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喜欢在微信群中发负负面的消息,消极的心态会影响到其他人。老师在看到这些消息之后,会要求家长不能发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其实我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
现在因为科技日益发达,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也在逐渐改变,曾经孩子上学的作业完全由孩子和老师。双方接触,但现在已经发展到家长作为第三方从旁监督和指导,以建立微信群或QQ群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老师可以在群内反馈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课后作业。
但总有家长喜欢在群里发与学习和孩子无关的内容,亦或是吐槽以及抱怨。对于许多老师来说,这便是负面的影响。他们原本教书育人,已经承担了很大的压力,还要接受来自于父母的负面情绪,也十分艰难。同时,个别家长的负面情绪也容易影响到其他家长,这对于。孩子的管理和家长关系的维护并不是有利的,所以老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觉得十分合理。既然为孩子着想,就应该考虑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在校表现情况,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发在学生的微信群中并不很合适。
当然,家长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代表这孩子,同时,微信群也只代表这孩子的学习状态,我们其他任何的想法都可以私下跟老师沟通,而不是堂而皇之的在微信群中发放,让老师增加更多的工作量,这样也容易让孩子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排挤,毕竟发表不正确的言论之后,孩子在同学中也容易被孤立,,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哪怕为了孩子,我们也应该规避这种情况的出现,以防止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
教育家乌中斯基说: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以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作为家长自然是都想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寻求最好的师资条件。
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简直是挤破了脑袋,买学区房,陪读,报兴趣班等等。
家长们这么用心就是想为孩子选个好学校,选个好老师,让孩子有个好的榜样,以后能成长得更好。
可就在昨天,一个同学君君(化名)在学校摔伤,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君君父亲与孩子班主任在家长群互撕了一小时。
让人出乎预料的是这个老师给出的态度,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更让人反思,这样的老师怎么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君君在学校玩耍时不小心摔伤,磕到了脸,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摔倒的,回到家里,半边脸已经肿得不行了。
君君父亲带到医院里查看,并上了药,越想越觉得气愤,孩子才七岁,到底是摔伤还是与其他小朋友打架打伤总得问一下吧。
于是就在群里问了一下他们的班主任,看是怎么回事。
而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我看了下,就一点擦伤,然后也没经过任何处理,也没通知家长。
学生家长继续说:我有什么病,孩子在学校受伤了,我肯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你们做老师的是不是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让我们去看一下孩子,这样不应该吗?
从父母的角度去讲,确实这个要求不过分,毕竟谁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
可聊着聊着两人开始在班级群互撕了。
君君爸爸说了句,你既然呆在教室里,你就好好教,不然你呆在教室里干嘛。
老师强硬回击: 你作为一个家长,不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开口闭口就说老师不尊重你 ,还好意思在这里说我。
老师直接爆了粗口: 你他妈眼瞎了吗?我不在学校里面做事,谁来给你儿子打分,你那么有本事的话,你还送来学校干什么,你干脆带回去自己教算了。
吵了一个小后,最终以沉默结束了这场本不该有的争吵,而接下来两人的言语更是粗陋不堪。
教授李晓玲说: 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可这个老师的态度实在令人深思,这样的镜子里反馈出来的学生会成为什么样子,简直不敢想象。而且是在家长群班主任和家长互撕半小时,试问,其他家长看见了,学生看见了是何感想?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先生不能全只顾教书,他的职责是教人做人,学生不能只专读书,他职责是学习人生之道。
孩子在学校受伤了,首先站在父母的角度肯定是心疼的,不管是打伤还是摔伤,都会向老师询问一下基本情况的,
一个负责人的老师的做法应该是,在看到孩子受伤后的第一时间给出关心,如果严重就先带去医院查看,若不严重也要先看一下孩子。
家长询问时,若不是故意刁难,没事找事,就应该给出合理,耐心地解释,而不是和家长互怼,觉得自己很有理。
今年我的女儿刚刚去幼儿园,去报名的时候已经分好在小一班,我也见过她们的班主任以及留下了****,进了班级群。
但是在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情。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我还是有点不放心的,在群里问了很多遍没有人回应我,我私自联系班主任也不回我信息。
一直到下午三点我给她打电话,她回了我一句,因为孩子太多,我们重新分了个班,她可能被分到小三班去了,就挂断了电话。
也没有告诉我老师是谁,我该联系谁,我有些不高兴了,一直僵持到四点,眼看孩子就要放学了,我却迟迟接不到孩子,最终都冲着老师发火了,才要到了小三班老师的号码。
我的孩子在学校一天,什么情况,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回家,一开始说好的要送到家门口来,现在也不送了,真的很恼火。
我在群里很发火,说她们的老师一点也不负责任,孩子重新分班了是不是该通知一声,再怎么忙,在群里发个公告总可以吧。
晚上他们班主任打电话来给我,我压制不住愤怒 ,先吼了一气,说出了我心中的所有不满,还责备了老师,说这种学习学校不值得托付,要转学。
老师一言不发,默默地听完了我的抱怨,先是向我表示了道歉,然后表明了她们的做法确实欠妥,以后她们会如何改进。
和她聊完电话,我的情绪平复了一大半,想想也没有多大的事,可能是我自己太较真了,那么多三岁的孩子,第一天哭得稀里哗啦,忙不过来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也向老师表明了我的抱歉,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并非还故意找茬,家长与与老师都是一个目的,无非就是要孩子好好的成长,老师循循善诱,家长给予最好的辅助。
没有谁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受伤,再去学校无理取闹,故意找老师的不是。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为人师表又何尝不是呢?
