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第1张

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疾病

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心理治疗,视情况使用物理治疗

躁狂发作时以心境高涨为主,易激惹;抑郁发作时以心境低落为主

易复发,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较大,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症状或预防复发

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

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躁郁症,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属于精神疾病。主要特点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抑郁发作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

分类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可根据发作特点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目前主要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进行分类。DSM-5将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扩大为双相谱系障碍,涵盖以下几种亚型:

双相障碍Ⅰ型:为最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即既有狂躁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

双相障碍Ⅱ型:以抑郁发作为主。

环性心境障碍:程度较轻的双向情感障碍,有轻躁狂发作和轻度抑郁发作。

物质/药物所致双相及相关障碍。

其他躯体疾病所致双相及相关障碍。

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

未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

发病情况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心理健康调查计划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约为24%。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主要集中于成年早期,发病年龄高峰期为15~19岁。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12。

美国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教授Kay Redfield Jamison是世界顶尖的双向情感障碍权威之一。

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围绕着这一种疾病进行研究、讲座、撰写著作。这种恰好也贯穿她整个成年生活的疾病。

在她的回忆录《一颗不安的心》里,Jamison详细描述了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体会和意义,她写到自己曾数日不眠不休,或感到长时间的狂喜。并且在笔记本上涂满飞驰的想法和不切实际的主意。

在这种狂躁的状态下,她经历了急速膨胀的自尊感,也因为一时冲动做了很多当时很爽但后果令人痛苦的事情。

比如奢侈血拼/参与*乱的行为/刷爆信用卡和银行账户,但是这种行为都伴随着情感崩溃,反复无常的抑郁把她送进企图自杀的漩涡里。

在她28岁那年,Jamison试图通过服用大量锂来自杀,结果最后导致昏迷不醒。幸好她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决心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寻求帮助。

在她的研究与写作中,Jamison医生开拓了我们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和一系列心理疾病的认知。

它们现在都被视作情绪失调,而且在那些活得充实却仍然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功人士之中,她可能是我们能认识的最好的代言人。

就像平时常常提到的焦虑症一样,情绪失调被世人误解了,它们被稀释弱化成那种可以通过做一天水疗就能治愈的沮丧情绪,或者被描述成神经质的抑郁。

仅仅只是因为这些人明明昨天还那么难过,今天就有了积极情绪了。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人员,我们的任务是去真正理解情绪失调的本质。

它们是怎样表征的,以及什么会导致这种失调。这个领域的探索一旦开始并不容易,这些失调可以把人从骇人的快乐颠覆推向莫测的绝望深渊。

但在这二者之间,正如Jamison医生所说的:“因你的情感变化多端,丰富多彩,天马行空的生活成为可能。”

我们一直探讨一些与你预想的有些偏差的概念和术语,但这一次“情绪”这个术语不是其中之一,在心理学语境里,“情绪”的定义和你想象的差不多。

它们是比情感更主观、更难定义的情感状态,尽管心理学家们已经定义了十种基本情感(愉悦、惊讶、伤心、愤怒、失信、蔑视、羞耻、恐惧、愧疚、兴趣或兴奋)。

“情绪”却往往落入两个广泛且变化无常的分类,你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

“情感”和“情绪”两者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情绪”是长期的情感状态,而非零散的、昙花一现的感受。

而情绪失调倾向于是长期的困扰,具体表现为:感情极端、难以调解情绪,困扰包括抑郁症,表现为长期失望、精神懈怠、和最广为人知的双向情感障碍。

所以它的表现为在抑郁与狂躁之间波动。抑郁症被誉为心理疾病界的感冒,并不是说它并不严重,而是说它太过常见且普遍。

并且抑郁还是人们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首要原因,我们都曾因为失去某些东西而情绪低落,一次失恋或失业,挚爱的逝世……

事实上在这些情况下,你也确实应该感觉很糟,这种状态实际上对身心都是有好处的,

它起码可以让你缓一缓,慢慢消化你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带给你的伤害,但总的来说,这些伤心应该都是暂时的,只有当伤心和悲痛超出了我们一般能够接受的社会常理时,

或者你陷入了太深的痛苦以至于严重失调时,你才进入了抑郁症的范畴。

DSM-5(即“精神疾病诊断与数据手册 第五版”是美国业界最权威的诊断依据),我们实用的心理疾病指南正式确认:

