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身边最感人的故事有什么?

抗疫中身边最感人的故事有什么?,第1张

1月23日封城,2月11日封小区,到商超不对外开放,再到3月18日开始出现0增长,如今的无疫情小区居民限时外出,部分的复工复产,短暂又漫长的2个多月时间,心情起起落落,我也说下这段特殊时段的武汉普通人生活。分享下抗疫期间,身边的暖人心的事情。

心理咨询排忧解恐,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

在刚刚知道人传人,刚开始封城的时候,基本每人都会有认识的人确诊,甚至死亡,朋友圈有求助。很多人夜晚偷偷哭泣,彻夜难眠。大部分人在面对一点风吹草动时都高度紧张。二十多天后,这样紧张感也才因习惯稍微缓解。

这期间,有个朋友咳嗽,发烧去社区医院抽血,看见黑压压的人,又默默走回家,大哭中写下遗书。后来华师一些院校,还有社会开始建立心理热线,社区开始排查,电话询问是否有困难,让大家知道身边有人在关心,才慢慢的踏实。所以,谢谢不远千里来武汉为患者治病的各地医护,谢谢本地医护的坚守,也要谢谢这些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人员。

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

邻里关怀 守望相助

封城封小区后,武汉社区工作人员,下沉人员,志愿者开始承担起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运转,普通市民也开始互相帮助,开展自救。

公共交通被禁止,市民组建志愿者车队。没有吃的,居民自己建各种群联系东西湖等菜农,蒙牛等商家进行团购。有的社区是自己组织团购,大多送到小区门口,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还会帮忙送到户,这些配送的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家送来基本生活物质。

这段时间,各种业主互助群,微信群纷纷建了起来,每天消息不断,经常在小区群里看见有人说我有车,我去帮大家采买;我有多的存货,可以分给大家;也有牙齿发炎求药,孕妇待产求奶粉。大家互相搭把手,互相打气,同时也活跃气氛。

各种团购群

微信团购物质

这次疫情拉进了邻里距离,打破了隔阂,平常没啥动静的群都变得热闹起来,一起出点子,想办法,共度难关。楼下的邻居还说菜不够先拿他家的,不要慌。

也看见有一些本地公众号会每天搜集推送片区内各小区情况,供大家参考,心里有底。

志愿团队 将危险挡在门外

因为自己身处通讯行业,2月3日就开启了远程办公模式,配合保障武汉市民宅家期间网络稳定,通讯正常等等工作。家里的长辈,身边有的同学还加入了志愿者团队,用他们自己话说,闲在家里耗时间,胡思乱想,不如互相搭把手,心里也踏实。买药,送药,按单购物,劝导居民不要外出,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因为特殊时期,很多药品短缺,又不能跨区活动,所以志愿者们经常是跑好几家药店才能采集齐大家需要的药。担心将病毒带入楼栋,甚至采用绳子吊物品上楼的方法传递物质。因为穿着防护服,每天忙到深夜九十点回到家的他们,衣服湿透,还要疯狂喷酒精,反复洗手,可以想象穿着层层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多么难受,辛苦。

家人加入志愿者在社区服务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这段特殊的时期让大家联系更紧密,身边的暖心之举也频繁可见。病毒也许没那么可怕,但未知和无望会让人难宁。谢谢可爱的人,是大家的守望相助,让阳光更多的照射进来。

当武汉彻底恢复正常,最想做的是去过早,热干面,油条,豆皮,煎包,欢喜坨,糯米鸡……每天不重样!

疫情快点过去吧,武汉明天会更好

1、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次临危受命,挂帅亲征,敢于发声,家喻户晓,一声号令,全民不动,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战士,更是一位国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2、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打赢这场战役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李兰娟于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夏履镇夏履桥村;1970年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3、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化专家,病毒终结者,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

4、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心理治疗师。

他在和人们调侃的同时医治着疫情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离也是战士,病毒都给你闷死了”,“都在歌颂医生,完整说法应该是医护人员”,“防火防盗防同事”成为抗疫的名句。

5、张继先: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疫情上报第一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急病人所急,“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中国在出现了疫情之后,因为是第1个出现了疫情,所以说也是最有经验的一个国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一边自身在坚持的进行着抗疫防护的工作,同时又向30多个国家派出了专家组去帮助这些国家共同抗击疫情,而派往塞尔维亚的医疗专家更是派出时间最长的队伍,真的可以说是万里驰援,而中国医生在塞尔维亚的种种举动,更是让他们感动。

