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七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七,第1张

 卷677_1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郑谷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官清真塞诏,事简好吟诗。

 春漏怀丹阙,凉船泛碧伊。已虚西阁位,朝夕凤书追。

 卷677_2 赠咸阳王主簿郑谷

 可爱咸阳王主簿,穷经尽到昔贤心。登科未足酬多学,

 执卷犹闻惜寸阴。自与山妻舂斗粟,只凭邻叟典孤琴。

 我来赊酒相留宿,听我披衣看雪吟。

 卷677_3 松郑谷

 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浓霜满径无红叶,

 晚日高枝有白云。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

 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卷677_4 梅郑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何言落处堪惆怅,

 直是开时也寂寥。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卷677_5 鹤郑谷

 一自王乔放自由,俗人行处懒回头。睡轻旋觉松花堕,

 舞罢闲听涧水流。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

 应嫌白鹭无仙骨,长伴渔翁宿苇洲。

 卷677_6 重阳夜旅怀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卷677_7 壬戌西幸后郑谷

 武德门前颢气新,雪融鸳瓦土膏春。

 夜来梦到宣麻处,草没龙墀不见人。

 卷677_8 多虞郑谷

 多虞难住人稀处,近耗浑无战罢棋。

 向阙归山俱未得,且沽春酒且吟诗。

 卷677_9 短褐郑谷

 闲披短褐杖山藤,头不是僧心是僧。

 坐睡觉来清夜半,芭蕉影动道场灯。

 卷677_10 曲江红杏郑谷

 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卷677_11 折得梅郑谷

 寒步江村折得梅,孤香不肯待春催。

 满枝尽是愁人泪,莫殢朝来露湿来。

 卷677_12 牡丹郑谷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卷677_13 寂寞郑谷

 江郡人稀便是村,踏青天气欲黄昏。

 春愁不破还成醉,衣上泪痕和酒痕。

 卷677_14 乱后灞上郑谷

 柳丝牵水杏房红,烟岸人稀草色中。

 日暮一行高鸟处,依稀合是望春宫。

 卷677_15 长门怨二首郑谷

 闲把罗衣泣凤凰,先朝曾教舞霓裳。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

 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争忍扫成堆。

 残春未必多烟雨,泪滴闲阶长绿苔。

 卷677_16 郊野戏题郑谷

 竹巷溪桥天气凉,荷开稻熟村酒香。

 唯忧野叟相回避,莫道侬家是汉郎。

 卷677_17 宗人惠四药郑谷

 宗人忽惠西山药,四味清新香助茶。

 爽得心神便骑鹤,何须烧得白朱砂。

 卷677_18 题张衡庙郑谷

 远俗只凭*祀切,多年平子固悠悠。

 江烟日午无箫鼓,直到如今咏四愁。

 卷677_19 山鸟郑谷

 惊飞失势粉墙高,好个声音好羽毛。

 小婢不须催柘弹,且从枝上吃樱桃。

 卷677_20 黯然郑谷

 搢绅奔避复沦亡,消息春来到水乡。

 屈指故人能几许,月明花好更悲凉。

 卷677_21 借薛尚书集郑谷

 江天冬暖似花时,上国音尘杳未知。

 正被虫声喧老耳,今君又借薛能诗。

 卷677_22 小北厅闲题郑谷

 冷曹孤宦本相宜,山在墙南落照时。

 洗竹浇莎足公事,一来赢写一联诗。

 卷677_23 菊郑谷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卷677_24 赠杨夔二首郑谷

 散赋冗书高且奇,百篇仍有百篇诗。

 江湖休洒春风泪,十轴香于一桂枝。

 时无韩柳道难穷,也觉天公不至公。

 看取年年金榜上,几人才气似扬雄。

我读了唐代郑谷的鹭鸶这篇诗感觉作者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一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

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

鹭鸶

唐代: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咏物 写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里,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

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

注释

飕飕(sōu sōu):形容雨声或很快通过的声音。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卷674_81 咸阳郑谷

