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民间舞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第1张

 民间舞表演是指舞蹈演员在掌握了一定的民间舞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使观众在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获得美的享受。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民间舞表演的始终,人物形象确定了,则舞蹈表演的主题也就确定了。即可以说人物形象是舞蹈主题与中心思想的表现,由此可见人物形象在民间舞表演中的重要性。在民间舞表演中只有塑造出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才算是把舞蹈作品完整的演绎了出来。那么演员究竟该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了。

 一、舞蹈人物形象

 舞蹈人物形象是属于舞蹈形象中的一种,舞蹈形象包含了舞蹈人物形象。舞蹈形象是以人体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塑造出饱含着主体情思的具有着客体典型形态的可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动态形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舞蹈形象,它既可以是单一的动态形象,如单一的舞蹈动作的形象(形象的舞蹈动作);也可以是比较繁复的动态形象,如通过一系列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情感的舞蹈形象);还可以是舞蹈作品中通过群体(众多人物)的行为、舞蹈场面情感交融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象、意境的舞蹈形象。狭义的舞蹈形象则主要指舞蹈作品中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借助于音乐、构图、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等其他因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舞蹈理论和舞蹈美学的论述中,所谈论的舞蹈形象,大多指的是狭义的舞蹈形象,即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含群体的人物形象)。

 二、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民间舞表演中的重要性

 民间舞表演是舞蹈演员在掌握了一定的民间舞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使观众在欣赏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获得美的享受。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就是民间舞表演中塑造出来的人物角色,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以塑造典型人物为根本,即民间舞表演中以舞蹈人物形象为根本。舞蹈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民间舞表演的始终,人物形象确定了,则舞蹈表演的主题和中心也就确定了。可以说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民间舞表演主题与中心思想的直接表现。在民间舞表演当中抓住特定的人物形象,通过各种手段很好的塑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细腻的品位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通过演员展示出的舞蹈感情,使其内在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与演员达到契合,使表演者与欣赏者融合为一体,融入舞蹈的角色当中。由此可见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民间舞的表演中是非常关键的,民间舞作品的整个表演以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和主题,它牵引着整个作品的发展。可以说,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是衡量一个民间舞作品表演完美与否的关键。

 三、演员在民间舞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一般在舞蹈当中,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普遍性方式大都是通过演员的动作、演员的表演意识、演员丰富的表情、加上音乐、灯光、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等的衬托来塑造的,这些也是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方式。而在民族民间舞中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从民族民间舞的特殊风格性出发来讲的。不同民族间的舞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性,舞蹈本身一出来就有一种形象的展示。例如,美丽傣族姑娘的造型,自然而然的让大家想到孔雀的形象;自由豪放蒙古族人民的矫健舞姿似大雁横空一般。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在熟悉和掌握了其风格性以后,大概对不同民族民间舞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一定的定位,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一)普遍性方式,其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讲

 1主观方面即演员的本身能力方面,包括演员的动作、技术技巧、文化艺术修养、表演意识还有表情等

 (1)在民间舞表演中通过演员的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动作即舞蹈语言的单字和单词就是舞蹈动作,这种舞蹈动作又不同于生活动作,要有艺术加工的造型性---即舞姿,把经过美化的动作和富有造型性的舞姿按需要表达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动作组合,连接组合的还有舞蹈步法,舞蹈步法帮助或突出舞蹈语言的轻重缓急。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技巧动作也是塑造舞蹈中人物性格或表现特定情节的主要语汇。舞蹈动作是经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源与对人的各种生活或情感动作以及大自然各种运动形态的模拟,变形与加工。舞蹈动作是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舞蹈动作的民族风格,是各民族生活习俗,民族性格的一种体现,也是各民族舞蹈区别的民显标志。它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的不同,民间舞蹈搬上表演舞台,动作的风格特点,是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例如东北秧歌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汉族秧歌舞蹈作品,《扇妞》,通过活泼俏丽的动作呈现出一副伶俐活泼、顽皮可人、娇宠娇娆和娇羞而又喜乐的精神形态,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镂刻出了角色的魅。若干舞蹈动作组成舞蹈语言,舞蹈语言又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所以舞蹈动作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舞蹈演员可以根据对民间舞动作的把握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动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最基本的手段,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来源于人体的动作,但是一个舞蹈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艺术,那就必须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使自己具备舞蹈演员的基本能力。所以演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使自己拥有一个具丰富表情能力的身体,让舞蹈动作诠释得更完美。这就要求演员具备完成各种舞蹈技巧能力的可塑性的身体素质——身体个部分要灵活,柔软,又要有韧性;和控制的能力,使身体个部分动作协调统一,既符合舞蹈的动律的节奏,又有舞蹈的造型美。可以归结为基本能力(力度、开度、软度、柔韧性、可塑性、模仿力、节奏感);专业能力(跳跃、旋转、翻腾、控制、高难度技巧的掌握);艺术表现能力(对创作意图的理解与再创造的能力、激情、诗意要具有跳跃、旋转、翻滚等舞蹈技巧的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训练使自己具有速度、乐感、想象力)。在这些基础上对动作不断的进行提炼,以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的思想、品质、情感。本文写了几点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体验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深刻,细致的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并采用了 “口传身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舞蹈音乐,感受舞蹈情感,对眼神和脸部表情进行了着重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舞蹈情感、口传身授、以情动情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的思想、品质、情感。英国有位舞蹈家认为:“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我国现代戏剧家认为:“舞蹈是单独用动作来传达情感的,它所表现的是高度的集中。”在古代有学者就强调“乐声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 舞蹈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由于发育还不成熟,在舞蹈学习中只是流于一种简单的模仿,还不能够做到真情的流露。舞之以心,动之以情。作为教师,应更加重视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一、口传身授,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情感内涵

