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
(1)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2)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
(3)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4)上车的是一个约六十岁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己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
(5)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6)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喘息着踉跄着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地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
(7)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8)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握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感谢他对老人在风雪中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照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9)那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长长的冬季。
(10)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老人的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的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11)很多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的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得淋漓尽致。
(12)在魁北克省举行的最受爱戴的人物评选活动中,人们毫无争议地写上老人的名字——卢森斯,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不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
(13)“照亮世间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倘若赠人玫瑰,手留尖刺,谁还愿赠与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
(文章有删改)
17选文围绕“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记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请按记叙的要素填写下面的 内容。(6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9阅读第(9)段,注意加着重号的语句,写出鲁尼兹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20从表达方式和情感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1请就本文中的人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简要回答。(4分)
问题:
答案:
第三部分(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
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体裁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kǎi zhān rú mèi(给加点字注音,既要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也要注意声调的标注,不能标错音调,也不能标错音调的位置。)
2侧—恻 而(充而不闻)—耳 赫—赦 窃—窍(此题考查同学们的字词积累能力。本题中应注意“恻”“赦”和“窍”的写法,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明白成语的意思,然后才能理解成语中这样用字的原因,进而才能记准成语的正确写法。)
3(1)偶然遇见。 (2)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体验。 (3)设酒食送行。 (4)指人变得有钱有势。(一个词语往往有多个义项,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解释句中的加点词就要考虑词语的语境义。)
4示例:鲁达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纯正侠者胸怀的好汉。“仗义疏财、侠肝义胆、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他的真实写照。(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人物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对《水浒传》中众多人物的特点的把握,需要在平时多阅读原著,因为不了解他们的事迹,便无从分析概括。对鲁达的评价有很多,要按照题目要求——“针对鲁达的为人”,结合选文来写,不要扯得太远,离题不得分。点评的内容应点明鲁达“仗义疏财”“侠肝义胆”的特点。)
5B(A项成分残缺,“出现”后面要有支配的对象,所以“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后面要有宾语“问题(或现象)”;C项表意不清,本句是在表达“出现动荡局势对世界和平有影响”,但这一反问句把句意改变了,应为“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没有影响吗”;D项语序不当,“辉煌”不能修饰“取得”,应为“取得了八战全胜的辉煌战绩”。)
6(1)关山度若飞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 (4)八百里分麾下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本题中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均属于直接性默写,或填写下句,或填写上句,还考查了对作者、作品的识记能力。对名句的积累,一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现象;二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对作者、作品出处的积累可采用分类整理的办法,做到扎实、准确、无误。)
7天空(本题考查对诗句中的重要词语的解释。古诗属于文言文范畴,对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如同解释文言词语一样,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如“太清”,如果理解为“太清晰”,就不正确了。“涵虚混太清”的意思是“水天一色,那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已浑然一体了”。“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8D(A项中,“八月湖水平”的意思是“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并不是说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项中,“波撼岳阳城”描写的是汹涌的波涛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并不是描写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项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诗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船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是希望自己被荐识出仕为官。“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典故,卒章显志。诗人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诗人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是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这两联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诗人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所以D项正确。)
9(1)为……而死 (2)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 (3)给予,送给 (4)书信[(1)“死”,“为……而死”。(2)“卑鄙”古今异义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现指品质低劣。(3)“遗”读wèi,给予;馈赠。(4)“书”有“书籍”“信件,信函”“书法”“文字”等意思,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书信、信件”之义。]
