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禾
经常会看到身边的小孩拿起大人的手去触摸火或者插座,从大人的表情上感知未知事物,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自私,这让大人们很难接受。
因为在大人们的思维中,小孩子要孝顺父母,懂礼貌,守规矩。学习“孔融让梨”先人后己的好品德。而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其实不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没有认知能力的,根本分不清父亲母亲,活下来是他们唯一的目标,身边的人或环境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个物体,一个能够帮助他们存活下来的工具。
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父母在孩子很小时,要允许自己被他们无情地使用,当作工具使用。孩子长大后,当父母年老时,他们就会对父母充满感情。
这个观点颠覆了成年人以往的认知:孩子从小就该立规矩,越早越好。俗话说,三岁不打,上房揭瓦。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大越不好管教。
孩子该宠还是严管?带着这个问题,来打开这本《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你要的答案就在其中。
作者施琪嘉是一名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中国精神系专委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得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基金,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
施琪嘉经过十多年对精神分析以及对严重的人格障碍的治疗,发现很多人的消极自我实际上来自童年,在内心集结而成带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01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恐惧的过程
惯性思维,我们误以为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幸福的歌声,是婴儿向世人宣告自己的降临,愉快地拥抱这个世界。
然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婴儿要承受子宫和产道反复的挤压,经过漫长的分娩,最后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
假如他可以选择,相信他不会选择出生。因为在妈妈的子宫里,他整日徜徉在羊水里,不用考虑吃喝拉撒,通过脐带和胎盘可以获取足够的营养,累了,可以睡一觉;醒了,可以自由地伸展。
而离开妈妈的子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活下来,他先要承受压迫的疼痛,还要依靠大声啼哭来吸入大量的氧气,充盈肺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恐惧的过程。
弗洛伊德说,出生创伤就是孩子从一个胎儿到出生以后变成婴儿,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02 啼哭是婴儿求生的信号
婴儿出生时,如果不哭,助产士会在他的小屁股上打一巴掌,目的是刺激婴儿大声啼哭吸入氧气。
而在哺育的过程中,婴儿的啼哭实际上是对父母的求救。比如饿了、尿了,身体不舒服了,婴儿都会以哭的方式来告诉父母。
年轻的父母听到婴儿的哭声时,会过来准备抱起婴儿,这时年长的奶奶会制止说,让小孩哭一会吧,不能一哭就抱,养成坏习惯。担心孩子以后爱粘人,总是喜欢让人抱着。
其实,结果恰恰相反。如果婴儿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只会加重他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心里。
长大后,在他的内心会产生一个特殊的内在小孩,会表现在他对 情感 的饥渴里,感情上总是得不到满足。
03母爱是化解心结的利器
温尼科特指出,孩子会因为母亲的分离产生极大的焦虑,但是母亲的回归能够瞬间治疗这种孩子因丧失母亲而产生的焦虑。
看到一个视频,**妹俩正准备出门,外出打工的妈妈悄悄地回到家中,突然呼喊她俩的一瞬间,两姐妹的反应温暖了大家。
姐姐转身,向妈妈奔过去;妹妹寻声一看是妈妈,又立刻把身子转过去,接着又很快转过来,开始对妈妈撒娇。
那份喜悦之情,相信可以化解那些缺少妈妈陪伴的日子里留下的焦虑,安抚孩子们的内在小孩。
也许你会说,繁忙的生活中,为了生存,也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父母不得不外出谋生,根本没有办法照顾孩子。
但是,你的一个拥抱,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孩子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孩子都会感受到父母是爱他们的,当然,他们的内在小孩也会得到很好的安抚。
04结语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与其努力地把成人心中的那个阴郁的内在孩子变成 健康 、快乐的内在小孩,不如从他们小时候开始预防,父母用爱喂养长大的小孩,会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可以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全新的生命体验。他不仅可以使自身得到发展,还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
这本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不仅教你 育儿 的全新理论,还可以解开成人的心结,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效地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滋养自己,整合自己的人生。
篇幅的关系,只能呈现冰山的一角,个中益处,需要你去自身体会,极少的付出,也许会帮你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与朋友们共勉。
引言: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不能活过12岁,你还会教他学中文吗?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折断翅膀的天使
几乎每个星期六,我都会带着儿子去不莱梅教-会中文团契参加活动。有一天,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小客人。虽说她已经五岁了,却不能独立行走,因为她胸部以下的身体是从很小的时候就不再发育长大了。医生断言,这个大脑聪明异常的小姑娘,寿命最多只有12年!
