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是英国着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处女作。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情感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揭露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一种风俗,重门第而不顾儿女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如同书名展现的那样,整个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本书和作者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理智与情感》无时不散放着理性的光芒,并以书中主人公卓越的理智的头脑和其机敏与智慧,当然了,还少不了她心中炽热的感情,来表现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中心思想。《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寓于情趣与幽默的作品。它以两姐妹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很多情况下,理智应更胜于情感的主张。在简。奥斯汀的时代,对情感的赞美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内容,许多人都认为有无法克制的强烈情感才是优秀人物的表现,而无论这种感情是否会给其自身或其家人带来痛苦。如果想要克制或隐藏,那便是错误。而简则通过两姐妹的故事对这种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书中可看出,她认为诚挚热烈的感情固然重要与可贵,但仍需理智去控制与调节,毕竟情感是感性的,任其随意发展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不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会有伤害。只有同时具备理性的头脑和思维,才能避免或把这种伤害降为最低,这无疑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理智与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独特的个性,然而就读者接触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现的,那就要数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了。
埃丽诺,达什伍德家的大女儿,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富于理智的姑娘。从故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她比她的母亲和妹妹更加有头脑与理智。埃丽诺办事缜密,考虑周全,谈吐智慧。不论是对他所爱慕的爱德华还是厌恶的露西,在众人面前,她都能以礼相待。而且,不论是埃丽诺好奇,喜爱或是厌恶的话题,大家共同讨论时,她总能保持一定的冷静与思考的头脑,既不显示出异常的过分的关注,也不让大家感到自己是个扫兴的角色。任何事,埃丽诺总是拿捏得那么有分寸,那么合适。此外,埃丽诺还是个善良的姑娘,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善于替他人着想。对于詹宁斯太太,虽然她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她缺乏大脑,但埃丽诺却总在自己的朋友与妹妹面前谈起她的热心,慷慨与正义。并且为了詹宁斯太太在伦敦自己家中的时光能舒适的度过,而不受玛丽安的嘲讽与冷漠,也为了玛丽安不做出过火的事儿而使自身受到伤害,即使自己并不心甘情愿,还是同意接受邀请,陪妹妹一道前往。以上的一切都显示了埃丽诺理智的头脑,但并非说明她是一个缺乏感性的人。相反,埃丽诺同她妹妹一样,拥有一颗富于情感的心,只不过她更善于控制这种情感。她对爱德华的倾心,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情况都从未改变过。她没有因爱德华的不善言谈,行为呆板忧郁以及众人对他的指责而遗弃他,她看中他的正直,诚实,稳重,宽容的人品,为他在家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表示不平,为他不幸的第一次订婚表示同情。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为爱德华着想,为能使他的境况有所好转而努力。甚至在听说了爱德华早已订婚的消息后,埃丽诺依然钟情于他。得知这消息后即使她极力掩饰,还是不难看出这个消息对她的巨大打击。可见,她对爱德华的感情是强烈的,忠实的,实际的以及是一成不变的。这证明了埃丽诺不仅理智,同样有颗富于情感的心。并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头脑来时刻提醒她去制约一些无谓的感情冲动。理智,善良,机智是她特有的魅力。
同理智思维发达的埃丽诺相比,她的妹妹玛丽安则要显得感性许多。拿中国名着《红楼梦》中的两个女主角与之相比,若把埃丽诺比作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那么玛丽安当之无愧的要数林黛玉型了。聪明伶俐,却又过于多情善感。看到秋日的落叶与萧瑟,玛丽安会觉得有种悲伤萦绕心头,正如当初葬花的黛玉一般。玛丽安对待爱情总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总想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对待感情总追求来的轰轰烈烈,浪漫传奇。对感情的表露也是十分的直白明显,以致于多次被詹宁斯太太拿来取笑。与埃莉诺不同,玛丽安在社交上同她的感情观十分相似,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热情十分,关怀备至,对待不喜欢的连最起码的以礼相待也难以做到,总是冷潮加热讽,给予一副冷漠的面孔。这种情感或许是当时那个时代最推崇的情感观,但简借助玛丽安充分说明了这种情感观的不妥。玛丽安最后被威洛比抛弃,在他们所引以自豪的情感观的支配下限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差一点丢掉性命,也给朋友和家人带来了不可摆脱的痛苦。这就是过于感性的弊端。但抛开玛丽安“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缺点,她也是个十分优秀的姑娘。玛丽安聪明机智,有正义感,对于自私狡诈的势力之徒的攻击,总是立即给与不客气的还击。她酷爱读书,头脑充实有思想,不同于缺乏常识的平凡之辈。玛丽安十分爱自己的妈妈和姐妹,无论是感性过头的她,还是后来受到教训,最终变得理智的她,都不愿让自己的朋友,尤其是亲人因为她而感到痛苦和不安。并且,在变得理智后,尽力去弥补自己因过于感性而带来的损伤。像故事里说的“一但玛丽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会用一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他的确是个好姑娘,不是吗?
