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达了作者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的惜别深情,以及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扩展资料
作品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品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
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解析
宋词的上片往往是写景,下片往往是抒情。从内容上看,上片一二句分别写了浙东之水、山,眼波、眉峰二喻形象生动,突出了景美;下片点明题意——送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极富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祝福。
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
一种思绪如“愁”在艺术创造中如何表现?中国古典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李煜有时将愁想像成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有时又想像成随地而生的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有时又想像成滚滚东去的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清照则想象愁也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贺铸更把愁想像成一幅组合图像:“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相思也是一种抽象都是情感,王维将这种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时他又将这种情感想像成抽象的春色:“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高启则将抽象的将“春色”改为具体的“芳草”:“怨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
是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而不是朴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①之浙东
内容:
水是眼波横,②
山是眉峰聚。③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④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作品注释
注释:
①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②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以上两句话利用女人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
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评:分析一:这是一首送别词。但诗中没有常见的离别情绪,一扫愁苦、悲伤、孤寂的沉闷之气,代之以对秀丽山水,对美好的憧憬与热爱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分析二: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这首诗诗词语言朴素清新,情感深挚真切。尤其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更是神采之笔,设喻之巧,联想之妙,令人击节叹服。
一、《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无限眷恋,不忍分别的思想感情和对春天的喜爱和眷恋。 抒发诗人送别情怀。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作品简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
题目一作《别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3、作者简介: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
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抒发诗人送别情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