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平衡与对称关系(七)

设计原则:平衡与对称关系(七),第1张

一个有平衡感觉的组合,给人感到稳定和美观。虽然其中有一些元素只起到联络节点的作用,可是这个组合却可以足够的吸引我们的眼球并忽略其他的区域。

设计中没有一个平衡组合不包括着积极因素和消极空间,一切的运作空间都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件的集合就是总和,却又形成各异。

不平衡的组合会导致紧张。当设计的元素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那么各个部件将支配着整个组合,使得整体小于各个部件的总和。当然在有些项目中,可能需要传达不平衡的信息,但是大多数的都是需要平衡状态。

“幸福不是一种强度,而是平衡、秩序、节奏和和谐。”– Thomas Merton

在现实世界中平衡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这些。例如下面的图中似乎是平衡的,有两个大小相等的人,且处于跷跷板的两端,距离中心点也是等距。

左侧的人使跷跷板向下移动,而右侧的人与之相反,那么两人作用力不同,但是总体上的和是零。

如果说其中一端的人要大得多,那么就会将另一端的人甩出去。

就像上面中一样,感觉上的不平衡,因为左边的人不够足够大,来平衡右边人的重量。所以跷跷板会向右倾,接触到右侧的地面。

然而,如果右侧较大的人向中心滑动一段距离,那么跷跷板将会再次平衡。

在这里较大人的力由于靠近支点位置就会减少右边的力,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相比较于前面的情况要感觉舒服一些。

视觉平衡也是类似的,而物理重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替换成视觉权重,其物理重量作用力的方向也可以由视觉方向来替代。注意,下面是视觉权重和视觉导向的定义,我们也将会回顾系列文章的第四篇的详细内容。

(1) 视觉权重 :通过视觉感知元素的权重占比,也是作为在页面中吸引用户眼球的量度。

(2) 视觉方向 :视觉权重产生的一种感知力度的方向,我们会用其作为移动元素的方向。

以上两者是无法使用仪器来测量的力度。也不能使用一般的公式来精确的度量,相反,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眼睛来处理之间的平衡。

为什么视觉上的平衡非常的重要?

正如物理世界中一样,视觉平衡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替代自身的物体,而不平衡的物体组合将会使用户感到不舒服。回头看看跷跷板案例中的第二张就是这样,按照人们的正确理解,跷跷板就应该是平衡状态更加自然舒服一些。

对于视觉权重的一些解释是在设计中一个元素或是区域在吸引点的控制方法,当元素中一个是平衡的状态时,那么其每一个部分的吸引点都应该是平衡的,所以视觉吸引点也应该是平衡的,这样的设计才会使得用户感觉舒服。

反之,如果不处于视觉平衡的状态,那么用户就不会看到在设计中各个区域的兴趣点。对于这些区域用户也不会花太多时间来详细查看,那么这部分就很容易被忽略掉。

因为要在设计中平衡这些对用户感兴趣的兴趣点,所以就要让用户花时间来知道并理解我们要传达的信息,那么就要使得设计在视觉上处于平衡状态。

对于组合元素的平衡方法有很多,在上面的介绍中就提到了两个,第一个是平衡对称的,第二个不是,其他类型就是径向和马赛克。

当组合物等边时,就会在视觉权重上是对称平衡的,而且还要围绕在中心的支点或轴平衡处发生。对称平衡的形式可以唤起用户的情感(有时也称为正式的平衡)和体验,例如在婚礼邀请上,我们就很希望是对称平衡的组合物。

对称平衡的缺点就是:它是静态的,有时也被视为一种乏味的。因为这个组合反射一半是相同的,那么就知道一半是可以预测的。

不对称平衡,从两侧不平衡的视觉权重造成的结果。该组合物的一侧可能是主导元素,而另一侧是一个较小的焦点元素来起到平衡的作用,另外一侧较重的元素也可以通过多个较轻的元素来平衡。

不对称平衡是更加具有活力的和有趣的。它会唤起我们现代主义中运动、活力、能量的感觉。另外还能提供多种不同的视觉风格,可是由于元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实现就较为困难。

径向平衡中的元素会从一个共同的中心点辐射出去。就像太阳光线和将石头扔向池塘中引起的涟漪波纹一样,保留中心点(支点)是很容易的,因为总是位于中心的。由于一切都是中心辐射,所有就导致中心位置是吸引力最强的区域。

马赛克平衡(或结晶平衡)是平衡中产生混乱,杰克逊·波洛克的画作就是这种风格。该组合物缺乏明显的焦点,而各个元素共享统一的重点,另外由于缺乏层次,就导致视觉噪声,因为所有元素都在一起。

对称与不对称关系

在整个组合物中无论是对称性还是非对称性都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最后共同达成平衡。我们还可以使用对称形式来使用不对称的均衡组合,反之亦然。

对称通常被看作是美丽与统一,然而也会被看作静态的和平淡的。不对称往往是更加有趣的和动态的,尽管在本质上不一定美丽。

轴对称

当一切元素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轴镜像时才发生(两侧对称),这也可能使我们觉得对称的轴可以是任何方向,但是往往是垂直的或水平的。

在轴线的一侧都会在另一侧被镜像反射,例如横跨地球表面的生长和自然演化的轴对称:人脸和蝴蝶。

当反射是一个完美的镜像时,那么这种对称就是绝对的对称,反之由于大多数不是完美的,所以就是相对对称,有稍微的变化,而且常见。

对称性可以在多个轴或同一时间发生。例如一个组合物的左侧和右侧的一半都是一样的互为镜像,而且底部和顶部也是。

旋转对称

当一切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发生时(或径向对称)。那么它就可以以任何的角度或频率发生,但是只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点。该增长或移动垂直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发展旋转对称,向日葵的花瓣就是一个例子。无反射旋转可以被用来显示运动,速度或动态作用,想想一个移动的车轮。

平移对称

元素在空间中不同地点发生了重复(或晶体对称性),其中重复栅栏柱就是一个例子。重复创建平移对称性,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方向或任何距离,只要基本取向是相等的。通过自然的形式发生平移对称性,也可以通过平移对称性来创造节奏、动作、速度和动力的作用。

图中的对称是相对于地面中,另外对称的形式相对于同样尺寸和形状,要携带更多的重量。对称的形式要传达的是一种平衡,但往往又会显得过于稳定和平衡,导致缺乏兴趣,也可能导致被动的空间,因为负空间等于周围的所有形式。