  教育提倡“启发式教学”,其实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这个方法同样适用。那么在舞蹈中的“启发式教学程”是什么呢?“口传身授”是十分符合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对于如何启发学生的舞蹈情感,使他们体会到舞蹈中的情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口传身授”?从文字上看,它包括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

  (一)“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的含义。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个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除了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的语言做到:

  1、生动:语言的生动对舞蹈训练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易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老师语言的生动,主要是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比如:舞蹈《山野小曲》,刚开始时,学生卧地,随着音乐的节奏,上身慢慢地上下起伏,可是,有的同学身体和手臂都是硬梆梆的,脸上也是毫无表情,这时我们可以说:“象春天的 种子发芽了,一个一个往上冒,动作要柔美,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象是过了冬的小动物,太阳暖洋洋的,要表现出幸福、快乐的表情。”“象是见到了雨后的彩虹,要表现出惊喜的情绪。”说过之后,学生不但对舞蹈的情感了解的更深,而且对动作的不足有了极大的改正,再来跳一遍,情况大不一样,同学们个个心领神会的表现出老师的艺术要求。

  2、精练:“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不能罗嗦,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影响舞蹈的质量。

  3、亲切: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形象不能过于严厉,过于僵硬,学生的情绪容易产生逆反,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如:在排练舞蹈《俏花旦》时,舞蹈中有一段快板部分,由于技巧高、动作难度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技巧动作达到了要求,可是,我们会发现同学们为做动作而动作,非但不优美而且毫无内涵。 这时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是舞台上美丽、活泼的俏花旦,要表现出花旦的俏来,同学们脸上的表情要欢快,嘴角要上扬,要把内心的愉快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肢体上。”

  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跳、练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教师的 “说”对于学生的练、跳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舞蹈老师,或是负责舞蹈队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带舞蹈队时,由于班上学生多,学校的场地有限,学生中有很多不喜欢学舞蹈,上课很吵,不肯练。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什么都学不会。如果我们采用教师的说带动学生的练的方法,把很多很抽象的理论知识,舞蹈术语,用很形象,很精练的语言加以阐述,使学生很快明白了音乐、舞蹈所要表达的含义,由此更好的理解了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含义。从而使舞蹈既富有感受力又富有感情,既富有动感又具表现力。

  (二)身授:即示范的方法。示范,是由教师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效仿的形象。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动作包括舞蹈外在的肢体动作和内在的情 感语言。

  在学习舞蹈作品肢体动作时,教师要做到全面示范和动作的分解示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舞蹈的肢体动作,为他们理解舞蹈的情感打下基础。舞蹈的情感是很抽象的东西,没有特定的标准,只在每个人的理解。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个动作有没有融入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对比的示范方法,也就是同一动作做至少两遍,一便是纯肢体的动作,没有情感,另一遍是情感的充分融入。如:在排练舞蹈《山野小曲》时,要表现种子发芽的动作,教师就可以示范两遍,一遍是手指十分放松,音乐的情感在手指上断掉;另一遍手指伸直、加上点力度,指向头顶,表现出种子发芽的勃勃生机,使音乐的情感在指尖得到延续。这样的两遍示范,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到底怎样跳才能表达音乐所要传递的情感。

  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的动作要逐步简化,有时可以单用手来比划。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始时可以是模仿,要求学生模仿的越像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的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自己去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

  二、以情动情,以舞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讲述是不够的,它需要教与学的过程中,当然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悟和把握就更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呢?