正是因为中国在和新冠病毒做斗争的时候累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全球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所以说中国医疗组在到达之后,就显得比其他的医生更为的有专业,正是有了中国医疗组的出现,相当于在塞尔维亚最艰难的时候帮衬了一把,也给了塞尔维亚抗击疫情,莫大的勇气,同时在众多的医疗队中去往塞尔维亚的医疗队,是出征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在塞尔维亚整整待了将近三个月,并且医疗队在塞尔维亚期间,不仅亲自和塞尔维亚的医生去医院共同进行考察,还将中国的经验传授给塞尔维亚,并且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要知道当时塞尔维亚的防护工作非常的紧凑,所以说在时间上的安排真的非常紧张,可是中国医生到了那里之后,没有任何一句抱怨,马上就投入了工作之中,该去疾控中心的去疾控中心,该去医院的去医院,对于那些塞尔维亚的医生来说,让他们都感到震惊,因为有许多地方连自己都没有去过,可是中国的专家却带着他们的经验来到了这里,全身心的帮助塞尔维亚的医护人员一起来抗击这一次疫情。

正是中国医疗队在哪里都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说才赢得了塞尔维亚医生的尊重,同样的也正是他们完全不分你我,不分地域,不分种族的态度,让塞尔维亚人分外感动。

无论是援鄂护士在春节来临的时候奔赴一线,还是韩红等明星捐款捐物,直接把物资送到了武汉,又或者是社区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当起了社区守门人,这都是我看到的无数感人的故事。病毒无情,但我们有爱,举国上下的人民团结一心,才能一起打赢这场防控疫情攻坚战。

一、援鄂护士奔赴一线

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本应该是阖家团圆、共度幸福的时刻,全国各地无数的医护主动报名参战,组成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省各地,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安慰,他们在那里拼死拼活,不辞辛苦,没日没夜地工作,就为了救死扶伤,为了多救治几个患者,为了抵抗病毒。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白衣天使。

二、韩红等明星捐款捐物

在疫情期间,很多正能量的明星发挥了他们的号召力,为这次疫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歌手韩红,她通过她自己的基金会,号召了百余位明星捐款捐物,并通过自己的物流直接把物资送到了武汉的医院,为那里的医生护士带来了及时雨和希望。他们一直在奉献爱心,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三、社区志愿者不辞辛劳

还让我感动的是这次在举国上下无数个地方的社区和乡镇工作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不辞辛苦,没日没夜地登记信息,进行出入人员把控和体温测量。在疫情刚开始严重的时候,他们挨家挨户地登记每家的信息,并细心告知疫情防控的信息和防控建议,也体现了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的精神。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病毒的侵袭。亲爱的朋友们,通过这次疫情,你们还知道了哪些感人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中分享。

       疫情中的生活是灰色的,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在竭尽所能,让患者的日子亮起来。除了治病救人,他们还做了许许多多温暖人心的事情。

防护服上画卡通图案

       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的防护服吓哭了一个小女孩,面对第一次见到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小姑娘吓哭了。这对一个儿童医院的护士来说不太寻常。队员们推测是防护服引发了小朋友的紧张情绪。于是,她们开始在防护服上画卡通图案,并给孩子们带一些画本、娃娃,帮助小朋友减轻恐惧感。当小姑娘再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叔叔时,小姑娘没哭,而是睁大眼睛盯着他。因为这些卡通图案都是她熟悉的形象。

       这个举动不仅让小孩子喜欢,超萌版的防护服也给医护人员带来难得的快乐。暖心又萌萌哒,很明显减缓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

火神山医院加餐鸡蛋羹

       因为患者中有不少老年人,饭菜品种能够符合老年人口味成了问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协调保障人员,请他们多准备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饭食,还特别要求给每位患者加一碗鸡蛋羹。

      有位患者写了一首诗赞扬宋彩萍的举动。火神山上雪花飘,鬼门关前心绪糟;千年春秋生与死,我信天使夺屠刀。

治疗车推蛋糕庆生日

       武汉姑娘小刘的27岁生日是在方舱医院里度过的。一次终生难忘的生日。

       在得知小刘要过生日了,医护人员尽最大的能力给小刘准备了生日蛋糕。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医护人员用治疗车推着“来之不易”的蛋糕 ,拿上山西特产大红枣,来为姑娘唱了一首生日歌。队员韩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姑娘不停地擦拭着夺眶而出的眼泪,双手合十许下了心愿。我猜她可能是祝愿大家都平安健康吧。我也在心中默默的祈祷:祝愿大家一切安好! 