非对称的形式缺乏对称形式的平衡感,虽然整个组合处于非对称的平衡状态,另外非对称状态是非常自然的形式,这就好比近视于左右手,还有潮蟹的不同的爪子,树枝的生长的不同方向,云朵形状的随机变化。

非对称会造成元件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但是往往相对于对称性更加有趣。因为是更加有趣的,所以可以作为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种方法。

左右对称形式的空间是较为活跃的,而使用不可预知的模式创建,使得总是比对称相比更加的自由,但是需要权衡的是这往往是很难实现的。

在设计中使用了相似性和对比度,然后结合对称性和非对称性,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将会更加的完美,例如平衡非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对称和非对称的平衡方式。打破这种对称形式和随机标记会增加情趣,对比对称和非对称的构图方式,去探索哪种方式的内容会更加的得到关注。

在本系列中,我一直努力指出这么多设计原则是如何从格式塔原则中产生,更希望能一起看到如何使用设计原则来建立不同的元素以及之间的关系。其中格式塔原则就是针对对称和秩序的,也是适用于组成平衡,虽然这个原则不能适用于所有。

对称形式可以由简单的普雷格郎茨原则来实现,例如联结节点和相似性有助于提升视觉权重,还有延续、共性、平行等视觉方向。还提到对称形式更加容易被视为图而不是作为背景。

我希望这些原则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设计原则,相信通过阅读本系列文章将会更加的清晰。设计原则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自于我们看待环境时视觉对心理上的一些感知。

下面的截图中,由于这是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相比较于平时寻找了更多的网站案例,并使用了前面提到的四种类型来平衡组合它们。

正如我在本系列中重点的一样,在接下来的所有案例中都用到了设计中平衡理论,在案例中也许会看到不同的地方,而这也是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我们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称平衡的例子

Helen & Hard的整个网站设计就是一种对称平衡的方式,下面的截图是“关于我”的页面,而且其他网站也使用了这样的均衡设计。

一切元素区域都是采用竖直轴面向下,例如logo处于中间位置,导航栏居中,图形图像也是居中,标题居中和文本的三列也是居中的。但是文字区域的结尾处不居中的,那是根据不同的内容文字量来决定。

另外请注意页面的顶部,logo和导航栏居中,但是并没有出现在视觉上居中的位置,我的视线而是在导航栏的中心logo接近底部的位置。导航栏右侧的三个菜单相比较于左侧的字母要更多,而我们的眼睛是希望他们是一样的,并且是居中,与“关于”和“人”等比间距。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移动两个像素出来,将会使得它们的视觉中心会更好的平衡组成。

网站symmetrically是另一个设计对称的平衡案例,就像上一个网站一样,这里的一切也都是围绕着中心垂直轴:导航、文字、人物形象,向下滚动也是这样。

也是不绝对的对称,文字居中但不像镜像,另外一对箭头的指向都是向右,并在页面的结尾处的箭头是指向文本区域的。两者都是有****,这样可以加倍注意到自己的效果,还有两个箭头是如何使用颜色并与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增加这些元素的吸引力。

非对称平衡的例子

Carrie Voldengen主页上周围的元素和主导区域的对称形式在整体上是不对称的平衡。纵观整个组合物,还可以看到几个离散的形状。

网页是由组成较小的矩形图像和较大的网格包围,就其自身而言这个网格有两个垂直以及多个水平轴组成,感觉非常稳定和有冲击力,也是看起来非常的平衡而不会超出任何其他的地方。

在右侧的文本块比较靠下,正好与文字和左上角的圆形logo抵消,提供了在相反方向上的一种视觉平衡。

想像一个支点在距离相同的权重,相比较于整体,右侧的文本显得更加的大和暗,但是蓝色的圆形logo赋予更大的权重,以及大部分的区域。这个圆通过单一的颜色连接到页面的左上角。在网格下面的文字,似乎它只适合自身的查看作用,而失去平衡。

另外要注意的是整个空间感觉是平衡的,在顶部和左侧以及右侧的区域是彼此平衡的,而左边的空白区域相比较于右边的要大一些,但是在页面的顶部和底部有较多合适的空间。

网站Hirondelle USA的主页是旋转对称的,我会借助这个截图来详细说明这种非对称平衡案例的使用。

图像中的垂直处稍微偏离中心位置,并且和锚点之间有一种垂直关系,这时我们感觉物体重了很多,在左侧的栏杆与屏幕的作边缘紧密连接,使得它感觉有一种依靠,很难想象网页中的设计元素失去平衡将会怎样?

栏杆上面的文字感受到栏杆的支持,并与右侧的男孩保持一种平衡关系。另外在左侧的的栏杆较为复杂的图形,而右边男孩的背后较深的颜色正好可以很好的平衡之间的关系。

而平移对称性为文本中重复在左上角的金线和图像右下角,以及网页中的按钮,使用白色的文字作为重复。

径向平衡的例子

网站Vlogit就是呈现一种放射状的平衡,可以从截图中轻松感知到。比如在右上角的形状等,一切都是围绕页面的中心,图像中三个环围绕着中心 圆旋转。

由于截图的原因,不能看到页面是如何加载的,描述一下是有一条线从左下角刀页面的中心绘制。从这以后,页面上会显示一个围绕中心点并成辐射状旋转,就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切源于一个点。另外在右上方的一个小圆圈有一个小的平移对称性,来提高页面中的趣味点。

Opera的Shiny Demos主页上不是圆形,而是文本链接,它们似乎是源自于一个共同的或接近共同的中心点,这很容易想象中间的区域和几个正方形,而形成整个形状的旋转。

Shiny Demos左上角是歌剧院的logo,有右下角的logo相互抵消,并以中心点为支点来辐射。这是一个使用径向平衡,但又没有使用圆的一个很好例子。

马赛克平衡对称

我们能够预想到马赛克平衡在网上用得最少的,尤其是在我提供的杰克逊·波洛克的画作为平衡的一个例子。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例子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而已。

网站Rabbit's Ta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很多散落的字母是随机的和混乱的。但是这个组合物也是平衡的。

页面的两侧使用渐变的灰白色,以及相等的面积。而中间的兔子是作为支点,在看过之后会脱颖而出,但是总体元素的呼吁我们关注自己。

在这里我不会去揣测那些元素对应着哪些元素,但是它们之间形成一种整体的平衡,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在右边的偏重,但是不能摆脱平衡点。

