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拉黑”二字显示了两个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我不愿意再和你们有任何关系,请不要再插足我的生活。
这两条消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被疯狂传播,一半人支持这些孩子“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另一半人支持“中国的父母大多有病”。说到底,我认为这种事件的发生时由于父母在孩子教育领域的失策,对“成功学”的关心多于了“心理学”,以至于孩子长大以后丝毫不念恩德,反而满满都是仇恨。
我一想认为,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与为人处世,很大方面继承了父母的部分特征。面前站了一个人,基本能从他或她的三观中看到整个家庭的教育层次水平。一个唯利是图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出吃亏是福的孩子,一对睚眦必报的父母必然无法拥有一个宽容开阔心胸的孩子。当然事无绝对,假如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反省和自我教育,接触了更多言传身教的好榜样,是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出过——原生家庭对神经官能失调症的影响比我们想的都要大。很多孩子成年后出现的心理疾病,往往是年少时候家庭给予的压力或者畸形感情,而无法割舍的亲情又让孩子不断在中间徘徊纠结,最后很可能出现精神分裂。
我看完以后简直笑的不能自己。这种年代还能有这样指责父母来博取眼球和流量的作者我也是很惊讶。写出这“十宗罪”的作者,要么是体验过原生家庭的黑暗、要么是自己年少成长关怀的缺失,要么是没有大脑没好好思考。三者无论哪个中标,都是在危言耸听。
说回报道的主人公王猛,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数一数二、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北大毕业、留美硕士……父母在事业单位上班,文化程度较高。王猛在他的“罪状”中一直强调父母对自己的控制,让自己无法得到自由。控诉自我的性格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都归咎于父母的“操纵”和“炫耀”。
我目瞪狗呆,高中时候转学不被采纳就是不自由?在父母亲戚面前被表扬就是被拿来炫耀?考上北大以后,母亲让在北京的大姨多关照一下就是控制?
我又目瞪狗呆了一次。也替王猛的父母哭笑不得了一次。
为人父母是不需要考试的,没有教科书和标准规程的。然而为人父母又是很难的,做得好可能与孩子一生和谐相处,稍微做不好遇上这么个”王猛“,年少时候的嘲笑他剥鸡蛋的事情都能记忆深刻,而其他的爱和关心都统统消失,这也挺吃力不讨好的。
《This Is us》中的万人迷父亲对他的儿子说过这么一句话:”Hey, baby,这也是我第一次当父亲好吗,我也要学着如何做一个父亲好吗?”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一个单线传递,却永远无法等量回报的情感。爷爷奶奶辈对我们父母的爱,让我们父母反省自身然后传递出对我们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再让我们反省自身,传递出对我们孩子的爱。在自己没有下一代的的时候,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理解某些时刻父母做出的决策。
我明白”父母之罪“中的”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动机“这一条,正如太多心理书和**中呈现的,父母很大情况下会将自我感受嫁接和移植,旨在改变已知的教育错误,而忽视了新的教育失误。
举个例子,假如一位母亲从小在酗酒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那么当她有了孩子以后,暗暗发誓的一定是”我一定不会让我孩子在酗酒的家庭中成长,不会让他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是的,她没有酗酒,她也没有虐待孩子,她自以为做得很不错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并不只是想要一个不酗酒的妈妈,或者还想要一个能够谈心的妈妈。这个时候,这位母亲就有点“无法达到要求”,因为她难以理解“我都做到不酗酒,给了你这么好的家庭环境,居然还不知足“。于是,两代之间的认知都出现了偏差。父母觉得付出了田铎,孩子觉得没有达到预期。
这太正常了。
一个人连自己的一辈子都无法控制,连自己的想法都是日新月异,又怎么能够保证自己的父母,或者孩子与自己想法永远保持一致呢?不完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存在。 所有事情都会不完美,所有人也都有不完美,所有爱也都会不完美,如果只是盯住那些不完美——正如王猛——真正有问题的是他本人,他内心隐藏的黑暗和自卑,让他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会举步维艰。
那个拿着父母攒钱挥霍的女”白眼狼“,是否有考虑过自己父母的心理感受?假如没有亲情,没有代代相传的爱,哪个不相干的人给你存300万,哪个不相干的人能让你”王猛“步步成材,北大到留学,现在还能有底气声讨父母?
作为一个有担当的成年人,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推给父母。自己才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哪些父母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宽容他们,和他们交流,反省自身,共同解决。 也许中国父母唯一的失策,就是“表达情感的含蓄”,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当下的错误或者决定,认为孩子听不懂。日积月累就产生了误会。 我不认为《This is us》中5-6岁的小男孩是否能听懂爸爸说的“请理解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父亲”的心情,但我知道当他36岁的时候,这个场景都一直出现在他的脑海,并影响着他的未来。6岁的他听不懂,但6岁的他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歉意和爱意。这就够了。
我觉得”拉黑“了父母的王猛和”女白眼狼“的日子并不好过。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家庭对一个人的塑造和影响。看你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家人,就能够知道你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和朋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尚如此斤斤计较、小肚鸡肠,靠缘分相识的朋友又怎么敢交心?
反正我是不会认可一个声讨自我父母的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