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的诗句

关于植物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雁的诗句及寄托的情感

关于雁的诗句及寄托的情感 1在诗中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雁又叫鸿。十一、十二月南飞,六、七月到北方去。在北方繁殖。古人有鸿雁传书一说。在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或渲染气氛,表现环境悲凄;或状写景物,表现高远寥廓;或代指书信,表现殷切期盼,或比拟自身,表现孤傲落寞;或触动游子思妇,寄予浓浓乡愁亲情。意象之盛,表意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如借雁抒离思:“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借雁叹孤寂:“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借雁表忠贞:“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借雁话凄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借雁抒豪情:“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等等。

雁这一极具张力的意象,以其丰富、深邃、独特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雁文化,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

2诗中雁表达什么情感

你说的是这首词里的雁吗?

雁过也”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还是这首里面的雁?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民歌《送别》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 牧《归 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还家万里梦,为客无更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 适 《除 夜 作》

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下更无尘平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 觏 《乡 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一章》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虞世南的《蝉》一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原诗

《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后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引发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处:

赠汪伦

赠汪伦

作者: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原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诗词中抒发作者情怀的语句很多如"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表达了诗人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这本是张志和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的欣赏。

1、《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赏花饮酒诗》(宋)秦观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水仙子·夜雨——作者: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释义: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2、乡思——作者: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释义: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3、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4、别董大二首——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释义: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释义: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其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