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身边的感人故事

抗疫身边的感人故事,第1张

2020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大自然也是。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接近有三个多月了,各个省市封城封路采取各种防疫措施,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大家有目共睹,我国的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里我想分享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他们是我的亲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付出让我觉得很光荣!

我的姐姐是一名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之后,她被调去一线,也因此,她和我们已经隔离了很久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了,但是通过朋友圈,我可以看到她一直在为战疫付出,每次视频都没有办法看清楚姐姐的脸,防护面罩下说话的声音也不是很清楚,但每次就那么几分钟的通话,我也能感受到,奋战在一线的他们,真的有拼尽全力的抗疫。

姐姐好不容易发的一次朋友圈

同时我的爸爸也是这次疫情中的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的执勤 。他和其他志愿者帮社区分配物资,有水果,有蔬菜,一直默默为大家付出着。

当时爸爸在为社区分发物资时拍的照片

还主动为防护隔离点建立隔离栏,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不愿意动工,大家都害怕新冠病毒,但是总要有人站出来,于是我的爸爸,他主动站出来了。

老爸为疫情助力。

我相信大家也一定在时刻密切关注疫情消息,我们湖北现在新增长已经为零了,并且过几天武汉就实现解封,现在街头陆陆续续出现路人流,我们的城市正在好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可喜可贺的消息,相信不久大家就可以在学校有见面啦!

这次疫情里,不仅仅是我的家人,还有很多让我觉得很感动的事情。朋友圈里我看到有同学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做了志愿者,也有同学晒出了自己为防疫工作捐赠的物资捐款,除了那些最美逆行者和奋战在战役一线的医护人员作出的伟大贡献,武汉每一个人都在献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一点点,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城市赶快好起来。

通过这次疫情,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家的心都是系在一起的,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以及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大家都在为这座城市而努力,希望我们的武汉赶快好起来!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面对这次疫情,总会有人为我们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冲在一线,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抗击疫情感动人物先进 事迹 故事 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故事1

 _同志是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树蓓街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一名西藏边防服役26年、社区工作19年、党龄45年的老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疫情,_表示:“作为一名***员,一名老兵,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保护好辖区居民,我责无旁贷”。

 01作为党委书记,责任在前

 苟书记一直关注武汉疫情。1月23日,在参加完街道防控工作部署后,苟书记立即召集会议社区两委会议,制定了以党员为先锋、以支部为堡垒、以院落为阵地工作方针。

 一是社区两委分片分院,入户排查,落实好排查、隔离 措施 ;

 二是向各二级支部下达任务,要求支部要将不聚餐、不串门等防控措施宣传到位,党员必须执行,身体条件允许的党员要参与院落入户排查工作;

 三是面向辖区54个院落,逐个开展防控宣传,落实防控责任。

 四是做好辖区商铺企业的防疫宣传,切实落实防控措施。

 五是明确防疫重点,每天对全社区街道、院落、市场做到2轮消杀,对碧蔓汀布控得力力量,仅2天就完成了3000多户居民的排查。共设置54个防控工作点,开展了3轮排查,居家隔离118户292人,做到了辖区应隔离尽隔离,无瞒报人员、无病例发生、无病例扩散。

 02作为老兵,冲锋在前

 社区防疫工作千头万绪,树蓓街10000多户居民更是情况百出,苟书记认为自己不能坐在办公室指挥、听汇报。

 一是带领社区两委,对辖区宾馆、居民小区、沿街商铺挨家挨户地宣传和摸排,提醒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不串门”,协同物业做好小区的封闭管控,要求对所有进出小区人员、车辆进行详细询问,严格登记好从哪里来、有没有发热,家里有多少人等等,做到“四登记、四询问”。

 二是每天巡视社区各防控点位,对防控中的疑难问题更是亲自上阵,想办法、做工作、教 方法 。如对个别居民谣传邻居从武汉回来的事,苟书记直接出面找了当事双方,在调查取得可信行程的基础上,一是要求传谣人自己出面澄清,二是对传谣人进行了批评 教育 。