10C(A项两词分别是:连词,……的原因/连词,……的原因。B项两词分别是:转折连词,但/转折连词 “但”,“却”。C项两词分别是:代词,他/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D项两词分别是:介词,在/介词,在。综上所述,C项两词意义、用法不同,故选C。)
11(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1)句“苟”,苟且;“全”,保全;“闻达”,显达扬名。本句句式为状语后置,翻译时调整为: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2)“陈”,陈述;“曲直”,是非。本句句式为省略句,翻译时补充出省略成分。]
12(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 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2)亲贤远佞 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 (3)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1)先理解本段所写内容,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2)可结合具体语句归纳,甲文“亲贤臣,远小人……”;乙文“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根据要求“各用一个4字短语回答”,可归纳为:亲贤远佞,廉洁自律。(3)根据乙文的内容,可分析出包拯是一个执法公正、为官清廉、为民做主的人,也就是甲文中所说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类型的人物,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贤臣”;用短语概括就是“贞良死节之臣”。]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刻,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13①“奋发”形容昙花开得灿烂,“无常”指昙花凋落得迅速。②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思考。(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读懂词语所在的句子是关键,要学会在阅读中去比较、体会,这样才能快捷准确地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关于第二问,要结合文章主旨来思考。)
14①写昙花怒放吐香给人的感受(昙花为谁开),由昙花联想到恩师生前的音容笑貌。②以花喻人,说明恩师活在自己心中(或答:“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扣住文章的主旨,结合作者表达的感情来回答。)
15①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②幽雅绝俗(或:清雅幽香)。③绽放极为狂放。(本题考查从文中概括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答案所在的段落,然后要学会从文段中筛选相关信息,或对段落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16含义:①昙花在夜晚(子夜)开放。②借昙花表达对恩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作用:以昙花为全文的行文线索。(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通常应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去理解,二是从文章主题的角度去理解。)
17时间: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地点: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人物:鲁尼兹、卢森斯老人及其家属、小城的人们。起因:父亲探病,老人搭车。(或:鲁尼兹在赶去医院的途中遇到了因大雪阻路而只能徒步回家的老人,他让老人搭自己的车回家。)经过:发生车祸,老人昏迷。(或:鲁尼兹好心载老人回家却在途中发生了车祸,老人受伤昏迷,其家人要求鲁尼兹赔偿。)结果:老人醒来,感恩扬善。(或:老人苏醒后不要赔偿,并利用社会给他的捐款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帮助因为付出爱心而遭遇尴尬的人。)(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概括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18点明故事发生时的环境,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或:渲染气氛,也为积雪导致车祸埋下伏笔。)[首先要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这是一处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我们看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程度。然后结合我们以前掌握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思考: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9示例:真倒霉,我原本想让老人搭车回家,却没想到发生了车祸,不但让老人经受了病痛之苦,我还要赔偿这一大笔医疗费,我家里的经济条件原来就不好,这么一大笔债务我什么时候才能还完呢为什么好心得不到好报呢(意思对即可)(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是内心独白。)
20运用抒情和议论深化了主题,高度赞扬了爱心、善意都是真诚和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在记叙文中,结尾一段的作用常常是:(1)照应题目或开头;(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思。]
21问题:(示例)联系现实生活,结合选文说一说卢森斯老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示例一)生活中有的人受到别人的恩惠却恩将仇报,扭曲了人们的善意;卢森斯老人苏醒后不让鲁尼兹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人们的善款建立慈善基金,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说明他是一位仁慈善良、富有爱心的老人。
(示例二)生活中许多人受人滴水之恩而涌泉相报,告诉世人什么是善良;卢森斯老人苏醒后不让热心助人的人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人们的善款建立慈善基金,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说明他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仁慈善良、乐于助人的老人。(本题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结合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且语言表达流畅即可,答案不唯一。)
22思路点拨:这是一个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非常宽广的题目。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与微笑一路撒下,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春天……回顾你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想想在路上怎样才能坚定前行,望望你明天将要走的路,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受颇深。
例文:
在路上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我们怀揣着一张纸上路,管它是泛黄的,还是新的呢。看云舒云卷,花开花落。我们用它记录下旅途中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的、感动过我们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道无法磨灭的美丽的风景。
我们并不孤单,一路上总有人同行。怀念那些纯真朴实的岁月,那些翻过围墙溜进学校的日子,那些摇着铃铛哼唱童谣的日子,那些午休时躲在被子里玩耍的日子。那些日子,我们曾经手拉手一起走过。
记得那个盛夏,我们站在树荫下大口喝着冰镇的汽水。水甜甜的,凉丝丝的,一直流进了心底。头发有几缕因为汗水的缘故粘在额头上。我们碰着瓶子,开心地笑着,连鸣蝉的聒噪也非常悦耳,多么简单的幸福。
因为学校的大门关着,我们就从旁边的矮墙翻过去,一不小心把手给划破了,殷红的血一下子就渗了出来。即便如此,我还是咬着牙说一点儿也不疼。你当时一定笑话我了吧,明明一副龇牙咧嘴的模样还非要装男子汉。你立马拉着我去医务室上了药。
下午的时光是最快乐也最短暂的。我们摆好了衣服当作球门,就开始了满场的奔跑。不大的球场上,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一道短线急促地划过天空,紧接着就是第二条,第三条。然后就听见“啪啪”的声音,是雨点打在了叶子上。迟钝的我这才感觉到是下雨了。你拉着我的手飞奔,就是在下一秒钟的事。我好几次都差点摔倒,但还是紧紧抓着你的手不放。终于,我们一路狂奔到了屋檐下,看着早已淋成落汤鸡的对方,开心地笑了。
我们虽然与这些日子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在不经意间回头的一瞬,风景依旧。你们都不曾离开。感谢你们陪伴我走过那段路。是你们,给了我力量,让我今后不管遇到多么险峻的高山,多么泥泞崎岖的路途,多么湍急的河流,都不再彷徨!
