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舞学生在长城跳舞为祖国庆生,从他们的舞蹈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北舞学生在长城跳舞为祖国庆生,从他们的舞蹈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第1张

河南卫视又一次凭借美好的舞蹈视频成功出圈了,这次河南卫视携手的是某视频网站,推出了一些相关于舞蹈的小视频,这些视频系列是叫上下舞千年,让北舞学生用舞蹈展现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这些小视频与之前河南卫视推出的奇妙游等借助于VR和AI的作品并不一样,这次的系列短片更像是一个精华版的舞台呈现。

北舞学生上长城表演,展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河南卫视邀请了很多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们,通过全国各地不同的舞种,为观众们展现中华民5000年来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从秦代到魏晋再到大唐,中华这5000年的历史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而且也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再去传承和学习的。从篝火时代开始中华舞种慢慢发展,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舞种被挖掘,而这些北舞学生们用他们精湛的舞蹈功底。为我们呈现了不同时代富有个性和特色的舞蹈,让观众看得非常过瘾,而且他们还原了很多不同朝代经典舞蹈作品,比如说秦王点兵,梁祝,还有闻法飞仙等。

北舞学生去到长城和北戴河等景点欢乐起舞,网友直呼太过瘾

很多舞蹈作品和舞种已经在历史的迁移中逐渐消失,而河南卫视这次邀请这些北舞学生还原历史文化,让我们再能追溯并看到5000年历史文化里面所遗留的这些经典的舞蹈,真的是难得的一件事情,这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在镜头下,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北舞学生们还特意来到了长城、北戴河等中国代表性景点进行取景,在山河之间飘飘起舞,展现了现代年轻学生的风采,让网友直呼太精彩。

这些北舞学生用美丽的舞姿为伟大的祖国庆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河南卫视每次给我们带来的舞台都非常精彩,像是《唐宫夜宴》还有《敦煌之女》等作品,都是非常精湛的舞蹈作品。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是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最富神秘色彩、浪漫情调和历史意义的民间故事之一。梁祝独特的魅力就在于,这个故事既艺术化地记录了深刻的历史悲剧,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幻想因素。传说的“人人共爱、处处为家”的特点,或许正是它的巨大而深刻、广泛而恒久的魅力之所在。梁祝传说是一部宏伟的交响乐,奏出了爱情的颂歌、自由的颂歌、和生命的颂歌。

  

  其大概故事内容为: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感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并不是寻常的男女之间的爱恋。祝英台爱上梁山伯,确乎是女人对男人的传统爱慕,无须大惊小怪,但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变化,很值得我们细加回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在“梁祝”文本的入口,伫立着梁山伯的英俊身影,他正形单影只地行走于访学的道路,这时,另一个出门访学的婀娜“男子”即祝英台出现在他孤寂的视界里。异乡求学的梁山伯遇见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友情之火自然的从他内心升起。在三年的朝夕相处中,祝英台私下爱慕着梁山伯,以为只要她还原为女妆,梁一定会加倍欣喜和娶她为妻。在分别之际,她含蓄地向梁山伯发出了隆重邀请,希望他能准时到家里迎聘她的妹妹“九娘”。这是一个旧时代女子向男人所发出的暧昧而动人的呼吁。后来的事件发展变得越来越富于戏剧性。当梁山伯在赴宁波当官途中专门前往探视祝英台时,家童声称府上只有“九娘”而没有“九官”,这使梁猛然意识到他犯了一生中最严重的错误。我们可以想象当朝夕相处的同性“损友”,突然变成了一个千娇百媚的女人,还是那个自己要来求亲的“九娘”,内心震撼可知!但有句话说:爱情的初始阶段,往往是友情,而诚挚的友情是爱情的必要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载同窗,又是“日同桌,晚同床”。如此,可以知道,他们有很好的爱情基础,尤其是祝英台是女人的事实公开后,梁山伯、祝英台更是你有情、我有意。本来两人是可以永结同心,携手迈入婚姻的殿堂的。但就是由于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以及马文才的横生枝节,使这对有情的男女最终只能“死后同穴”。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本来是多么的美好,然而,这样的一对有情有义的男女的爱情只能以非花好月圆,皆大欢喜的结局结束。这于梁山伯、祝英台两人而言,是他们的悲剧。要恨,就恨他们生不逢时造化弄人。试想,在当代的婚姻制度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一对痴男怨女一定不会以这种悲剧的结局而收场,人们会成全他们的。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悲剧出现呢?在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和不同的经济地位下,决定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和社会机制必然产生并越来越牢固。这种男尊女卑,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剥夺了妇女学习求知的权利;婚姻包办制,剥夺了女子爱情和婚恋选择的自由。人们渴望自由和封建制度本身所形成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婚姻上就是婚姻自主和婚姻包办之间的矛盾,也是梁祝悲剧的深刻根源。