而对于内容为主的网站,如新闻和杂志的网站上展示马赛克平衡就较好,也许我们都认识这个网站 Onion,在截图中,我已经去除了顶部的背景图像。

这里面有很多的布局是不对称的,列的大小也是不相等的,很难确定哪些是平衡元素或区域。另外还使用了不同的尺寸和数量,也没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辐射。在块与块之间有很一些混乱和随机性,相比较一些其他的密集区域。因为网站上的故事每天都会变化,每天都会处在混乱中。

也许这是一个马赛克的平衡,认为很多网站都表现出这种混乱平衡,虽然网站上也告诉我们很多的信息,在网站上的信息也是混乱的。

到这里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讨论设计原理,现在希望你们可以喜欢这系列的文章,并从中可以学习到新的东西,或者是好好复习这些基本的设计原理。

正如你想到的那样,这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开始讲所有系列在格式塔原则中展示的时候,从人类的感知基础,并提出我们是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些视觉环境。例如,我们会注意到一个焦点元素,是因为它和周围的元素形成对比,使得它们看起来就不同,还有我们需要快速的确定敌人和朋友是很重要的,这种能力也作为我们的生存本能,所以眼睛可以迅速做出判断。

然而,设计中没有硬性的规定,这系列提到的都是作为指导方针。两个元素是相同和不同的,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式。所以也就不需要遵守任何这些原则,但我们应该要理解这些原则,并有理由来打破这些规则。

最后,我希望这系列能够帮助到你,更希望在该系列的文章中对你们在视觉传达方面有更多的控制权。

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5/06/design-principles-compositional-balance-symmetry-asymmetry/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题目 艺术设计中色彩心理学现象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更渴望好的产品出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而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差强人意,色彩心理尤其严重。人们在谈及到一款产品设计时,经常会用到“挺漂亮的”,“有创意”,“有点意思”等等词汇,其实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汇都是对于设计师、产品和受众之间的情感征兆的描述。选择该论文题目是自己对社会现象得认识了解,是自己对产品造型的体会,通过自己的总结,使大众对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有深刻得认识,并观注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 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考虑的不仅仅是艺术设计,而应该考虑到与产品、市场、消费等有关的所有环节。我自己认为产品造型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理念决定的,有人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是这个道理。具体的设计技术只是一个为了把理念付之于实际的工具。我们所要探讨的是用什么样的理念去进行设计,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去进行设计思考,去构思设计的方针。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和理念问题,设计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颜色象征意义:

  红——血、夕阳、火、热情、危险;

  橙——晚霞、秋叶、温情、积极;

  黄——黄金、黄菊、注意、光明; 绿——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

  蓝——海洋、蓝天、沉静、忧郁、理智;

  紫——高贵、神秘、优雅;白——纯洁、朴素、神圣;

  黑——夜、死亡、邪恶、严肃。心理学家留意到,一种颜色通常不只含有一个象征意义,正如上述的红色,既象征热情,却也象征了危险,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的密码,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除此之外,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他所身处的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都会使人对同一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蔡启仁先生举例,好像中国人对红色和**特别有好感,就多少和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有点关系,故在不同文化体系下,色彩会给设定为含有不同特定意思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设计师来说是个重要的发现。他们在选择运用何种色彩时,须同时考虑作品面向的是哪一个消费群,以免出现相反效果。蔡启仁先生举例,紫色在西方宗教世界中,是一种代表尊贵的颜色,大主教身穿的教袍便采用了紫色;但在伊斯兰教国家内,紫色却是一种禁忌的颜色,不能随便乱用。色彩心理不过是其中一个选择条件,还有其它的原因左右设计师的决定,其中一个极普遍的因素便是潮流。当某个时期,某种颜色或某系列的颜色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偏好,设计师设计新商品时,便不免会较容易倾向选择那些流行色彩。但是,是谁决定哪些是流行色流行色的研究,是近半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蔡启仁先生指出,世界上有一个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专门研究色彩的潮流。每年,委员会会对世界各地的流行色调加以研究分析,预测哪些颜色会成为国际流行色,提供设计师参考。

  目前各个不同地区的交流频繁,流行色的覆盖层面越发广阔,对设计的影响力亦逐步加强。近年来,潮流追捧金属色系,一下子,新涌现的产品全部都不得不抹上三分金属色彩。设计师以提高商品的吸引力为大前题,顺应潮流用某些色彩,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在几种潮流色彩中翻出新意,创作出许多精彩的作品。但一些盲目跟从潮流,不假思索“设计师”,其制成品欠缺新意,只求赶上潮流,却忽略了个性。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翻开任何一本有关色彩设计的书,都有谈到一些运用色彩的基本技巧,诸如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但有趣的是,差不多没有一本书提过意念和色彩设计的关系。也许作者认为意念是设计之本,不用特别多谈也应留意到吧。但他们大概忘记了色彩的魔力有多大,当你面对数以千计的正卖点是什么的东西。其实设计三元素:色彩、图像、文字,全部都只不过是一个设计的外表,一个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设计师的创意。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只有把创作意念融人色彩设计中,整个设计才有灵魂,色彩才能向观众传情达意。

  二 产品是设计师情感的表现

  设计师在产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就像艺术家通过作品发泄自身的情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可以称之为艺术表现的过程。现代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于是便通过画布、色彩、书面文字、砖石和灰泥等创造出一件艺术品,以便把它们释放或宣泄出来。与之相类似的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之上。结果,产品不仅仅是真实呈现物,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里要强调的是,产品的形式与情感并不是分离的,从“经验”的层次上来说,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感情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宇宙中只有一种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就是所有事物的不断的发展和变革,设计也是如此。这个时代处于由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之中,面临着信息与观念的重构和整合。“设计”,一个处于科学和艺术的边缘地带,其发展必然受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和新观念的冲击;设计的形态、领域和内容也与时巨变。在世纪之交,人类由对设计变革端倪的探究,发展到对人类的未来生存方式进行思考和展望。情感设计学探索人的情感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它首先指出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并从设计心理学出发,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如何把情感融入产品设计,同时阐明了通过这种融入可以达到美感与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

  三 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引人注意是产品造型设计的首位因素。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识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现象不是一种独立心理过程,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从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产品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产品的形态、色彩以及声音等条件的新奇性特征分不开的。

