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的黄菊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知过了几年几岁;苏子的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不知度了几春几秋。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中秋时。
遥记儿时,每临中秋,定会围着妈妈不停地问“妈妈,妈妈,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就可以吃月饼了?”儿时,期待中秋,似乎只是期待一块月饼。可能也不是因为月饼真的很好吃,只是觉得一种和节日有关的饼,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吃,肯定不一般,就像清明期待槐花包,端午期待粽子一般。儿时的想法,总是很单纯。
“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样天真烂漫的日子,在我们碎碎的脚步里悄悄溜走。再回首,已不知从何拾掇。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背筐篓……”宽宽的院子里,粗粗的槐树下,同龄的孩子手牵着手,跟着明亮的月亮来回地跑。真的很奇怪,我们向前,月亮也向前;我们向后,月亮也向后,好像月亮成了小跟班。那时,会很骄傲地跟爸爸妈妈说:“你们看啦,月亮都听我的话,我多厉害啊!”那时不懂得什么叫相对运动,脑袋里满是童话般的思维。
哥哥说:“老妹,你看,每次你生日,月亮都躲起来了。它肯定是不喜欢你。”我哭着跟妈妈说:“妈妈,妈妈,为什么月亮不喜欢我啊?我又没有惹着它。”感觉真的像是被讨厌了,心里委屈的不行。妈妈说:“月末没月亮,只要你乖,月亮就会喜欢你。”真的吗?那为什么每次哥哥生日都可以看见很大很亮的月亮?哥哥还没有我乖呢,前些天,他还用石头扔了媛媛家的狗,还不让我说呢。
“不能用手指月亮,不然月亮晚上就跑到屋子把你耳朵割掉。”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一代传一代,可能是想要我们不要养成“指手画脚”的毛病吧。那时,觉得长辈的话都是千真万确,会很听话。如果不小心用手指了月亮,就会很担心地问“妈妈,妈妈,月亮要是把我的耳朵割掉了怎么办?没有耳朵怎么办啊?”如果妈妈在忙,她就会说:“没事,都是骗人的,从来没听说有谁的耳朵被割掉过。”如果妈妈很空闲,她就会笑着说:“谁让你不听话呢,月亮生气了,晚上就要把你的耳朵割去了。不过,你要是听我的话,帮我端杯水来,月亮看见你是好孩子,就不会割你耳朵了。”不管妈妈说什么,都会很担心,会一直用手捂着耳朵,心里想“我用手捂着,你就割不去了。”即使睡觉的时候,也不肯把手放下来。
“月亮里面住着嫦娥、玉兔,还有一颗桂花树。每年中秋,桂花树就会掉叶子。天上的东西,掉到凡间,就变成宝贝了。天上的宝贝,只有好心人才可以得到。”老人们都会这么说。啊,我真的会幻想,我一定要做个好人,然后就可以得到那个宝贝叶子啦,然后就可以买好多好多东西啦。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妈妈说:“老天是可以知道人心里怎么想的,只有那些真正善良的人才可以得到。他们才是有缘人。”老天可以知道人心里怎么想的?那上次我还骂它不该下雨淋湿我的书包呢,它会不会生气打雷劈我啊?忐忑不安,走到哪里都扯着妈妈的衣角,这样过了很久。
时光就像我脚下的影子,一直跟着我,以至于,连它的流失都没觉察。月亮也是,一点没变,我却慢慢长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缺了还可以圆,人走了却不会再回来。在看月亮的日子里,姥爷、爷爷、奶奶、姥姥,先后离我而去。姥姥说:“瞌睡来了瞌睡睡,莫等瞌睡遭了罪。”她真的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陪我看月亮的人越来越少。妈妈会跟我一起看月亮,我会用梳子帮她梳“冲天辫”,然后嚷着问爸爸是不是梳得很好看。身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心就不会长大,就一直是个孩子。
离家了,开始慢慢地摆脱爸爸妈妈容忍下来的幼稚和傻气。开始安静,开始懂得欢笑背后的情绪。
有时,会抬头看看月亮,圆的,缺的,明的,暗的。不知道是月亮惹了心情,还是心情染了月亮。月亮和心情,总是契合得不可思议。
有次,站在天桥,风轻轻地拂过脸颊,看着桥上疾走的人群,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
千万别忽略亲情的细节
0岁,母亲历经艰辛之后,我见到了第一缕阳光。懒懒地靠在母亲的身旁,任凭母亲触碰我那一寸寸肌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蓝天,白云,鸟儿在树枝上歌唱,歌唱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那一年,母亲27岁,她用强健有力的双脚蹬自行车上下班,皮肤白皙,秀发如云。
3岁,我进入了幼儿园。我与其他孩子们在一起。我们一起吃午餐,一起画画,一起观察小树苗,一起睡午觉。我的椅子倒了,你帮我扶;你的彩笔没带,我借给你。母亲非常忙,所以让我在幼儿园住读。但是她仍然不忘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我。记得有一天,我已经上床了。透过走廊上朦胧的灯光,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宿舍门口张望,是母亲!我十分惊喜,但我要让母亲知道,我在学校一直很乖,便赶紧闭上眼睛,装着熟睡的样子。我感到温暖而又快乐,我已经开始了独立生活。
那一年,母亲三十岁,她不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不再常常去逛街,不再常常去卡拉OK,也不再仅仅为工作忙碌,而是更多地为我操心。每到周五,我总是盼望母亲来接我,当她身穿深蓝色制服,佩戴着肩章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同学们总是惊讶地叫道:“哇!你的妈妈是警察!“我总是自豪地向他们点点头,飞快地扑向母亲的怀抱。