 03作为长者,关怀在前

 社区防疫工作任务重、事情多,社区工作人员年轻,苟书记总是肯定在前、帮助在前、关怀在前。

 他一是要求社区两委要多关心院落防控人员,肯定他们的贡献,也要指出工作的不足,多想具体的操作办法。

 二是真诚关心隔离人员。考虑到居家隔离人员易产生情绪波动,还要求网格员做好后续工作,经常电话联系隔离户,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关爱,确保安心居家隔离。

 三是自己以身作则,他每见到防控人员,必说“辛苦你了!”,就连工作餐,苟书记都让坚持其他工作人中先吃,自己最后吃,有什么吃什么,他的说法是“我年纪大点,饿过肚子,禁得起饿”。

 04作为儿子,忠在孝前

 _同志65岁了,他连续10多天只吃泡面和饼干,天天和年轻人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上。1月23日接到街道防疫工作会紧急通知时,他刚把年届九旬的老父亲的从苍溪老家接来成都,还没来踏进家门,他的儿子也从云南回来过年。防疫1个月来,他几乎每天不到8点就出门,常常晚上10点过才回家,他没有陪家人好好吃过一顿饭、聊过一次家常。他对父亲说:“你在家不出门就很安全,社区2万多居民更需要我”。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故事2

 越到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卓宿镇副镇长兼妇联主席_同志,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作为,动员辖区党员、团员、业务骨干等力量,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带领镇村妇女干部迅速行动,组建乡镇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发动广大妇女群众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从年三十正常上班一直到现在,无数个通宵的夜晚,24小时看重点户湖北回来人员,夜晚还要做各种报表,排查各类疑似人员,统筹协调各类事宜,做到上传下达并安排部署。听她说,能回家的时候也很晚了,经常回来县城路上就她一辆车,三个字形容她现在的状态“真累啊”!

 但是她没有退却,和男同志一样坚守,虽然大过年的没有陪伴家人,照顾孩子,一直在前线战斗。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在情人节那天夜晚,同疫情防控小组的成员们一起加班到深夜,将全镇重点监测人员录入钉钉办公系统,系统内容繁多,涉及个人信息、往返路径,亲密接触人员以及家庭住址信息等。信息之庞大,大家都在分秒必争。这时,小组成员郑贤从兜里掏出了一个鸡蛋递给了她,让她必须吃掉。大家这才知道她从中午到现在一直没有吃饭,持续不断的工作量,让这样一个工作带头人,没有空闲时间,一心钻到工作中去,只想把这份工作做好,自己多干点,让大家轻松点。这种奉献精神,难道不是我们所倡导和学习的吗

 而且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领导的架子,她总是率先示范,带领大家一起承担任务,并且会干的更多一些。尤其是对全镇人员进行全面摸排行动中,她带领疫情防控小组成员,深入到一线去,挨家挨户排查摸底调查,是否去过疫情所在地或者接触过疑似人员,人手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人员基本信息、动态、行动足迹以及亲密接触了哪些人员,都详细记录,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故事3

 _,女,48岁,中共党员,现任_省南阳市卧龙区梅溪街道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自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上午接到上级通知以来,她已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坚守了整整30天,她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扎实工作,带领社区干部和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展现新时代一名***员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质。

 迅速召开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大年三十上午,_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社区全体干部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新型冠状肺炎的通知,决定成立以她为组长、社区主任侯焕之为副组长的新型冠状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成立幸福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总支。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社区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小区为单位,设立2个疫情防控责任卡点,由社区干部和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24小时执勤,对小区、居民点实行封闭管理,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