  在人们的视觉认知活动中,不是被动接受客观刺激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刺激物和人的主观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产品的造型形态、色彩等,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刺激,而这些刺激必须具备一定的新奇形象特征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设计师对产品造型做到醒目并不太困难,但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产品文化内涵和现代消费时尚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成功的产品不仅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和联想,而且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因此,产品设计要想让消费者记住,就必须体现产品鲜明个性特性,简洁明了的形象,同时还要反映产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才能让消费者永久记忆。以往的设计或许更多的与设计师的灵机一动相关,而现在的设计,设计的分工更加明确,设计的流程更加科学,同时人机工程学、语义学、认知心理学、色彩学、功能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理论的成熟,也为设计得到满意的解决之道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总之,产品设计要深入地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活动,要处处体现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效果。产品设计与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自然的可以将艺术表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是将情感引入设计中来。其实,艺术与设计一直以来就关系密切,只是在结合的程度上有所差异。美国著名的审美心理学专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就设计的艺术性曾指出:“事实上,不管是一把钥匙,还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的正面,或者是一幅由瓦都于1700年左右所绘的表现生命哲学的画,它们之间的艺术性,只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从最简单的装饰品,到成熟的艺术品,是一个连续上升的等级。” 意大利的设计师们更是将艺术表现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到极至。看一看Memphis 设计的家具,其中无不带有一种“比起功能来说更多感情色彩、比起商业来说更加艺术性的元素”。Memphis的设计大师们用不同寻常的方法结合形状、材料和鲜艳的色彩,所依据的设计旨在让人惊讶和激发想象的漫游。产品的艺术设计为设计开辟了一个给为广阔和自由的天地。产品的艺术性也随之成为优良设计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当然,也不会因为强调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就忽略了产品的功利属性。其实,艺术属性和功利属性的结合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而不仅仅是现代设计。在产品的艺术化设计中,功利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艺术属性应该服从于功利属性。这就要求设计活动在遵循技术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遵循艺术原则。设计师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情感因素,这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显著区别。

  四 受众面对和使用产品时的情绪和感受

  我们说产品具有情感,并不意味着情感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方面,设计师自身的审美观点在产品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大众在面对和使用产品时会产生对美丑的直接反应与喜爱偏好的感受。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内在的心理感应具有公共性,在这个层次上,大众对待同一事物的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大部分人可以非常准确的将具有不同情感意义的产品辨别出来(严肃或严谨的、柔和或休闲的)。外在的审美心理感应就比较复杂。它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1 社会潮流

  在设计的流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种新颖有创意的设计产品上市,它或许是一种新式发型;或许是一新型工业产品;也可能是一款时装。当由于种种原因得到受众的认可,人们纷纷愿意拥有它或使用它的时候,潮流便出现了,这种流行趋势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其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同一类产品中,有时可能波及各个领域的其他产品。

  2 文化背景

  我们居住的文化环境影响我们个人的和社会的价值观,因此会导致大众不同的审美情趣。这种由文化影响的外在审美心理感应具有社会的相对性。因为大众对这些东西的交流和理解要基于某种法则,而这种法则又是由社会的人确定的。色彩是最廉价和有效提高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及附加值的手段了,色彩有数之不尽的相貌、表达不完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的特性内容,并且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产品的质感、质量、美感、感性价值产生巨大差异。据我的一位专业老师讲苹果电脑的色彩设计就请了世界上最一流的色彩专家和食品专家等共同来设计其产品色彩。相信苹果电脑的成功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了。

  另外,造型和色彩也是使产品具备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了。因此我们的产品应充分把色彩设计和造型完善结合,争取在第一感性方面就紧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我们也争取在这方面做到——使我们的产品看上去的感性价值远远大于标签上的价值。

  人性化设计强调“以人为本”,就工业产品设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顾客为本”。因此,本文从消费者需求满足角度出发,首先分析需要、欲望与需求的关系,然后对消费者需求是工业产品人性化设计的根本考虑因素和消费者需求满足是成功人性化设计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以消费者满足为导向的一些设计原则。对于人来说,物的物质效用功能的创造(即产品技术功能的创造),其实质是延伸了人的器官,其意义是帮助人完成各种动作(包括一部分思维活动),以减轻体力或脑力的负担。因此,以技术为主体的产品设计,是人类为满足自身最基本需求的设计行为。 把由产品化设计的产品纳入“人—机(产品)—环境”系统中进行考察,我们就能发现,产品化设计是一种非优化设计。 在“人—机(产品)—环境”系统中,产品与其它2个要素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产品与人、产品与社会环境及产品与自然环境。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就构成了产品的设计环境。设计环境对产品的设计起着制约的作用,同时也对产品设计起着导向与定位的作用。 人对产品设计的制约,包括生理与心理两大方面。人的生理对产品设计的制约,反映在《人机工程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成果中;人的心理对产品设计的制约,则反映在《工程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形态符号学》等学科中。

  结论

  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而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产品设计始终是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这便要求设计师们把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作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并努力在产品设计中表现出来。产品设计毕竟不是完全意义的艺术创作,不能完全是设计师自身情绪的宣泄。我的观点是,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在此前提之下,提倡设计师将自身个性和风格融入进去。毕竟,设计师还担当着引导时尚潮流的角色。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亲人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我前段时间发表的论文,

  就送给你了]

一、《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① 日用品心理学

好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特性:可视性和通用性。可视性:所设计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明白怎么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及如何操作。通用性:所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用途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装置起到什么作用。

工业设计:是一种专业的服务,为为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利益而创造和开发产品与系统的概念和规范,旨在优化功能、价值和外观。(注重外形和材料)

交互设计:重点关注人与技术的互动。目标是增强人们理解可以做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已经发生了什么。交互设计借鉴了心理学、设计、艺术和情感等基本原则来保证用户得到积极的、愉悦的体验。(注重易懂性和易用性)

体验设计:设计产品、流程,服务,以及事件和环境的实践,重点关注整体体验的质量和愉悦感。(注重情感在设计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设计:

体验设计 这是一些侧重点各不相同的领域

工业设计

交互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 为了确保设计符合潜在用户需求和能力的一种设计流程

示能: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意符:优良的设计对产品的目的、结构和设备的操作与使用者进行良好的交化

映射:表示两组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

反馈:一些让你知道系统正在处理你的要求的方式

概念模型: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

系统映像:提供给用户的适用信息组合

1.示能是人和环境之间可能的互动。有些示能是可见的,另外一些不是。

2.预设的用途经常表现为意符,但经常模棱两可。

3.意符是一种提示,特别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为,以及应该怎么操作。意符必须是可感知的,否则它们不起作用。