  (一)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俄罗斯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作为教育者,应给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的“讲”、“唱”、“跳”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所听到的音乐。

  实际上,舞蹈自心生,是我们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语言。舞蹈的本身具有强烈的娱乐小、身心的作用,无论观者或舞者,均能自娱其中。像雨水出自山林,却淋漓与山林;火烧自木头却反过来燃烧着木头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但初中生的思维直观,洁尘不染的内心世界,涉世未深的头脑使他们无法进行正确的审美活动,但他们对美却有着自己的追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先给学生充分听音乐的时间,让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幻想,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并在欣赏中把握这段音乐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 ,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是欢乐的或是悲伤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节奏,使他们将节奏、想象和舞蹈联系起来。音乐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一旦领略了这段音乐的感染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激发他们无限的热情。

  如:我们在排练舞蹈《欢乐中国年》时,可以做这样一系列的诱导动作——用一些照片来展示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过新年的——学习《欢乐中国年》的旋律——观看民族大团结的音像资料。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明白了音乐的含义,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年的情感,从而对舞蹈本身产生浓烈的兴趣。

  (二)眉目传情,舞蹈训练中注重学生的眼神训练

  中国的古典舞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一说,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眼睛的好坏”。眼睛作为人的一种感知器官 ,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令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非常震撼的舞蹈《千手观音》。21个聋哑人用他们至善、至美、至纯的表演感染了无数观众。这是一个佛教题材的舞蹈,我认为领舞邰丽华的成功正是能深刻的把握住这一佛教菩萨形象。菩萨的端庄,菩萨的境界,在她的身上表现出巨大的沉静和安详。这是因为她在眼神的处理上做的非常到位。眼神流露出慈祥端庄,使观众看了不禁联想到敦隍,西藏等地千手观音的形象。试想一下如果邰丽华的眼神过于游离、呆滞或者做作,那观众看了一定觉得不伦不类,也不会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眼神,才能使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艺术互动,使舞蹈与观众形成对话,产生震撼的艺术效果。

  学生对舞蹈形象的展示,仅仅处于模仿阶段。这种模仿是单纯的,单一的,甚至是麻木的。实际上,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应该是一种在创造的过程,是二度创作。无论是动作、眼神或是情感,均是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进以表达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然而,对初中生来说,达到这种水平太难了。舞蹈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美的象征,如何去理解,如何做到眉目传情这些都无法进行。所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因加以强化,对他们的眼部表演加以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制作了一些小纸条,写上一些形容表情的词语,如:兴奋、难过、忧伤、开心等等,在训练时,让他们自己抽取其中的一张,之后用眼神来表现抽到的词语。用这种方法许训练了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三)形神兼备,舞蹈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表情的训练

  大家或多或少都观看过文艺演出,作为一名观众,纵使无任何的音乐,我们也可以从舞者身上感受到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人们对舞蹈的感觉,只有舞者才能唤醒。舞者也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它是舞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

  这样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似乎太高了,毕竟面部表情技巧,无论理论或实践都无正确答案可寻的。如何使学生从纯粹的舞蹈模仿到正却的表现出舞蹈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动作的同时,教授表情和讲解情感。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而舞者的面部,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服务的。这就好比童话世界里的皮诺曹,没有老爷爷的爱心之前,它只是个拉线木偶,但倾注了老爷爷的爱心之后,“它”变成了“他”,最终成为了人。

  舞蹈是有节律的,以美化人体的动作为手段来表达人的内在心态,反应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人体的动态深刻的 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从而抒发优美、欢快带有幸福感的舞蹈。

舞台上的舞蹈形象至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艺术再现为重心的形象,潜藏创作者的心声;另一种则是将创作者的情志与追求衍生出的一种"新形象",这种"新形象"仍然具有一定客观物象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创作者"心象"的外化。这两种艺术形象的产生,都离不开对形象的提炼,也离不开对"形象语言"的创造。创造的源动力来自于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情志表达;而重视"形象"的塑造和品质,在于中国艺术的独特审美精神,以及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沟通桥梁的建构。

