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事实: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同事的“能力”比“亲和力”重要,但研究结论却表明,员工与自己喜爱的同事一起工作时更有活力、也更有效率。那么,为什么“亲和力”对工作关系如此重要?原因也很简单:合作团队并非单打独斗的个人竞技场,相反,在人与人相处的合作团队中,亲和力才是创造力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有人有一种担心,刻意营造亲和力是否会牺牲多元化?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老好人的庸才团队。恰好相反,亲和力与多元化之间并非悖论而是相辅相成关系。 事实上,中国老祖宗早就认识到“和而不同”的价值!所谓“和而不同”,是指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事实上,孔子将“和”与“同”的差别引入到人际关系中,于是,便有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换言之,真正的朋友赤诚相见并不寻求处处一致;相反,容忍对方独立的见解,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如同烹调,将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一种五味俱全的境界;反之,如果好咸者一味放盐/好酸者拼命倒醋,后果不堪设想。那么,能否打造一个“多元化”与“亲和力”兼容的合作团队哪?答案是肯定的。 l情感而不是契约,才是创造型团队合作方式。 我们知道,自工业社会以来一直遵循“分工式合作”原则:有了分工,所以才有了合作。但是,在非制造型团队之外创造型团队的面前,传统的“分工式合作”却失效了! 事实上,由于创造性工作很难或根本就无法分工----包括了点子或创意、设计方案、解决方案等等----至少,分工式合作在它们那里失效了。我们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荒唐事:兄弟,你负责上一段创意吧,我来负责下一段创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彼此之间无法合作,相反,它们合作方式有些令人意外:思想或观点之间相互碰撞,才是它们唯一合作方式。换言之,如果你不提供“与众不同”观点或看法,那么,合作既不会发生、也不会产生成果! 一些人之所以畏惧“思想的碰撞”,其实更多的是畏惧矛盾和冲突。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且会破坏团队和谐氛围。 与此相反的一个现象是,在居家的生活方式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等等----并不特别畏惧矛盾和冲突,相反,没有了打打闹闹、拌嘴口角的冲突,反而可能是居家生活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居家的生活方式中,并不特别畏惧矛盾和冲突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家生活方式中,它们使用“情感”维护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说夫妻吵架是“床头吵架床尾合”,说的就是情感而非契约维持着关系。这其中,吵架是表面现象,是否有感情才是夫妻和好的关键。与夫妻之间吵架却能和好如初有些类似的,创造型的团队之所以并不畏惧矛盾和冲突,原因就是他们彼此之间依赖感情而非契约,来决定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一种依靠“契约”方式建立相互关系,另一种依靠“情感”方式建立相互联系。 我们知道,之前典型工业企业是依靠“契约”方式来建立联系。契约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责/权清楚并且界限分明:先分清楚哪些责任是你的、哪些责任是我的,你我之间才有可能有效的合作。但是,在另一种非工作环境的生活式中,主要是依靠情感方式而非契约方式,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管理层面来说,更多是暗指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包括了工作是如何界定的?工作与工作之间是如何连接的?等等。由于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并不构成“上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的严密组织流程,因而契约的作用不那么明显,相反,由于一群人聚在一起创造需要争议或激烈争议,情感的作用开始明显加大。 因此,情感而不是契约,才是创造型团队建立联系的工作方式。 一方面,由于创造性工作本身很难或无法分工,另一方面,由于有了情感。我们才不会畏惧思想或观点的冲突。我们只要看看Google公司的工作场景,就会明白情感而非契约建立相互联系是怎么回事:在Google公司的办公室里,代表着纪律严明的统一装饰色不见了!知识工作者正在按照个人的喜好把个人工作空间变得五颜六色,人们不仅可以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工作,甚至可以带着自己的爱狗一同来工作……,显然,这样的工作场景,同居家生活是如此的相似,只会让我们想到一个词:生活方式!由于这种新场景,既不排斥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不限制人与人之间的争议,它才是有利于以创意为代表的智慧产生的新场景。 事实上,由于人与人之间有了情感纽带,即使彼此发生了激烈的争议,也不是十分严重的事情。由于这种“场景”更象是七嘴八舌、打打闹闹的居家生活片段,并不是严肃认认真的秩序井然的课堂,因此,摩擦、矛盾甚至激烈冲突,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故事情节。在这里,矛盾冲突隐喻的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显而易见,“思想的碰撞”不可避免会遭遇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既有思想或观念层面的冲突,也有纯粹个人性格层面的冲突,它们往往相互参杂其中,结果就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因此,你必须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冲突”,哪些是“纯粹性格层面的冲突”?区分它们的标准,并非仅仅只是对事不对人,还因为个体之间的情感纽带,才不会导致冲突加剧。 有人喊出了“那里有思想的碰撞,那里就有智慧的成长”的口号,可它并没有意识到:所谓“思想的碰撞”,其实是建立一个允许摩擦、矛盾和冲突的组织或团队的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团队适合智慧的生长、有的团队却毁灭智慧”的原因:凡是依赖情感而非契约建立相互联系的团队,并不畏惧矛盾与冲突而是鼓励个体发出各种不同异见;相反,凡是依靠契约而非情感建立相互联系的团队,表面上和和气气而实际上却人际关系紧张。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个人的独到见解,其实来自于其它人智慧的启发。这也是组织或团队环境价值所在:不畏惧冲突或矛盾,因为它们早已经形成了情感联系的纽带。事实上,早先的目标管理隐含着“统一思想”的味道,并且以组织目标名义排斥个人不同声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目标管理下的场景多半是不适合智慧生长的场景,相反,由于问题管理关注的是问题本身,并且允许思想与思想之间碰撞,它才是适合智慧生长的场景。 l“怪杰”变得更加“可爱”秘笈。 “怪才”----也就是创新型人才----在团队中必不可少!一旦假如缺少了它们,不仅团队缺乏创造的火花,而且整个团队看起来死气沉沉、甚至沦落为一群毫无创造力的庸才团队。 事实上,创造型团队的管理,犹如手捧一盆仙人掌,既美丽又刺手:美丽是因为他们充满令人惊异的智慧,刺手常常是因为表现出不驯服的个性。一些团队管理者常常期待着这样的场景:既贡献智慧又驯服听话。可他们的期望常常落了空,因为在“贡献智慧”和“驯服听话”之间,横亘着一条跳不过去的鸿沟,那就是个体的个性。一般来说,创造力越是独特,个性就越强烈或越鲜明,反之,驯服听话的绵羊式的人,多半不具备与众不同的创造力。我们一旦认识到与人融合相处的能力是一种技能,与人为善将成为优秀合作团队的宝贵资产。