼罗兰说:倘若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心胸和思想,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用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这是一生的功课。

父母如何开启学习篇章呢首先要认识到人是有局限的。有局限却看不到局限,还以为真理在握,那么思想就会越来越偏狭。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才有可能反省自我。

其次,需要借孩子的一双慧眼。孩子需要什么,你不清楚,他们自己最清楚。俯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才可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当你和孩子的心灵世界链接的时候,才能见证他的成长。

再次,要虚心向学。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对爱的认知的教育。适当涉猎心理学、教育学,或者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父母课堂等,主动学习的父母比那些拒绝学习的家长,思想教育封闭的家长更早一点理解孩子的内心动态,参与孩子的成长。

没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业,孩子如果没有教育好,即使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人生也是晦暗的,那是难以愈合的隐痛。作家麦家用十八年的时光,给远行的儿子写家书。其实他的爱从来没有削减一分,就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心伤追溯到自己的成长,他和父亲之间也是隔着交流的沟壑。说明不恰当的教育对人生影响深远,有的可以修缮,有的却一直风雨飘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成为决然的陌生人。这将是怎样的悲哀。

世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改变。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父母改变,孩子可能因之改变,而后者影响深远。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它也关系着民族的明天。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4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级停课半天。9点钟,在老师的带领下,三百多名学生列队进入学校大礼堂,同时,一百多名学生家长也纷纷落座,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一部还没有公映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镜子》是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和制作才最终完成。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这是中国首部深刻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纪录**《镜子》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进校园活动的第一站。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在整整九十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对白都牵动着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情绪。

随着礼堂灯光的亮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首先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动,跟我有共鸣。两会刚完十九大之前推出这个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也很感谢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这个片子。”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刘彭芝校长的强烈共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片中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刘彭芝近年来的倡议不谋而合。刘彭芝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家庭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观影后,刘彭芝再次强调,“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长,不要光说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一个“问题”的孩子就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而且我们家长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独生子女家长,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他有资格生孩子,但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在《心理访谈》著名主持人沙玛阿果的主持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制片人、《镜子》总导演卢钊凯,《镜子》导演范永东与在座的师生和家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问:“我对片子中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人生不止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能选择其他路吗”

一位家长对于当下孩子们能够选择的路径较为乐观:“我觉得社会越开放,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不像我们成长阶段,选择很少。”

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分享了自己把握人生阶段的感悟:“合理地把兴趣爱好放在不同阶段,这是学习最好的时期。”刘彭芝校长把选择和获得自由的基础联系在了一起:“全世界孩子都得念书,那么念的书比较多、知识比较广,将来进入社会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一个人兴趣会不断提升、不断变化,所以你会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是为了我们社会、我们国家做更好的贡献,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在场的师生难抑观影后的激动心情,就影片内容积极提问求解。在问答中,主创团队还就创作背景和创作初心做了一一解答。《镜子》导演范永东透露了获取片中家庭支持的关键:“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理解上的冲突,但是我们团队每一个人在抱着真诚帮助这些家庭的信念上,获得了家长的信任。”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5

近来朋友圈被一部纪录片刷爆了,没有偶像、没有明星,主角是三个普通的家庭。这部纪录片叫《镜子》。

这是一部由央视用十年时间策划、两年跟拍最后剪辑出来的三集纪录片,耗时90分钟。

讲述三个家庭里出了三个辍学的问题少年,家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他们送进武汉一家教育机构接受三个月的“改造”,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

纪录片一开始的画面是这样的,少年发现家里人要把自己强行送往机构“改造”,和在场的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再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父母在屋外默默地流泪。

有那么一瞬间,我不想看了。一般这题材都有套路,煽情夸张的开端,然后孩子进入教育机构后被驯化了,父母看到了很欣慰,高高兴兴把家还。

当我看到第二集,却被震撼到了。纪录片不着重于孩子在教育机构的训练情况,而是放在父母一定要去上的家长学堂。原因是,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孩子不会改变,有可能之后会更糟。

一个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爸爸,不愿意请假去上课。他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可是不愿付出时间。

一个国企事业单位的爸爸,自信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不需要改变太多。

在家长学堂上,爸爸认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早恋,孩子却说与早恋无关,是学校的环境太压抑了,然而家长却不理解。

孩子想要自由,想去做背包客,想去画画,想去唱歌。爸爸说希望孩子过得好,能够实现理想,但这个理想要纠正。校长一语中的,你说的理想,都是爸爸你自己的理想!