舞蹈编导的形象思维,需要创作者具有情感想象力和生命情趣,以及独到的观察力,这些是形象思维的核心组成。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它是一种感性思维,含有感性情态、感性意象等重要特征,它的最终呈现,是以审美上生动可感的"形象"为载体,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形象思维又必然包含一定的抽象思维,因为在它的思维过程中,对于生活物象的认知,艺术再现中的提炼与创造,以及创作者思想情感的寄寓等,这些都离不开抽象思维的理性介入。

当创作者观察到令他产生艺术创作冲动的物象时,他会将自己积淀的思想、情感或观念潜在地寄寓之上,然后运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形象思维,使编导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并形成了相应的舞蹈语言,塑造出有形有态、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

抽象思维的介入和作用,是体现在艺术形象创建过程中理性的提炼和外化,以及隐含在艺术形象里编导的哲思求索和观念表达。反之,如果舞蹈编导缺乏活跃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就容易步入某种直白说理的、观念传声的,甚至表达模糊的境界中。这种模糊,不仅指创作者的意图表达不清,最终也容易导致观众的审美及感受的模糊。

舞蹈编导的"形象"思维,是经过感受和思考生活物象之后,最终凝结出的客观物象的虚构的艺术实体。所谓"虚构",是指它并不是原初的物象本身,而是经过编导的感受、思考、经验等多方面因素投射后的"艺术形象"。所谓"实体",是因为它是有形有态的鲜活可感的形象,既有原本生活物象的形态表征,又有创作者情感和心灵的倾注。

而这个虚构的艺术实体所谓"鲜活可感",就是指"形象"的生动性,它能唤起创作者和观众对生活事物的感受和记忆;能够唤起观众对"人生"等意义的想象。

总之,就像英国学者科林伍德所说:"我们看远处那人的形象的确是比近处那人的形象小些,铁轨的形象的确是向一点集中的……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这种样子,这取决于形成形象时所处的条件。"这就是说,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作品里的艺术形象,都是介入了创作者的思考、感觉、经验等等,绝不是生活物象的原本面貌。

所谓舞蹈的"形象思维",就是指编导运用舞蹈"人体"这种特殊媒介,以虚构的"形象"实体来思考和凝练生活中的物象,使之呈现于舞台,并把创作者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融入所创构的"艺术形象"中。

舞蹈编创中的"形象"是生活物象经过艺术提炼后的舞蹈化的"印象"。在"形象"形成过程中,它融入了编创者的艺术感知和生活感悟。同时,"艺术形象"的塑造,也是在凝练一种语言,一种表达和传递创作者艺术追求和精神追求的语言。

同时,作为中国舞编导对于"形象思维"研究,还要更深入地探寻中国人的形象思维特点,这对于认知创作实践与观剧审美都十分有益。其特点首先是,讲求形神之合与味外之旨。中国人对于"象"的构成主要重视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指艺术家在选取象时,应该突破有限的物象,使物象能够体现出本体和生命之道。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张墨的画说:"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再如古典园林建筑方面,苏轼有诗云:"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以上例子都是关于象与道的统一,是中国人对"象"构成的基本规定。其二,是强调审美中将象的外形与内在神韵相统一。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易传》和《庄子》里就有关于象的形神论。

庄子从道与物的关系出发,曾主张"重神轻形"。在艺术领域,还有顾恺之提出过"传神写照"之说。顾恺之在绘画取象时,注重的是通过物象或人物的典型化特征来传达其内在的精神。此外,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也有强调,在塑造人物时应抓住人物的"意思所在",主张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可见形与神的统一,也是中国人形象思维中关于"象"之内在结构的另一重要规定。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形象"结构其重要特征显见为:象与道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

一、从物质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这就规定了在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现和说明的一切,都必须通过艺术的形象直接地表现出来。舞蹈舞台上没有“过去时”和“未来时”而都必须是“现在时”。2、动作性,是由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人体的舞蹈动作所决定的。舞蹈作品由一系列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的不停顿地发展、变化来完成。3、节奏性,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即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机体内部引起的各种不同节奏的发展变化。这种内在节奏会转化为外在节奏的各种形式表现。所以,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外在节奏又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听觉的节奏,是听觉对象在时间上有规律的变化,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而视觉的节奏则是视觉对象在空间上作有规律的变化,如线条的由短而长,形体由大而小、高低相间、曲直有序等。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4、造型性,舞蹈必须具有造型性,这是使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条件和主要的因素。造型性本身,就要求了动作的构成具有美感的形象,它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最生动、最鲜明、最有表现力,也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动作。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一是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也就是舞蹈的构图———舞者在舞台三度空间所占据的地位和活动的路线。