看到这个小孩子,大家都充满同情和惋惜。我想起来一年前,她妈妈曾经带她到我的班上旁听过中文课。我当时不知道她的病情,还在想,这个4岁的小女孩真聪明啊,她也是在德国出生的,父母在家也说家乡话,可她学普通话却快得惊人,甚至比班上的大孩子们都快。可到了第二节课,她就坚持不住,睡在母亲怀里了。我想,她还是太小,她妈妈说,她在家习惯了午睡,就抱着她出了教室。我当时真不知道,这个孩子原来得的是这种令人绝望的病!
她的父母,明明知道 这 是个完全没有希望的孩子。每过一天,那个要带走他们唯一女儿的死神的影子都会更清晰一些。哪个父母生养儿女不是怀着希望、期盼和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憧憬啊 ?真不敢想象,她的父母,每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醒来,怎样照顾着这个生活永远都不能自理却聪明无比的小姑娘,还要同时辛苦经营一个生意兴隆的餐馆。我只知道,这个孩子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他们除了比养育正常发育的孩子付出更多的辛苦之外,还尽量给予她跟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投入。
(儿子三岁开始就在中文学校学习,老师们寓教于乐,教孩子很多)
(夏天也经常在院子里上课,皇冠下面那个小黄人就是我儿子。上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大学了)
(中文学校春节联欢会上了德国报纸!还记得儿子表演的儿歌,把出个“谜语”说成出个“鱼米”!)
我在教中文班上课的时候,曾经问过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学中文啊?”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几乎众口一词的回答:“我妈妈让我学的。”“长大了好找工作,跟中国做生意。”可这个妈妈明明知道孩子活不到长大,活不到找工作,却也送孩子来上中文课!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听说她也送孩子去德国的幼儿园,给她配最好的轮椅,请专职的保姆,她有数不清的玩具……
在爱宴时间里,我坐到小姑娘身边,问她还学中文吗,她用非常纯正的普通话自豪地说:“刚才有一个小哥哥一直跟我玩。”
哦,大人们听道的时候,孩子们一起在儿童室玩,也学习一些浅显的圣-经知识,天气好的时候一定会去后面的游乐场。那个有爱心的小男孩会是谁呢?
吃过饭,我在厨房里帮助擦盘子,带孩子的老师就笑盈盈地走到我跟前说:“你们家儿子怎么那么好啊,他下午一直跟那个坐轮椅的小女孩玩,别的孩子都不跟她玩,只有他,又帮着推轮椅,又帮她拿水,还帮她推秋千。真有爱心啊!因为他不小心绊倒一下小姑娘就咯咯笑,他就好几次故意摔倒来逗小姑娘笑!“
哦,原来让小姑娘那么开心的“小哥哥”就是我的儿子安迪啊!我心里一阵温暖和安慰。
爱心需要表扬吗?我看着熟睡儿子可爱的小脸,知道他是我的小天使——虽然有时学习不认真、作业完不成。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即使折断了翅膀——像那个残疾的小姑娘,可她仍然是上苍恩赐的天使!
感谢上天赐给我一个身心 健康 的小天使,祈求上苍给那对绝望的父母更多的爱心和坚强,给那个小姑娘短暂的人生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后来另一位阿姨说那个孩子一直还想跟我儿子玩,可惜搬家后离得远了,两个小天使就没有再见过面。
真心希望上天给我们一个生命的奇迹!
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中文学校的诗歌朗诵会,看到孩子们可喜的成长)
特别感人的是那些孩子,上课的时候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中国大地震的事情,连平时最淘气的孩子,今天也特别懂事和乖巧,表情非常认真和严肃,踊跃地出主意,想为灾区人们做点事情。一个混血的小男孩,非常认真地说:
“我们坐飞机去中国,给他们送水!”立刻就有大一点的孩子说:“那飞机就坐不下了,飞机票的钱也可以买更多的水,我们就捐钱吧!”