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创新型人才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由于个性怪癖往往令人讨厌!其实,我们所讨厌的并非技术或技能、而是创新性人才对于他人的态度令人生厌。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情感与信任,总是通过对于他人贡献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信任对于他人而言,总是表现为“我需要你”类似语言。更进一步的说,只有当“我需要你”不断加强,情感才会变得越来越深厚;反之,假如表现为“我不需要你”,那么,情感就会不断淡化以至于最终消失。事实上,依靠情感而非契约建立起的合作团队,总是表现为“与人为善”特征。 一般来说,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或看法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不”,第二种是……“可是”,第三种是“……还有”。最后一种,才意味着你学会了与人为善这项技能。 第一种“……不”,代表的是不假思索的否定,它用符号表示就是“-1”。通常来说,否定他人的结果,往往是引发争论甚至激烈冲突。这种情况通常是发生在偏执的科学工作者,或,有严重性格缺陷的人身上。事实上,一些人之所以看起来缺乏合作精神,其实问题并非是出在知识上而是出在了对于他人的态度上。一些人以为质疑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其实“质疑”也是有技巧的,因为你质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同时质疑或否定了人(包括了他人的人格、人品等等),因此,第一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态度,至少是不够尊重他人的人格或尊严。 第二种是“……可是”,通常代表的是先肯定你、之后再否定你,它用符号表示就是“-1+1”。一般来说,这也是所谓的“懂一点沟通技巧”的人惯用的方法:通常先鼓励性的肯定你,之后再批评性的否定你。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前面听到了多少动听的赞许之词,只要一听到“可是”,就知道了后面的话多半是否定自己。这种一冷一热的反差,不仅不利于沟通与合作,反而是在变相的否定他人的智慧。其实,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吸收他人的智慧,假如不是这样,那么团队合作就变得毫无意义。至少,你需要从他人的质疑声中,听出他人的闪光的智慧,而这通常并不是以“可是”这样的语气表达出来的。 第三种是“……除此之外,还有……”。它代表首先是肯定他人并且生出了新智慧。它用符号表示就是“+1+1”。前一个+1代表的是赞同或赞美他人,后一个+1代表的是受到他人启发而新生出的自己智慧。我们常说“第一种看法和第二种看法综合起来,形成了第三种看法”,其实就是我们受到其它人智慧启发,形成的第三种智慧。假如没有其它人智慧的贡献,那么,令人叫绝的第三种智慧就不会诞生。一般而言,当你说出“还有”时,通常是眼睛中放射着光芒,意思是“我怎么没想到?除此之外,还应该或还有……这样”等等。只有这样才代表着你真正理解了合作或团队合作的意义:没有了他人的智慧,你的新智慧也不会诞生。 因此,当“怪才”不懂合作/令人生厌时,你尝试着问问自己:你是否会说“……除此之外,还有……”?!它才代表贡献你的智慧、而不仅仅只是容易引发冲突的粗暴否定他人。 之前,我们很少会把对待他人“态度”看作一种技能,可是,由于隐性知识被发现,我们开始逐渐认识到隐性知识作用要大于显性知识,也就是“与人沟通”能力要大于技术本身。事实上,当隐性知识之一态度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知识,意味着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是一种必备的技能。这其中,态度也分两种,一种是对待问题本身的态度,另一种是对待他人的态度。前者没有什么可特别提示的,假如他对问题不感兴趣,自然会被排除在贡献创造智慧之外;而后者对待他人的态度,则是一种创造团队必不可少的知识。因此,你尝试着学会说“……除此之外,还有……”!原因也很简单:很少或几乎没有人拒绝他人善意的智慧。 l“可爱的傻瓜”是团队的润滑剂。 如果一个合作团队中,人人都是桀骜不驯的精英,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事实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中国古人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上的告诫,同样适用于合作团队的管理。通俗点说,高手云集的合作团队,有点象滚珠轴承:轴承体是团队,个体就是滚珠。而滚珠与滚珠之间可以自由通畅滚动,不仅依赖于个体的自由空间,还需要一种润滑剂,就是看似无能的可爱傻瓜。有时候,“难得糊涂”就是最大的智慧。事实上,如同机器运转需要润滑剂一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加润滑剂,而可爱的傻瓜就是团队的润滑剂。 我们借用汉迪“三叶草组织”说法,合作团队并非垂直的两片叶子、而是圆形的三片叶子:第一片叶子,目标明确且包容他人管理者,譬如西游记中的唐僧;第二片叶子,极具创新精神的怪才,譬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第三片叶子,看似无能“可爱的傻瓜”,譬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事实上,团队并非单打独斗的个人竞技场,我们一旦认识到人与人融洽相处是一种能力,那么,看似无能“可爱的傻瓜”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人。因为它们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本事,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将矛盾冲突化解于无形之中。我们不妨假想一下:如果团队中只有唐僧与孙悟空,一旦唐僧与孙悟空发生激烈争执,局面将变得不可收拾。 那么,为什么第三片叶子----看似无能“可爱的傻瓜”----在团队中变得必不可少哪? 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在一个多元化的合作团队中,亲和力才是创造力的基础。那么,什么是亲和力?所谓亲和力并非组织的制度规章、而是人与人相处时散发出的某种味道,它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未必能够清晰的描述它但我们却能时刻,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事实上,组织氛围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组织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制度在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有限,最多也不过起到一个最基本的保障作用。这其中,人是组织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好的组织氛围,是由人与人之间互动形成的。 譬如,当一个人从一个组织跳槽到一个组织时,他能明显感觉到,这个新公司与他曾经工作过的旧公司不大一样:可以直呼领导的名字、可以随意拍拍某人肩膀、可以大声的喧哗以及激烈的争执……,总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可是,当他抬头看一眼墙上的规章制度时,却发现它与老公司的规章制度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同样的规章制度下,他的感受却截然相反。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会将“(允许)直呼名字、(允许)拍拍肩膀……”等等写入组织的规章制度中(那将成为笑柄)。但它却真实的存在与组织团队中,并且形成了我们能够感受或体验的一种组织气氛。 为了更为的区分“企业文化”与“组织气氛”之间的区别,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形成的是所谓企业文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形成的是组织气氛。 