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

《春夜喜雨》 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第1张

  诗的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中,“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好”!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一步表现了雨的“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这里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表现了这雨是随风而来的细雨,它就像一个好人,像一个温柔的人,给了别人生命,但悄无声息!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雨一下就是一夜,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太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像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上了一夜,万物都得到了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一个“重”字就写尽了它沉甸甸和红艳艳的特点。等到明天清晨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汇成了花的海洋。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那个“喜”字,虽然在诗中没有露面,但整首诗无限喜悦的心情却又表现的多么生动!

《春夜喜雨》抒发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作者通过对“好雨”的赞美,表现了自己的高尚品格。

原文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的诗人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春夜喜雨》的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雨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春夜喜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他亲自耕种劳作,农作物能够得到春雨的滋养对于参加劳动的杜甫来说,是值得赞颂的。所以他写下了这首描写春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8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