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的主要内容: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她为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黄河协奏曲》在1969年问世数年后,《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需要借调人手绘画宣传画作。1972年,年仅25岁的陈逸飞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随即与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奉调参与上海市《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创作室位于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
1980年代,陈逸飞决定出国,登机前一晚,突然决定要将数幅画搬走,尤其是《黄河颂》。由于《黄河颂》大小非凡,陈逸飞要叫一班小兄弟帮手搬运,但画作实在太大,要用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才可以载走,不料在拐弯时,《黄河颂》的画布裂开了。据说后来的修复工作是由陈逸飞胞弟陈逸鸣负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该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放大表现老农的《父亲》已成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那张被疲劳所摧残,被太阳所炎晒而布满皱纹的脸,将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不同之处:
《长江之歌》用第二人称“你”贯穿始终,《黄河颂》则先用第一人称“我”,然后转用第二人称“你”。
用第二人称来写,就显得更为直接,更为亲切,也更能抒发丰富复杂的感情。
《黄河颂》赞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长江之歌》赞美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相同之处:
《长江之歌》和《黄河颂》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它们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长江与黄河都是我国的代表性景物,也表现了我国的富饶与广阔,更能体现出作者们的爱国之情。
《长江之歌》和《黄河颂》都是以爱国为主,同样的波澜壮阔,同样的催人奋起。两诗的原材料都是我国的母亲河,都以巨浪代表新中国的成立。
两首诗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达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诗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