② 日常行为心理学

执行与评估的鸿沟

行动的七个阶段                                  设计的七个基本原则

1.目标(确定意图)                              可视性

2.计划(确定方案)                              反馈

3.确认(行动顺序)                              概念模型

4.执行(实施行动)                              示能

5.感知(外部世界的状态)                        意符

6.诠释(知觉作用)                              映射

7.对比(目标与结果)                            约束

1可视性:让用户有机会确定哪些行动是合理的,以及呈现该设备的当

前状态。

2反馈:关于行动的后果,以及产品或服务当前状态的充分和持续的信

息。当执行了一个动作之后,很容易确定新的状态。

3概念模型:设计传达所有必要的信息,创造一个 良好的系统概念模型,

引导用户理解系统状态,带来掌控感。概念模型同时包括可视性和评估行动的

结果。

4示能:设计合理的示能,让期望的行动能够实施。

5意符:有效地使用意符确保可视性, 并且很好地沟通和理解反馈。

6映射:使控制和控制结果之间的关系遵循良好的映射原则,尽可能地通过空间布局和时间的连续性来强化映射。

7约束:提供物理、逻辑、 语义、文化的约束来指导行动,容易理解。

三个层次

本能层次:本能

行为层次:学习能力之本

反思层次:有意识的认知之本

行动的七个阶段与三个层次的关系

                                               

除非你做的更好,否则不要批评

③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如何将外部世界的知识与头脑中的知识结合起来

储存在外界的知识

不需要高度精确的知识

依靠约束简化记忆

记忆的结构

  短时记忆:储存的是当前的最新的经验或思索的内容

  长时记忆:储存的是过去的信息

未来记忆和前瞻记忆

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的此消彼长

自然映射

  最佳映射:控制组件直接安装在被控制对象上

  次好的映射:控制组件尽量靠近被控制对象

  第三好的映射:控制组件与被控制对象的空间分布一致

文化与设计:自然映射随文化而异

④ 知晓:约束、可视性和反馈

约束:四种约束因素物理、文化、语义、逻辑

语义约束:利用某种境况的特殊含义来限定可能的操作方法。语义是;研究意义的学问

逻辑约束:空间或功能上的逻辑关系

案例:

门的问题

开关的问题

引导行为的约束力

互锁:防止操作者在操作时突然失去操作能力

自锁:保持一个操作停留在激活状态,防止有人过早的停止操作

反锁:防止某人进入危险的区域,或阻止事情发生

用声音作为音符

  汽车“拟真”发动机声音案例

⑤ 人为差错?不,拙劣的设计

差错的两种类型:失误和错误

 

差错和行动的七个阶段

为差错设计

通过研究案例得到的设计经验

  增加约束以阻止差错的发生

  撤销

  差错信息确认

  合理性检查

  减少失误

从差错到事故:瑞士奶酪模型:冗余设计和多重保护措施

修补回复工程:在设计中消除或减少差错最好的新方法

应对差错设计原则

1.将所需的操作知识储存在外部世界,而不是全部储存在人的头脑中,但是如果用户已经把操作步骤熟记在心,应该能够提高操作效率。

2.利用自然和非自然的约束因素,例如物理约束、逻辑约束、语义约束和文化约束;利用强迫性功能和自然匹配的原则。

3.缩小动作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在执行方面,要让用户很容易看到哪些操作是可行的。在评估方面,要把每一个操作的结果显示出来,使用户能够方便、迅速、准确地判断系统的工作状态。

⑥ 设计思维

 

双钻设计模式(双发散——聚焦设计模式)

“发现”——“定义”——“开发”——“交代”

以人为本的设计流程

观察——激发创意(构图)——打样——测试——重复

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与以人为本的设计

为特殊人群设计

复杂是好事,混乱惹麻烦

标准化的技术

故意制造困难

唐>诺曼法则:产品开发团队的宣布成立之日,就已经落后于进度和超过预算

⑦ 全球商业化中的设计

功能主义:致命的诱惑

创新的两种形式:渐进式和颠覆式

  渐进式创新:登山法,从现有产品开始,使之更加完善

  颠覆式创新:全新的创新,常来自能够衍生新功能的新技术

多余的功能,不必要的模式:对商业有利,对环境有害

二、《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

① 设计复杂生活:为什么复杂是必须的

“复杂”描述世界的状态

“费解”描述思维的状态

复杂的事物也可以让人感到愉快

适当的复杂性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是合理的,没有必要,令人费解、困惑和没有清晰构造的科技和设施,才值得我们去抱怨

② 简单只存在于头脑中

特斯勒的复杂守恒定律:把系统的一部分变得简单,那么剩下的部分就会变得复杂

简单并不意味着更少的功能

人们都喜欢功能多一点

复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简单的事物反倒令人困惑

③ 简单的东西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更复杂

简单的东西多了就会格外复杂,比如密码的管理

通过强制性功能来降低复杂性

④ 社会性语义符号

站在街道拐角处用手指指着天看,很快就会有其他人跟着你一起向上盯着看

文化的复杂性

⑤ 善于交际的设计

机器缺乏社交的态度

对使用方式的忽视会使简单而美丽的事物变得复杂而丑陋(设计竞赛中)

愿望线——人的需求线()为了寻找更短的路线而被走出来的路

推荐系统——社会性语义符号构成的

支持群体是善于交际的设计的标志

⑥ 系统的服务

解决服务的复杂性的唯一方法是。将它们当作系统,把全部体验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

  对体验进行设计——网飞公司与用户的交互

  服务设计的现状:我们对一个产品的整体体验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这都与期望值有关:这取决去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期望值,当然还有期望值被满足了多少。

⑦ 对等待的设计

排队等待的6个设计原则

1.提供一个概念模型

2.使等待看起来合理

3.满足或者超越期待

4.让人们保持忙碌

5.公平

6.积极的开始,积极的结尾

双重缓冲——双向结算通道(空间上)

            收银通道、汽车餐馆、咖啡店(暂时性)

设计队列

a 一个队列对应多个服务人员

b 编号分配法

c 有做针对性的协议时间

记忆比现实更重要(做完一件事后,就只剩下记忆了)