6岁,我顺利地考入上海市实验学校。凭借自己的努力,每次考试总是能拿第一。我在现场作文比赛中得了奖,我在全国的奥数比赛中拿了金牌。一张张闪闪发光的奖状让我喜上眉梢。
母亲33岁了,她的单位从浦西搬到了浦东,每天上下班更加辛苦了。乘班车,换地铁,早出晚归。夜深人静时,我从睡梦中醒来,还常常会看见母亲还在为我检查作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母亲乌黑秀丽的头发里有一根刺眼的白发。我对母亲说:“我来帮你拔白头发吧!“”好啊!“母亲笑着回答……”
9岁,最令我难忘的一年,因为我拿到了钢琴10级证书。5年的辛苦努力,5年的汗水,全都聚集在了这一张小小的证书上。就在我手捧证书的刹那间,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所有人都向我祝贺。
那一年,母亲却生了一场大病。外婆告诉我,那年是母亲的本命年,本命年要用红色来避邪。于是,我用我的压岁钱给母亲买了一个红色的手机套。母亲拿到了我送给她的礼物后,开心地笑了。这时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眼角爬上了一条条细细的皱纹……
而今,我已如愿以偿升入了实验学校的初中部。在宽敞的新教室中,在美丽的校园里,我,像一棵绿色的小树苗茁壮地成长着。
……
已经记不清父母曾给过我多少次亲切的爱抚,多少次微笑的鼓励,也许这一切都过于平凡,过于普通,我们常常会将它忽略,直到某一天,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我,突然驻足回首时,才发现正是那一个个被忽略的细节,扬溢着浓浓的爱,时刻伴随着自己幸福地成长。可此时,我们的父母已不再年轻,白发悄悄爬上了他们的双鬓,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已渐渐离他们远去。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当时光在飞逝,当我们整天埋头于成堆的作业,当我们期盼着快快长大时,请不要忽略了身边为我们辛勤操劳的父母,忽略那每一根白发,每一道皱纹,每一个充满亲情的细节。
难忘的亲情
难忘的亲情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小鱼,这些小鱼构成了我难忘的亲情,但我最难忘的亲情是那一条金色的小金鱼……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刚过完年去上学,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春暖花开的美好,可是,我不觉得有什么好。因我在料峭春寒中上学,早晨我冷得牙齿打颤。班上的同学说“你看,她的嘴唇发青。”过了几节课,我回到家里很是不舒服,并躺倒床上睡着了。
我在睡觉中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快起来!小琬!”醒来一看是妈妈。我说:“我好象有点发烧。”妈妈赶紧给我用体温表一量,“体温四十度”妈妈立刻紧张起来。给我的班主任打电话请假,接着,妈妈手忙脚乱拿起杯子到水给我喝退烧药,我仔细的发现妈妈的额头上有豆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滚。我想,妈妈这肯定是急出来的,我一定要病好早点。 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我不知怎么高烧不退,喝了药汗流浃背,妈妈忙着换毛巾给我擦背,一直忙了个中午,连饭顾不及吃,我又睡了……我感觉到妈妈背着我上医院。没想到我就在医院住了一星期零四天。 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每天我挣开眼睛都看见妈妈守在我的身旁。我的病好了,我又发现妈妈黑了一圈眼圈,多了一丝银发……
亲情的力量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业做完了,闲来无聊,便找弟弟一起玩电脑小游戏。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许耍赖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着,弟弟玩完了一局,轮到我了,大概觉得我没有打游戏的细胞,看我打十分无聊,便到外面玩去了。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会儿工夫,就败下阵来。我正准备再玩一局,又想起了与弟弟的约定,觉得不太应该,就大声喊:“弟弟,我玩了一局,你快进来吧!”没有人回应,我又叫了几声,弟弟还是没进来。“哎,不打白不打,再玩几局吧!”我自言自语道。当我正玩得兴致时,弟弟进来了,见我还在玩,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还在玩,是不是多玩了?”“是呀!”我并没有观察到他生气了,突然,他骂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们对骂不久,他骂了句十分难听的,“你……”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弟弟?”他见我哭,心虚了,不敢说什么。我转身跑了。
我扑在床上,不停地哭。不就是为了玩游戏嘛,用得着这样吗?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进来的嘛!再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有错,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会这样呀!想到这里,我又有些后悔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我只好把眼泪擦干。厨房里就妈妈一人,她一见我,不解地问:“你怎么哭了?”“哪有?”妈妈笑了,“你满脸泪痕,最明显的是你一哭鼻子就红,你现在鼻子不是红红的吗?到底怎么了?”我没想到妈妈会这么了解我,但我还是没说。在妈妈再三追问下,我如实说了。妈妈并没有生气,亲切地说:“这没什么关系,一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对方道歉。走,我们把弟弟找来。”弟弟过来了,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妈妈说:“好啦!你们快互相道歉吧!”“对不起,我不该偷玩游戏的。”“姐姐,对不起,我不该骂你。”“没关系!”就这样,一场“家庭风波”平息了。