说完了故事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再来谈一位同样生着俏丽面容,拥有理智头脑的姑娘把,她就是露西。斯蒂尔,詹宁斯太太的亲戚,爱德华的第一个订婚对象。这位**既不同于玛丽安,有丰富的情感,也不同于埃莉诺,有理智善良的心。她在感情上可谓是一贫如洗,“理智”上也只能仅仅被称作富有。她是个冷漠自私的人。行事上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很有情感,实际上满脑子歪门邪道,虚情假意。她财产不多,为了生活的富裕,先与爱德华订婚,当爱德华因为她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又将其抛弃,转而嫁给爱德华的弟弟。在这同时,还总是对埃丽诺进行恶意中伤,以满足自己的妒忌心理,表面上还装得无比可怜无辜。好在埃丽诺每次都能给予不卑不亢的还击,让露西无法得逞,看时真是大快人心。露西善于拍马奉承,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欢心,被视为掌上明珠。但要问她究竟喜欢谁,爱慕谁,我想出了金钱也别无他人了。
玛丽安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约翰。达什伍德夫妇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威洛比是感情上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简。奥斯汀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物加以赞扬,尽管对哪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极度鄙视的态度。简。奥斯汀最赞赏的是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也阐述了简。奥斯汀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即不能没有感情,也不能过于理智。故事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士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选择伴侣的自由。这在当时的英国,应该是一种叛逆的行为。
通过这三个人,想必作者已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很清楚了。人要有丰富的情感,但不能感情用事。必要的时候应受到理智的制约。简认为谨慎行事和内心冲动应保持平衡。她对金钱可以买到高雅生活的观点表示尊重,但对简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部作品是围绕着理智与情感而展开的,实际上也是为绕着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主题而延伸的,重在说明人固然是一个情感个体,但也需要融入社会。做一个具体的社会人,既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个性,又有必要的理智加以制约,使其能与社会融洽,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理智与情感好比一把双刃剑,坚持理智,可能会伤了情感,照顾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处理情感,能在情感的一定范围内保持理智,当然最好,这是运用这把双刃剑的最好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面临着取舍时,你是理智多于情感呢?还是情感多于理智?或是像威洛比先生哪样,表面上很有情感内心却很自私自利。所以,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驾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
心理咨询: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咨询三大共同特征:
1、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
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3、咨询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共同点:
1、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2、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或改变方面是相似的;
4、都注重简历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
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心理治疗费时较长。
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钟友彬教授根据对国内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把我国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分为空白、准备和初步发展三个阶段。
新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四个阶段:、
1、启动阶段(1949年-1965年)
2、空白阶段(1966年-1977年)
3、准备阶段(1978年-1986年)
4、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现在)
一、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
1、对来访者负责
2、帮助的根本目标:促进求助者成长,自强自立,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保密原则