 逐户登记排查,确保群众健康。幸福社区位于市中心,辖区22个家属楼院(其中11个无主管楼院),3个居民点,约3600余人。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辖区人口流动性大、外来人口数量多,给_及其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压力。面对挑战,_带领社区干部在第一时间逐户排查,确保不漏统一人。_和社区干部分成6个小组前往小区、单位和门店进行登记,重点排查从湖北及武汉返乡人员,登记造册,询问其身体情况、活动轨迹等,并对该类人员密切关注。在入户排查登记中,少数居民有抵触情绪,甚至恶语相向。面对不配合的居民,她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释,告知居民新型冠状肺炎的严重程度,安抚居民们的情绪。她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居民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我们把党和政府的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

 设立防控卡点,切实做到外防输入。设立2个疫情防控责任卡点,配备红外线测温计、酒精、84消毒液等,由社区干部和社区在职党员24小时轮流值班,居民持出入证体温正常方可外出购买生活用品。对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不许进入小区及居民点。开始部分居民不理解,认为自己的家出入还得受限制,牢骚满腹,甚至侮辱值班人员。当值班人员告诉_时,她总是安慰工作人员,为了群众健康,咱们受点委屈算什么。一次,_在梅溪小区卡点带班时,一年轻人要进小区,值班人员不让他进。年轻人恼羞成怒,他认为自己在小区租有房子且体温正常,进去拿上东西就走,值班人员不应该阻拦他。_耐着性子给小伙子讲道理,经过20多分钟的劝说,小伙子终于同意返回。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每次_都是苦口婆心的规劝,直到外来人员返回为止。尤其是晚上值班,又饿又冷,但_从没有缺席一次。她说,作为党支部书记,就应该带头冲到一线。

 热心服务,为居民解忧排难。由于社区对各卡点及各楼院严防死守,居民外出必须持出入证,且每户每5天方可一人外出购买生活用品。为此,_在各居民点召集分包楼院负责人建立微信群,居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在微信群中发布信息,社区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登记、落实,物资到位在社区分发后,送给居民。对于老弱病残的居民,_每天通过电话或亲自登门询问生活情况,自己购买米、面、油、蔬菜、肉、蛋、奶等送到家中。2月12日中午,王颍辉正在社区办公室吃午饭,接到在国税局家属院居住的隔离人员岳某的电话,家里的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快完了。王颍辉放下碗筷,第一时间到超市买齐了所有东西,送到隔离户岳某的家中。国税局家属院的隔离对象张某体温计坏了,王颍辉知道后,把自己仅有的一支体温计拿出来送给了张某。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愧疚化为动力,无悔坚守到底。_的公公偏瘫在床,平时离不开人,_只能留其爱人一个人在家照顾,自己却还坚持冲在抗“疫”一线,在这个特殊的 春节 里,她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毫不犹豫地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经常干工作干到半夜,最后在社区办公室打地铺睡觉,有时候十来天都没有回一次家,父母打电话说:“这么久你都没回来了,你在一线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好辖区居民。”她说:“疫情一日不退,我就一日不退。”坚定有力的声音,无不彰显着***员的本色。

 _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社区工作者,始终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和"战斗堡垒"!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故事4

 _,男,1965年生人,现年55周岁,中共党员,淄川交警大队双杨中队民警。进入疫情攻坚战以来,_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淄川交警大队年龄最大的勤务民警,他身先士卒,冲在一线,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淄川交警吹响了战“疫”集结号,所有民辅警取消休假,实行一级勤务,_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争当执行防控疫情措施的表率,始终坚守维护辖区稳定、路畅人安的第一线,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严守纪律、服务辖区群众。

 当大队下达在滨莱高速淄川收费站设置24小时检查站的指令后,他便临危请命,作为首批执勤人员坚守在滨莱高速淄川收费站的防疫一线执勤点上。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全力投入到阻击疫情一线。执勤中,他每天在路面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小时,从农历初三开始,_累计出勤90余小时,为了联勤联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他有时一天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为了坚守执勤点,吃住在警车上更是成立家常便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坚守,只为那一份使命,那一份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仰。