“对,我们捐钱!”孩子都很支持这个主意。
是的,我们这些远离祖国旅居海外的中国人,能为同胞做的,就只有这一点点了。灾区的人们正在与死神抗争,死者已去,露尸瓦砾之中;伤者忍痛,面临缺医少药之苦;幸存完好的人们,更在痛失亲友的痛苦和无数次的余震中承受心理上的更多重大考验!
有网友在网上提供信息说,灾区有大量的孩子失去双亲而成为孤儿,而一对一助养一个孤儿平均每月的费用为150元人民币,对我们生活在德国的人,就是每月15欧元,还不如一个孩子的一个月的零花钱多。我们捐助的一点点钱,对灾区的人们也许就是很大的帮助。特别不能小看那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发出来的光和热,他们是未来是希望,他们在爱心里长大,又把爱心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啊!
(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不满六岁的儿子一直热心地抢着抱着捐款箱,逢人就问:
“你中国人吗?你有一颗中国心吗?”看着一只只小手,也都争着往捐款箱里投放他们的爱心,家长和老师们都湿了眼眶。很多没有带太多现金的人,都积极要了使馆的捐款账号,表示回去就转帐,同时也把这样表达爱心的机会,转告给那些没有在现场但一样关心灾区人民的人。
(在北京地坛公园拍摄,有个 健康 的孩子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一)
《九月九日重阳节》
作者:芙瑢(现代)
秋意黄叶纷飞落
细雨飘落碎无声
移花淡影逸飘香
丰硕秋毕粟归仓
秋风倩影来年如今又是重阳节
钟鼓齐鸣庙设高山处
松立高耸云雾遥望远方
攀石遥望鹜远方
飞燕四处往南去
游人徘徊展望悠然深处留倩影
行走感叹悯古楼
诵诗朗声回荡山坳处
悠悠然清风飘过
幽香阵阵篱前落
魂牵入梦幻迷醉客
(二)
《重阳节》
作者:程赟(现代)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父母的养育之恩一生难报
育儿的艰辛抚养的勤劳
您对儿女的无私
我心里明了您的幸福
就是做儿女的尽孝
您的欢乐
就是儿孙满堂的热热闹闹
父母啊看着您的饱经风霜
望着您那白发飘飘
在儿女们心中
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重阳节,九月九
秋天的丰收
这是对老人最好的问候
我知道做为父母此刻的心情
我心晓
做为儿女此时最想听您的唠叨
祝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愿天下儿女德孝情操
在祖国和谐的大家庭里
津津乐道,岁月安好
(三)
重阳节有感
作者:荒漠逸行者(现代)
阳光总想抚平
每一处疼痛和坎坷
野菊花的笑靥
温暖在流浪的风中
挽留我的脚步比风快
刻意选择这样一个
带来慰藉的时刻
举行一种心的仪式
在故乡的山顶上
孤单的影子更比山高
举目四望碰疼的目光
比落叶纷飞的树林
还要萧条
(四)
《重阳节》
作者:潜夫(现代)
女人是树男人是路
一片绿叶是春天闪亮的明眸
一颗小草就这样穿越了
如泣如诉的雨季
直至望穿千年的秋水
也没等到前世约定的大鸟
一棵大树浑身结满了诺言
终于在金风初度的子夜
一夜之间轰然倾倒
站在重阳节的背后
我听到了一朵金菊
潜伏在我的内心深处
悄悄开花的声音
倘若能与一只鸟儿一起
保持对春天零距离的接触
那就可以让爱情
将心与心的接触压缩到零距离
(五)
《重阳节抒怀》
作者:右耳草的记忆(现代)
深秋的太阳在云端散步,
月亮羞怯地隐没它身旁,
有如消失已久的姑娘,
仍旧留于我火热的目光。
在节日里,我没有去登高,
我的心站在云峰之上,
首先祝饮我父母加倍健康,
然后祝饮登高的人幸福兴旺。
我也没有到郊外赏菊,
那菊香却飘满我胸膛,
首先祝饮我亲人幸福美满,
然后祝饮赏菊的人生意高涨。
更没有菊花酒可以品尝,
脑海却翻滚着它的琼浆,
我与饮那酒的人隔空碰杯,
用老白干祝饮他们悠远隆昌。
剩下的也将被我痛快祝饮,
以两百杯祝饮爱我的女郎,
以三百杯祝饮恨我的异类,
愿你们从此以后富丽堂皇。
明天我们将各奔前程,
我将去击打怒吼的海浪,
无论遭遇怎样的风暴,
我都会毫无怨言担当。
我想象着有那么一天,
只剩一滴水在干枯的海洋,
我也会以水当酒,为你们健康
饮下那一滴水的清凉。
或者,巨大泡沫轰然破灭,
古老体制难以将危机阻挡,
在我倒下前,我以自己的血当酒,
也要祝饮你们挺过黑暗的时光。
最近好兄弟的老婆生了二胎,心心念念想要个女儿的他,终于得偿所愿。
但到他家祝贺时,我却隐隐察觉出“老父亲”的担忧,
双胞胎女孩在夏令营被威胁,空姐深夜被滴滴车主杀害,9岁女孩被邻居性侵长达3年
真让我放心不下!