三、对治疗者与咨询者个人的要求:
除了需具备有助人之心、敏感性及洞察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态度之外,作为心理治疗者或咨询者仍需注意下列问题:
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2、提高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
3、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一、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治疗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
联盟的内化包含:
1、积极的情绪体验
2、自尊心的提高
3、移情式的改进
4、认同作用
二、治疗关系的特征
1、独特性
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3、专业限制
一、共情
共情是指治疗者时时刻刻都应该是非常敏感的,对于前来寻求帮助的的每一个特殊的个体都能保持这种敏感,变换自己的体验。
二、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
三、尊重和温暖
四、真诚可信
除了罗杰斯倡导的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可信的四大治疗关系影响因素外,人们又找出具体化、即时化和对峙这三个基本要素:
一、具体化
具体化在治疗中是指要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及情感得以澄清。治疗者要注意做好两方米娜的工作:一是澄清具体事实,二是搞明白来访者所说的词汇的具体含义。
二、即时化
即时化是要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即时化另一个内容是指治疗者对来访者与自己的关系要敏感,对来访者指向治疗者的言语、行为、情感予以必要的反应。
第十六天:第14章 理解人类人格
我们用人格理论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试图能预测他们的人生经历。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格的定义: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背景以及外显的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对人格的定义均具有独特性以及行为的特征性模式两个概念)
用人格理论可以帮我们:第一理解人格的结构,起源以及与此有关的特点,第二,预测行为和生活事件。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预测。对人格结构研究的不同方法的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理解人格的理论方法。
首先是类型和特质人格理论。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人体内有四种基本的体液:血液,粘液,黑胆汁,黄胆汁,每种体液与特定的气质类型相对应:多血质,粘液质,黑胆汁和黄胆汁。
赛尔顿将体型与气质联系起来,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层型(胖,柔软,圆润),中胚层型(肌肉发达,矩形身材,强壮),外胚层形(瘦长,虚弱),这个理论同样被证实为不科学。
近年来沙格威提出了基于出生顺序的现代类型理论,他据达尔文的生物体是为了找到生存的合适环境而出现多样化这一观点,提出了出生顺序预测人格的方法。他认为头生儿安于现状而后出生的孩子喜爱创新,他的研究也显示出后出生的孩子比头生儿更倾向于支持创新理论。
人格的类型理论不能说明人格更加细微的方面,于是便出现了特质理论。与人格理论的独立性,不连续性不同。特质理论推崇连续的维度。特质是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特质可以被认为是引起行为的先决条件,也可以是简单的总结被观测到的行为模式的描述性维度。
阿尔波特认为特质使行为具有一致性,是人格的框架和个性的根源。特质可以被看作是将似乎毫无关联的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的中介变量。他确定了三种特质:首要特质(影响一个人如何组织生活),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主要特征的特质),次要特质(有助于预测个人行为的特定的个人的特征,如衣着和食物的偏好)。他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索一个独立个体的三种特质的独特组合,他将人格结构作为个体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而非环境因素。
卡特尔提出了人类人格的16因素,称为根源特质,包含了重要的行为范畴。艾森克根据人格测验的数据提出了三个维度:外向性(内源导向的或外源导向的),神经质(情绪稳定的或情绪不稳定的),精神质(善良的,体贴的或者有攻击性的,反社会性的)。
近年来五因素被认为是最好的描述人格结构的模型,(大五模型)模型的每个维度都有许多特质,都有两极,而这些特质又有着各自的内涵(外向性,和悦性,公正性,情绪性,创造性)。五因素的结构不但在英语而且在许多其它语种中都得到了重复,这主要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五因素是描述性的,而进化的基础有利于解释五因素跨文化的普遍性。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具有不同基因的比例以及在相同或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特质来确定人格的遗传效力,表明了几乎所有的人格特质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与不同测量工具得到的结果相同。同样,抚养条件的研究(对孩子特质与其亲生父母的相关程度以及与其养父母相关程度的比较)也显示了人格特质受相当多遗传因素的影响。