 _同志于2009年由部队转业来到淄川交警大队,他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干一行爱一行,在部队时他已是技术团级干部,到地方后又从科员干起,对此他毫无怨言,从最基本的交通管理业务学起,很快成为道路交通处理、一般程序办理等业务方面的专家。

 工作中,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经他办理的案件,均让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他对群众温暖如春、耐心体贴,老百姓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他聊聊。在中队,他既是老党员,更是老大哥,对年轻民警、辅警他真心关怀,全力传、帮、带,深受中队同志们的爱戴。在这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战斗中,_同志又发挥出老党员的带头作用,为中队全体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疫情面前,淄川交警所有警员在深蓝警服下,他们也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主心骨、顶梁柱。在这个万家灯火又万众一心的关键时刻,是千千万万跟他们一样的奉献者,舍小家为大家,不惧万险千艰筑起“万里长城”,疫情在前,交警不退!

 抗击疫情先进事迹故事5

 _,男,中国***员,2009年7月入党,现任湖北省_市高新区米庄镇车车城湖社区支部副书记。自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役打响以后,_同志深知疫情就是命令,人民群众的安全重于泰山。根据省、市防疫工作安排,高新区米庄镇车城湖社区取消春节假期,全力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_同志更是积极听从镇党委、政府号召,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并及时联系辖区各个物业对小区进行全面消

 毒、连续10多天都能看到他在小区里为居民忙碌的身影。_常说:“社区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女同志,在关键时刻,无论是作为一名党支部

 副书记,还是作为一名男同志,任何时候都必须挺身在前”。在疫情高发、医疗资源紧缺时期,只有一个普通口罩,他仍坚守在辖区重点出入口,并对小区出入人员进行逐个检查体温并做好登记、对来往人员宣传戴口罩勤洗手,耐心劝说不配合的居民做好自我防护。为更好的做好疫情防守工作,晚上加班到11、12点对他来说是习以为常。因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家中身怀六甲的妻子只能独自照顾六岁的女儿所以社区就成了他临时的家,他一住就是20天。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面对疫情,他不畏惧、不怕难、不退缩、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员初心使命,当好疫情防控“带头人”。

 他们是父母,他们也是儿女,此时此刻,他们更是防疫一线上的“最美逆行者”。不论是十七年前还是十七年后,他们依然选择冲锋一线,他们的身影是防疫路上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那你知道抗击疫情的感人 事迹 和人物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人物5篇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人物1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人物2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 夜逆行奔赴武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 申请书 。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武汉,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张忠德说。

 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人物3

 __镇__村党总支__支部党小组长__,今年已经 __ 岁,但作为一名老党员和镇党代表,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新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中,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本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__在村疫情防控小组的带领下,日夜坚守在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线,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条件简陋、生活不便、身体疲惫等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开展疫情宣传、卡口封堵、消毒灭源等各项工作,年近 60 岁的他,连续多日的工作,身体有些疲惫,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以身作则,靠前指挥。__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本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精心组织,靠前指挥,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群众由衷地说:“在关键时刻,还得靠党的组织。”组织党员对村组进行地毯式排查,了解外来人口,对来自湖北省各市、特别是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武汉返乡人员和车辆进行劝返、宣传和登记,确保及时掌握、及时处置,充分发挥了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稳定我村防控形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像__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甘愿冒着被病毒传染的风险,冲在一线,向群众宣传疫情形势的严峻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他们不分日夜,不畏辛苦,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只因他们的名字叫“党员”,他们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

 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人物4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 春节 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_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 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 措施 。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____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__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__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人物5

 1月23日(农历二十九),__街道__社区党委书记__接到街道办疫情防控工作电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迅速放下手中事情,跟家人交待几句,立马奔赴工作岗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__每天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手机从不敢离身片刻,时时关注每一条预警信息。每当辖区内有湖北返乡人员归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会立刻赶赴现场入户做好户情档案登记。

