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弓未引弦意思如下:
以“虚弓未引弦”形容月的姿态。
《拜新月》这首诗以首句为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学汉代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乐府近代曲辞。
诗分四段,前三段采用民歌的复沓形式,都以“拜新月”为发端,以望月祝月为内容。第一段写堂前拜月,描绘出尚未升起的朦胧新月。以“虚弓未引弦”形容月的姿态;以“暗魄深笼桂”比喻新月悠雅娴淑,恰似未出阁的少女。第二段写妆台拜月。
天还未亮她就在妆台前拜月,既写月也写人。写弯弯的新月像少女的蛾眉;少女的蛾眉也像挂在天上的新月。真是月美人也美。第三段,在前两段两次转笔的基础上,又一次大的转笔。以拜月抒发
情感。前边以写月为主,这一转笔之后则以抒发情感为主。先用“拜月不胜情”一语道破。以“庭前风露清,月临人自老,望月更长生”三句,一句一层意思,一层递进一层,逐层生发。先写庭前(实际也是写闺中)的孤独凄清,再写日日拜月,抒发临月人老的迟暮之感,最后是希望,也是这个**的理想,希望人能像月一样长生不老,青春不衰。
最后一段是这首诗的重点,六句三层。前两句“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借东京阿母拜月至老,月下生悲,悲伤欲绝,抒发了她空闺独守,凄凉孤独的感情。中间两句“昔年拜月呈容仪,如今拜月双泪垂”,照应前两段所写人月、月容花貌的内容。
以今昔容仪的变化与思想感情的变化对比,描写其容颜的衰老,抒发凄惨的感情。昔日年轻花容月貌,生活惬意,而今独守空闺,一年一年的衰老下去,怎不让人对月伤心落泪呢最后两句“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追思往昔的青春年华,目睹眼前的实景,将人比己,看见一群少女欢欢喜喜拜祝新月的情景,回忆起自己少年青春花容月貌的时候,更使人伤心垂泪。
这首乐府诗的作者是“吉中孚妻”,如是,则吉中孚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为道士,是否也像有的士子一样弃母抛妻修道山中后登宏辞科,当了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又弃妻再娶也未可知。总之,从这首诗里所写的内容分析,吉中孚妻从年轻时起,就过着孤独凄凉,空闺独守的生活。诗里也正抒发了这种孤独凄凉的闺怨之情。
这首诗和一般民歌中的闺怨诗一样,内容健康,艺术清新,惹人喜爱。全诗都用比兴手法,前三段以拜新月起兴,以新月比喻青春的女子,最后一段以东家阿母和众位少女比喻自己的今昔。虽不是什么新鲜的创造,比喻的运用却也都真实可信,十分贴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活泼,实是从民歌脱胎而又得其神髓妙谛的好诗。
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墨竹图题诗》这首诗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最能表现诗人对民情的体察入,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原诗: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
1、署:衙门。
2、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3、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4、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5、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6、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7、吾曹:我们。
8、关情:牵动情怀。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诗中第二句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体察民情,为当时的灾民奔走呼号。表现出板桥先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十分可贵。正如:诗能入画堪称妙,官能贫时即是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这是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 ;“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 。“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在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 。“小阁 ”、“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一系列的物质景致说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在上层社会,富贵安闲,但环境中也透出一股异样的冷清寂静。“手种江梅渐好 ”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 ”,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接着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恋梅之事,词意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主旨。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梁代天监间 ,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 》)。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有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 ,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徬徨,终日不能去 。”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附着所致。按清照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如今在寂寥环境独自面对梅花,清照亦产生了“何逊在扬州”般的寂寞与苦闷。
词人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 ”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 。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 。”“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 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 。想象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 。“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后所作的,具有特别凄凉悲咽的情调。即使在这样的咏物词中,也寄寓着作者不幸的身世之感 。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在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满庭芳》
内容: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篆香:一种印有篆文的熏香。
帘钩:挂帘的钩子。
寂寥:寂静、空旷。
浑似:简直像。
何逊在扬州:何逊,南朝梁诗人。于天监年中年在扬州(今南京)任建安王记室。
韵胜:指梅花的风韵逸群,超出一般。
藉:踏,这里是侵害的意思。
不耐:禁受不了。
笛:指梅笛。
雪:《历代诗余》作“玉”。
疏影:梅花稀疏的影子。
赏析:
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是首咏梅词。与李清照《孤雁儿》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思,不同于一般的咏梅词。作者将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动中加以描写和赞颂,把相思与咏梅结合起来,托物言情,寄意遥深。
从你反映的情况看,首先,你绝对没有精神方面的病,只是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想清楚,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你内心深处仍然是正常的,因为你还有着对快乐的渴望。然后你应该分析,是什么在阻碍着你不敢去获得它,或者假设你按正常的去做了,会出现什么令你担心的后果,而这个后果,就是你应该面对的根本问题。找到它,面对它,超越它。你说小时候怀疑自己得重病,然后又焦虑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从这开始的吧。先说得病,我很理解你,小孩有这个心理其实很正常的。当人在书上看到什么病的症状的时候是不是愿意往自己身上套呢?我上高中学习压力大也有过这样的心理,去医院检查了好多回一切正常。后来毕业了就好了,我妹妹也是这样。你如果害怕担心还不如到医院检察下,没有的话是个心理安慰,万一有了要坚强面对,总比你天天担心,没有个结果强。再说你的那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能看出来你很在乎它,担心它。这就是对未来的恐惧。这种心态其实不对,我们在是生活,当下好好生活是关键。你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和人的交流,什么事只是自己乱想,让自己感觉孤独无依。想想看,你还有父母啊,全世界都抛弃你的时候,父母也会坚定的维护你。你还有同学和朋友们,你不是一个人。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是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一系列的物质景致说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上层社会,富贵安闲,但环境中也透出一股异样的冷清寂静。“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接着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恋梅之事,词意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主旨。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梁代天监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有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旁徨,终日不能去。”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附着所致。按清照的理解,何逊扬州是寂寥的。如今寂寥环境独自面对梅花,清照亦产生了“何逊扬州”般的寂寞与苦闷。
词人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想象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6h0Ly3JO4MMMTMjqauzdw
pwd=mq8p 提取码: mq8p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