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鲁迅采用的明暗双线是什么

藤野先生 鲁迅采用的明暗双线是什么,第1张

明线是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暗线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2、作品评价

工人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牛志强:作品按时空顺序写出了“我”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我”的本质特征——爱国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正是这个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特征,使“我”和藤野先生的心紧紧相连,使这两个形象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共同体现一个深刻的主题。

-藤野先生

紫藤萝瀑布的明线:是“我”的行踪;按时间顺序写的。

暗线是情感线索,“我”由紫藤萝而感悟人生。 作者受紫藤萝花顽强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奋,要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于是“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

官府明线卖枣,暗线送镖

梁山明线卖酒,暗线劫镖

“背影”采用了双线结构的方法

一条是以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记事写人的明线: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送行、北平读信,这四件事按时间先后依次写来。前两件事写得简略,南京送行写得详细,诸如决定亲自送子、过江、进站、买票、讲价、登车、拣座、买橘、话别,每个细节也未放过,特别是买橘一事,犹如**中的慢镜头似的,把背影的全部过程叙述了出来;然后又转入略写,几句话就概括了父亲的大半生。

另一条是以“背影”为标志的、作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的暗线。如开头点背影,望父买橘——写背影,父子分手——找背影,篇末再扣背影。全文四次写背影,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背影”则是贯串始终的一条内在的主线。

在小说中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暗线不是支线,它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贯穿小说始终并且推动整个剧情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小说中并没有完整的表述,但通过不同人物视角的描述,才能慢慢拼凑出暗线的真面目。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同时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使情感表达更完整等。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明线就是从文章表面文字中能看见的贯穿文章始终的,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

暗线就是相对来说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拿鲁迅的《藤野先生》来说,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我”的爱国情感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57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