兄弟的话,让我感同身受,对女孩的担忧相信是许多家有“小公主”父母的共同软肋。
一系列的事实,也确实让我们不得不忧心女儿的成长,作为父母都想守护女儿一生平安。
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说:
“有朝一日,当你的女儿长大,你能看到她如今拥有的优秀品质,和你给她的美好童年之间有那么明显的关联。这令你感到无比的骄傲。即便你从她身边离开,你相信这么一位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并且把你教她的一切再传给她的后代。”
相信这段话会成为所有女孩父母的目标。
比达尔夫出版的 育儿 类书籍在全球被翻译成32种语言广泛传播,
代表作有《养育男孩》、《养育女孩》。
由于其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杰出表现,他还获得了英国女王亲自颁发的勋章。
那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本《养育女孩》,
为我们揭示了女孩成长的五个阶段、并提醒父母应该在分别在女孩成长过程中所给予怎样的帮助?
好啦,介绍完本书内容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后,下面我就来为您详述本书内容。
作者认为:女孩的成长分为5大阶段,
而这5个阶段又有各自的主题分别是:
0-2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3-5岁: 探索 未知世界
6-10岁:朋友之间愉快相处
11-14岁:自我认知的觉醒
15-18岁:准备进入成人世界
我们一个个来看
首先是0-2岁
当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相信父母们都会竭尽全力去爱她,去给予他们充分的安全感,而女孩从小则更需要这份感觉。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 哈里·哈洛,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恒河猴代母养育”实验
他将刚出生的婴儿小猴放入隔离笼中养育,并且两只假母猴代替真的猴妈妈,
两只假母猴中一只用铁丝制成但能喂奶,一只则用温暖的绒布制成但没有奶水。
观察发现:小猴只有在需要喝奶的时候才回去找铁丝妈妈,而大多数时候则躲在绒布妈妈怀里;
而当小猴遇到“危险”:例如受到木质的大蜘蛛威胁时,他们会迅速跑到“绒布妈妈”那里紧紧,抱住她,以求保护。
这个实验证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在幼年时期,都特别需要肌肤接触,
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觉得女儿,一遇到事情就哇哇大哭,就是“养刁”了,
当她哭泣的时候请及时抱抱她,当她开心的时候,请及时摸摸她,
当她和你咿咿呀呀的时候,请主动地回应她。
一个独立自主、充满自信的女孩,
从而建立起了她人生最初的依赖和安全感。
而对于内心世界细腻而敏感的女孩儿来说,
这份从父母那里获得关心和爱,会让她受用一生。
以上是女孩成长的第一阶段,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重要阶段。
2-5岁, 探索 未知的世界
这个阶段的女孩,能爬能走,会上会下,具备了相当的独立“作战”能力。
隔壁邻居家的女儿正处在这个年纪。
一次遇到女孩的老爸,跟我抱怨说:
“小丫头,一点没有女孩的样子,整天闯祸,每天疯玩,家里的小鱼小草、小乌龟,她妈妈的化妆品和各种摆件无一幸免哎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养了个男孩儿呢?真不知如何是好”
我说:“如何是好?这样就很好啊!那你觉得,女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他思索了一下:“总归要安安静静一点吧,玩会娃娃和过家家啥的,别老是上蹿下跳的就行!”
