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浙江卫视的秋季发布会上,中国首档以机器人格斗竞技为题材的综艺节目《铁甲雄心》成功亮相。李连杰先生担任发起人及全球推广大使,《铁甲雄心》旨在打造全球最高规格的机器人格斗世界杯,同时将极具观赏性的科技娱乐现象级内容以节目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
《铁甲雄心》非传统意义上真人秀综艺节目。铁甲雄心(KOB全称KING OF BOTS)是由创客星球发起并创建的大型娱乐和体育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竞技IP,业务包含机器人竞技节目、赛事、消费、生态服务等。铁甲雄心的目标是为机器人研发团队和爱好者群体提供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平台,激励更多年轻人加入这场机器人科技的浪潮,探索并打造围绕机器人格斗竞技的庞大娱乐及消费市场。
《铁甲雄心》节目作为IP下最重要的先行业务,以竞技类赛事形态,融合真人秀元素,可谓是充满看点。个性化的选手背景故事、嘉宾技术评论和赛情研判、机器人技术科技普及、策略运用和悬念营造等节目手段,同时将格斗机器人制造、高科技含量比赛战场、无人机航拍及VR视角拍摄等多种技术将被集中运用到节目当中。
小编认为,机器人格斗的看点是在让大众更加的了解机器人,更加了解高科技。高科技的就是让公众更加认识、了解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
没有第二季的计划。《机器人争霸》是爱奇艺推出的S+超级网综,是中国首档以机器人格斗全球联赛为故事主线的剧情式真人秀,根据查询显示:这档综艺节目原本的计划设置就是只有一季的,所以才会没有第二季。《机器人争霸》延用爱奇艺的剧情式真人秀概念,并以创新科技为基础,将机器人与战队成员、超级明星之间的关系和整体赛制进程用“讲故事”的方式铺展开来,节目将与用户一同见证机器人与明星从zero走向hero的英雄之路,再次掀起小众文化带动大众娱乐的新风潮。
2018年伊始,世界科幻和机器人粉丝为之疯狂,期待已久的中国首档大型机器人格斗科技真人秀——《铁甲雄心》第一季即将与1月8日晚9点40登陆浙江卫视,在众明星的热情参与下,对抗热战在即,你们准备好了吗?
李连杰:这是人类武道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全新融合
作为《铁甲雄心》的联合创始人以及全球推广大使,李连杰先生全程参与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并将亲自为世界机器人格斗之王加冕。
功夫巨星李连杰认为,人类武道和现代科技的新融合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中国也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塑造适合武道精神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尤其是在如今科技燃烧、工业进步的时代,李连杰希望有这样一个舞台,能让更多人可以通过冰冷的机甲,看到机器人创造者的才华;可以通过金属和火焰,看到背后创意、激情和勇气!于是就有了《铁甲雄心》。
那究竟机器格斗和武道之间的有何必要联系?
李连杰理解为:人类可以赋予机器人灵魂、认知和侠义等精神,机器人格斗是未来武道世界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分支,在武道这个大世界里面,机器人可以创造出更多平台,给更多年轻人展示自己武道才华的机会。
吴大维:决定成败的只有格斗机器人的实力
作为大赛的金牌技术解说员,吴大维激情澎湃的声音,以及隐藏的技术属性,无一不令全场观众印象深刻,“在这个赛场上,通往胜利的道路,源于日复一日的钻研,灵光一现的创想,和精心定制的策略,但是最终决定成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格斗机器人的实力!“这段总结式的解说也完美的印证了整场比赛。
解说完所有的比赛,吴大维补充道:和武道相契合的是,决定成败的是实力,但是让选手互相尊重的比赛还要看双方的实力,对抗性和配合度,这样才更有热血与激情,也会进步的更快。
黄健翔:不同的出发点,同一个目的地
如果说吴大维的解说点燃了更多的是技术激情,那么黄建翔的解说则更多跟观众分享了技术背后隐藏的精神力量。作为专业体育赛事解说员,这也是黄健翔第一次参加机器人格斗赛事的解说。
他自成体系的黄健翔式解说风格,将观众真切的带入燃爆的第一现场,真实地感受机械格斗的魅力,他磁性和稳健的声音客观公正的穿插在每场比赛中,为观众们讲解比赛规则,各式机器人的优缺点,机器人背后造机人的点点滴滴。“有的人想要证明自己十年磨一剑的才华实力,有的人背负的是团队的荣誉和使命,有的人是为了儿时的梦想。“不同的出发点同时向全世界展示了机器人格斗的无限可能,这场格斗超越年龄、职业、国别,只为成就自己心中的机械偶像!