是亲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误会化解了。妈妈说得对,一家和睦才最重要。没有亲情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们应该去珍惜。
亲情颂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我看不然,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情比友谊重要得多,而人的亲情更是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它们送到树下,压到自己的身子下面。虽然母鸟被活活烧死了,但它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都是以一种无私的情怀面对我们,他们情愿自己饿着,也要我们吃饱、穿暖。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孤儿,没有父母,哪来的亲情?可你小时候在孤儿院受到的资助,不也洋溢着亲情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亲情重如千钧。可如今有些人认为,亲情一文不值。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小孩越来越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了,往往只把父母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唠叨,总是爱理不理的,好像与己无关。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天天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只有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才会想到父母。我还看过一本杂志,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然连自己孩子家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想在孩子家吃顿饭了。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现在也好像司空见惯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学派曾经说过,百义孝为先;《读者》杂志也报道过,养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只有人类才会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在万物中唯有我们人类才有的美德,难道也要放弃吗?也要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吗?不,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们要赞颂亲情!否则,我们还有何颜面自称为万物之灵呢
感受亲情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外婆是个忠实的耶稣教徒。每天晚上,她总是早早地吃过饭,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领着我一起祈祷。因为当时我人还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来一个棉花包给我垫上。外婆一辈子没上过学,但她祷告起来还真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她每说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个“阿们”。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会很清楚吧。只觉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会为儿女子孙们一个个地祈祷:希望这个健康平安,保佑那个一切顺利;当然也免不了许多赞美耶稣的话。然后便是唱歌,这些歌,外婆在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担心外婆会撑不住。于是,我便问:“外婆,您累吗?”她吃力地撑起头:“不许打叉,否则会不灵的。”我将信将疑地盯着她,她睁大眼睛,满是一副坚定虔诚的模样。我只好不再说话,无聊地盯着棉花包上发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向耶稣祈祷这类全是迷信,根本不会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开始向外婆宣传: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她听了嘴巴扁扁,苍老的脸一提一提,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了泪。看来她被触怒了。是呀,平时亲戚朋友们根本不信这一套,现在连我——这个从小一起陪她祈祷的人都开始怀疑,疏远她了。她颤巍巍地说:“谁说的?心诚的人是准能打动救世主的!”
