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一堵墙。这堵墙无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是无边无际的,无限的长无限的远,你就是过不去。请问那是什么?那就是死亡。既然我们最终都会走向死亡,那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体验人生的过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是我们自身所获得的,值得去思考的。然后从中找到生活的目标,追求目标的过程,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人活着不是为了死去,而是为了体验活着的过程,享受人生活着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
“迟驻短歌人间大梦”是一个词语组合,可将其拆分为“迟驻”、“短歌”、“人间”和“大梦”四个部分进行理解。
1 迟驻:词语含义为迟疑停留,形容行动上有所停留,无法前行。在这里可能暗示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犹豫,导致未能勇往直前。
2 短歌:通常理解为简短的诗歌,常常用于表达人生短暂、时光无多的感慨,或者是表达某种欢乐的情感。在这里可能与迟驻形成对比,展示出主人公内心对于短暂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
3 人间:通常指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相对于“天上”或“仙境”而言的。在这里可能表示主人公正处在人生的这个阶段,经历着种种人间的悲欢离合。
4 大梦:有多种含义,可以理解为宏大的梦想,也可以理解为虚幻的梦境,或者是说一场重大的盛宴或活动。在这里可能与短歌形成对比,暗示主人公对于追求梦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出对于人生如梦的感悟。
综合来看,“迟驻短歌人间大梦”可以理解为:在人生旅途中,因为犹豫停留而错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仍然心怀对人间生活的感悟和对宏大梦想的追求。
对比:
两部舞剧都是同样是以敦煌文化背景创作。
首先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舞蹈本身。
《丝路花雨》的舞蹈是从敦煌壁画模仿而来,是把壁画中静态的人物画面拿到现实中来,再人为地把它串联起来;而《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为剧情创编出来的,是用舞蹈在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梦》的舞蹈是用来写人的。
当年的《丝路花雨》曾经为中国的民族舞蹈创造出一个流派――敦煌舞蹈学派,但在普通观众的心里,则留下了“反弹琵琶”和“飞天造型”的深刻印象。与《丝路花雨》较为单一的“壁画舞蹈”相比,《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不拘一格、多元丰富的,既有中国古典舞,也有民间舞,还有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
其次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主题也不同
很显然,不论是《丝路花雨》还是《大梦敦煌》,两个舞剧都依靠的是编出来的故事。但即便是“人造故事”,也因为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故事最基本的关注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舞剧最终带给观众的“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
《丝路花雨》首演于1979年的5月,刚刚从几十年的“阶级斗争”现实中走出来的人们,还不能放弃“这个世界是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矛盾世界的观念”,所以,即便是在强调中外友谊交流的故事中,也难免要带上阶级斗争的色彩。而比《丝路花雨》“年轻了”整整20岁的《大梦敦煌》,则刻意把所有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人性的主题之上。陈维亚说:“我们一开始就已经确定是要写故事的,而且,一定要写最普通,哪怕是最底层的人的故事。每当我们走在沙漠上,我们都会想,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正埋藏着一个美好的故事,一定是那个时代用生命孜孜以求创造敦煌文化辉煌的普通人,那些无名的画工。有故事就一定有情感,有情感就一定能产生戏剧的张力,最后,这些情感在艺术的加工后,能让所有观众达成共鸣。”
虽然时隔20年,但《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都分别依托敦煌文化的大背景,建立起了其自身在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的地位,并且以他们的存在,引出了中国民族舞蹈方向性的发展话题。与《丝路花雨》时代相比,现在中国的舞剧已经进入了真正多元化的时代。《大梦敦煌》中做到舞蹈或者舞剧表现的手段极大的丰富,能够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让的舞蹈来表现人,怎么用舞蹈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化语言,让世界通过舞蹈了解中国。用爱情这个世界通用的字眼,在敦煌的历史背景上构建起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用舞蹈讲故事锁定在敦煌和中国舞剧的版图上,最后,不仅仅中国观众喜欢,也是中国舞剧走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悲凉。这句意思是,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梦是空虚的,转瞬即逝。第2句人生几度悲凉,表达了人生的坎坷和短暂,好像过客一样,来去匆匆,词人在此刻,极度伤怀。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悲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写出了苏轼独自一人在异乡的感伤。作者苏轼是北宋文学,书画家,也是美食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但在仕途上,受旁人嫉妒,屡屡遭人排斥,以至于最后差点送掉性命。苏轼一生中曾被贬过三次,第1次被贬黄州,原因是他反对新法,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便被贬入黄州。第2次被贬入惠州,其原因是守旧派太皇太后病逝,变法派抓住机会打压旧派,再次被贬。第3次被贬儋州,这次被贬原因更简单,新派占了上风,为了彻底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旧派,所有旧派人被贬,苏轼是其中之一。
西江月这首词应该是在苏轼第1次被贬黄州所作。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点。其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悲凉,这两句最能体现当时苏轼的极度悲凉的心情。拥有满腔热血。旷世奇才的苏轼一心为国效力,造福百姓,但多被小人嫉妒陷害。感叹这人生,恍如一场大梦,流露出的悲伤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苏轼虽然被贬,但仍然心系国家,他依然把盏凄然北望,等待国家的召唤,之心招然可见。同是华夏儿女,我们后人也要学习前人的气概,为我们国家富强而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