人的特质和相关行为不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但我们知觉到的人的特质都却是稳定的,而不同观察者,不同时间的人格评定有一致性,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评定却没有一致性,这种现象称为一致性矛盾,原因在于行为表现不一致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情境的分类方式是错误的。研究发现行为的一致性依赖于情境特征的相似性,当对特定的人和特定情景作出正确描述时,我们就会发现行为的一致性。由此,我们需要对特质进行更准确的定义,准确提出在什么情境下,什么行为才会与人格特质相关。当一种特质的理论预测了环境心理特征所引起的行为表现,这种模式就具有了一致性。
类型与特质理论仅仅是识别与描述与行为相关的特点,并不能全面解释行为的产生和人格的发展,为此我们将学习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中的人格理论认为强大的内在驱力塑造人格并引发行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思想中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是产生行为的动机,心理动力学本质是关注行为产生的内在来源以及这些内在驱动力之间的冲突。弗洛伊德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病人的研究提出了正常人的理论,他提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驱力有两种,第一与自我生存相关,第二性本能,与性冲动和物种延续相关的本能(力必多)。对于性本能弗洛伊德认为在一出生就起作用。他把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生殖器期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俄狄浦斯情结)。若某个阶段性的心理过分满足或受到挫折(固着)会导致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他相信在性心理发展的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和成人行为的模式有着很深层次的影响,这也是精神决定论的观点。根据这个理论行为能够被人所意识不到的驱力引发,无意识(即不能够被意识到的信息的存储处)是重点关注的内容,无意识动机的概念为人格研究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
对待基本驱力方式的不同引发了不同人格的差异。(本我与超我两种心理过程的自我调和)。本我,非理性,原始驱动力的储存处,受快乐原则支配。超我,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储存处,包括从社会习来的道德态度,也包括理想自我。自我调和本我冲动与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受现实原则支配。压抑被个人用来克服有威胁的冲突和愿望使个体避免焦虑和罪恶感。在本我冲动与超我要求有冲突时,我们需要用到自我防御机制保护自身。心理防御机制能使我们保持满意的自我意象和受欢迎的社会形象。当被压抑的冲突出现在意识领域时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焦虑)也需要用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但过度使用这种自我欺骗式的机制却无助于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对他的批评也很多。他的精神分析概念很难进行科学评价,对行为的预测是回顾性的,他的理论以男性为中心,弱化了创伤性经历经验以及缺少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但他的理论经过修正和改善仍不断得到认可。
在这里作者讲述了后弗洛伊德者的改变:更强调自我功能,包括自我防御,自我的发展,意识思考过程和个人控制。认为社会变量(文化,家庭和同伴)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较少强调性冲动(力必多)的重要性,认为人格发展不仅限于儿童,而且持续一生。
阿德勒认为所有的生命都会被寻求办法克服自卑感而控制,人格是在可以克服基本的自卑感的特定方式为基础建立生活风格的奋斗基础上建立的。人格冲突是外部环境压力和内部奋斗的矛盾。
霍妮更强调文化的作用,持人本主义的观点。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整个民族共同具有的基本心理事实)。他认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的倾向,以特殊的方式去感受每一个原则是特定经验或人物的原始的象征性表达。荣格视健康的,整合的人格为对立力量的平衡,分析心理学就是在动态平衡中补偿内部力量的人格观点。他提出了两种强大的无意识本能:个别的创造需要和和谐一致的整体需要。
人本主义的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潜能与能力实现个人潜能的倾向)的驱力。自我实现有时会与获得自己与他人认可的重要性发生冲突。卡尔罗杰斯提出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儿童成长过程很重要,对成人来说也一样(成人同时需要悦纳自我)。霍妮认为真实自我需要一个良性的环境氛围,而缺乏良性氛围时便会产生内部和外部的防御以对抗焦虑(内部:形成非现实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并创造追寻光荣的行为予以强化。外部:亲近别人,对抗别人和远离别人),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助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强调自我实现与实现真实自我的过程,直接关注生活的不断改进。人本主义理论被认为具有整体性,先天倾向性,现象学性和存在性。(整体性:从个体的整体人格来看待分散的行为。先天倾向性是关注个体内在特征,专指创造性与成长。现象学性强调个体的参考框架与对现实的主观看法,强调个体独特的观点。存在性:关注高级心理过程)。