3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里写到: 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作为老师,不但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更应该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教书不仅仅是你的工作,更多的是要承担教育孩子成长的责任。
孩子在上小学以前,家庭影响确实比较大,可是,上小学以后,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里的时间。
这个时候学校里带来的影响就会超过家庭影响,老师的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们人格形成的根本所在。
一个与家长针锋相对的老师,一个处处是言语暴力的老师,谁能保证他在给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能把这些坏习惯撇得一干二净。
我是一个师范生,毕业后,原本是要去当老师的,可我放弃了,那时的我,有些抑郁,很敏感,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情绪非常不稳定。
我深知一个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深,我害怕自己身上的这些毛病在不经意间就感染到了孩子身上误导了孩子。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 作为教师,你不仅是教课的老师,更是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就像君君这件事情,本身事情不大,在家长询问时,老师要是态度不那么强硬,做出解释,就不会闹得不欢而散了。
老师可以向家长道个歉,说,对不起,因为工作太忙,确实是没看到孩子摔倒了。
然后询问一下孩子现在的状况怎么样,严重到什么程度,去看看孩子,事情也就过去了。
小孩打闹,磕着碰着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一个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同样也是终身的,十年育人,百年育树,家长的态度固然也有些欠妥,可作为老师,如此处理事情,不得不让为了孩子担忧。
(儿童成长心理案例库-97)
如今微信群成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平台,也成了家长可以时刻追踪孩子在学校表现的“魔镜”。
这面“魔镜”的魔性就在于它不仅照见了自家娃的各种“不好”,也照见了所谓别人家娃的各种“优秀”。
不对比没伤害,可是伤害就是这么直接,不断地在这“魔镜”的通道上电击你,直到你崩溃,然后做出各种更“魔性”的行为。
比如,一气之下退出家长群,跟老师私聊讲理了一顿;
比如,回家没控制住情绪,给娃劈头盖脸一顿骂,鸡飞狗跳一晚上。
等脾气撒完,脑袋清明的时候,发现 不只一点儿的后悔 :
跟娃道歉说爸爸不该骂人吗?可娃的确也没做对,道歉还有损权威;
跟老师解释自己冲动退群吗?可似乎又不好意思,昨天还跟人家义正言辞的发表自己的 育儿 观点,似乎还是不欢而散的……
于是乎,我们有点儿小分裂,有点儿小晕乎。
当然,退群这种概率在家长中还是不多,但是被老师在群里点名,娃爸娃妈们的体验不会少。
今天是我朋友的案例,我们来看看他的困惑:
-----------以下是他的表述--------------
我昨天很生气,退出了我儿子班级群。
原因是,老师在群里@我了,点名道姓的说我儿子作业没完成,在群里批评我,说我不负责。我生气极了,当时就想这个老师为啥不能私聊我,为啥当着那么多家长让我难堪。
之后我就加了老师的微信,单独跟她讨论这个事情,我也跟她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发表了我的 育儿 经。跟老师说了几个来回后,就不欢而散了。
我那一天都很生气,但我表现还行,忍着没跟儿子发火。晚上回去督促他完成了作业,因为不知道怎么跟他谈谈,所以就一直没说什么。
但是我今天有点 后悔退群 ,今后可能有很多学校的信息就会看不到,而且别的家长也可能会笑话我。
更担心 老师对我有看法 ,会不会觉得我不愿意让老师管娃,而且今后对娃也会放任,减少关注,进而影响娃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你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我这么做是否,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我跟他交流了我的看法:
首先,问题被复杂化了
现在微信群成为家校互通的工具是必然,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家长的做法,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微信群点名也是为了引起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出发点是好的。
当认识到这个出发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理解老师。
而不是因为自恋作祟,只觉得伤了自己的面子,进而做出找老师评理,甚至退群的不理智行为。
其次,问题是家长的问题
客观的角度上说,孩子没完成作业,老师告知家长,这是我们家长该高兴的,这位爸爸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这位爸爸因为什么就这么不客观了呢?