我不再与外婆争辩,也许她说得有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老人家并无恶意。祈祷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忆起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妈妈送来的棕子。那不时飘着的香味,让我潸然泪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诗:
外婆亲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缕清香,
弥漫着亲情。
我打开粽子,
看见熟香的米粒上,
闪动着亲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呛心里。
我大口嚼着粽子,
两行热泪,
烫伤了一双手……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张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7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比赛完,我觉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赛场外的张国政其实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赛后当着所有人叫电话那头的妻子“宝宝”,并毫不羞涩地说“老婆,我爱你”,似乎完全不像内敛的东方人。但在听过太多感谢领导、感谢教练之类的赛后感言时,张国政的表白显得天真却令人感动。
张国政与妻子高文娟可谓是一见钟情。1999年,张国政去看望北京体育大学的同乡,无意中见到了当时还是北体大某班班长的高文娟。“她像一道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张国政笑言:“我见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一见钟情。”就这样,张国政展开了他的爱情攻势。备战八运会时,远在云南的他每天都和心爱的人交换一次书信,从未中断。细心的关怀,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张国政慢慢地赢得了高文娟的心。
从相知相恋到结婚一路走来,高文娟见证了张国政事业的起色与辉煌。虽然不常见面,张国政却格外疼爱妻子:“说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她比我棒多了,没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那个时候她的条件比我强多了,和我在一起后,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完全是从头开始。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默默地支持了我这么长时间!”看到张国政赛后接受采访时哭着说:“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湿润了。
不管对于举重还是对于爱情,张国政都采取了最为直接的爱的方式:我爱举重,我就好好练,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爱妻子,我就告诉她,哪怕全世界都听到!〓
罗雪娟:泳池“猛兽”,对手越强她越兴奋
2年前的全运会赛场上,17岁的西子姑娘罗雪娟向泳池兴奋剂黑幕公开宣战。2年后的奥运赛场上,罗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席卷了雅典的泳池,为中国夺取了8年来的第一块奥运游泳金牌。不仅用刻苦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中国游泳在国际上的声誉。
泳池中的“猛兽”是罗雪娟的自喻,但这个“猛兽”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兽”。生活中的罗雪娟是个“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夺冠后一句“感谢所有关心我、喜欢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争强好胜、我行我素的性格。“对手越强,我越兴奋”,是她出征前对担忧她的人说的。“我与西方选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总是在最后关键的时刻爆发,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含蓄的。”这是她夺冠后对半决赛成绩落后的释疑。
罗雪娟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爸爸罗国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妈妈则是百货公司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一家人全部的收入还不到800元,而罗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罗雪娟陪伴着父母一同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在父母眼里,罗雪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为了给家里省钱,她穿得比别人朴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样爱吃零食。现在一有机会,罗雪娟就会陪父母逛街。外出比赛时,她也总不忘给父母带些礼物。罗雪娟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过上安心舒适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这位泳坛美女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我在游泳队待久了,见到好身材的帅哥多了,至少我以后的男友在这方面不要差吧。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领域不说是世界级,至少也要出类拔萃。”
罗雪娟的可爱,不仅因为她骄人的成绩,还因为她的直率和风趣、有才识的语言。
刘翔:追风少年,缔造中国田径神话
12秒91,这是无数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数字,黄皮肤的中国人刘翔,令中国人自豪,让亚洲人骄傲,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当这位“风之子”披着国旗跃上百米跨栏冠军奖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魅力四射、健康阳光的大男孩;当他面对镜头,向世人宣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个天之骄子的自信与霸气!就是这个赛场上咄咄逼人的追风少年,生活中,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邻家男孩。
刘翔的父亲刘学根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返城后在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当司机,母亲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职员。
刘翔从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别体贴父母和孝顺长辈。自从刘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收到过他的礼物,就连邻居也不例外。爷爷腕上戴的手表就是刘翔到日本比赛时买的。但令刘翔永远无法释怀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报答疼他、宠他、亲手把他带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时正是2001年九运会前夕,白天已经到医院看过奶奶的刘翔第二天就要离开上海。那天晚上刘翔收拾着行礼,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住院的奶奶。晚上十一点半了,刘翔让爸爸陪他再去一次医院。
临别前,泣不成声的刘翔恳求爸爸答应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与世长辞,而此时的刘翔正在千里之外参加着比赛。家人直到他当天晚上比赛结束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第二天一早,刘翔匆忙赶到了家中,他来到奶奶遗体前,俯下身,静静地,久久不动。
在刘翔事后补记的训练日记中,只有这样一段内容:“早上6点30分,奶奶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下午四乘一百米。”
现在,21岁的刘翔还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2001级的大学生。平时,刘翔每天训练2小时,其余时间就像其他学生一样,看书、上网、唱歌。
在世界田径短跨的舞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刘翔正开始书写着属于他的时代!