在等待中设计,体验设计

⑧ 管理复杂:设计师和使用者的伙伴关系

基本原则:一套用于设计,一套用于应对

设计师的原则:驯服复杂——有针对性的交流和令人信服的概念模型

语义符号:引导正确行为的可感知的信号。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组织架构:把工作任务构建成易于操作的的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是简单易学的

模块化:分而治之

自动化有用的操作方法

1.强制性功能

2.鼓励和系统默认

3.学习的辅助工具

我们其他人的规则:积极应对复杂性、接受、分而治之、及时性学习、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观察其他人、使用生活中的知识:语义符号、功能可见性和强制性约束;制作符号、标签和标记;列表

⑨ 挑战

销售人员的偏见

设计师与顾客的分歧

评论家的偏见

社交

与复杂共处:合作关系

  驯服技术需要一种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三、《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①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三种运作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

进行头脑风暴时,通常要讲一些笑话或玩一些游戏来热身,过程不允许批评

② 情感的多面性与设计

本能层次的设计更多的强调产品给人的初步印象,着重于产品的外观触感等

行为层次与产品的使用及体验相关,包括功能、性能、可用性

反思层次,意识和更高级的感觉、情绪及知觉

      本能层次的设计>外观

      行为层次的设计>使用等愉悦和效果

      反思层次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的满足、记忆

③ 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

本能层次的设计是自然的法则,本能层次的设计原则是先天的,不分种族和文化

行为层次的设计和使用者有关,设计原则广为人知且不断被重复

反思层次的设计涵盖诸多领域,与信息、文化以及产品的含义和用途有关。

案例研究:全美足球联赛专用耳机

④ 乐趣与游戏

以乐趣和愉悦为目的的物品设计:案例:Gooooogle

愉悦:

生理的愉悦: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

社交的愉悦:与其他人交往中获得的

心理的愉悦:人们在使用产品时的反应和心理状态(行为层次)

思想的愉悦:经验的反思,反思层次

从音乐、**和视频游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⑤ 人物、地点、事件

人类总是想把事物拟人化,把人类的情感和信仰投射到所有的事物上。

电脑狂躁症——责备没有生命的物品

信任和设计——汽车燃油表

⑥ 情感化机器

情感化物品

情感化机器人——小孩或一个动物的外形,再加上适当的身体动作,脸部表情

机器人需要具备情感以解决“死锁”现象

感知情感的机器人——测谎仪

诱发人类情感的机器——伊莱扎、克斯梅特,索尼机器狗“爱宝”

⑦ 机器人的未来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四大定律

1.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可以伤害人类的整体利益,也不可以在人类整体利益遭遇危险时袖手旁观

2.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可以伤害某一个人,也不可以在那一个人遭遇危险时袖手旁观,除非与机器人第一定律相冲突

3.第二定律:机器人不许服从人类的利益,除非这些命令与第零定律或第一定律相冲突

4.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与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相冲突的情况下,必须保护自身安全

情感化机器人和机器人的未来:含义和伦理议题

四、《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

① 小心翼翼的汽车和难以驾驭的厨房:机器如何主控

两句独白不构成一段对话:没机会给人讨论、解释或辩论的科技不是好的科技

马和骑手的案例:拉紧缰绳 ,骑手有更多的控制权;松弛缰绳,马有更多的自主权。

“共生”概念——房子与未来家具设备;人与机器的人机关系

② 人类和机器的心理学

人工智能研究者将智能设备的发展从冷硬的、数理逻辑和决策模式转换到柔性的、模糊的人为思考方式的世界

新个体的产生——人机混合体

目标、行动和感觉的鸿沟

共同领域:人机的基本限制(缺乏共同领域就是我们无法与机器沟通的主要原因)

③ 自然的互动

内隐沟通可以被用来作为告知,但不会打扰别人的有利工具(通过声音、触觉、视觉、记号)

使用“示能”进行沟通(示能其实是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

戴佛特的自行车案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法则>>可预测性

空间共享——公共空间设计的新方法

“风险补偿”当改变一项活动使它看起来比较安全后,人们就倾向于做更加危险的事,但由于两者相互抵消,事故率仍然保持不变

“逆向风险补偿”:让危险的活动看起来更加危险,实际上却没有那么危险

应激自动化——最聪明的物件是那些能与人的智力互补的,而不是尝试超越人的

恰当的应用机器智能和协作的优势,设计出真正的人机共生——这是人机互动的最佳境界

④ 机器的仆人

“过度自动化”设备太好了,以至于使用者不需要太注意

“操作系统回路”人在自动化中承担的角色

“融入系统中”

⑤ 自动化扮演的角色

自动化系统出现的错误

  错失:系统没有察觉到发生的状况,因此没有执行该做的事

  假警报:系统在不当的时候采取了行动>>降低人们对系统的信赖

智慧之物:自主或是增强?

  迈向智能自主,设计出使用者意向的系统

  迈向智能增强,提供有用的工具,让人们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这些工具。

设计的未来:有增强作用的智慧型物品

  挑战>>如何在生活中增加更多的智能设备来帮忙做事,弥补人力之不足,增加我们的生活乐趣、便利和成就感,但不会增加我们的生活压力

⑥ 与机器沟通

反馈能提供正在发生的状况的关键信息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的线索

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法则:

设计第一法则: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

设计第二法则:具有可预测性

设计第三法则: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

设计第四法则:让输出易于理解

设计第五法则:提供持续的感知,但不引起反感

设计第六法则:利用自然映射,让互动清楚有效

给设计师的挑战:使人投入与机器的互动之中,提供适量、自然的环境讯号,将人们解放出来。

⑦ 未来的日常用品

设计:有计划地改变环境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设计师必须是跨学科创新的通才

发展智慧型的自主机器不是未来唯一的方向,还有虚拟现实技术

比以往任何时候,设计者更需要了解他们的行为会带给社会什么样的影响

设计法则摘要

人类设计师设计“智能”机器的设计法则:

1.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

2.具有可预测性

3.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

4.让输出易于理解

5.提供持续的感知,但不引起反感

6.利用自然映射,让互动清楚有效

由机器发展出来,用于增进与人互动的设计法则:

1.简化事情

2.提供人们一个概念模式

3.提供理由

4.让人们以为是他们在控制

5.反复确定

6.绝对不要用“错误”来形容人的行为(人类采访者加上的法则)