其实和他一样想法的父母,应该不在少数。
比达尔夫认为这个想法是普遍也具有危害的,
因为这个阶段,女孩的成长主题正是 探索 世界。
当父母由于“刻板印象”,认为女孩就应该文静、安定的时候,就会限制她去发现这个有趣而美好的世界。
只有通过 探索 世界,女孩们才知道原来她身边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她才会充满期待,她的脑力才能不断开发,她对世界的认识才能不断进步。
如果这也不让,那也不让。那么她就会变得焦虑和缺乏安全感,
因为你让她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而自己又是这么的无力。
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女孩儿,她的内心世界好像一个小池塘,你让她以后如何扬帆起航?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地玩耍:
可以给她准备一面涂鸦墙,让她尽情挥洒,大胆创作;
给她穿耐磨而宽松的衣服,让她随性地打闹、攀爬;
带领她亲近自然,相信我,看着她在树林下朝你奔来,你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感的人。
而创造力、感知力、规则感这些异常重要的能力都是在打打闹闹和磕磕碰碰中启蒙的。
需要给父母提个醒,这个阶段的女孩不要只给她买“娃娃”或者只玩过家家的 游戏 ,为什么女孩就不能玩小 汽车 和玩具枪了呢?
男女平等就应该从玩具开始,当我们刻板地认为女孩的数学和物理没有男生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这些理念就是我们灌输和设限的呢?
以上就是女孩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 探索 期”。下面一起来看看第三个阶段:
6-10岁:如何与朋友相处
这个时期的女孩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她们会认识更多的朋友,而因为女孩特有的敏感和细心,这个阶段的交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朋友对于女孩来说的意义,远远大于男孩。
女孩们从“**妹”那里获得生活、学习和 情感 上的帮助,一起度过那些“艰难时刻”,
因为朋友就能让快乐的时光更加快乐。
但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也总会看到一些“塑料姐妹花”的出现,
那些貌合神离的所谓“好姐妹”,可能遇到一些触及自己利益的问题,就会“破碎”,
所谓“一言不合就分手”。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女孩会形成小团队,排挤一些她们“看不上”的其他女孩,
有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意思。这对那个女孩来说是非常难受,甚至痛苦的。
男生可能不太理解这种心情,因为男孩子的情绪相对大条,
他们遇到不开心或者不喜欢的人和事情,
容易采取相对暴力的方式发泄和解决,
当然完事儿后也很容易不计前嫌,又重新和好,所谓不打不相识嘛!
女生就不一样了,因为细腻的 情感 以及对感全感的渴求,
女生对交流的渴望比其他 情感 更加迫切。
作为父母,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并给予社交技巧方面的引导。
要告诉女儿要想有好朋友,自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积极的态度
二是学会分享和遵守规则
三是顾及别人的感受
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女孩们还要学会:
遇事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错事了要真心诚意地道歉,
对待朋友要谨慎地信任。
难吗?很难!作者坦言,以上这些习惯和品格许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
但这是一个女孩儿在 情感 上成熟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的女儿正处在这个阶段,那么请你一定要告诉她这些事情,
当然如何同女儿交流,也是一门学问了,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步骤: 倾听——探讨——分析 。
通过这些交流步骤,关心女儿的社交情况。
用心倾听女儿的倾诉,不要敷衍,不要打断,不要评价。
以朋友的身份同女儿探讨,不要倚老卖老,就事论事地讨论。
客观公正的分析,许多事情难分对错,但你要让女儿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是她背后的山。
以上就是女孩成长的第三阶段,让我们来看看11-14岁的女孩会发生什么转变。
11-14岁:自我认知的觉醒
这个阶段的女孩儿,身心都会面对“急风骤雨”般的剧烈变化。
随着女孩儿青春期的到来,体内激素水平会火速飙升,
大脑内部的神经也会如重组一般,焕然一新。
女孩儿们会思考:我是个怎样的人?我要成为怎样的女人?