爱在流动,信念让人充满希望

       医务人员人手不足,每天坚守岗位,做好日常的工作以外,各地的医务人员还给患者和陪护以及物表采集核酸样本,进行病区环境消毒,并承担起了为患者及陪护发放食品、生活用品等繁杂的任务。碰到不会网上订餐的,还主动帮助患者订餐。有没订上餐的护理让出自己的那份、有的生理期需要护理用品帮忙购买。

       陕西省肿瘤医院对面,有一家安心共享厨房。在此轮次疫情中,创办人许凯把它变成了”抗疫厨房“。志愿者们每天送出一千多份爱心餐,热乎乎的饭菜给灰色疫情笼罩下的生活增添了暖意。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野徐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假日、不分昼夜,走家入户,通过网格摸排、志愿服务、安全保障,织就一张基层“防护网”。

       仲润社区工作人员刘姣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虽然身体不适,仍坚持工作。每天上午,她都会挨家挨户排查了解居民情况,下午还要带着医护人员上门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检查身体、接种疫苗。

 2020年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三篇

 一面面迎风招展的鲜艳党旗,一封封按满红色手印的请战书,一辆辆千里驰援的大卡车,以及宅在家里的普通民众,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这,就是中国样子。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篇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儋州一位支援湖北医生妻子的独白:你赴前线抗疫 我在后方护家

 2020年1月24日,天气晴朗,心情有点压抑。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单出来了,松了一口气,没有我和他的名字。但又有些失落,到前线去,应该是所有医护人员最大的愿望。

 全省乃至全国都在不断增派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有医生、护士、感控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影像师……但需求量最大的是护士,其次是医生,我和他都是医生,我们时刻准备着。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医院最新的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单出来了,“李材忠,重症组”。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真的见到名单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所有的不安与恐惧向我袭来。对于大家来说,他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对于我们这个小家来说,他的身份是丈夫、是爸爸,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当时,我第一时间就跑到办公室去找他。他微笑地看着我,平静地说:“你知道我们应该去帮忙,所以彼此都没通知对方就报了名。我是党员又是搞呼吸的,冲到前线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是医务人员,应不忘医者初心,治病救人,义不容辞。别担心,我会保护好自己。”  李材忠到达前线后给妻子周仕群发回来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同作为一名医生,我理解他;作为一名妻子,我更要支持他。

 2020年2月19日,最新通知下来了,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21日出发。我当时反复对他说:“老公,去吧,除了支持你,还是支持你!但请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我连夜替他打理行李,肉罐头、鱼罐头、麦片、士力架、水杯、茶叶……凡是能想到的,我都统统给他准备了,准备衣物、洗漱用品、保湿霜、纸巾等必备物资。睡到半夜想起来袜子备得不够多,赶紧起来网上买。但愿都用不上,但又希望带它们上战场。

 巨大的箱子、巨大的背包,被塞得满满的。后来到了武汉,他说我准备的物资比臭美的女护士们还多,东西取得出来,但是临时搬家的时候却塞不回去了,只能用袋子提着。  儋州市人民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期待你们凯旋归来!

 孩子他爸,虽然我们不在你身边,但我们的心却紧紧绑在一起。你尽管放心在前线救治病人,我负责坚守后方,照顾好家人。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聚!

 等到孩子们长大的那一天,

 我要告诉他们,

 在2020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

 无数个身穿白大褂的医护工作者,

 奋斗在抗疫一线,

 为大家筑起一道道防病毒的“隔离墙”。

 他们的爸爸,正是其中的一名“逆行者”!

 我要他们知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一群人在为大家负重前行。

 要学会以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人,

 以热情之心拥抱生活的每一天,

 以敬畏之心与一切生命和谐共生……

 篇二:白衣天使

 “白大褂,白大褂在哪里快救救她……”日前,一位年迈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被紧急送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听到呼救后,医务人员赶紧跑过去,迅速把病人推进病房开始抢救。几个小时后,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告诉记者,现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已有不少患者好转出院。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顺利挺过去。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减轻了当地压力,收治率和治愈率正在提高,病亡率在下降,他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看着一位位患者战胜病魔,带着笑容离开医院,我们感觉最难的时刻正在过去,真正的春天即将来临。”余亭说。

 “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前些天,一位82岁的重症患者在金银潭医院经过14天的救治,好转出院了。出院那天,老人激动地拉着主治医师的手说:“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了,谢谢你们。金银潭必胜,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对于这些积极的变化,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深有同感。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武汉肺科医院共收治约400个重症病人,已有224个病人出院,病房里一些病人的病情也在逐渐好转。“据我观察,现在的门诊量明显少了,而且新增的病人也少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很明显。”杜荣辉说。