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观点仍旧是模糊的概念,对环境因素影响的忽视也是其不足之处。但当代对个体陈述与生活史的研究可部分地追溯到人文主义的传统,如心理传记(系统的运用心理学理论将人生转换成连贯而具有启发性的故事),在一系列陈述文本中出现的特征主题支持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整体性与现象学性的特征。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多拉德与米勒进一步发展了人格的概念,提出了关于习得的内驱力,反应抑制以及习得的习惯模式的概念。他们强调紧张度的动机性压力作用在紧张度减少时强化的作用,认为可通过社会模仿来学习。
当代的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都赞同环境事件将影响行为行为,但更强调认知过程和行为的作用同等重要。认知理论强调有机体本身在形成自己独特人格过程中会有主动的参与并起到决定性作用。
米希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理论:米希尔强调考察行为在个体与环境互动中如何发生于起作用,他把个体看作是知觉组织外界信息,并与环境互动过程中能主动解决问题的个体。他认为对人格的判断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境会产生哪些不同的行为的原则进行考察。
人格的社会学习观点强调学习原则和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的结合。班杜拉提出了一个由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刺激三者构成的复杂的互动系统。交互作用是班杜拉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意味着我们必须全面考察所有因素。班杜拉的理论强调观察学习过程,通过使用记忆和对外部世界进行思考来预测行为的结果。在1997年班杜拉将自我效能作出作为其理论的核心(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对于自我效能的判断依赖于以下信息:替代性经验,说服,情绪唤起的监控。自我效能感影响着我们努力的程度以及坚持的时间长短,比实际能力影响更大。研究证实父母与儿童的自我效能水平与学习成绩高度相关,当然这个理论也承认环境的重要性,对自己能力的直觉和对环境的知觉可以决定人们行动的结果。
坎特提出了人格的社会智力理论。社会智力指人们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其需要的专门技能,这个理论定义了三种类型的个体差异:人生目标的选择,社会互动的知识,完成目标的策略,他认为三者是在一定时期内是一致的,对于社会中的亲密目标的研究发现,强烈的希望获得亲密目标的人们愿意使用他们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来与他们的关系对象共处。
对于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这个理论没有把情绪作为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没有意识到无意识动机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同时批评者们认为认知理论关心的只是概念和过程,对于内容的关注较少,但这个理论的影响却依然很大:认知治疗师的出现,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以及其他提高绩效方面都很有启发。
对于自我的研究,威廉詹姆斯提出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我成为自我的一部分,他将自我经验分为物质我(与周围物质客体相伴随的躯体我),社会我(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意识)以及精神我(监控内在思想与情感的自我)。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自我概念,这是一个动态的心理结构,引发,解释,组织,传递,调节内心以及人际的行为和活动,包括关于自我的图式(自我图式),我们会根据对自己的了解以及信念来解释我们的行为。马库斯将可能自我定义为“我们非常想达到的理想自我也是我们可能达到的和害怕实现的自我”,这个可能自我会让我们考虑自我的方向。
对于自我的概念性评价(自尊)会影响我们在许多特质上对自己的评定,如逻辑性,聪慧性和讨人喜爱的。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均较低,评价波动幅度大。人们多数会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自尊,维护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如自我妨碍。。研究发现自我妨碍与高自尊相关,男性明显,自我妨碍的现象也提示了自尊的某些重要方面与自我表现相关,这种表现可用来解释高自尊与低自尊之间的行为差异。
不同的文化对于形成自我概念有重要影响,奉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可形成不同的自我概念。马库斯与基塔雅玛解释了这种不同,个人主义作鼓励对于自我独立的解释,集体主义文化鼓励对于自我作互相依赖的解释,用20句测验可以看出自我的跨文化差异(男女性别差异较小),西方文化下的人们关心自我增强,带来自尊的积极改变。研究也证实了对自我的相互依赖的解释会与自我批评紧密相连,集体主义文化下成员更注重自我如何与集体发生关系,这些不同带来人们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自尊的方式不同。