罗希:战至未来的机械时代,也同样属于女孩子
作为《铁甲雄心》的主持人,看起来文静瘦弱的罗希却是个动手能力强,心灵手巧的女孩。赛场上智慧与力量的碰撞喜闻乐见,格斗与机械的交融,更让人感受到,从实验室冰冷的数据到格斗场火拼的极致转变。以至于每每看到喜欢的机器人,罗希都跃跃欲试,趁着主持空档玩转了来自香港的战队太古守护者的锤头杀的小机器人。
由于本场赛事的女性队员稀少,当赛场上出现女参赛选手的时候,罗希都格外激动和期待,即便无缘创造属于自己的机器人,但这场机械格斗的狂欢应该有更多的女孩子的加入,战至未来的机械时代也同样属于女性。
周玲安:坚持不放弃才是竞技的精神
报道和主持过NBA诸多赛事的周玲安对于竞技比赛有着自己更深的理解。虽然是第一次主持机器人格斗比赛,但从这些冰冷的机器人的身上,也不难看出属于人类特有的竞技净胜——永不放弃!
机器人格斗的战场,从来不乏激烈对抗,我们能看到宁死不屈,也能看到涅槃重生,其中的不得不提哈工大对战宿敌联盟的战役,负责赛后采访周玲安在采访时数次哽咽落泪,惊叹于哈工大的顽强,更惊叹于赛事的魅力。周玲安在节目中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战后的总结和反馈。一次输赢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在于在对抗中不断总结反思,进行改进和学习,永不言弃!
录制结束,机器人格斗的经典还在继续
如今,中国首档机器人竞技科技真人秀《铁甲雄心》第一季录制已经正式结束,但是机器人背后的对抗、热血和创造的精神还在不断扩散,同时更希望通过节目吸引、号召更多的人来参与其中,体会科技的魅力以及对抗的乐趣。至于最终的机器人到底花落谁家,敬请期待1月8日晚9点40在浙江卫视播出的《铁甲雄心》!
第一名:《这!就是铁甲》
由优酷、天猫、创客星球联合出品,高逼格的制作团队。48支国际顶级格斗铁甲战队,郑爽、张一山、吴尊、撒贝宁五位高人气铁甲代理人,人员超级赞,格斗超激烈!
第二名:《极客出发》
第一季围绕科技前沿和最新发明讲故事,第二季,把清华、哈佛、耶鲁大学等全球24所顶级大学的学生请来,为了更好的让观众了解前沿科技与最新发明。高学历主持人加段子手撒贝宁与学霸们的科技故事你要不要听呢?
第三名:《机智过人》
集结了全国20项人工智能技术,高级的感觉、新鲜的技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人机大战中战败的柯杰也来到了此节目中,增加了许多话题。人机大战的刺激给观众许多心里期待!
第四名:《加油!向未来》
通过嘉宾的亲自参与节目游戏中给观众解释那些难懂的科学原理。30组学霸与学霸的对决,紧张刺激!少年学霸对战成年学霸,你看好谁?
第五名:《我爱发明》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王牌节目,用镜头讲述普通发明人的故事,还有专家团队的解释。让观众与发明创造更近一步,告诉观众发明创造它不是天上之物!
第六名:《最强大脑》
谁说展现大脑的舞台不可以有新颖的前沿科技最强大脑告诉你人脑与机器的结合才是科技类综艺的最大看点!选手比拼的项目,有许多全国最新发明创造甚至国际顶尖技术,绚丽的舞台加上高格调的技术,想想都想去看一下!
第七名:《中国合伙人》
原以为它就是普通人去找工作,去面试各位行业的大佬们。结果有新发现,除了让人紧张、关心这个选手会不会面试成功。还有许多选手带来的最新发明让人眼前一亮!