通俗的说,同事之间的关系,才代表着组织气氛或氛围。首先,同事之间是平等的,才有可能形成或达成某种默契,否则就会演变成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其次,同事之间很难划清责任(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情感才会超越责任而凸显出来,否则,责任一旦清晰反而会因“自扫门前雪”,而留下大片的责任空白区域无法弥补。第三,同事之间的相互鼓励,才是最好的鼓励,而并非上级的鼓励才是最好的鼓励,并且会形成某种恰当的良性的组织氛围。 其实,就企业组织整体而言,大部分组织的规章制度,都是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可是,我们依旧能够在近似或相同的规章制度下,区分出“好公司”和“坏公司”。那么,我们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哪?其实,我们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我们所依赖的就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所散发出来的组织气息。譬如,一个知识工作者的跳槽,未必象我们假想的那样从低薪酬跳向高薪酬,相反,他跳槽的那家新公司的薪酬,可能还不及早先的旧公司,而他之所以从高薪酬跳向低薪酬,原因就是:新公司的组织气氛或氛围吸引他!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可爱的傻瓜”具有不可替代性。 事实上,任何一个组织团队中,总有这样一类人:它们有点象傻傻呆呆的猪八戒,不计较、不浮躁、不生气……,傻傻呆呆看似无能、但总有同事喜欢找他们聊聊天所说话,因为他们理解它人和包容它人,相信帮助同事就是帮助自己。他们超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获得难得糊涂或可爱傻瓜称号。之前,无论管理理论上还是实际工作中,并不会把他们看做团队中的人才、甚至认为它们是多余的人。然而,一旦离开了它们,人际关系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看似无能“可爱的傻瓜”扮演了无可替代的润滑剂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可爱的傻瓜”既有个人性格因素、也是团队长期磨合的结果。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会意的微笑……等等,构成了个体之间究竟是亲密无间、还是相互疏远甚至充满敌意?就如同“激情”也是可以传染的一样,组织氛围的作用,就是将一种良性的情绪传递给其它组织成员,并且成为组织团队一种极具粘性的凝聚力。在这里,我使用的词语是“感受到”,而不是知道或看到,因为那是一种无形的气氛或氛围,有些类似中国功夫中的“气场”,它通常是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作为一种可以感受到的组织氛围而存在。
洗澡时间到了,你喊孩子洗澡,他却继续玩玩具,不肯去。为了让孩子去洗澡,吼叫、生气、威胁、惩罚、奖励,似乎把能用的方法都用尽了,终于把澡洗完了。可到了第二天晚上,孩子还是不能主动按时洗澡,需要再次奋战。本该温馨的睡前时光,因为洗澡变得鸡飞狗跳。
如何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如何让孩子合作?《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可以给你答案。本书从情感引导的误区入手,引出什么是情感引导,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合作、有责任感的孩子。
本书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担任过幼儿园教师、儿童心理治疗师、防止儿童受虐项目组织者、家庭教育项目负责人,同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大儿子性格温和、富有同情心,小儿子精神充足,充满反抗精神。两个儿子性格天差地别,但是通过运用情感引导,两个孩子与作者的关系非常亲密,合作性很好。
首先,来了解一下日常育儿的常见误区。
家长们普遍认为对待不乖的孩子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控制,命令和威胁是典型策略;一种是放任,两手一摊,任由孩子做自己的事。在控制型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压抑,渴望一切放纵的机会。在“怎么都行”的放任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缺乏约束和规矩,且没有群体归属感。
这两种行为,一方面无法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而正如《正面管教》中所说“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孩子无法在家庭中满足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自然就会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在是非观念和情感上遭遇严重的困难,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
午饭后一个小时,孩子说:“我饿了。”妈妈轻描淡写地回答:“你怎么可能会饿!一小时前才吃过。”这是轻视孩子感受的一个典型例子。轻视如此普遍,但并不意味着它正确,或者有益于孩子的健康。
“好了,根本不疼,快起来!”“怎么会冷,快把外套脱掉!”——这一类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并不重视对他的理解,于是孩子不再依靠你或者指望你(也包括其他人)来帮助他。这会导致孩子否认自己的感受,同时不懂得设身处地得为他人着想。
外部奖励有时会奏效,但会让孩子为了获得外部奖励而去做某事,从而失去对做事本身的兴趣。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我产生不确定性,总希望外部给自己一个评判,缺乏做事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强调可以“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不能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罚站一小时,就是消极后果。孩子没完成作业,告诉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后果是会被老师批评,孩子执意不写,第二天被老师批评了,就是自然后果,更可能的结果是孩子不愿意被批评,自己选择把作业写完。
被罚站的孩子可能会在内心抗拒,而不是心悦诚服,更有可能对写作业产生厌恶感。
利用直接后果教育孩子,则是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制定计划,并实施。
此外,还要避免用消极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比如打屁股等暴力手法,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善于压抑自己的情况,或者是叛逆,在私下里伤害无辜的同伴、兄弟姐妹或者宠物,长大以后还喜欢操纵被人。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则会让自己和孩子都变得焦虑。无视孩子的天生性格,无法教好孩子,教育子女的奥秘一半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性格。
如何避免误入以上误区呢?作者提出了情感引导式育儿方式。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让孩子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不同的情绪,并且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通过情感引导,可以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合作、有责任感的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期望的。
那么,情感引导有哪些主要步骤呢?