冼东妹:青岛媳妇,11年修炼终成“正果”
从1993年进入国家队,到这次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冼东妹可谓“十年磨一剑”。但回顾她的运动经历,这次夺冠其实早有“伏笔”。
冼东妹还是小队员时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老队员摔老是输,输了就哭。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赢对手为止。正因为有这股子拼劲,冼东妹在国内的比赛中战绩极为辉煌,而却总是无缘世界大赛的冠军。这次首征奥运,就一举夺魁,难怪冼东妹的教练刘永福百感交集地说:“柔道不练上个10年,不要想拿冠军!”用她丈夫刘波的话说:“比赛只有1分07秒,但东妹却为之奋斗了十几年。”
冼东妹是名副其实的“青岛媳妇”,老公刘波恰好也是练柔道出身的运动员,性格豪爽、对人体贴。早在去雅典之前,冼东妹就说如果夺冠,真的要歇歇了。因为在东妹心中有桩遗憾,就是领了结婚证后还没有度过蜜月。
已年近30的冼东妹是在2002年亚运会之前领的结婚证,当时上午登记,下午就到了国家队报到。因为没有时间,当时在广州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只在冼东妹的老家请亲戚一块儿喝了场喜酒。屈指算来,两人认识了10年,可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只有1年多一点。冼东妹到雅典后,刘波每天都要和她通电话,不断地鼓励她:“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话虽这样说,但在东妹夺冠后,这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却再也无法忍住激动的泪水。
领奖台上,冼东妹眼中的泪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众人之前流泪并不是这位倔强的广东妹子的个性。几次伤病、几次退出然后再几度出山,只有这位29岁的老将自己才知道这枚奥运奖牌的分量。最后一次大赛机会,冼东妹没有错过,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冼东妹给自己十几年柔道生涯的最好总结。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
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只有母亲。
小男孩七岁那年,不知为什么,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母亲带着他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能确诊。那是一种很奇怪的病,
没有人可以说得出病名。
像所有求医的父母一样,只要打听到一丝希望,母亲就不惜一切去偿试,就这样试了很多药,都没作用,小孩
的病逐渐恶化,原来瘦弱的身体一点一点越来越干瘦。到后来小孩已经无法站起来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一天,母亲打听到很远的地方有个老中医他的药可以治好小孩的病,小孩服过一点点后,果然有些好转。只是老中医的药很贵,母亲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变卖的东西,只有母亲每天靠上山砍柴,这种最原始的手段维持一家的生计。
一般人的中药都是熬了三遍就弃渣,可是母亲往往要熬七,八遍,淡到实在没有药味了才舍得倒掉,男孩发现母亲每次都把药渣
倒在马路上,被路过的行人踩得稀烂,他问母亲为什么,母亲告诉他,路人踩你了药渣,就把你的病气带走了,这样你就好得快些。
男孩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宁愿自己一个人病,也不想别人得这个病,果然以后母亲不再把药渣倒在马路上了。
日子就在母亲无数的砍柴与期待中一天天过去,有一天男孩发现自己能够站起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冲向后门,想把这个消息
告诉还在深山砍柴的母亲。
推开门,是一条通向山里的小路,水晶一样的月光静静垂下来,路面铺满一层稠厚稀烂的东西,是药渣,那条路少有人走,
只有母亲每天砍柴时经过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凭直觉,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女儿的声音我太熟悉了。这年头发生此类事情也实在是不足为奇。我没好气的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搅得我心烦,有时态度粗暴的回绝,有时干脆不接。
那天,这个电话又一次次打来,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我始终未接的情况下,那边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拨打着。我终于耐住性子开始接听,还是那个女孩有气无力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妈妈说这个电话没打错,是你的手机号码,爸爸我好疼啊!妈妈说你工作忙,天天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我,都累坏了,爸爸我知道你很辛苦,如果来不了,你就在电话里再亲妞妞一次好吗?”孩子天真的要求不容我拒绝,我对着话筒响响地吻了几下,就听到孩子那边断断续续的声音:“谢谢……爸爸,我好……高兴,好……幸福……”