其实孩子为什么急迫想要自由,都是父母给的。因为受到过多的保护和禁锢,所以希望能够走出父母的怀抱,靠自己走人生之路。

一个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个问题的家庭,虽然表面上是孩子需要受教育,但实际上,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

所幸,妈妈们是首先开始反思的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家庭成员性格的一个综合体。这说明一切都不是算晚。

上完家长学堂后,曾经固执的一位爸爸选择了改变,相信一切都来得及。

影片的最后一集,家长的变化明显要比孩子多,不强迫孩子上学,让他去做背包客,去旅行;不干涉孩子的恋爱,让他自己理智处理;不限制孩子购物,同意买了宠物回家;不拒绝也不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给孩子一笔钱自己学会消费……

纪录片之所以取名叫《镜子》,正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所有身影。如果参照物不改,镜子也没法改。

很多时候,我们把爱和家人物化了,变成自己的物品,这是我的老公、这是我的老婆、这是我的孩子。

却没有意识到ta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梦想、有个性。

ta需要你的尊重和爱,但不是控制,也不是复制。没有人想过别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爸爸。

所幸,只要能意识到这一点,只要一切没有变得更糟, 都不算太晚。

作为家长,你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当这个角色,请不要吝惜这90分钟来看这部片,因为它可以帮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6

纪录**《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始终。”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百科。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7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镜子》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映典礼暨交流会。在第七届北京国际**节召开之际,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镜子》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引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讨论。

北京国际**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观看完影片说,“《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了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说,“家庭影响孩子最深,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长,才能让孩子能够有属于他们的天地。”

怪镜子的观后感篇8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消失的夫妻天网删除原因是由于部分内容过于血腥和泯灭人性,所以删除了。2013年7月,《天网》栏目有一期节目叫《消失的夫妻》,这一期节目和其他节目对比起来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但后来被网友们翻了出来,再加上侦破该案的刑警在网络上公布了该案一些细节,甚至连看守所里出来的网友也参与了讨论,这个骇人听闻的案子被一点点的具化,然后在网络上开始被转发,很多网友看了该案之后都无比义愤填膺。

《消失的夫妻》真实名字是CCTV12,社会与法制频道2013年7月7日播出的《天网》那期节目,讲述的是一对夫妻被社会闲散人员入室抢劫、并杀害的故事,名字叫做《消失的夫妻》。

我相信喜欢看中央12套法制节目比如《一线》《天网》的小伙伴应该看过这期节目,相比于惊悚的鬼故事,绝妙的侦探小说,这个真实事件的惊悚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侦探小说家的想象力,没有人能够构思出这么变态的人物心理和令人绝望的人物。小说家是人,它们是禽兽。

《天网》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一档以记录历史名案大案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栏目,同时又是记录典型事件的系列纪实专辑时段,是展播社会法治类纪录片和系列纪实专题节目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对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案件的真实记录,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 ,重新审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案、要案、名案。

节目于每周一至周五20:57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首播。

司马南的全部节目有:

湖南卫视《今日谈》(时事评论,日播)

湖北卫视《往事》(大型谈话节目,周播)

湖北卫视《精诚所至》(情感真人秀节目,周播)

安徽卫视《家人》(情感类谈话节目,周播)

陕西卫视《华夏点击榜》(时事评论,日播)

辽宁卫视《挑战生活》(大型谈话节目,周播)

天津卫视《我是当事人》(情景类谈话节目,周播)

贵州卫视《中国农民工》(大型谈话节目,周播)

贵州卫视《亮剑》(社会调查类节目,周播)

贵州卫视《亮出你的底牌》(反赌公益栏目,周播季播)

辽宁电视台《有话大家说》(辩论节目,周播)

大连电视台《不同凡响》(脱口秀节目,周播,毕福剑AB角)

齐鲁电视台《傲视群雄》(奥运特别节目,日播)

北京电视台《浪漫久久》(情感类谈话节目,周播)

中央电视台《揭秘》(实话实说特别节目,20集)

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特别节目)

中央电视台《天网》栏目(2008年春节特别节目)

重庆电视台《西陆打工俱乐部》(公益类节目,日播)

河南卫视《对话》(“中部崛起论坛”特别节目)采访郭德纲长沙电视台《中国村官论坛》(中国村委会建设的电视特别节目)

陕西、江苏等多家电视台315特别节目

陕西卫视《华山论剑》(与金庸华山顶峰坐而论道)

辽宁卫视《跨越新世纪》(48小时不间断大型直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人相约星期五》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名嘴说天下》

山东卫视《中华达人》(大型综艺,周播)

云南卫视《自然密码》(环保节目,周播)

联手方舟子搜狐视频直播《神5发射》新浪视频“新锐解读”之《美国虐囚丑闻》等

腾讯视频直播《“两会听证会”特别节目》

腾讯视频直播《“嫦娥飞天”特别节目》

千龙网视频直播《事后诸葛亮》栏目

第一视频电视直播(《司马白话》(120分钟新闻评论日播)

四月青年视频《司马会客厅》(时政、理论访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7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