如今,广告设计的原则是根据广告的性质和目的而规定的,针对广告设计所提出根本性、指导性的准则和观点。下面讲解几个广告设计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感情性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广告的生命和本质,是广告的灵魂。作为一种负责任的信息传递,真实性原则始终是广告设计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原则。

二、关联性原则

广告设计必须与产品关联、与目标关联、与广告想引起的特别行为关联。广告如果没有关联性,就失去了目的。

三、创新性原则

广告设计的创新性原则实质上就是个性化原则,是差别化设计策略的体现。个性化的内容和独创的表现形式和谐统一,显示出广告作品设计的独创性。

四、形象性原则

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是品牌和企业以外的心理价值,是人们对商品品质和企业品位感情反应的联想,现代广告设计要重视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创造。

五、感情性原则

感情是人们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们的购买行动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很大,消费者在接受广告时要遵循一定的心理活动规律,即“科学的法则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

了解人的感官和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去衡量及判断那些设计原则更靠谱;UI设计师需要确定哪个设计原则更适用于给定的环境,从而优选应用,UI设计师必须深思熟虑,而不是盲目的应用设计原则,应该理解其基本原则并有过应用经验的人来使用和诠释;

所有设计原则其实都是基于人类心理学,从认知和心理学角度剖析交互设计本质,去解读人们如何感知、学习、推理、记忆,以及把想法转换为行动。将实际的设计原则联系起来会让心理学变得更具体、更容易理解。

此篇是给自己解惑的文章,也是一篇学习笔记总结;也让自己知道就算背熟了著名的交互原则后仍做不好设计,究竟是因为什么现实中,很多设计原则,有一致的场景却又有互相冲突的场景,到底该怎么推断那些设计准则更靠谱

我们的感知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

不要怀疑,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真相,我们的大脑在影响我们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期望”感知到的。感知至少受到以下3个因素影响,与现实存在偏差

1、过去:先入为主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感知

人常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判断;先入为主的经验会给用户不一样的感知和理解;你看到什么取决于经验/别人告诉你什么

RCJames的素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随手泼出的黑点,如果有人和你说这是一只在树附近嗅着地面的斑点狗后,你就很难再把这张素描看成是随手泼出的黑点了;看过刘亦菲演的神雕侠侣小龙女后,后面再有(陈妍希、毛晓慧)翻拍都觉得没有比刘亦菲更适合小龙女这个角色,而且还被黑的很惨;这都是因为人会被先入为主的经验影响感知

我们认知会受熟悉的感知框架影响;

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比如:家、公司、去公司的路上、附近的商场),久而久之这些熟悉的环境会在我们心智中建立框架;比如,你并不需要经常检查你家里的东西,但你对家里够熟悉,也就知道某些东西大概放在哪里,因为你已经建立了你对自己家的认知,有点刻板印象那么回事,专家们都管这个叫“感知模式/感知框架”

感知框架能帮助我们应付所处的世界,但是呢也会让我们看到并不存在的东西;比如,有时候你觉得你身份证明明放在家里某个地方,你就是找半天没找到;还有你去饭店吃饭,去饭店吃饭的心智框架里有部分是付款,可能你没有付款走出来饭店,但你的潜意识以为自己已经付款过了,查看账单才发现真没付!!!!

不同场合的心智框架影响我们在不同场合下对期待见到的事物感知;使用电脑、网站及手机的人对桌面和文件、网页浏览器、网站和各种类型的APP都会有相对应的心智框架;用户经常不认真看屏幕就点击按钮或链接,他们更多是靠以往的经验来引导他们对界面的感知,没错就是在盲点瞎点!!!能不动脑就不会动脑那种,所以知道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那些设计原则

所以这页就是为什么UI设计原则中需要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也包括3个方面:

1和用户预期保持一致性。

如果不符合人熟悉的心智模型及框架,就很容易很抓狂;经常炒股的朋友,会对红色绿色很敏感,绿色代表下跌红色代表涨,但其实北美的股票市场则反之,红色代表下跌;很多用惯安卓的用户,突然用iOS会很不习惯,最明显的微信APP的iOS版本和安卓版本就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用习惯win的系统用户新买了个macbook电脑,刚用的时候很奔溃,时时刻刻都感觉自己是个智障~

app中就有很多案例契合用户心智模型,减轻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记忆负担

QQ阅读的电子书还是保留了翻页效果都是模拟现实翻书的效果,这样大大降低用户理解左右滑控制翻书上下页的理解成本。微信红包设计形式就很像现实中的红包,所以很多人也一下子就理解这是红包,而且点开就是拆红包了。网易云音乐也是做成黑胶唱片的即视感,播放暂停都会相应变化,营造了听歌的氛围。

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样式也是符合用户心智模型,呈现形式与好友发的朋友圈保持一致。以明星作为好友,插入大图,底部还可以看到好友的评论和互动,这样给人的感觉就像好友发了一个状态,而非一条赤裸裸的广告。

还有在支付宝好友对话页面转账的场景中,用户有着不同的使用习惯,他们认为来这里就是转账的,所以有的用户进入对话框后,输入完数字,就认为自己已经转账成功了,其实并没有,于是有了现在改版后的方案;bilili在输入密码的时候2个小人会捂住眼睛,像极了现实中别人输入密码自己会走开不偷看。

2 和平台规则保持一致性

产品的设计要和平台的规范保持一致,比如ios、Android及网站规范;也需要与竞品保持一致比如同类型的app也会大同小异;

3 产品内部规范一致性。

其中包括迭代版本保持一致性,同一层级图标颜色字体保持一致性,品牌一致性,交互行为一致性;不同的品牌有自己的调性,可以直接通过设计语言传达给用户,而且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品牌辨识度,成熟的产品有自己的设计标准。

4 遵循用户的操作习惯;

有时候在找某件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不在老地方或者看起来和以前不一样,就算在我们眼前,我们也找半天,这也是因为我们受以往的经验影响感知;因此相同或相似产品的用户习惯保持一致,即意味着用户需要更少的时间去学习甚至不需要学习;

微信的iOS和安卓版本不一致,是根据2个终端不一样的交互习惯操作;比如微信2各版本的搜索位置不一致,安卓在右上角,iOS是一长条;发现页iOS是没有搜索和添加的,安卓却有;在iOS系统中,想要删除一条信息只需要向左轻轻一划,而在安卓系统中,需要长按信息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删除选项,然后再按确认删除的选项;安卓左右划可以切换4个tab但iOS却不行,安卓和iOS二级页面的返回键也是不一致,安卓底部有返回操作,iOS则是右滑返回上一级。