就在我逐渐对这个打错的电话发生兴趣时,接电话的不是女孩而是一个低沉的女声:“对不起,先生,这段日子一定给您添了不少麻烦,实在对不起!我本想处理完事情就给您打电话道歉的。这孩子的命很苦,生下来就得了骨癌,她爸爸不久前又……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我实在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每天的化疗,时时的疼痛,已经把孩子折磨得够可怜的了。当疼痛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时候,她嘴里总是呼喊着以前经常鼓励她要坚强的爸爸,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这样,那天就随便编了个手机号码……”
“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妞妞已经走了,您当时一定是在电话里吻了她,因为她是微笑着走的,临走时小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能听到‘爸爸’声音的手机……”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儿童故事# 导语亲情是世界上最难以言表的感情了,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任何情感在它面前都不足一回事。下面是由 无 为大家整理的短篇亲情感人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我用生命最后一次说爱你
她三十岁,人俏,白白的皮肤,细细的腰。不过,她命不好,先是生下傻闺女,再就是,二十九岁那年,丈夫死了。
后来,她选择再嫁,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男人。
她吃不了苦,何况还有傻闺女。重要的是,他是矿工,收入高低不说,如果出了事故,一般矿主会赔三四十万元。
她穷怕了,不然,为什么这么水灵会嫁给腿脚有点毛病的人。他又老又难看,眼歪嘴斜。
他也知道自己不配,可还是像得了宝一样。
他挣的钱,半分不少地交给她,可一个月也不过是1000元,除了吃饭穿衣剩不下多少。她不甘心哪,傻闺女将来得用钱,自己不想一辈子跟他这么过。到处是矿难,为什么他就遇不上呢她想的是那三四十万元,如果他死了,她就卷钱走人。这是很恶毒的想法,却是最真实的。
她买衣服胭脂粉打扮自己,和邻居的男人打情骂俏。有人说他,瞧你媳妇,拿你的钱打扮了和男人鬼混!他只“嘿嘿”笑,她闷得慌,让她玩吧。其实,他心里是疼的,是不愿意她这样疯的。
她说了一句想吃红橘,他就去镇上买,当然,去的时候没有告诉她。
矿上出事的时候,她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下好了,30万元该到手了!
搬出了好多尸体,她一具具地看,见没有他,失望极了。蓦然回头,她看见他举着红橘走到跟前,天真得像个孩子。
给,他说,我给你去镇上买红橘,和别人倒班了!她“哇”的哭了,却是因为希望落空。他劝道,我没事,你别害怕。他以为她是吓的。吃着红橘,她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
他更疼她了,也心疼闺女。偷偷地,他跑去山上种树,一个月种四五棵。有人问他,种树做什么他笑着回答,给她们娘俩种的,以后我死了,这些树也大了,可以养活她们。这话传到她的耳朵里,她的心一酸,眼泪差点落下来。
后来,她染上风寒病了一场,他衣不解带地伺候她。半夜里醒来,发现他抱着她的脚。她问,你抱着我的脚干吗他说,你一醒,我就会知道,省得你要解手没人搀着。她真的哭了,哽咽着说,你真傻。
病好了以后,她说,咱不去矿山了,矿上总是出事,前几天又死了好几个人,我怕。这次她是真心的,因为想明白了,人是最重要的,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之后,她老实了,哪也不去,不再打扮得妖精似的。她开一个小卖部,守着他过日子。
不久以后,他忽然觉得胸口疼,做一小会儿事,豆大的汗珠就落下来,于是偷着吃止疼片,一块钱十片的那种,一吃就是五六片,可心口窝子还是疼。他偷着去镇上看大夫。大夫说,肝癌,晚期,最多活三个月,想吃啥吃啥吧,别委屈自己。
走到街上,他把带来的钱全花掉了,买了好多东西,她的新衣服,闺女的花褂子,胭脂香水,却没有给自己买一样东西。
第二天早上,他说,他打算还到矿上上班,老板找他了。她说,不去,太容易出事,不去,坚决不去!他还是“嘿嘿”笑,到底还是去了。他对老板说,给我难的活,累我不怕。老板当然愿意,把他派到井下最深处。疼的时候,他就在黑暗中叫着她的名字。
第三天上班,井下开始渗水,他本来是有机会跑掉的,可他想,有了三四十万元,她和闺女一辈子就够了。于是,他没跑,也没呼救。
得知消息后,她头都没梳就跑来了,用手扒着井口,手流了血。看着他的尸体,她叫着他的名字,咬牙切齿,我不让你来,不让你来,不让你来呀!