答案是“群”,“群里”有很多人,有很多认识的人;
被点名让人觉得丢面子,丢的是家长的面子;
因为触碰到了我们的自恋,自恋受了伤。
当我们在自恋上受伤了,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使用“ 转移 “这种防御机制。
转移到哪呢?
可能是跟老师评理,或者是找娃撒气,或者是两口子吵架。
当然,这位爸爸是少数选择找老师理论的家长,一般的父母都会选择回家收拾孩子一顿。
其实,无论哪种, 都是因为我们不能真实的面对自己的自恋受了伤 。
因此,问题是大人的,不是孩子的。
娃们偶尔不写作业,调皮捣蛋等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而已。
但因为环境的因素,认知的差别,让我们的自恋受伤,面子受损,才不自觉地 幻想 孩子应该是完美的,不自觉地把正常当作反常,当作问题。
所以,当微信群里真的被老师点名了,家长们该怎么办?
1如果发怒,要意识到是自己的面子作祟,处理情绪,等一等再沟通和处理;
2正确认识,老师只是履行工作职责,微信群只是通知渠道,积极配合老师工作,不知道怎么沟通的时候,就暂时不沟通,回复“收到”。对于我的这位朋友,我建议他去找老师谈谈,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3 最重要 的是怎么让娃认识到完成作业的重要性,这里需要用上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首先, 描述事实:
今天老师跟爸爸说了,你昨天的家庭作业有部分没有完成。
其次, 询问情况:
你可以说说是因为什么吗?是不会做还是把作业忘记了?
之后, 表达观点:
爸爸认为,完成作业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是对老师传授知识的尊重,是对自己学习劳动的尊重。作业可以不会写,但是学习的态度还是要端正的,你能理解吗?
随后, 提出建议:
提个我的建议,如果今后作业碰到了不会做的,或者在学校里有其他的困难,你可以回来跟爸爸提出来,我会及时给予帮助的,你看可以吗?
最后, 发出邀约:
那么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可以和你一起学习,可以一起复习功课、做作业吗?如果你不愿意,你也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综上,我们使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把孩子的学习与孩子进行了客观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分析了问题,并给出了建议和提供了支持。
我们都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模式,而非亡羊补牢的模式。
最后,还是那句话, 家长需要自我的成长,用成熟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成长。
只有这样, 孩子才能在我们身上习得好的经验;我们才不会把自己处理不了的又甩锅给了孩子们。
老师的做法完全合情合理。这个群是老师为了通知学校安排以及让家长们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创建的,那么每个人自然有责任去遵守相关规定。比如不能谈论与孩子学习无关的话题,不能发布任何广告信息,更不能传播负能量影响其它人心情等等。现在有人在这个群里发了一些负面信息,显然就影响了其它家长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它并不符合相关相关行为规范,所以老师当然有责任找他好好谈话了。这里没把人直接踢群算是对家长足够的尊重了,所以下次必须要注意自身言行。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更好开展工作以及加强老师跟家长间的沟通,都纷纷开始要求班主任组建班级交流群。这显然是种教育进步的表现,要放在以前老师和学生家长几乎是被隔绝开来的,这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贯通,这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有很大影响。但现在有了这个微信群,老师跟家长可以随时针对孩子情况进行沟通,这样出现任何问题大家都可以及时调整策略去想解决办法,也就意味着孩子可以得到全方位防护。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交流教育心得,彼此自然就能收获更多经验了。
所以综合来看,这位微信群是一个公开平台,也是大家获取教育资源的通道。那么个人在里面的发言肯定就需要遵守相关准则,不能损害其它人的利益。而针对发布负面消息这件事,它很容易让其它家长反感,甚至针对一些敏感话题有可能引起别人恐慌,所以老师必须马上出手制止。
至于能不能发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既然这是关于孩子的学习交流群,它自然只能围绕学校,课程,成绩等话题展开讨论了,老师最后说的也没有什么毛病。维护良好的群聊环境人人有责,所以希望家长也能引以为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