二、从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抒情性,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有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人的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体的动作却能予以充分的表达。所以,用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语言难以表现和描绘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成为了舞蹈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作“表情动作”。舞蹈中的表情性动作,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基础,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的。舞蹈即能表达自然情感,也能表达社会情感。善于抒情,也能叙事。

三、从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舞蹈艺术是综合性的。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的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象。随着舞蹈艺术表现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活内容的需要,特别是产生了舞剧这种舞蹈体裁后就使得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发展到更为高级的阶段。它把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声光等艺术都融合在舞蹈艺术之中,这就极大地增强和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同时就相应地促进了舞蹈艺术更高的发展。

 舞蹈欣赏有双层内涵:其一是一般艺术欣赏中的一种,亦即一般人观赏舞蹈艺术,领略其中的趣味魅力;其二是专业艺术欣赏中的一种,亦即舞蹈专业的学生或演员,专门观赏、分析、研究某一舞蹈艺术作品,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参照系。本文所指的“舞蹈欣赏”的概念,同样具有上述双重内涵。

 一、舞蹈欣赏的意义

 对于一般艺术欣赏而言,舞蹈欣赏可以愉悦身心、增强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力、获得美感享受、提升自己的美学品位。

 舞蹈艺术是艺术形式中重要的一种,它是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含着一定的时间(节奏)连续不断的运动,以鲜明的表现性特点外化人的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一方面,舞蹈艺术与诗歌、音乐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三位一体;另一方面,舞蹈艺术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节庆日的大秧歌、交谊舞,广场的迪斯科,民间常见的龙灯、狮子舞、腰鼓、高跷、跑旱船……可以说,舞蹈无时无处不在。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高级知识分子,人们几乎都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因此,舞蹈欣赏作为平民百姓的一种艺术欣赏,其意义是在观赏中提高,又在提高中观赏。

 对于舞蹈艺术本身而言,观众的欣赏是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观众参与的舞蹈,就不是真正的舞蹈,就没有艺术生命。从接受美学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来考察,舞蹈欣赏既是“受众参与及其反应评价”,又是一种“文化消费”过程。而且,舞蹈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而在观众的这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中,也是一种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实践、自我肯定的过程。

 对于专业舞蹈而言,舞蹈欣赏可以收到形象、具体、直接、亲切、直观等审美效果。经过观摩,有目的地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开阔艺术视野,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的艺术目的。

 由此可见,舞蹈欣赏无论是对于一般人还是对于专业舞蹈人,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欣赏的内容

 舞蹈欣赏的内容,一般欣赏与专业欣赏,基本上相同,只不过专业欣赏要求水准相对更高一些。具体来说,舞蹈欣赏主要有下列内容:

 (一)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是舞蹈艺术的主体,有人物形象(如舞剧《无字碑》中的武则天)、动物形象(如舞蹈《雀之灵》中的孔雀)、景物形象(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中的河水景观),要对这些形象的特征、内蕴,有准确全面的体悟。

 (二)舞蹈情感

 舞蹈是抒情的艺术,要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情感特征有切身的体验与领悟。如舞剧《红楼梦》的悲情、舞蹈《红绸舞》的喜情、舞蹈《金山战鼓》的豪情、舞蹈《二泉映月》的恋情……都要有倾心的领略和动心的体会。

 (三)舞蹈风格

 民族民间舞、民族古典舞、民族宫廷舞、西方芭蕾舞、民族芭蕾舞、现代舞(迪斯科、霹雳舞、柔姿舞、街舞、爵士舞、摇滚舞等)以及拉丁舞、交际舞等等,每一种舞蹈均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要分别准确地把握领会。

 (四)舞蹈语汇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要欣赏具体的舞蹈语汇转身、吸腿、扭腰、晃头、圆场、碎步、踢腿、大跳等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与组合。

 (五)舞蹈主题

 要对舞蹈作品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如舞蹈《千手佛》主题立意的美手、爱手、援手的深刻意蕴,要有深刻的理解。

 (六)舞台美术

 作为舞台艺术,舞蹈同舞台美术密不可分。要对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音响效果有全面的了解。

 不难看出,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5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