播下种子,就是多次描述要求,让孩子对即将要做的事有初步认识。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孩子就更可能合作。
例如要带孩子去图书馆,如果只是告诉他呆会儿要去图书,你要乖一点,可能效果并不好。但是如果在出门之前,在路上,进图书馆前,多次告诉孩子具体要求,比如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不乱跑。孩子就更可能合作。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并且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当然,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更不能代他完成。而是要引导他提出解决方案。可以给孩子示范,但一定要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而言至关重要,良好的聆听不仅意味着要注意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开篇的四个技巧中的前两个都是关于如何倾听:第一,全神贯注地倾听;第二,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可见倾听的重要性。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比如孩子玩拼接玩具拼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会哭,这时候不能轻易否定他说,“这有什么好哭的,重拼就是了!”而是要蹲下来直视他的眼睛,温和地陈述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拼不好玩具,有些无助,有些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这么做,帮他扩充了情感词汇量。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内心的感觉叫作“无助”“生气”,也让他明白,人在“生气”“无助”的时候会是如此表现,这是两种非常正常的情绪。
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感受,能够让孩子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还能慢慢辨别别人的情绪。同时,父母还要鼓励孩子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不能将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情感引导成功的基础是同情,同情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同情威力巨大,能够让消极情绪很快过去,尤其是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
对父母而言,同情的障碍在于要同时控制自身的情绪和反映。即便像作者这样的儿童专家,自己很累的情况下,面对大儿子不想去洗澡且大声抱怨,也差点情绪失控,对儿子大吼大叫。幸好这位妈妈看到了戴在手上的同情提示腕带。
这是一种很好的工具。我们不妨使用起来。书中,作者戴在手上的是一条粉色的腕带,上面印着同情二字,时刻提醒作者,在孩子的生活中,最需要的关爱是同情。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特别的饰品,当着全家人的面,进行一种仪式,赋予该饰品同情提示的功能,日常生活中佩戴,提醒自己保持对孩子的同情,并让家人帮忙监督自己。
此外运用情感引导,需要家长的言行保持一致。当孩子把牛奶洒在地板上时,如果你言不由衷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一边带着怒气收拾的话,孩子肯定会觉察出你言行之间的差异,从而产生困惑。
这本书帮了我的大忙,运用书中情感引导的方式,我6岁的儿子每天晚上都能开心地按时洗澡。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不愿去洗澡,多半是因为他正在进行一件有趣的事,别说孩子,大人被打断,也不开心。
我鼓励他分享我要求他洗澡时候的感受,听他说他的想法,并告诉他,洗澡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没有商量。我引导他说出解决方案,他说约定洗澡时间。我们分别说出自己期望的洗澡时间,他说9点,我说8点,最后敲定8:30。
对于6岁的孩子,时间观念并不强。即便运用播下种子的方式,在白天、晚饭前跟提醒过他,8:30要洗澡,时间到了之后,他也觉得过得太快。所以,我们商量后,8:10我们设置了一个洗澡前准备的闹钟,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8:10分闹钟一响,他就提醒我洗澡前准备,8:30闹钟一响,就提示我洗澡时间到了。按时洗澡不再是我要他做的事,变成了他要做的事,他的主观能动性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
以上,是我运用情感引导教育方式的第一个成功案例。这次成功启发了我。在之后与儿子的互动中,我也有意识地运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关系亲密了很多。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上,孩子更愿意与我合作。
很庆幸遇到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在以后的育儿之路上,必定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拥有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运用情感引导的具体方法,一定会培养出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孩子。
关键是客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首先要建立一个客户和公司的联系机制,让公司能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客户也能把他的需求告诉公司!
做一个与客户的亲密计划!如客户什么时候生日,他家人什么时候生日,加强对他们的关怀!
做一个客户资料数据库,任何客户信息都不要漏过!
只要你和客户有良好的情感关系,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一般是不会出现流失的现象!
