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古诗文很多,有不同类型,有通过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对人们生活困苦的同情,或是用生命的方式来实现爱国的热忱。
屈原大家都知道的一位爱国诗人,有人说他有点执拗,不至于抱石投河,可就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太少,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他的故事。到现在人们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不会忘记,不让鱼儿吃了屈原身体,传达的是一种人们朴实的情感。
杜甫唐代的大诗人,一生流传下来有240首。通过他的诗,我们后人才能了解唐朝的时代风貌和当时百姓的生活。我们可以了解诗人作为时代中的一份子,随着他体会忧国忧民的心情,这也是如今学习经典诗词的意义。
文天祥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从宋朝至今人们都无法忘记他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还有他的诗。五坡岭兵败被俘虏,宁死不屈。当时的南宋皇族也是宁死投海,多少人为荣华富贵而卖国求荣。
陆游爱国诗人,主张抗金,朝廷求和派却一直阻挠,一生的仕途并不好。他笔耕不辍,在诗文中抒发。鼓舞着后来的知识分子,有这士大夫的情节,爱国的热忱。
夏淳是古代有史料记载的最年轻的爱国诗人。虽然小小年纪14岁,跟随父亲抗清,被抓入狱后,并不胆怯,而是写书信给母亲,表达自己的决心。一生中写了60多首诗词。
古诗词借物言志是一种情感抒发形式,现在的人除从诗词中吸收养分,也可以自己写词写词,来表达所思所想。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有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要有中国人的风骨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尊严?在《一千句一爱一国名言》中有一个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民族尊严这是从历代一爱一国英雄手中传接下来的一面神圣的旗帜。”古往今来,正是为了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杰前赴后继,一精一忠报国,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展现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
我们拥有长久地历史,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的尊严,作为中国人,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欢呼,我们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
我们为我们的国家骄傲
过去苦难的中国,好比是一条沉睡的巨龙。而现如今,我们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尤其是2008年的奥运会使全世界瞩目。李琭璐写的“光荣与梦想——2008北京奥运会掠影”又让我重温了北京奥运会的辉煌。鸟巢、水立方、奥运村都成了历史的标志一性一建筑。中华健儿51枚金牌的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奥运圣火的光辉又给中国建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人们会记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一个古老的国家的首都,展现出的自一由、平等、拼搏和快乐。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了独一无二的遗产,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与众不同,中国——这一沉睡的巨龙终于腾飞在世界的高空。
用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去爱护我们的国家
一爱一国需要英雄,但一爱一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特别是在当今的和平建设年代,一爱一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甚至简单、普通到人人可为。我们可以帮助他人,可以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爱国情怀以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释义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二、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扩展资料
一、诗文重点
1、破:陷落。
2、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4、恨别:怅恨离别
5、烽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6、抵:值,相当。
7、浑:简直。
8、胜:受不住,不能。
二、诗文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但是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