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第1张

 在 广西文化 中有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这些非物质 文化遗产 是广西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凝聚出来的文化精髓。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所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这些文化,不让它们再度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壮族歌圩

壮族歌圩,壮族民俗。“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以青年男女交情即倚歌择配和赛歌赏歌为核心内容,同时还兼有戏剧、曲艺、体育等文化娱乐活动。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铜鼓习俗

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广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接壤的红水河流域是保留铜鼓文化最丰富的地区,至今还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主要有属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属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和属藏缅语族的彝族,这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刘三姐歌谣

刘三姐在广西民间被视为“歌仙”,刘三姐故乡宜州是刘三姐歌谣流传最有代表性的地区。刘三姐歌谣丰富多样有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创世古歌等。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完整传播广泛。刘三姐歌谣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文化史研究价值还有美学等多种方面研究价值。

 布洛陀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壮族嘹歌

《嘹歌》是着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与其他口头传唱的民歌不同,它的内容相对固定,并且全部用古壮字传抄流行,是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的传统民歌。

 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按时来到州府。古卡借献衣之机杀死土司,夫妻俩双双把家还。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壮族人民反抗强暴,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2007年,民间故事“百鸟衣”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剧

壮剧又叫“壮戏”,壮族戏曲剧种,流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方,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因语言、音乐唱腔和流行地区不同分两路壮剧。北路壮剧流行桂西北百色以北及滇东南富宁等地,是在民间说唱“板凳戏”基础上发展而成,主要唱腔有“正调”、“平调”等,主要乐器有马骨胡、葫芦胡、月琴等。

 传统剧目有《文龙与肖尼》、《依智高》等。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彩调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各地名称原先不一,起源地桂北桂林一带称彩调,柳州、河池地区和梧州部分地区称调子戏,阳朔以南称“采茶戏”、“彩灯”,左、右江一带称“大采茶”、“嗬嗨戏”。1955年以后统称“彩调”。音乐唱腔属联曲体,分板、腔、调三类。同一曲调可根据表现内容的需求,在板、腔上加以变通。戏剧表演富有地方特色,尤以舞扇子、手巾、彩带见长。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湘南地区的瑶族,每年的农历10月16日都要跳芦笙伴奏的长鼓舞,祭奠盘王。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与一野羊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一棵树权上。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羊皮蒙成长鼓,日夜敲打以祭盘王。舞蹈动作是表示盘王及其子孙开辟千家峒的勤劳勇敢;低沉哀怨的芦笙曲,是再现盘王死前的痛苦呻吟;拍击羊皮鼓面,表示为盘王报仇,惩罚山羊;唱盘王歌表示盘王后人对祖先的缅怀和追念。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琴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琴优秀作文1

 每当我弹起那一首《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曲子的时候,我总能想起小时候学琴的经历。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对琴就产生了浓厚的情感。学校每周都会有一节音乐课,几乎每次上课时,老师都会边弹琴边教我们学唱歌。每次音乐课我都十分专注,生怕错过什么。老师一弹起琴来,我都十分投入,当老师弹起欢快的曲子,我的情绪也会跟着愉悦起来;当老师弹起悲伤的曲子,我的心情也会跟着低落下来;当老师弹起我最喜欢的曲子,我听得如痴如醉了;当老师……每当上完音乐课,我都在想:要是我也能学会弹琴就更好了,这样子我自己在家也能够弹出美妙动听的曲子了!