 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带领的医疗队来到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救治重症患者。康焰介绍,这段时间,他们收治的病人中有的是高龄患者,有的抑郁、悲观,经过他们精心救治及心理疏导之后,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有了很大改善。

 要阻止轻症变成重症或危重症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也要清醒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杜荣辉认为,阻止轻症病人变成重症病人,阻止重症病人变成危重症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病人刚进医院时往往缺氧很严重,我们一般会对其进行氧疗。”杜荣辉说,病人用了呼吸支持、氧疗以后,其血氧饱和度可能会达到93%,正常人基本上是98%左右,但当病人要进行喝水、上厕所,或者洗发、洗脸等行为时,他的血氧饱和度可能就会掉到70%或80%,如果时间稍长,就会影响他的心脏、肝脏、肺等器官,导致病情恶化。而这些问题会很容易被忽略。

 杜荣辉提醒,对病人要勤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尽量要求病人最好是“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因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而导致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同时,要让“床等人”,不能“人等床”。要抓好落实,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治患者,把疑似病人送至隔离点,把轻症病人送到方舱医院,把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送到定点医院,避免病人因到处寻找床位、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加重病情。

 “对病人的评估要提前,在病人处于轻症的时候,就要筛查出那些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者,并进行提前干预。”康焰表示,目前没有一种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病毒最终被消灭,依靠的是人体的自我免疫力。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机体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功能尤为重要。对病人进行呼吸支持、循环功能支持等,目的就是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保证病人的免疫功能稳定,从而让病人能够渡过危机。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

 “我和你妈妈都不需要你担心,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你不能倒下啊,要搞好工作啊……”每次打电话,余亭的父亲总会这样反复叮嘱他。

 从去年12月29日到现在,余亭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平均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休息过一天、没回过家。由于长时间绷着弦,随时准备收治病人,余亭显得有些疲惫,他说:“有时候自己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会反应不过来。”他的妻子是金银潭医院的一名护士,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夫妻二人除了在电梯里偶遇时会当面说几句话外,平时基本都是靠电话或视频来沟通。

 其实,像余亭一样,大量医务人员都在承受着压力。“病房里的床位住得满满当当,每个病人我们都会耐心救治。”余亭说,他们每天要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出来时经常会全身湿透。有的医生护士住在值班室,有的住在附近酒店,以便在有紧急任务时能迅速集结。这段时间,余亭经常会给病区里的医生护士们加油鼓劲:“我们身体上都很疲惫,但是心理上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线一定不能‘垮’。”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杜荣辉告诉记者,她从1月3日开始就一直在肺科医院里救治病人,没有休息过,现在是战“疫”状态,医护人员就算疲惫也会始终坚守岗位。“国家调动一切力量,全民参与,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她说。

 篇三:一封寄往前线的家书

 “亲爱的老婆:你在武汉辛苦了!视频看到你在那边没事,真好!你专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和爸妈做你坚强的后盾……也请你照顾好自己,我们等着你们尽快打赢这场防疫战,早日回家团聚!”

 2月10日,是第二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第四天。“90后”护士马玉洁收到了丈夫满怀深情的信,信息虽简短却饱含牵挂。

 马玉洁是故城县人民医院ICU重症室的一名护士,她的丈夫曹子岩是该县的一名交警,两人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女儿三岁,儿子仅一岁。

 “大年初二,玉洁跟我说,她想向单位请战,去湖北抗疫。”曹子岩说,那时,新冠肺炎疫情日渐严峻,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号角刚刚吹响。“她说,病房是医务人员的战场,救护伤患是她的责任。大疫当前,外表柔弱的她,骨子里满是坚韧和担当,纵然不舍我也必须支持她去。”

 2月5日13时20分许,正在单位值班的曹子岩接到了马玉洁的告别电话:“我的请战被批准了。作为故城县第一批参加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我们一会儿就出发,你要照顾好爸妈和孩子。”“家里你放心,只管照顾好自己……”“通知我开会呢,我先挂了。”未等曹子岩把话说完,妻子已经匆匆挂断了电话。几乎是一瞬间,七尺男儿红了眼眶,轻轻呢喃,“一定要平安回来。”

 抵达武汉后,马玉洁和队友们经过紧张的培训,在元宵节当晚便投入到了战“疫”一线。“方舱医院原本是体育馆,里面分隔出一个个病区,摆满了床,触目所及都是人。”尽管已经提前获知了院内的情况,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马玉洁深感震撼。来不及多想,队友们迅速按之前的分组顺序进入工作岗位,“八九个人为一组,负责护理照顾区域内250张床位上的病患。”