第八名:《机器人争霸》
跟第一名的《这!就是铁甲》有雷同之处,但是它更强调剧情和故事性。花了大价钱请来了AngelaBaby、李晨、林更新、盛一伦、赵立新。节目水分较多,主角渐渐地从机器人转移到这些流量明星了!这!就是为什么它得倒数第一的原因了。
人工智能乱入综艺节目可以将AI请下“魔坛”,吸引睿智的人,避免对新产业的捧杀。“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敌人,不是要超越人类或毁灭人类,而是人类的延展和拓展。”黄晓春说,向公众传递好这种声音很重要。真正吸引到睿智的人,爱动脑筋的人,想搞清楚背后原理的人,那把科学原理讲好的话,一定会吸引到他们。
在《我是未来》《机智过人》等电视节目中,诺贝尔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IBM首席技术官、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些科学大家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可及之处,不慌不忙传播科学,“赛先生”们表示倍感欣慰。
“和我网上搜到的食谱有什么不同……”对沃森大厨创造的食谱,现场观众却不太买账。一改对AI的狂热“膜拜”或“妖魔化”的莫名恐惧,人类对AI的情感似乎要在节目现场“落地”。当现实中的AI走到台前展示自己,将会带来哪些改变?科技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和追访。
将AI请下“魔坛
中国科协科普部传播处副处长黄晓春依然对去年的公众辟谣记忆犹新,“去年,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引发了社会上关于人工智能的恐慌情绪,中国科协和一些相关单位还紧急地为这件事做了舆论引导。”
AI要取代人类,甚至成为更优势“种族”的说法“甚嚣尘上”。“社会在重大事件中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心理。包括转基因等的争论,很难在短时间走向科学的态度。”黄晓春认为,不应该被这种条件反射式的社会心理所左右,要及时引导。
先于公众,制片人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首先刷新了对AI的认识,《机智过人》制片人张越在此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开始的想法是“人机大战”,因为思路的火花来自AlphaGo和李世石,但查资料、参加各种人工智能论坛、与中国科学院专家取得联系之后,她接触到了真正的人工智能实体,“补课”后,她认识到,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并不是谁碾压谁。
黄晓春的认识更富于情感,“其实,人类和人工智能是共同的存在。我拒绝它是我的敌人,我拥抱它是我的同路人、是我的伴侣。”
如何把制片人的感触传播得更广?科学传播的方式很重要。央视综合频道节目部主任吴晓斌说:“做科普,不能把‘普’这个字高高悬在脑袋上,说‘普及公众’‘教育公众’,有这种意识的话,节目注定会成为一厢情愿的灾难。”
吸引睿智的人
“美国国会顾问、天体物理学家尼尔·泰森曾提到一个调查,在中学课堂上如果讲20年后飞机燃油效率能节约20%,大家不是特别有兴趣,如果说飞机能在火星的大气层飞翔,就会把学生吸引过来,包括其中最优秀的。”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余山说。
把一个国家最聪明的人吸引来做科学研究,而不是让他们去炒房地产——余山做科普的动力简单而强劲,和很多大学老师的朴素愿望一样,“有件有意思的事情,你来试一下。”清华大学副教授于浦曾说,乐趣的展现是科学最迷人的地方。
“我现在可以去造一个机器人,在某个方面比我们人类还聪明。100个学生,100个都会有兴趣。”余山说,《机智过人》等节目选取的角度非常难得,是非常有优势的科普切入点。
“怎么呈现科学性”是余山作为科学支持方加入节目制作时领到的任务。
“很多项目需要比较准确地解释背后的科学道理,”余山说,例如作诗的机器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机器人真的有了情感?深度学习是怎么学的?怎么分辨模仿还是学习?哪些是机器再创造出来的?这些问题如果解释得太多,可能会把节目变得枯燥、说教,不解释又无法体现AI的与众不同。
余山和创作团队一直在二者的矛盾间寻求平衡、拿捏尺度。后来他释然了,“有时候我也想,这取决于节目是要吸引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想吸引的人只会看热闹,那他不会在乎这个,而如果真正吸引到睿智的人,爱动脑筋的人,想搞清楚背后原理的人,那把科学原理讲好的话,一定会吸引到他们。”
黄晓春对这样的良性发展有美好的畅想——也许,在观看的孩子们中间,就可能出现一些对今后的人工智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她顽皮地脑洞大开:“也许到了某年某月某一天,一个AI走到台上回顾身世,说起TA的创造者,可以说就是看着《机智过人》长大的,对节目表示感谢,说着说着在台上激动地眼角留下电火花。”
避免对新产业的捧杀
“AI确实带来了改变,创造了价值,可真相是什么样的,需要一个渠道进行客观的展现。”科大讯飞市场经理林波参与过几个科学综艺类节目的录制,“以前老百姓认为AI是‘高冷’的,现在通过电视看到AI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在身边。”
“有很多言论不是那么准确的,”林波回忆,今年6月,有文章表示同声传译这个职业将直接消亡,被科大讯飞的机器翻译技术完全替代。“我们当时立刻发文章表达我们的观点,技术发展乃至产品化有自身发展曲线,从技术走向市场,不断成熟。突然的‘神化’,过度的‘美化’,是踏实做产品的人所惧怕的,新兴产业一定不要捧杀。”
“这些节目把我们这一拨真正在做AI的人为之努力的事情展示了出来,”林波说,目前的AI到了感知智能的阶段,即机器和系统具备能听会说的能力。“我们还在为之努力的,是认知智能阶段,即让系统和机器拥有理解思考的能力。但还不是有人类的意识。”
至于之前很热的“人与人工智能边界模糊”或者“合体”的说法,林波表示,这并不在人工智能目前技术可及的范畴,也并不在已经划分的阶段里。
“这是一个健康产业生态的关键环节。”林波认为,节目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畅销或者企业知名度问题,而是健康生态的形成。“公众的客观认知、媒体的认真关注、产业的有序发展,这些健康生态的组成部分可能以此为准契机组合起来,过去的资本泡沫可能会因此有所冷却。”
除了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还有核心技术的自信。林波说:“在核心技术示范应用领域,中国人的声音以前很弱小。”但现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公众看到从业者在做的事情,会更好地判断,与国际客观地比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