从他的口袋里翻出医院的诊断书,她才明白,男人是以自己的生命最后爱了她一次。
油灯下的妈妈
现在谈到茅草屋煤油灯很有戏剧性或是娱乐性,真真切切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感受就大不一样咯!……
五八年爸爸被错划成右派来到某农场劳动改造,不离不弃的妈妈在某些领导的威逼下毅然选择了宁愿丢掉国家教师的工作也不跟爸爸离婚的决定,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十年讲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告别了喧哗的城市,开始了茅草屋煤油灯的生活……
从我记事开始,妈妈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直至深夜……
六十年代中期,师资力量缺乏,像妈妈这样资历的老师实属不多。所以,时常有学校来请妈妈代课。当时的代课费很低很低,妈妈为了能让我们过得好点,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帮人做衣服。家穷买不起缝纫机,妈妈就手工缝制。
记得我家隔壁有个张阿姨,她在农场服装厂工作,很同情我妈妈,找了很多关系终于帮我妈妈找到一份在服装厂做下手的工作(下手工作就是锁扣眼,钉扣子,缝裤脚边,男女便装缝边,盘便装扣)。张阿姨为了能让我妈妈多赚一点钱,每天下班收集好几个师傅的半成品衣带回家(大多数是我们放了学去接)。不管有多少件第二天早晨必须全部按要求做好交给服装厂。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件,一件衣服只算五个扣,加起来就是上百的概念了。但妈妈从不偷工减料(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直到现在我们姐妹四谨记妈妈的教诲),每件都是认认真真。针脚走得匀匀得,扣子钉得牢牢的,隐线针脚从正面一点也看不出来。缝啊钉啊。!钉啊缝啊!……
鸡都叫三遍了辛勤的妈妈还在油灯下飞针走线……困了洗把凉水脸,疲了用清凉油提提神……不知多少次由于太乏无情的针尖刺进了妈妈的指尖……
每次妈妈都能如质如量地完成任务。顿时找妈妈做下手的师傅越来越多,这可乐坏了妈妈也愁坏了妈妈,只有一双手,就是通宵不睡也赶不出来呀!不是还有我们吗我和二姐(当时大姐在长沙读书,由舅舅负担,妹妹太小)甜甜地望着妈妈……从那以后,我们放了学就赶紧回家,先把作业做好,吃了晚饭开始帮妈妈干针线活。姐姐大我两岁,干起活来麻利多了,合格率也比我高多了,笨笨的我老是返工。“妈妈求求你,这个扣子只少订了一针,不是我偷懒是这根线没了,就这么着吧!”妈妈狠狠瞪了我一眼,从妈妈的眼神里我知道了该怎么做……
那年月煤油是计划供应的,妈妈怕我和姐姐弄坏眼睛,给我们点了一盏大油灯,把光线好的地方给我和姐姐,等我们睡下之后妈妈又换成了小油灯。久而久之妈妈的视力下降了,夜晚做针线活更困难了……
有一年的年三十傍晚,同队的叔叔拿来一段蓝卡叽(那年月是的布料)要我妈妈给他做件中山装,大年初一他要穿这件新衣走亲戚。大家都知道中山装称之为“国服”,做工比较考究,四个口袋都是明摆着的,而且走的都是明线(教扎珠子),用缝纫机“蹬蹬”很快就可以做好,但要用手工一针一针地扎是何等的不易啊!妈妈知道叔叔是在照顾她,她不能让叔叔失望。晚饭前妈妈把衣服裁好,全家吃完了团圆饭妈妈就开始做了……年三十啊!整整一夜……妈妈熬干了整整一盏灯油……初一早晨叔叔高兴地穿上了新衣。给了妈妈八角钱的手工费(当时做一件中山装五角钱,他为了感谢妈妈多给了三角)……
好心的张阿姨和好心的叔叔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油灯下的妈妈用她坚强的毅力,用她博大的胸怀,用她真诚与善良和爸爸一道继续支撑着这个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