赞美他,认可他,关怀他,但是不要太夸张了,有根有据的进行,让他喜欢上与你交流
寻找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你们的共同点来进行交流,产生一种互动。
挖掘他需要什么,你可以从他平时的说话中生活状态中就可以观察出来,然后借一个理由进行满足他, 那样他信任你。
“曾无数次想要一了百了,以为自己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突然也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点子和想法,但很快它会搅得你无法思考,无法睡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因为分手、失业而陷入低落情绪,也有的人因为脱单、升职而兴高采烈,每个人必会经过人生的低谷和高潮。
高兴了会笑,难过了难免会黯然神伤,这是我们生而为人正常的情绪反应。
然而,也有一些人,情绪就如过山车般“一秒天堂,一秒地狱”:一阵子没来由的愉快、兴奋、感到自己无所不能;又一阵子心情低落、没精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情绪的剧烈变化不能自控也非常影响生活— —他们很可能正在遭受“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
或许你对“双相情感障碍”并不熟悉,然而它因其 “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 的特点成为十大精神疾病之首。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又称 躁郁症 ,在精神障碍疾病分类中与抑郁症同属心境障碍。但这是一种比抑郁症更复杂的重性精神疾病,有着 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症状表现 。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 六千万人 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年轻人发病率更高。
而“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率是抑郁症的 2倍 ,是普通人的 15倍 。
患者情绪波动异常而又极端,突然地兴奋又突然地失落,情绪就如过山车般,时而热情健谈、思维敏捷,时而情绪低落,消极厌世。
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两种完全相反的状态交替出现,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无法自控。
在躁狂状态下会精力异常充沛,以致冲动行事或做出鲁莽的决定。 患者很容易被激怒并表现出来,睡眠或失眠的需要减少,并且有快速的想法或浮夸的自我形象。
躁狂阶段有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它们 通常以情绪高涨或易怒为中心 。具体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异常乐观,精力充沛
脾气暴躁,易怒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转移
思维敏捷,异常健谈
自我感觉良好,自负
行为鲁莽,不顾后果
睡眠减少或容易失眠
在抑郁状态下,患者可能会 感到压倒性的悲伤或哭泣的冲动,体验绝望和无价值的感觉,并对生活抱有消极的看法。 患者可能更需要睡眠,无法完成日常任务并感到非常低落,甚至会导致自杀念头。具体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
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无力
意志消沉,自责或内疚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反复出现死亡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就在患者认为自己的情绪跌至谷底时,情绪忽然又冲到山顶,感受欣快和无穷无尽的能量。
正是这些极端的情绪波动定义了双相情感障碍。 它们可以每周发生一次,或者更偶尔地出现——也许一年只有两次。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会受到极端情绪波动的影响,但他们并非无能为力。
药物、心理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尤其是在得到最亲近的人的支持的情况下。
如果你身边的家人或朋友被诊断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里有一些方法或许会对你和他的相处有所帮助:
加强对“双相障碍”的了解
花点时间去好好了解一下“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精神疾病,你会更能理解朋友所经受的煎熬,也更能提供朋友所需的有用的帮助。
接纳情绪的起伏,表示理解
要明白, 极端的情绪起伏并非他们自己的选择,不是性格缺陷也不是弱点 ,尊重并理解,而不是去施压,让他们在低落时感觉自己没有意义,只是身边人的负担。
建立合作关系,在与其互动中保持一致
与双相情感障碍朋友建立合作关系,而不是去责怪、诋毁他们。告诉他们可以相信你。 更多去关注他们所认为重要的事,而不是你所认为的。
保持开放的态度
对患者的情绪转变、生活状态的转变表示理解。有个别患者会觉得药物的副作用,如镇静、体重增加等无法忍受,拒绝服药,表示理解,而非个人谴责、命令,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保持联系,认真倾听
在情绪低落时,患者可能会有很深的孤独感,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所以要经常联系,告诉他你一直都在。带有慈爱的倾听他们的诉说,以突破其内心的防御和攻击。
注意在听到他们带有自杀倾向等任何有危险的言语时,积极引导,适时寻求医生帮助。
共同计划如何应对发作
在情绪发作时,不要一直重复“冷静一点”“高兴起来” 这些命令性的句子会让他们觉得很鸡肋和敷衍,去问他们想做什么,积极引导。
在状态稳定时,可以共同计划如何应对下次发作,按照他能接受和渴望的方式。
分享、鼓励积极的生活方式
正能量就像一颗小太阳可以照亮周遭的世界。
多多分享你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比如运动、早睡早起以及遇见的生活中的美好,并鼓励患者朋友也去这样做。 健康美好的生活会让他对生活重拾信心。
告知患者他对你的重要性
不要吝啬你的爱,告诉他你需要他,他对你很重要,也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来寻求他的帮助,并积极表达你对他的感谢。
让你的朋友知道,原来他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这样会降低其自我怀疑、自杀的可能性。
耐心陪伴,而非怜悯
没有人愿意听到“我为你的情况感到很抱歉”,更何况是双相障碍患者。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陪伴和理解,也许过程会比较漫长,但不要放弃,耐心地陪伴和积极的引导就够了。
状态稳定时,积极陪同就医
在患者状态稳定时,告知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情,以及告诉他们这和感冒一样,只是生病了,不必内疚或羞愧,是可以治疗的。 鼓励并陪同他们去积极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他们需要的是陪伴和理解,耐心倾听,但不是批判、争论、威胁或责怪。
帮助一个人度过躁狂或抑郁的时期可能并不顺利,你需要得到专家的帮助。如果你担心病情的恶化,马上给患者的医生打电话。
当然,为朋友或家人担心是很正常的,但很重要的是,你仍然需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关爱自身。记住: 要照顾好别人,首先得照顾好自己。
Reference: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where-science-meets-the-steps/201503/11-ways-help-friend-bipolar-disorder
https://wwwpsycomnet/depressioncentralbipolarhtml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insight-is-2020/201206/bipolar-disorder-loving-someone-who-is-manic-depressive
https://wwwpsycomnet/bipolar-disorder-slideshow
<END>
只要你愿意继续支持小睿
愿意继续陪伴着我们一起走下去
希望大家可以给公众号
睿心Wiseheart
设为✨星标/置顶!