当病人已经经历了至少五个抑郁症状,且病情超过两周时,即被确诊为患有抑郁症。

这些症状不仅包括情绪抑郁,还包括明显的体重或食欲减少或增强,睡得太多或太少,对一切活动都缺乏兴趣,总是感到无用、疲劳或者精神懈怠、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决断、反复出现想要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所以尽管每个人都经历过伤心,但抑郁症是一个心理学和生理疾病,它干扰着你的睡眠、食欲、能量和神经递质,这些都影响到你身体自身的运作。

再加上由于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真正的疾病,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或者其周围的人长期痛苦,他们最高级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正如普遍的焦虑症患者会不自愿离开家一样,一个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常常感觉灭顶的绝望,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

和双向情感障碍不同的是,抑郁症患者一般只经历低谷,你可能听说过“躁郁症”,那是“双向情感障碍”一种过时的说法。

它包括了大量传统的阴暗抑郁、也包括不少相反的极端狂躁,在较为严重的病例中,患者的情绪会在两级间不停波动。

在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之内时而正常、时而抑郁、时而狂躁,真正的狂躁状态不等同于精力充沛或精神振奋,而是一段激烈的、无休无止的、而又往往乐观多动的时期。

此时你对自己和对自己的能力、想法的认知往往是歪曲的,甚至歪曲得非常非常厉害。

有些患者很少经历狂躁症状,但一旦发作,后果可能是严重的。Jamison自己的经历就证明了,有一次她的狂躁症发作时,她买光了整个药店库存的蛇伤急救包。因为她确信马上会有一场只有她知情的响尾蛇进攻在家里发生。

还有一次她一口气买下了企鹅出版社的20本书,因为她说:“如果企鹅们能建造起一个殖民地也挺好的的。”

也就是说,狂躁常常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可能更糟的是,完全发作的狂躁症患者通常会被送进精神病院,因为他们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险是不可估量的。

当狂躁的高潮终于结束时,阴暗的抑郁期往往紧随其后,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伴随着自杀或者自杀倾向。

Jamison的经历也能证实这一点,正如心理学中很多事物一样,情绪失调的诱因往往是生理、基因、心理和环境因素的结合。

比如我们都知道,情绪失调可以在家族内遗传,基因很重要,如果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你也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患上这种病。

研究显示: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上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就有十分之七的几率也患病,无论他们是分开抚养还是一起长大。

尽管一个压抑的事件不能使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但它可以导致一个有病史的人狂热或者抑郁症发作,或者让一个没有病史的人开始出现严重抑郁症状。

也就是说一个失去挚爱的人可能从伤心转为抑郁,或逐步表现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的症状,但该事件不会让人在一开始就立即患上双向情感障碍。

在抑郁症的案例中,大部分患者有幸在几周、数月甚至多年之后从抑郁中恢复,回归到正常健康生活的基本底线。

全球范围内被确诊为严重抑郁的患者中,女性普遍多于男性,不过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这仅仅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寻求心理治疗。

也有可能是因为男性表达抑郁的方式更多是愤怒和激进 而不是悲伤和绝望。足以说明抑郁不仅仅是悲伤,目的和缺失的感觉可以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形态。

由上图也可以看出,抑郁状态下的大脑运动缓慢,而狂躁状态下的大脑活动飙升,所以人才难以平静、专注和入睡。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神经递质随之改变,比如去甲肾上腺素,一种通常能提升兴致和专注度的物质,在抑郁的大脑里严重缺乏,而在狂躁的大脑中又多的离谱。

事实上,减少狂热的药物一部分也是通过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来生效的。还有另外一种物质与抑郁相关,那就是低血清胺,而慢跑或者霹雳舞随便什么运动都能提高血清胺含量,所以为什么体育锻炼常备建议用来治疗抑郁症。

大多数针对抑郁症的药物似乎都靠提供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胺水平工作。还有另外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即社会认知角度,研究的是我们的思考和行为如何影响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通常通过内置视角或思维模式去看待负面的事物,这影响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你向自己解释事物时是消极还是积极的,真的能影响你是否能从抑郁症中恢复,还是一蹶不振。

