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句分析?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句分析?,第1张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及注释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走路叹息坐卧惆怅。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注释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

断绝:停止

 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中心思想是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同时也表现出自己不愿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以及作者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扩展资料: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行路难

有《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行路难》只有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的感慨。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具有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贫寒,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作品赏析

《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拟行路难•其四》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诗歌开首“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由泻水于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

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贵贱穷达就好比水流的东西南北一样,是命运注定,那又何必烦愁苦怨、长吁短叹呢?表面上,这是叫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慨。把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之于“命”,这本身就包含着无言的控诉。

认了“命”,就应设法自我宽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闷的好办法。我们的诗人于是斟满美酒,举起杯盏,大口大口地喝将起来,连歌唱《行路难》也暂时中断了,更不用说其余的牢骚和感叹。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陡然翻转,用反诘语气强调指出: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简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诸种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抹倒,让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辩。

可是,他却轻轻一掉,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

(1)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看,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有何异同?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鉴赏诗歌要知道诗人所处环境:74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行路难 李白  (唐朝)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总是没有出路,到处碰壁,倾吐了诗人此时的感慨。那样的美酒,那样的好菜,烦闷的吃不下去,拔出宝剑东看西望。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心里感到无路可走,到这行不通,到哪里又不顺利,只好去钓钓鱼。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心里总惦记着国家大事,到处碰壁的烦恼,没有出路的苦闷,是严重的。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但是作者还是充满希望:总有一天乘风破浪,在大海上航行,那就是说:‘总有一天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以上是《行路难》作者李白在此诗中出现的四种情感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1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