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
白描、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
1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4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5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7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8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9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10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1 写作文如何表达情感
其实,首先我认为写作文你不要有压力,不要把它当做是一个任务来完成,而是把它当做自己内心感情流露的一次机会。
拿到一个话题,比如说:感恩。那我首先在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画面,就是我的父母。
他们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记得,他们总是假装自己不喜欢吃,把好吃的都留给我;我记得,他们怕我害怕,每次晚上在街头等我到晚上十一点;我记得,他们不想让我太累,夏日炎炎,我在屋里看着他们在骄阳下汗流浃背、、、太多太多的我记得,构成了我与他们一辈子都说不清道不明的爱。
真的是这样,写作文你不要为了想内容而发愁,就把出现在你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自然地写出来,就是能够打动大众的最好的文章。用心去写,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不要急,试着慢慢来,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2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4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5 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7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8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9 谢谢
1、表现手法:对比和反衬:拿作者自己与收割麦子的农民做比较同时反衬出农民的辛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表达了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
如果说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是理解作者“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则是学习和借鉴作者“怎么写”的问题。从阅读的层次上说,这一要求更高一些。
“揣摩”和“初步领悟”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仍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有所得,而非教师硬性灌输有关写作特点方面的知识。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在阅读的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
从第三学段开始,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标进行了分别表述,即分别就说明文、叙事作品、诗歌提出了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对阅读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1)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包括各类故事、小说、回忆录、人物传记等,应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入手,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
例如《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阮恒在输血时的动作、神态等,从侧面反应出小男孩胆怯而又勇敢、无助而又坚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善良、朴实的小英雄形象。
(2)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揣摩记叙的要素和线索,即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顺序细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一般有“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把握线索即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
阅读记叙文,要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游记类文章大都如此,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有的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如《将相和》;有的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丰碑》
(3)绘景状物的记叙文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体现其特点。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用抓总起句、总结句的方法。如阅读《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4)阅读诗歌,应以朗读、诵读和想像为主。可分四步进行阅读。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以便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借助字、词典,疏通诗意。
③展开合理想像,领会诗歌意境。诗歌,尤其是旧体诗,语言不但精练,而且有一定的跳跃性。阅读中,一定要细读诗句,想像画面去感受、理解诗歌的美好意境。
④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在吟诵中想像,在吟诵中品味和升华。
(5)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四点:
一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知道被说明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二是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顺序介绍事物的;
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四是要揣摩语言的准确性。如阅读《清明上河图》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间介绍了画面的主要内容,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清明上河图》除了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从表达方式上说,将说明性文字与描述性文字相结合,语言生动,说明准确。
4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理解阅读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同一作品,读者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作者因时间、心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目标部分,特别强调读者自身的个性体验。比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少做繁琐的分析讲解,多让学生体会感受;少做知识性讲解,多让学生阅读积累。
如读《童年的发现》一文,就要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你的童年有没有过类似的发现你的发现被认可了还是被压抑了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打开,智慧和创造的火花就会进发出来。
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父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就连行进在期间的男女老幼也返朴归真,”野”性十足后,赞叹道:“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例如,《荔枝》一课中,作者写母亲剥荔枝时的动作:“(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俭、辛劳。联系母亲临去世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的举动,母亲对儿孙深深的疼爱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小学生要通过朗读和诵读理解作品,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此外,有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结尾一段,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例如《可爱的草塘》、《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地体会这种感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改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需要理性的判断,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规范、统一;“体会”则是感情的把握,注重的是过程,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达。”中心思想”仅仅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而“思想感情”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阐释,后者的外延比前者要大得多。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语文中写他的故事实际在写自己的情感是属于借景抒情的手法。
描写方法:1‘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2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3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表现作者遇见知己喜悦的心情和豪爽的性情
若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一下,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