 咸阳城下宿,往事可悲思。未有谋身计,频迁反正期。

 冻河孤棹涩,老树叠巢危。莫问今行止,漂漂不自知。

 卷674_82 长安感兴郑谷

 徒劳悲丧乱,自古戒繁华。落日狐兔径,近年公相家。

 可悲闻玉笛,不见走香车。寂寞墙匡里,春阴挫杏花。

 卷674_83 闻所知游樊川有寄郑谷

 谁无泉石趣,朝下少同过。贪胜觉程近,爱闲经宿多。

 片沙留白鸟,高木引青萝。醉把渔竿去,殷勤藉岸莎。

 卷674_84 张谷田舍郑谷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卷674_85 深居郑谷

 吾道有谁同,深居自固穷。殷勤谢绿树,朝夕惠清风。

 书满闲窗下,琴横野艇中。年来头更白,雅称钓鱼翁。

 卷674_86 端居郑谷

 叶叶下高梧,端居失所图。乱离时辈少,风月夜吟孤。

 旧疾衰还有,穷愁醉暂无。秋光如水国,不语理霜须。

 卷674_87 郊园郑谷

 相近复相寻,山僧与水禽。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雅道谁开口,时风未醒心。溪光何以报,只有醉和吟。

 卷674_88 郊野郑谷

 蓼水菊篱边,新晴有乱蝉。秋光终寂寞,晚醉自留连。

 野湿禾中露,村闲社后天。题诗满红叶,何必浣花笺。

 卷674_89 旅寓洛南村舍郑谷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卷674_90 杏花郑谷

 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

 香属登龙客,烟笼宿蝶枝。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

 卷674_91 水林檎花郑谷

 一露一朝新,帘栊晓景分。艳和蜂蝶动,香带管弦闻。

 笑拟春无力,妆浓酒渐醺。直疑风起夜,飞去替行云。

 卷674_92 蓼花郑谷

 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

 晚带鸣虫急,寒藏宿鹭愁。故溪归不得,凭仗系渔舟。

 卷674_93 江梅郑谷

 江梅且缓飞,前辈有歌词。莫惜黄金缕,难忘白雪枝。

 吟看归不得,醉嗅立如痴。和雨和烟折,含情寄所思。

 卷674_94 荔枝郑谷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卷674_95 驻跸华下同年司封员外从翁许共游西溪久违前契戏成寄赠郑谷

 北渚牵吟兴,西溪爽共游。指期乘禁马,无暇狎沙鸥。

 纵目怀青岛,澄心想碧流。明公非不爱,应待泛龙舟。

 卷674_96 谷自乱离之后在西蜀半纪之馀多寓止精舍…四韵以吊之郑谷

 每思闻净话,雨夜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

 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梦绕长松塔,遥焚一炷香。

 卷674_97 投时相十韵郑谷

 何以保孤危,操修自不知。众中常杜口,梦里亦吟诗。

 失计辞山早,非才得仕迟。薄冰安可履,暗室岂能欺。

 勤苦流萤信,吁嗟宿燕知。残钟残漏晓,落叶落花时。

 故旧寒门少,文章外族衰。此生多轗轲,半世足漂离。

 省署随清品,渔舟爽素期。恋恩休未遂,双鬓渐成丝。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草的状态。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zhi狂欢的舞。主角繁花终于隆重登场,在成人眼里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花,在孩子们眼里是那么活泼开朗——于是就成就了“一群一群的花”“突然跑出来”“跳着狂欢的舞”。

让我们一起想象那场景:天为背景,地为舞台,电闪雷鸣,风吼花舞,这样的事物,这样的季节,让我们“身陷其中”“不可自拔”!

扩展资料:

《花的学校》以孩子天真的口吻向妈妈描述自己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读着诗,似乎看见在十八世纪末,一位年青的父亲,在雨后的绿地上,听着孩子欢快的声音,一脸慈祥。

整首诗洋溢着向往自然的热烈,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亲情。诗句在灵动童心的引领下,把我们带进神秘恍惚的仙境,让人浮想联翩。

创作背景:

1908年到1919年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陷入低潮。泰戈尔因与领导民族自治运动的国大党领袖们发生意见分歧,主要反映在农村问题、宗教教源问题以及斗争方式等问题上,因而退出运动,于1907年回到家乡圣地尼克坦从事民族教育和文艺创作。

这时期他出版了一系列诗歌、小说、剧本、歌曲、书信和杂文等著作。其中,他的哲理诗,可以说代表着诗人在这一阶段的思想特色:即通过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途径来实现社会改造这一任务,而爱则是人类的社会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5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