建起销售伙伴关系能够促进销售,然而并非所有的销售人员都知道应该如何建起这样的销售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使得这个销售代表团队能够赢得销售。那么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建立销售伙伴关系的方法一、确定你的强项和弱点
在考虑销售合作关系之前,你必须了解你和你的企业将摆上谈判桌的是什么。传统的方式是使用传统的SWOT 分析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来确定你和你的组织所必须提供的,以及你在哪里需要外部帮助。
例如,如果你的企业拥有强有力的产品,但是缺乏特定行业的销售经验,那么你可能需要和一家产品不多但是在特定行业内拥有丰富销售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样的,如果你的企业拥有在国内或者世界范围内某一地区内的销售经验,那么你可能会想要与在另外一个地区工作的销售代表建立合作关系以发现更多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机会。
当然在这里必然还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估。每个人都有倾向于掌控自己命运的倾向。因此,许多销售代表在放弃对某一客户的部分控制权时会感觉不适,而这始终会是合作伙伴协议中的一部分。同样,当涉及销售时,“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导致很多销售代表独占资讯,而如果在整个团队 享资讯可能会更快的完成销售。
成功的销售伙伴关系要想长远发展需要以信任为基础。遗憾的是,许多销售代表尽管曾经接受过发展客户关系的培训,但在谈到具体合作时,特别是当合作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时,往往不知所措。
有个来自棒球运动的比喻很适合,“全明星”比赛往往很无趣,因为球员们不太知道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与其他队员合作。当一个复杂的销售涉及来自多个部门或者多家供应商的销售代表时情况是一样的。如果您正在于其他销售代表合作,你需要成为真正的善于团队合作的人。
建立销售伙伴关系的方法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如果你需要合作伙伴,你需要了解潜在伙伴的优势和弱点,不仅仅是他们对销售过程做出贡献的能力,还有他们成为合作伙伴的意愿心理准备。仅仅因为他们拥有你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并不能保证他们有合作的意愿。
你需要与能够互利的他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要做到这一点,你要寻找互补的核心竞争力和利益共同体。
建立销售伙伴关系的方法三、达成关系共识
在您和另一个销售代表达成伙伴关系之前,请务必与您的潜在合作伙伴召开一个先决会议。拟定一个关于分工的合作协议。建立一个得到机会的行动计划,并在将要做出贡献以及获得收益的合作伙伴之间分配销售机会。
现在提出正式的书面协议,大概描述合作伙伴的承诺。确定活动,期望和责任的细节以后落实在文字上这是你成功的合作关系的路线图,但是这只是一个前点。这个协议将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关系银行储蓄”,继续进行身体和情绪上的投入以保持伙伴关系的存在。
如果伙伴关系将长期存在,并且涉及正在进行的销售活动,那么最好列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签署正式的书面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两家企业的销售经理可能需要进行讨论,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合作的性质,合作范围,以及合作的组织等。
努力让合作各方使用相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能是个不错的建议,因为这样多个销售代表才有可能合作和记录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活动,并在客户或潜在客户的活动现在进行销售合作和记录。如果没有这样的系统,就不可能避免各方因争夺对客户的控制而爆发战争,这样坚持到最后的销售代表将获得奖金。
建立销售伙伴关系的方法四、履行承诺
任何存在竞争关系的销售代表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最初很可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要学习信任。唯一能保证信任增加的方法是你始终只做你所承诺过的事,然后再一点点增加。
鼓励销售环境内的销售合作伙伴关系的最好方法是建立“行为准则”,来加强伙伴关系的行为以及消除冲突。这样的准则帮助建立将合作伙伴关系视为常态的企业文化。以下是可以参考的行为守则范例:
成为你希望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那个伙伴那样的人。这是销售合作的“金科玉律”。
伦理和道德都非常重要。记住:仅仅诚实是不够的,你还需要避免不诚实的表现。
尊重他人的信仰、习俗和政策。每家企业都有稍微不同的企业文化,不要认为你的更好或者更聪明。
要像你的盟友和行业的一员那样思考。正像本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我们必须紧紧地团结一致,否则我们肯定会被分别绞死。”
如果有疑问,不要做!当你用合作关系来打击伙伴时你可能会错失机会。这就好像在婚姻中不忠。不要这样做。
建立销售伙伴关系的方法五、监视,评测和庆祝
和任何其他业务情况一样,伟大的结果需要持续的考量和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单一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这样所有合作伙伴都可以再系统中交流计划,日志活动,请求帮助和报告结果。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跟踪近况并生成审计线索,当销售完成时,据此进行适当的补偿。
但是即使你没有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一定要坚持在合作伙伴中间传达你所要传达的机制。无效沟通时伙伴关系和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你需要充分的沟通来保证合作双方都能够从微观和巨集观来监视合作关系。然后,当出现挑战时,你可以快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果合作伙伴关系出现问题,不要屈从与愤怒和挫败感。主动约见合作伙伴。如果涉及金钱问题,合理分配或者买通你的合作伙伴。总之,避免对簿公堂。这类案件的最终结果是e all, avoid taking the matter to court 总之,避免采取此事告上法庭。打官司的结果是你得到些小钱如果你够幸运,律师挣大钱。
从最初的握手合作到完成客户交易需要大量的“情感”投入。合作双方需要分配和消耗资源,时间,认知以及将机会变为销售的精力。当销售周期中,你将需要进行投入以建立和加强合作关系和提高默契。
最重要的是,当赢得销售进行庆祝时,庆祝包括对每个人参与者适当的补偿。