2、当前:环境影响感知

周围环境对感知的影响也同样存在于不同感官之间。五个感官任何之一的感知都可能同时影响其他感官的感知。例如:我们听到的能影响我们看到的,反之亦然;我们听到、看到或者闻到的能影响我们的触觉。

总之,对于识别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张脸或者任何物体的神经活动,都包含了环境刺激产生的神经信号的输入。这个环境包括感知到的其他临近对象和事件,甚至由环境激活的对以往感知到的对象和事件的记忆。

人们经常根据周围的情景去理解事物,视觉感知也是一样的,上下文会影响我们对某一个词的理解;环境有时候会产生歧义。同样的一段话放在不同的语句当中,会有不同的理解。视觉上也是如此:

视觉设计可以通过应用的背景、界面元素的摆放等来烘托情感、主题和气质。比如天猫、京东及拼多多618这种节日活动主场景,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将买买买的活动氛围营造出来。

3、将来:目标影响感知

除了视觉,我们的目标还过滤其他感官的感知。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与人交谈,你能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他说的话上,即使身边还有许多人在对话。你对谈话的兴趣越大就越能过滤掉周围的声音。

当用户登录网站执行操作时通常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去操作,这个过程中会过滤与其达成目标操作无关的东西,当用户在软件或网站上寻找信息或某个功能时,他们并不会认真的阅读,只是快速而粗略的扫描屏幕上与目标相关的东西。他们不是不仅仅忽略掉与目标无关的东西,而是经常不注意它们。

目标影响我们注意什么--感知是主动的,我们动用五官去找到和目标相关的东西。目标使我们的感知系统对某些特性敏感--例如在下图找红色的圆点,大脑对红色就会特别敏感,而其它颜色就几乎不会被注意到,即使我们的确“看到”了它们

目标对感知的过滤在成年人身上特别可靠,他们比儿童对目标更专注。儿童更容易被刺激驱使,目标较少地过滤他们的感知。这种特点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分心,但也使得他们观察时更不容易被影响。

当用户充分的调动感知来寻找目标的时候,由于用户的注意力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这是一种不好的用户体验,我们要做的是让用户能够轻松的完成目标任务,而不需要有高度的紧张和寻找。

比如淘宝在注册账号的时候,清晰告知用户注册整体流程状态

由于用户在完成某项操作的时候,非常容易忽略和目标任务无关的信息,所以如果需要在用户处理任务的过程中,使用户注意到一些额外的重要信息的话,应该将这些信息做的醒目或者将它们摆放到适当的位置,比如:Behace在用户创建密码时,会贴心在下面把已满足密码项☑️,避免不满足密码要求又被打回

总结:最后对设计有什么影响

避免歧义

避免显示有歧义的信息,并通过测试确认所有用户对信息的理解是一致的。当无法消除歧义时,要么依靠设计标准或用户习惯,要么告知用户用你期望的方式去理解歧义之处。

保持一致

在一致的位置摆放信息和控件。不同页面上提供的相同功能的控件和数据显示应该摆放在每一页上相同的位置,而且它们还应该有相同的颜色、字体和阴影等。这样的一致性能让用户很快找到和识别它们。一致性的交互设计原则对用户而言可以让信息传达和用户使用体验更好;对产品研发团队来说,也会减少设计的研发成本

理解目标

 理解用户目标,知道它们强烈的要感知什么,从而确保提供必要的信息清晰的对应用户的感知,用户去用一个系统是有目标的。设计者应该了解这些目标,要认识到不同用户的目标可能不同,而且他们的目标强烈左右他们能感知到什么。在一次交互的每个点,确保提供了用户需要的信息,并非常清晰地对应到一个可能的用户目标,使用户能够注意到并使用这些信息。

问题一: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问题二:如何撰写教学设计评析 教案设计和教学评析在业务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比较大,这些考试内容又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很大程度上是对我们平时工作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体现。新课程改革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七年了,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了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设计出一份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好教案呢,我想我们首先必须充分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然后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撰写教案。那么什么是凸现新课标精神的教案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遵循以下这些原则:一、撰写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们的教法学法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说,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更多的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2、系统性原则  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考场上,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一篇课文或是一段课文,但是我们脑子中想到的应是全篇乃至课文所在单元甚至那一册课本应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从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指导下,来设计考场上的这一段或一篇文章的教案。3、科学性原则所谓符合科学性原则,就是我们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4、创新性原则创新思想是新课改以后一直努力提倡的。反对串讲串问,满堂灌的观念在我们老师之间早已形成了共识。如何在教案做到创新,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当是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更多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与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5、情感性原则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情与美。语文课堂上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也须同样体现这一特点,一篇洋溢着浓浓情感的教学设计,势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教案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三、考场备课的心路历程与技巧考场时间虽短,但是要想设计出一篇出色的教案,也要有一个短暂的备课历程,尽管时间很短,由看到短文到确定授课思路大概也就是五分钟的之内的时间,但还是要经历一定的心理历程,这一短暂的备课历程我们一般应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初读懂文本了解主要内容。 考场上,我们在做给一篇文章或一段话进行教学设计的题时,首先应当先读文本,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段话,还要回忆这段话所在文章的主要内容,它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2、细读文本,确定文本主旨。3、确定授课思路,撰写教学设计。(1)抓住重点设计有价值的主线问题。(2)凸现亮点创出教案与众不同的特色。3)找准拓展点丰富文本内容。(4)注意总结归纳给人无穷回味。

问题三:教学设计中的评价主要是什么评价 写好一份好的教案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

二、重点、难点要突出。

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

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

六、要不断充实完善。

问题四:怎么写好教学设计 不少青年教师考编或者参加职称评聘,总是对教学设计该写些什么才能获取高分产生疑惑,因此,选择本文,以供参考。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设计书写

1.书写内容及步骤

(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弧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

2.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问题五: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怎么写 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效果评价,课还没有上,我认为主要写评价标准,从哪些方面着手评价学生,不同学科应该有所不同。我认为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有无达,是主要评价标准,现在提倡多元化评价,还可以从学生参与积极性、学习态度、从起点看发展学生有多少提高进行设计评价标准,也就是说有定量的标准,也有描述性的标准。不知合适否?

问题六:教学评价的设计怎么写 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执行大纲情况来写

问题七:教学设计中的形成性教学评价设计怎么写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3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