 当天回家,我就立即和父母商量,要学弹琴,父母一听,都表示十分赞同。第二天早上,妈妈就马上到我之前去学舞蹈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去给我报名。当天我回到家,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整整开心了一整夜。周末,我开开心心地去了少年宫,正式开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我在学琴阶段时期第一首学会的曲子,在学习这首曲子的时候,历经千辛万苦,在刚开始接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还不太熟悉,我不懂的地方,我都经常去请教老师,可还是老样子,回到家我也经常练习,但是进步不大。这之间,我又想过放弃,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打消了;这之间,我又被妈妈打骂过,但我依旧知难而进,不退缩。终于我学会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曲子。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又不得不先放下琴了。即使我没有接着学下去,但我依旧在家中自习琴术,慢慢的我学会了原来越多曲子。通过学琴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学琴优秀作文2

 我的学琴生涯是曲折的,小时候对音乐一无所知的我,在那场音乐会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5岁那一年,一个宁静的夜晚,我正坐在床上兴致勃勃地看“猫和老鼠”。爸爸突然急匆匆地走过来,一把抱起我,就向门外走。“干嘛!爸爸,去哪里?”我惊讶地看着他。“带你去听音乐会”爸爸笑道。“什么?不要,我要回家,哇……”我立刻嘟起了嘴,哇哇大哭起来。但尽管我在爸爸身上拼命挣扎,但是最后,还是被爸爸抱进了一个巨大的音乐厅。音乐厅里非常安静,尽管看台上坐满了人,我却听不到一丝一毫吵闹的声响,我好奇地盯着这些人,也慢慢止住了抽泣。坐在椅子上,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幕。终于,帷幕在彩色的灯光下缓缓拉开,一个青年走了出来,微笑着向我们鞠了一躬。他坐在琴凳上,开始演奏。那修长的手指就像被附上魔力一样,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不断地飞舞,灵泉一般的音符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那明亮美好的东西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从那一刻,我开始热爱音乐了。

 5岁半,我开始学习钢琴。这对我来说是一件熟悉的事。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弹“哆”“唻”“咪”“发”“唆”“啦”“西”,当我第一次把它牢牢记住,心里的愉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七岁,我参加了一场钢琴比赛;八岁,我开始弹奏贝多芬、肖邦的高难度曲子;十岁,面临着十级的挑战……

 十一岁,我开始真正了解钢琴,我不再按照老师要求的曲子,而是自己挑选一些好听的曲子。我开始弹奏“月光”、“大奏鸣曲”、“幻想即兴曲”。当我把那十几页的曲谱演奏得流利自如时,心里是无比地畅快。当那清亮的音符迸发而出,我的心中也随之充满音乐之美。

 我的学琴生涯丰富多彩,而那美丽的音乐也将永远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

学琴优秀作文3

 在应付紧张的学业同时,我喜欢参加各种健康有趣的课外活动。如美术、制作、下棋等。不但掌握一门新技能,还从中领悟不少道理。

 以音乐为例。我想通过开发音乐智能来培养优秀的整体素质。因此,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学琴培训班。这是出自“熟悉并产生兴趣”。完全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

 刚开始感觉还是蛮好的,简简单单的指法练习与基础乐理,成功喜悦感一直伴随着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布置曲目的难度开始加深,我开始感到学琴有点儿吃力:一首简单曲子,弹一个星期也不会。望着一个个比我小的朋友,手指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候,勉强地坐在钢琴前,没精打采地弹着。甚至有放弃的想法。自信心受挫,学琴兴趣大大地减低。

 有一天,我从图书馆借来了《爱因斯坦传》一书。爱因斯坦能从专利局一个小职员成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其过程的艰辛与坎坷是难以想像的。纵观古今中外名人,无不是在逆境中成长的苦难天才。一点小小的困难,能把我吓退吗?绝不!我要重燃自信!此外,我的父母也不断鼓励我,引导我,激发学习斗志,唤起努力奋斗的愿望,使我更有勇气面对那富有挑战的困难。

 我开始实施“扭转现状”计划:每天都能确保有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也放弃了“五一”黄金周的休闲时间;观看电视中的交响乐演出,提高欣赏能力。“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已能弹《四小天鹅》、《小步舞曲》、《瑶族长鼓舞》、《天真烂漫》等名曲。此外,我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有了提高,还发现了几点音乐的小规律,这对于刚刚入门的我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

 “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学会创新。”是我在学琴路上的最好总结。

 但我不会自满,把学琴带来的人生启迪,转移到生活学习中的新挑战上,争取成为造福于社会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3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