 抽血、取咽拭子、测体温……自打进入医院后,马玉洁和她的队友们没有停歇过。“护理站设在靠墙的一侧,就是一张桌子,上头摆放着体温计、胶带等物品,紧挨着护理站堆放着药品和供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食物,没有给护士们安排座位,当然,有座位我们也没有时间坐。”马玉洁说。

 换完班静下来时,马玉洁不免想念家人,尤其是两个孩子。读完了“与妻书”,马玉洁潸然落泪,“来了这边都没敢跟他们视频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看他们的照片。爸妈、老公,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孩子们,你们听话,等着妈妈回去!”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解了疫情的爆发,人民的众志成城、 团结一心的感人故事。

《武汉日夜》这部纪录片,相信你看过的朋友都对他印象深刻,特别是在疫情到来的那一刻,人们惶恐无助的时候,灯得到所有人团结一心的时刻,这种振奋人心的场面是让很多人感动的,而且其中的一些细节内容,也让很多观众感受到国人的力量和那份坚持。说实话,对于这样的一部纪录片是很容易形成共鸣的,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国内的综合实力。

残酷的疫情爆发。

在这部纪录片的开头,人们一样的像往常过着平淡真实的日子,在接近年关的那一刻,很多家庭也开始准备一些年货,而就在这个时候疫情却敲之而来,很多人一开始并不了解这个疫情的严重性。而是抱着随心所欲的念头,觉得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感冒而已,然而随着国内其他地区的爆发,很多人也变得小心翼翼。变得诚惶诚恐,这个时候才了解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所以在人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医护人员却站在了我们的前面。

众志成城。

在这部纪录片最有感触的还是人民的众志成城,在医护人员强烈的配合下以及压力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关爱,也让更多的无助的病人看到希望,同时在这部影片当中也展现了国家的力量和坚持的信心。说实话,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个人还是非常的感动。能亲身经历去感受身边朋友以及陌生人的帮助,其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也很庆幸能够为他人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而且当看到医护人员站在最前线的那一刻。也深深为他们点赞。

万众一心抵抗病毒。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没有专业的知识就只能默默的守在自己的家里,默默的祈祷,希望这次病毒能够早一点结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医护人员专心的救助其他病人,所以在这部纪录片当中也很好的展现医护人员病人,普通人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感。

总结。

对于这部纪录片讲述的也是真实的事件,说实话对于这样的一部影片来讲,导演还是非常用心的,也是尽量的去还原整个事件的真实性,很多演员在出演的时候也是真情流露,所以对于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应该多拍摄几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正能量。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每一次疫情爆发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让人觉得温暖感动事情。本轮疫情中,有三个故事,让我倍感温暖。第一顾客被隔离火锅店,老板提供免费食宿,火锅随便吃;第二封闭小区,建立“易物群”,将家里多余物品免费交换;第三被隔离居民,给“大白”送温暖。

常言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自然灾难,我们国人总能将互帮互助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疫情中总会有令人动容故事发生,下面和大家分享两个令人觉得温暖抗疫小故事。

一、顾客隔离火锅店,老板做法暖人心

疫情发生地,可能我们上一秒,还能够正常流动,下一秒就被限制在“原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多人真实经历。

一位顾客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被隔离火锅店经历。被隔离当日本已用餐完毕,只因为遇到了朋友,便在店内多逗留了20分钟。根据网友讲述,如果她能够早走一分钟,也就不会被隔离在火锅店。

被隔离后,火锅店老板不仅让他们随意点菜,还贴心为他们,准备了宵夜和早午餐。老板这样一个做法,也令被隔离顾客感动不已。

二、被隔离居民,给防疫“大白”送温暖

当下天气南方已经穿上了春装和T恤,而北方却依然穿着棉袄,部分地方甚至还在欣赏雪景。东北地区一位被隔离家中居民,看到楼下防疫“大白”,依靠在雪地里休息,便将家中饮用水和食物,打包从楼上扔给“大白”。

这位“大白”经常帮助居民收拾生活垃圾,看到居民开窗叫自己后,第一反应便是“垃圾”。直到居民解释后,才明白这是给自己食物和水,居民还关切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棉衣。

一幕幕互相帮助鼓励场景,让疫情防控变得更有温度,也更增添了人们信心和力量。我相信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距离疫情防控胜利那天,已经变得越来越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55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