作者认为:这个阶段是女孩自我认知觉醒的时期。
她们急需认识自己、证明自己,从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找到归属感。
作者说,在他写这本书期间,英国教育部公布了一份报告:
全英国的少女中,有1/3有抑郁和焦虑症状,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也有类似发现,根据相关报告,
1/5的女孩有自残的行为,这个数据是10年前的3倍。
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足以让我们担忧,
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 是社交媒体数量的激增。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充斥着各种社交方式,
而女孩儿从电视、互联网、手机、杂志上了解到的“信息”往往并不是世界本来应有的样子。
那些美艳动人、身材火辣的网红们,那些讨好男生、炫酷耍帅博取认可的行为,
还有那些贬低女性地位的低俗趣味视频,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孩儿。
如果父母不能在这个阶段帮助女儿弄明白什么才是“独立”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么很可能女孩们,就会被以上的“不良信息”所蒙蔽,以为女人本该如此。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作者认为,父母要帮助这个时期的女孩点燃心中的“火花”。
这些火花可以是绘画、写作、音乐、读书、舞蹈等等,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擅长的都可以。
其次也可以是某些活动或者任务,例如有父母周末带着女儿坚持参加长跑,也有父母每周带领女儿参加社区公益等等。
这些兴趣和活动,让女孩儿感受到自我价值,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原本就应该是这样,要拥有快乐的经历,要与外界建立连接,这样才能爱上生活,才能成为一个慷慨的、有奉献精神、善良的女孩儿。
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孩,才能更加自信,坦然地进入她的第五个成长阶段:
即 15-18岁:准备进入成人世界
这是女孩成年前的最后时光,更多的是心态上的转变。
这个时期的女孩儿不管她愿不愿意承认,她所有的行为和实践,都是在为成年做准备。
所以作者建议:作为父母,可以考虑为她办一个成人礼。
书中作者还详述了举办“成人礼”的过程及其注意点。
由于东西方国情的不同,身边为庆祝女儿成年而举办“成人礼”的情况不太多见,
但我们依然可以和女儿进行一次仪式感满满的畅谈。
其实无论形式如何,都是在向孩子宣布:
这种心理暗示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很有必要,
它不断提醒并能调试父母和女孩之间的相处模式。
当然从此以后,做爸妈的也要更加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去对待女儿。
例如让女儿承接一些家务,鼓励她参与 社会 活动,学习理财等等。
一切都是为了她能更好、更快地承担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从而在不久的将来更顺利地进入成人 社会 。
好啦,介绍完女孩儿成长的5个阶段,
对比这些阶段,你就知道当下自己女儿的成长主题是什么啦!
也就能够采取相应的办法帮助女孩成长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作为母亲来说
你是她生命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没有之一。
女儿从你的身上感受关爱、学会技巧、习得与人相处的方式(特别是与女人相处)。
如果母亲能很好处理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家庭气氛和睦融洽
那么女儿多半也会更加信任别人,相信爱情。
女儿也会觉得:“原来这才是女人要注意的地方”
如果母亲面对工作的压力,能够妥善应对,从容不迫。
那么女儿也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定,遇事不慌的人。
总之母亲是女儿的榜样,同样作为女性,女儿的一双眼睛一直在观察着妈妈的一言一行。
而母亲的处事原则,很可能造就女儿今后的人生选择。
作为父亲来说。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的情人,父女关系在女孩成长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爸爸除了在女儿幼儿时期,尽心尽力保护好母女两人,营造出安全的家庭氛围外,
在女儿进入 探索 期的时候,更要发挥男人乐于冒险的优势,
陪着女儿去 探索 这个有趣的世界,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在女儿慢慢长大后,爸爸要帮助女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责任意识。
特别是10岁以后,要找机会告诉女孩儿,男孩儿是怎么想的?
毕竟爸爸曾经也是小男孩,他知道男孩在不同时期是怎么看待女孩儿的,
也就能更好地为女孩儿提出建议。
乖巧的女儿会从和爸爸的相处中,学会如何同男性相处,
也会从爸爸的陪伴里感受到来自男人的安全感。
当然因为性别差异的关系,有几点要提醒爸爸们注意:
当女儿有了明确的性别意识,特别是7岁以后,建议爸爸们
未经允许,不要闯入女儿的房间和卫生间 ;
要注意保护好女儿的隐私、同时也注意自己的言行。
(别没事穿着个大裤衩在家里跑来跑去,也别有事没事把粗口挂在嘴边)
好啦,以上呢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啦。
比达尔夫用这本《养育女孩》为万千父母勾勒出了一张女孩抚养成长攻略图,
将养育女孩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同时也为父母们如何在期间发挥各自的作用提供了建议。
最后我想家用王朔在《致女儿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希望这句话能与女孩们共勉
愿你们都能成为内心丰富、拥有有趣灵魂的、独一无二的女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