对于自我理论的批评认为这个不能完全准确预测行为,而且不承认人格中的遗传部分。对于人格理论的差异,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假设:第一遗传与环境,第二学习过程和行为的先天法则,第三过去,现在和将来,第四意识与无意识,第五内在倾向于外在情境。这五个方面关于人格的理论有着各自特点,不同的理论对我们理解人格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我们根据可评估和测量的特点来预测人们的行为,这就是人格测验,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两部分。客观测验的计分和实测比较简单,自陈式问卷是常见的客观测验,(伍德沃斯,第一个人格问卷),应用较多的MMP 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这个问卷的编制采用了实证途径,有十个临床量表和三个效度量表,后来经过修改MMPI-2更好的适应了时代变化,制定了常模,新增了15个内容量表。MMP I-2实测经济简单,可用于精神疾病的诊断,而且不同项目有不同的目的,但MMPI2临床量表的异质性以及在药物依赖量表没有较好的效度方面,MMPI-2依然遭到了批评,而且测验保留太多实证途径,也是其弊端。
NEO_PI用来评估正常成人的人格特点,(五因素模型)具有跨文化的效度,每个因素分为六个层面,NEO_PI的每个维度是同质的程度高,显示了很好的效标效度和概念效度,可用来研究人格的稳定性和终生的变化,也用来研究人格特点和生理健康,各种生活事件的关系。但因为命名差异大五与NEO_PI还是存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差异。NEO_PI的跨语言以及跨国的一致性还是使它得到了广泛运用。
投射测验对反应不做预先设定,最早由精神分析学家使用,给予被试模糊的刺激,要求受试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画或形成故事,通过解释投射到刺激中的特异性来了解被试。投射测验应用广泛而被批评家担心使用没有效度。
罗夏墨迹测验,向被试展示对称的墨迹图,回答这可能是什么?然后被试详细说明这个反应,研究者发现者发展了一个容易理解的系统来计分,主要是在定位,反映内容,对象活动性质和决定因素上计分。
亨利莫里创立了主题统觉测验,是用有模糊性场景的来讲述故事,可用来揭示个体在支配需要上的差异,多个研究证实证明了这个测验是测量个体成就需要的有效工具。
不同的评估工具为我们了解个体的人格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我们应结合不同的测验对人格进行评估。
《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登天的感觉》是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必读书。《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作者简介:
1985年去波士顿求学
199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取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呆了6年,4年的专业学习,2年的亲身实践
从到美国求学到毕业,作者呆了8年时间,作者交代初到美国选择了教育心理学,后为了追求“登天的感觉”,选择了咨询心理学;
目前他是国内唯一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并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华南师大、南京师大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二、关于本书
本书自1996年 完成写作,但如今依然是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必读书,可见其经典程度。本书特点:
1、来访者为在20-30之间,所以问题多集中在情感、职业选择、学习、人际等方面;
2、来访者都在美国,咨询中有文化因素的影响。
三、阅读分析
1、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主要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
心理治疗则主要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
解读:简单的讲,心理咨询的工作范畴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和可疑神经症的病人;而心理治疗则针对确诊神经症和精神病性心理问题,是超过心理咨询师工作范畴的对象。
2、什么是登天的感觉
“我感到他们的自信心在重建,也感觉到自己随着他们一同在登天。”
解读:登天的感觉,就是马斯洛所说的“巅峰体验”,即“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马斯洛
这个类似于积极心理学家说的心流:当你沉浸在到一件事情中时体验到的快乐和自由。一个来访者随着咨询的有效进展而改变,心灵变得更加舒展和自由时,既是在登天,而咨询师通过自己的影响看到一个人不断发生好的变化,这种助人的愉悦感也是在登天。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主人公:丽莎
问题:新生适应不良、自卑。
案例回顾:丽莎进入哈佛读书,但是因学习、人际交往等事事不如人而苦恼,作为过去学校的优等生,在哈佛每次成绩却只能得B,内心的不平衡让她产生了自卑,作者采用宣泄不良情绪,转移比较对象,采取具体行动来解决。
联想思考1: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更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
1早年不良教育:多大点事儿啊,别哭忍着;再哭打你了!越哭越打!