 每一次都是与湖北返乡人员“最近距离的接触”,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__从不畏惧。他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物管、门卫等力量,开展“敲门行动”,累计张贴 标语 9幅、告知书50余份、通知200余份等,全覆盖宣传、排查,确保湖北返夹人员不漏一户、一人;他迅速组织队伍白天黑夜巡逻,对辖区内宾馆酒店、小旅馆分组上门摸排,按照网格分组深入小区、楼栋,张贴通知,给辖区居民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提醒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号召居民春节期间不串门、少去公共场所,取消聚餐;他积极会同__派出所民警,对辖区小旅馆、茶楼、 麻将 馆、网吧、KTV等娱乐场所进行关停。

 “辛苦了,你们自己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千万注意安全!”、“我们会自觉在家里,请你们放心!”在摸排走访中,一句句辖区居民温暖的话语,让__感动,他也以实际行动温暖了居民群众的心。

 __的妻子也是__镇的村社干部,目前夫妻两人都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家里只有一个_岁的女儿,每天中午都只能在家吃牛奶、面包。对孩子,疏于照顾,__心存愧疚之情,但他无怨无悔。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同事们常说他“大疫灭亲”,舍小家顾大家。__却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党员冲在第一线;作为***员,唯有挺身而出,相信通过我们各方协作、共同努力,就能打赢疫情防控战!”

相关 文章 :

1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5篇最新精选

2 关于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精选5篇

3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4 2020年抗击疫情感人事迹征文精选5篇

5 抗击疫情逆行者感人个人事迹5篇精选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在本次的抗击疫情期间,有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它们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才是我们国家国泰民安的保障。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抗击疫情的温暖故事

1、开货车运送物资不求言谢的大姐

在武汉疫情全面爆发期间,有这样一个暖心又感人的事迹。一辆装载着31吨酒精的大货车最终安全达到了武汉,而运送物资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司机,她连夜赶路独自一人开了将近24小时的车,在将这些物资送去武汉的时候,她婉拒了工作人员的谢意,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帮着大家一起卸货。

2、你需要口罩吗免费的

在成都,一位小哥因为在地铁上发口罩的一段视频而走红,这一举动也让许多的网友为他纷纷点赞表示支持。他不停地向着地铁上一个个的人走去,“你好,需要口罩吗免费的。”背着小小的黑书包散发着大大的温暖,让人感动,非常具有正能量。

3、这些不多,但都是新鲜的

武汉的一家酒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来自于一位淳朴的农民,他带来的是新鲜的大白菜,据悉这位师傅姓秦,在收到他的礼物时工作人员打算给他报酬时,他连连说不用,因为他听说从上海北京等地来的医疗队在这家酒店,想给医疗队做一点贡献,这些菜虽然不多,但是都是新鲜的。

感谢有你,你的“支援”,是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动力。

4、经历过痛苦,但我仍爱人

“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受害者家属林生斌在肺炎疫情全面爆发期间向红十字会捐赠了5000个口罩,因为搜集不到口罩物质紧缺,他一直在奋勇出力,这一行为也受到了不少网友纷纷的点赞,虽经历过痛苦,但他仍愿在爱中前行。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1、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由于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2、因为有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勇士,因为有那些多行善举的义士,即使身处疫情寒冬,我们依然笃定,走过冬天便是春。暖!老兵给武汉捐款万元转身就走。

3、“时光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

2月2日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驰援湖北66岁的王卫国,把医生女儿王婷送上前往武汉的飞机17年前奶奶把同样是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抗击非典的战场。

4、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

5、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起武汉这个84岁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却哽咽了。

6、这些刻在我们脸上的印痕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一线医护人员的脸,被口罩、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他们为了不上厕所甚至不敢喝水、戴上成人纸尿裤工作,而这一切只是因为脱卸一次防护服就要经历27个步骤12次手消花费非常长的时间。

这些都是发生在疫情期间的真人感人事迹,让人值得佩服。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疫情还未接触,切记不能麻木大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