怎么和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篇1
一、准确定位
“站在客户的领导面前,和站在客户的普通人员面前,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就是我们项目团队对自己的定位准则,通俗的讲大家都是平等的,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平等的原则,这个项目一定会出问题。项目是一种双赢的结果,项目对于甲方来说是完成项目内容的建设,产生正确的效益,对于乙方来说是要赚取合理的合同利润,不管对于甲方还是乙方,都期望项目能够执行下去,正常的执行项目的前提恰恰是互相的平等和尊重。
诚然,有些时候甲方可能更加的强势一些,乙方相对来说弱势一些,虽然这种强弱确实客观存在,但这种强弱也是有限度的,在限度内,基本上不是大问题,但超出限度,就是大问题了,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掉。
曾经负责过一个省级的政府项目,客户领导是一个副厅级领导,我们作为承建方和其对接,客户觉得和项目经理地位是不对等的,很多事情不愿和项目经理谈,或者根本不和项目经理谈,一直要求由公司大领导过来沟通,结果造成项目执行的阻碍,发生这个问题后,项目团队采取两方面的措施:
一方面是收集客户关注的待沟通问题,确认客户的决策倾向。
二是向公司申请资源到现场做一次高层的沟通交流,并提前做好和公司领导的内部沟通。
后来在高层协调会上,项目经理展示了客户和公司领导待沟通的问题,并按照客户的决策倾向提出比较妥当的解决方案,公司来的领导基本上就是点头,还在会议上给予了项目经理适当的授权,至此以后,客户也就不再要求由公司领导出面来沟通问题了。
二、建立共识
在项目中,客户关注的焦点和我们关注的焦点有时不是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开始之前与客户建立共识,让双方的焦点汇聚在一起。
一般项目团队会比较关注项目范围,项目进度,人员投入,项目成本,质量标准,项目验收要求等;客户关注的更多倾向于项目建设效果,项目建设方案,责任划分等,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把这些内容合并在一起,综合考虑并与客户达成共识,这个事情一般难度不大,但这是一切合作的基础,这个做不好,后面一定出问题。
三、建立信任
项目团队和客户接触,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这样的一个过程,尽量缩短这个过程将更有利于我们的项目工作,缩短这个过程是有路数可寻的:
1 展示我们的专业性
要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专业,用专业的能力赢得客户的认可。专业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工作态度、业务深度、技术知识、沟通能力、提交文档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计划的成熟度、执行能力等等。你在客户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你的专业程度。一般情况下。客户都有很多承建商同时为其提供服务,只要我们做到比其他承建商更好一些,那在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一项上,就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加分项。
这里有一个案例,某项目启动时,项目经理老张按照公司的PPT模版编写了项目启动报告,并在启动会上脱稿汇报,另一个合作供应商的项目经理,没有编写PPT,只用word写了两三页,在启动会上拿稿诵念,结果不必多说,项目经理老张在客户心理的印象会更好一些,在客户眼里你的专业程度会留下不同的印象和认可度,为了尽快赢取客户的信任,专业是必须要体现出来的。
2 展示我们的自信
自信说的是在工作过程中给客户的感受,自信是建立在对客户和工作任务充分了解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些前期的工作投入,那么这样的自信只能是盲目自大。
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体会了一次满满自信的感觉。项目中标后客户要求项目组尽快入场沟通项目工作安排,客户想要看到我们的计划,要求第二天就出发到现场,项目组没办法做过多的准备,只能收集全资料后就出发了。
到现场后大家都很忐忑,正好客户有紧急的事情处理,暂时没时间讨论项目计划,利用这几天,项目团队成员充分了解项目背景、客户情况、客户期望、公司策略、人力投入要求等,做了充足的项目分析,编写完成了项目计划方案和各参与单位工作任务表。最后客户很满意我们的计划和方案,并从后面项目执行来看,项目工作的开展也没有太大的偏差。
所以充分详实的准备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切实的自信,我们的自信可以让客户对我们的工作感到放心,既转变成了客户的自信。
3 寻找共同语言
两个陌生人相遇,想要快速打破陌生自然是两个人找到共同语言,说着双方都有兴趣的话题,消除陌生感,交流也就变得轻松快速起来。我们与客户合作也是如此,与客户之间的共同语言不仅限于谈话的话题,还包括工作习惯、工作思维、工作节奏、个人特点等等。
实际项目中我们要尽快的熟悉了解这些干系人的工作习惯、言行习惯、客户思维、甚至个人特点,以此找到我们与之合作沟通的共同“语言”,从而建立轻松愉快的工作关系,以尽快在工作上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
以前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客户领导,性格古板严厉,不苟言笑,善于批评,工作认真到一种无法接受的程度,项目团队和其打交道感觉很不舒服,无法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后来经过侧面了解,这个领导以前是单位的总经济师,工作的要求就是一丝不苟,常年的工作使其对数字和算法情有独钟,并要求不能有的任何的偏差和错误。
这个情况分析清楚后,在后持续项目的业务算法确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存在模糊的算法模型,项目团队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故意向这个客户请教,这个客户对这个事情特别的热心,不但帮助寻找依据,还一起做了大量的推演和测算,最终不但确认清楚了模糊的地方,还和这个客户建立了比较的友善关系。
4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能否赢得客户的信任,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是否能为其真正解决问题,承诺十件事不如干好一件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就不累述了。
在项目中,时间大多是在问题叠着问题中度过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个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的立场,一个是解决问题依照的规则。