2缺少倾诉的对象:于是一个人默默流泪到天亮。
3文化属性:要坚强!戒贪嗔痴!发脾气、哭泣是不成熟的表现;
解读:我们对于情绪往往是通过每一次的积攒然后统一爆发的模式,心理咨询师接待个案初期经常是认真的听一个人边哭边说就可以了。在心理咨询中,宣泄不良情绪是帮助一个人减轻心理负担的好办法。
联想思考2:如何缓解心灵痛苦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那就是:找同类,尤其是身边比自己更惨的同类;
解读:你丢了100块钱会心疼,但是你听说隔壁老王丢了1000块那么你丢钱的痛苦会降低,这就是通过对比产生的心理平衡,但你听说马云损失几个亿也绝不会比隔壁老王丢钱更让你平衡,所以,缓解痛苦的前提是两个:找你身边的,比你惨。
联想思考3:自卑怎么破
赵氏谈自卑:自卑就是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并忽略自己的长处;
自卑的人的几个属性:
1想获得别人的长处
2但无论如何努力却始终无法超越别人
3给自己一个现阶段没有能力实现的目标作标准
如何破就像长跑,始终追不上别人,咋弄
1接受事实,追不上,老子我不追了;
2由对外关注到对内关注,以前只能跑1千米,这次跑了1200米,比以前的自己有进步;
3不断积累成功事件,通过帮助别人(发现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儿)和获得赞赏提高自信。(也是很多人从心理学受益并从事的缘故)
案例二、《我想从哈佛转学》
来访者:莫妮卡
问题:学习不好,想退学
案例回顾:莫妮卡是大一新生,因学习问题想转学,但是家人不同意,比较苦恼,特来求助。作者帮他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用自己的例子鼓励她(故技重施),但是对方产生了阻抗并中断了两次咨询,后来作者寻求督导,开始去寻求她的成长经历,终于找到了想转学的真正原因并帮助她解决了问题。
联想思考:症状是深层心理问题的外化
案例中的来访者看似是学习问题,其实是背后的负罪感(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姐姐残疾而导致姐姐成绩下降上了普通大学,自己上了哈佛总觉得内疚)
解读:我们看到的问题,往往不是的真的问题,听一个讲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而要听他没讲什么。
联想思考:看看上一个案例,同样都是学习问题,为什么莫妮卡没有自卑情结
前者关键点:自己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
后者关键点: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提高成绩。
联想思考:为什么来访者会出现阻抗
作者通过两次的交谈,轻率的认为来访者是因为时间管理不当才导致成绩无法提高,于是帮助她制定学习计划并拿自己的例子来说教,引导来访者留在哈佛,努力学习,这让来访者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产生了反感,于是出现阻抗。
解读:心理咨询中有个好玩的现象:来访者会跟咨询师玩儿一个叫踢皮球的游戏,来访者抱着一堆问题来找咨询师,往往一副我的问题都在这了,你是专家,求支招的姿态,这样,就把自己的问题抛给了咨询师,没有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如果咨询师接住了这个球告诉他:你这是XX问题,你应该XX。来访者往往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诱和挑战咨询师,这样的咨询结果往往是以失败告终。而来访者所陈述的问题也往往不是最核心的,因为阻抗使他想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