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分类

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分类,第1张

 根据思想感情古代的诗歌可以分成那几个类型大家知道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的歌感情分类,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的歌感情分类(一)

 山水田园诗

 (1)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

 如,《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诗的歌感情分类(二)

 边塞军旅诗

 (1)建功立业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保 卫边陲的奉献精神。

 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戍边将士乡思和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描摹塞上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反映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6)对不义战争的控诉,控诉战争的灾难。

 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多少士兵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多少家庭因此妻离子散,换来的结果只是赢得了葡萄能种在中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是站在无数他的士兵的尸骨上的。成就一个伟大的将领,需要无数战士的流血牺牲。)

 (7)展现矛盾心情,如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 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咏物言志诗

 理解咏物言志诗的情感的方法分析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既要理解所写之“物”的特征,又要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流露的人生态度,寄寓的理想,隐含的生活哲理。

 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古诗的歌感情分类 (三)

 咏物言志诗

 理解咏物言志诗的情感的方法分析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既要理解所写之“物”的特征,又要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流露的人生态度,寄寓的理想,隐含的生活哲理。

 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父母的命令,媒人的话,婚后的爱是常态。

在数千年的古代,男人和女人是高度不平等的。男女之间的婚姻是基于“父母的命令和媒人的话语”。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在结婚前从未见过面。这完全取决于媒人张巧嘴和他们的父母的判断。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柴带走”。根据儒家伦理,妇女在家里“不从父亲那里结婚,她们从丈夫那里结婚,丈夫从儿子那里死去”和“从父亲那里有父亲,从兄弟那里没有父亲”,但她们不算在内。在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爱?约会是女人唯一的选择。

因为女人的社会地位低,她不能像现在这样随便提出离婚,所以古代婚姻相对稳定。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男人可以与妻子离婚,拥有不止一个妻子和小妾,追求男人所谓的“幸福”,而女人只能服从和维护“四种美德”,即“女性的美德、女性的话语、女性的特征和女性的成就”。理论上,一个男人在找到一个妾的时候不会嫉妒。她应该做的是和这个小女人和平相处。贤妻良母是古代女性的典型。

古老的婚礼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大多数古老的婚姻都不会“幸福”,尤其是对女性来说,更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丈夫。这就是潘金莲欺骗西门青、吴大郎之死等悲剧发生的原因。然而,人类是情感动物。除了少数婚前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之外,大多数古人在婚后恋爱,并逐渐培养他们的感情。由于道德上的限制,女性常常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丈夫身上。如果这个男人也喜欢这个女人,他结婚后自然会有爱的火花。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爱情大多是婚后“夫唱妇随”式的爱情,这种习惯一直影响到今天。

为了追求幸福,勇敢的女人一直在反抗。

在古代,婚后“夫唱妇随”式的爱情也受到许多女性的抵制。他们不愿意被命运控制,也不愿意在没有遇到男人的情况下自杀。因此,他们打破各种常规,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幸运的人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由于社会世俗的反对,不幸的悲剧时有发生。

积极追求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充满了文学史和野史中的人们。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卓文君听到司马相如在家演奏的声音,偷偷地看到司马相如英俊的外表时,她不禁爱上了他。尽管她父母强烈反对,她还是成功地和司马相如私奔了。幸运的是,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生米煮饭”事件中,卓文君的父母不再坚持反对,而是用很多钱支持这对夫妇,而司马相如也设法赢得了皇帝的宠爱,没有生活在贫困之中。尽管夫妻之间的恩爱有一些情感上的波折,但最终还是平静了下来。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古代的诗人在过重阳节时,都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何以见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力。正文如下:要全面深入理解古诗词,首先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了解写作背景,再逐字、逐词、逐句分析诗句意思,从中体会感悟作者营造的意境之美及思想之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重阳佳节之日,达官贵人们都以家宴自娱。但独自一人寓居在外,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让17岁的王维写下了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每一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当时独特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歌的人物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禁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集锦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古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怀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两句从“长行”引出“骰子”,说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这样一来,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嘱“长行莫围棋”的用意,原来她“共郎长行”,也是有意要用“长行”这种博戏所用的“骰子”来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使用骰子时,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都是入骨的红豆,代表着我对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违误了归期。这一句,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