所谓立场,是指我们要和客户的立场尽量保持一致,也就是在站在推进项目工作的立场上,很多时候这个立场大家坚持的没有问题,但是有些时候,客户的一些干系人出于自身利益、职责划分等原因,会造成一些立场的偏移,从而产生不好的结果,最终使项目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在我们能够做到的情况下,尽量以推进项目工作的立场上来解决问题,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和客户保持相同的立场,这会更好的赢得客户对我们的信任。
再说下解决问题依靠的规则,在项目建设初始的时候,都会制定一些规则,还有一些被大家默认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执行项目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由于客户内部或其他一些外在因素导致的非技术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导致我们与客户之间的矛盾、或者严重影响项目,这些问题就需要规则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对客户的评估,尽量的完善规则,然后将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转移给规则来解决,不要让问题伤害了信任关系。
一个项目中遇到这样一件事,项目系统调试需要开启全日志模式(所有操作都有对应日志),这样每天会占用非常大的存储空间,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系统的性能,或者造成系统宕机问题,但是影响到什么程度不能准确预判,就这个开启全日志模式的事情如何给客户高层协调,项目经理和客户的联系人产生了分歧。客户的联系人即想把事情和领导说清楚,又怕领导认为他不能判断出影响的大小从而质疑他的能力。
他私下里和项目经理沟通,想不和高层提这个风险的事情,项目经理没有同意他的建议,并对这个事给他做了分析:开启全日志模式在技术上存在风险,这是由技术本身所决定的,并不是由于人的能力不足决定的,领导是需要知道这个情况来进行正确决策的。
最后客户联系人同意项目经理的意见并顺利完成这个事情。技术本身存在风险,这不是做事人的能力问题所引起的,这就是一个规则。只要弄清楚了规则,原来问题是可以这样简单解决的。
四、成为伙伴
能和客户建立起了初步的信任,项目执行就会开始变得流畅。为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到这里还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与客户成为伙伴。
1 找到关键干系人
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客户方面很多的人员,有些人是支持我们的,有些人是抵制我们的,大多数人可能是中立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支持我们,我们需要找到那些支持我们的干系人。
第一个要找的是项目联系人,这个人是负责整个项目所有工作细节与我们进行直接沟通的第一人,尽管他不会直接制定任何决策,但是他会对制定决策的人产生最先的影响。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与项目联系人共同“成长”,以加深彼此的亲密关系。对于客户方面的`事情我们要多多虚心向其请教,对于项目技术方面的事情,我们要耐心对其进行说明,征求其意见,达成一致的结论。
第二个要找的是项目负责人,有时候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联系人是一个人,但大多时候会是不同的两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项目联系人、通过我们对其的不断接触和影响,让其看到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责任心、我们的工作态度、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工作成果。
其他干系人或者项目参与者,可能不会拿出那么多的精力去应对管理,但是在平时的言行中仍然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在平时的沟通中依然要保持足够的尊重和友善。
2 适当的情感交流
平时除了项目的正常工作接触以外,可以适当的和客户做一些项目范围外的情感交流活动,可能大家会认为除了吃饭以外,也没什么别的方法了,其实,一起吃饭效果确实不错,相对和其他娱乐活动比较起来,吃饭最简单,而且费用也比较好控制。
除了吃饭,大家可以试试和客户开展一些其他活动,如踢足球,打篮球,参与客户组织的各种单位内部庆祝活动,参与客户年底的各种汇报晚会等,效果都很好。
通过项目来实现公司的商业意图,这是做项目的根本目标,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能够非常好的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在与客户建立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员,很多因素都会干扰到个人的想法和对项目的态度,以至我们需要做出很多忍耐和牺牲,能够像上面说的去做其实并不容易,很多小事都会破坏掉这种合作关系,因此在与客户共事的过程中拓展:,一定要注意和避免那些破坏合作的行为,因为破坏相对于建立比较起来,破坏总是更简单、更迅速。
客户关系沟通技巧
1、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
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应注意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例如某人在介绍一位教授时会说:“这是……大学的……老师”。学生尊称自己的导师为老师,同行之间也可以互称老师,所以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在介绍他人时往往会用受人尊敬的衔称,这就是“就高不就低”。
2、入乡随俗
一般情况,也许你会习惯性地问:“是青岛人还是济南人”但是,当你人在济南时,就应该问:“济南人还是青岛人”这也是你对当地人的尊重;当你到其他公司拜访时,不能说主人的东西不好,所谓客不责主,这也是常识。
3、摆正位置
在人际交往中,要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很多人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关键一点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下级要像下级,上级要像上级,同事要像同事,客户要像客户。摆正位置才有端正态度可言,这是交往时的基本命题。
4、以对方为中心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务必要记住以对方为中心,放弃自我中心论。例如,当你请客户吃饭的时候,应该首先征求客户的意见,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喜好,主观地为客人订餐,这就叫摆正位置。如果你的客户善于表达,你可以夸他说话生动形象、很幽默,或者又有理论又有实践,但你不能说“你真贫,我们都被你吹晕了”!
交往以对方为中心,商务交往强调客户是上帝,客户感觉好才是真好。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就能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