  

  梁祝传说的悲剧成因除了包办婚姻制度,与梁祝性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梁祝戏剧,还是梁祝传说,其中梁山伯的不辨雌雄,以至近乎木讷,都是为了刻画梁山伯“志诚君子”的形象;而祝英台为梁山伯殉情,则主要是要表现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诚与专一,故事的主题是歌颂两人纯真无邪的爱情及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故事当中人物的行为或情节的安排,都服从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的需要。梁山伯对异性反映是迟钝还是敏感,祝英台是以身殉情还是从命另嫁,都是由两人的性格决定的。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剥夺了妇女学习求知的权利;婚姻包办制,剥夺了女子爱情和婚恋选择的自由等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祝英台所表现的,则是当时常人难以理喻和做到的“离经叛道”:她为了求得贤士为偶,不仅打破了“男女七岁不同席”的枷锁,而且大胆地女扮男装走到男子中间,与他们一起求知求学;她从三年实际接触中看中了梁山伯,竟不顾“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成规亲自托嫁妹,一“实则以身相许”;她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竟然作出以身殉情的壮举。她的行动,惊天地、泣鬼神,赢得了多数民众的同情。反之,倘若祝英台没有离经叛道,为爱情抗争、为真爱殉情的精神,那么梁祝伤别后故事就结束了。因为嫁为马家妇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与常人一般,就没有什么离奇故事可说了。那么梁祝爱情故事还会千古流传吗?而在流传的梁祝故事中,正因为有了奇女子祝英台的“离经叛道”,才使梁祝爱情故事曲折、感人,从而得以千年流传不衰,堪称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是祝英台出门读书时遇到的一个朋友,他们同馆读书,结为兄弟。他学成别后,有事未能如期践祝英台之约,后至祝家拜访,方知祝为假扮男子,自愧愚鲁,不能辨识。他得知祝已聘马家后,懊悔不迭,回去相思成病,两月即身亡。而在清代邵金彪写的《祝英台小传》中,则称梁山伯“自以家贫,羞涩畏行,遂至您期”,待当上勤令后才敢于“过祝家,询九官”。从冯、邵的故事看,梁山伯是十分憨厚而平常的人。有条件的男儿求学在当时是天经地义之事,并无奇特之处,梁山伯就是这样平常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而不辨男女,实在是有些愚讷,还因贫羞涩畏行,拖延约期,性格怯懦。更令人痛惜的是当知祝英台已聘马氏,只能懊悔不迭,忧郁而死;不敢作出抗争之举。如果梁山伯不是平、愚、怯、迁之人,也有祝英台为爱殉情的精神而去抗争,也许又会走出双双逃亡、另觅乐土的叛逆之路,其结局就可能变成历尽艰辛,苦尽甘来。然而,梁山伯就是梁山伯,以他平庸憨厚的性格,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不作为”的梁山伯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就此而言,梁祝悲剧是性格悲剧,两人的性格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梁山伯的憨厚质朴及在求学过程中的心无旁骛,使他不能洞察祝英台的女性身份,因而错过了与祝英台缔结良缘的大好时机,而祝英台对爱情的执着专一则造成了她以身殉情的人生结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5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