在抑郁症状里的人会把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例归结为自己的错误,自己再无法把事情做对,这种负面的思考方式,有缘由的无助感,自我谴责和过度解读自我循环,甚至扼杀了大脑中所有快乐的可能,最终负面思考就会引发一个有头无尾的死循环。

好消息是这个循环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来破除,或转移注意力,做有趣的事情,甚至可能是换一个新环境,但是同样的,社会认知也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块,正面的思考陈然重要,但要凭借一己之力和基因、神经学对抗,还是太单薄了。所以情绪失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很少有单一的轻易就可以根除的疗法,相反它往往可能伴随你的一生,正如Jamison医生向我们展示的那样,你也能活得很好。

最后总结一下:

1情绪失调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

2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3导致情绪失调的生理、基因、环境和社会认知方面的诱因。

官方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D),英文别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原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主要症状

顾名思义,双相情感障碍通俗来说就是有抑郁和亢奋两种情绪交替发作的病。

平常人有抑郁情绪和亢奋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情绪并不是很激烈,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有一下三种症状发作:

一 抑郁症状

会突然陷入抑郁情绪,没有任何前兆,这种心情是一种极端性的跌落,相比于单向抑郁症来说,双向抑郁症状的时间极短,但是很频发,这种心情的下坠式好比说把一个恐高的人用绳子吊在悬崖边让他忽上忽下。

我就是双向抑郁,会在生活中突然抑郁,这种情绪抑郁是无法自身控制的,正常的人如若有抑郁情绪,一般是因为生活中的烦恼,遭遇到的困难,眼前的烦恼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而双相障碍患者并不是因为有心事或烦恼才抑郁。

比如我在生活中会突然的哭泣,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难过但就是很悲伤,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手中的工作,无法控制情绪只能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起身去接一杯水或者去洗手间洗个脸。

二 狂躁症状

此狂躁非彼狂躁,而是一种兴奋的表现。同双向抑郁症状一样,毫无征兆的兴奋,大笑,激动,突然很想说话,恨不得抓住个人就要聊聊心事,症状发生时间极短却频发。

会变得比自身正常时还要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

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是相对于双向抑郁患者此症状发作较少,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三 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通俗来说就是两种情绪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交替进行,一个很兴奋的人会在刹那间变得抑郁,不久后又莫名变得狂躁又兴奋,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也可能人格分裂的前兆。

在我严重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出现过这样双向情感交替发作,朋友说我会在很兴奋的和他们聊天打闹的时候突然颤抖流泪,情绪从一个心情兴奋的极端到另一个悲伤的极端,只能靠吃镇定药品逐渐平静下来,似乎自己完全不可控制被体内的另一个神经操控着。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遇不到此类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或者他在用自己的办法不让身边的人知道他有此类疾病,严重时我一般随身带着药品,以此来镇定自己的情绪;不严重时我一般会刻意躲避人群。

最后希望所有双相障碍患者可以早日康复,被世界温柔相待。

双相最麻烦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在抑郁或躁狂间转换。因为抗抑郁药和抗躁狂药的机理相同,作用相反,躁狂时吃抗抑郁的药,就跟躁狂。最怕的情况是,本来是抑郁状态,吃了几天抗抑郁药,等药效快上来了,却转成躁狂了。这个时候病症加药效,简直没有办法处理。

发作期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有条件的话在缓解期配合心理治疗。促进病人接触社会,保持功能是对的。但是,家属也要正视病人的病情,营造一个宽松低压的修养环境,避免会刺激病人的因素或事件。另外就是多观察病人的情况,抑郁期防止自杀,躁狂期防止伤人或自伤。

另外,精神类疾病很难治愈,即使终身服药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大。情感障害这类病,有很大的家庭因素。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全家参加指导,改良家庭关系,从根源上把致病因素消除掉。

一、什么事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

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危害:

1、偏头痛:躁狂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抑郁症型更为多见。

2、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燥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3、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躁狂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抑郁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5、行为失控:有的狂躁抑郁症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大发雷霆,严重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还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从而行为失控,事后后悔不已。

6、自杀:自杀行为在自杀患者中,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观念,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是自杀死亡的。狂躁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仍然有自杀的行为出现。

三、双向情感障碍症和双重性格的区别

双重性格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1、本质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双重性格是在同一时刻存在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2病因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双重性格由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

扩展资料

1、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

2、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双向障碍

-双重性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0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