所有的温暖,我都会把它们小心地收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或许将来有一天当我遇到人生的冬季时,我会把它们唤醒,让曾经的感动再次在心头荡漾,化了心头的冰霜。
收拾好我的行囊,挥手告别了满天的云彩,我又将上路。人生踽踽,我会珍惜在路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留恋于旅途中旖旎的风景。
哪里会是我的下一站呢
点评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培养自己捕捉感动生活瞬间的能力。应该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通过回忆自己学习生活里的点点滴滴,然后构思出了这样一篇充满温暖和柔情的佳作。美好友情弥漫在文章里,深厚友谊跳跃在笔尖下。读者也似乎跟着回到了那段永恒的时光。文笔的优美展示,情感的酣畅流露,尤其是对一些经典诗歌的化用,如 “云舒云卷,花开花落” “挥手告别了满天的云彩”,都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文化积淀。
中考语文各题型的知识精讲及解题方法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同学们语文科目都复习得怎么样了呢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语文各题型的知识精讲及解题方法,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语音、写字。
解题方法
1 提醒:语段考查的汉字都是最常用的基本汉字,考查学生最基本的书写汉字的能力。考场上默念一遍——不写错字、别字!
2 选词填空:这是考查词语运用的题,同学们和老师都会认为是一道送分题,要根据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果选错了,至少会扣2分。这几个词只能用一次,因此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填写词语”还是“填写序号”!
3 辨析和修改病句
★牢记六大类型:
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句子!
★要注意题目要求,若是在原句上改正要用符号修改法,若是写在横线上就用语言修改法。
★解题方法:
● 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 常见病句的修改与辨认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有无不通之处。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分,这样主干之间的搭配是否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注意并列词组作句子成分。当一种句子成分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例如:网络小说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由于、经过、通过……,使……(例如:在“法律不管、读者不辨”的现状下,使得伪书出版者和经销者有恃无恐。)
第四,注意否定词。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句子过长,往往会因前后照顾不周而造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要多加小心,可能出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第七,注意几个词语并列的情况,可能是分类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列),还有可能是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决了问题
第八,注意递进句中的“不但(不仅)”“而且”,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如: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蹦跳嬉戏,而且五颜六色,极尽缤纷。
第九,有数字出现时,可能出现重复、矛盾等语病。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
4 背诵默写
形式有必做题,选做题。其中有根据上下文写句子的“机械题”,它只需记住内容,不写错字即可,而且都是最常用的名句,基本没有难度;也有理解性考查试题;此外关于选做题,难度稍大些,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归纳能力。
其内容见经典诗文名篇课文内容及《新课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首》等。
★建议:考前一定要看试卷中此类题自己常错的字句。
5 语言表达
★句式仿写题
答题注意点:要做到“四统一”:(1)话题要统一,(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统一,(4)色调要统一,值得说明的是,此项要求与前三项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只要色调统一,内容灵活,就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拟对联
解题思路:
1 注意对仗(人对人,物对物,地名对地名。词性要相对),多属于严对。
2 一般上下联倾向是相同的,多属于正对。
★名著考查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对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的10部文学名著内容的考查。大致有两类要求:一是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二是谈你的阅读体会、阅读收获。前一类题是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掌握。后一类题是要结合名著内容谈自身的体会,可对名著中的人物性格进行褒贬,也可对名著反映的现象进行个性化体悟。
二、其他语言表达题训练
★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题。
灵活性较强,能力要求高,题型广泛,可能涉及的题目有:图表分析、总结归纳、内容提要、一句话新闻、广告语标语创作、主持发言、语言得体(对话)、跨学科综合等。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予以关注;对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予以关注;对语法修辞予以关注。做此类题注意使用草稿纸。
例1 (4分)2007年8月24日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讨论源于森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
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涵义。(每句不超过30字)
(1)森马集团: (2)网民:
提示:(1)森马集团:突显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分)
(2)网民:误导年轻人,缺少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2分)
例2 下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途中发生的一个场景,请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现场记者的身份,为下面的一段描述性文字配上一段评论性解说词。要求:注意感情色彩,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80字左右。(3分)
4月7日奥运圣火巴黎站的传递,金晶负责的是第三棒。在本站传递中,作为第三棒火炬手的中国残疾人击剑运动员金晶在下车等待交接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分子伺机扑到金晶身上,试图抢走她手中的火炬。但任凭干扰者拉扯她的胳膊,她依旧牢牢地抱住火炬。完成了圣火传递任务。轮椅上,她右手高举着火炬,左手握拳对着街道旁围观的人群高喊了一句“中国,加油!”
答:示例:塞纳河畔,金晶以残弱之躯毫不畏惧护卫奥运火炬的那一幕,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这位美丽、勇敢的残疾姑娘成了无数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女孩。她是“火炬维纳斯”“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三、诗歌鉴赏
★有可能不直接考查术语(比如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而是将其藏在一般的问题中,有涉及全诗的考题。
★做主观鉴赏题时要关注“三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像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的豪放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帮助。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超级提醒
●做主观鉴赏题,一律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两首诗比较,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凡是简单地回答“情景交融”的一律不得分,因为没有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
●表述时不要简单地堆砌鉴赏术语,不要单纯地贴标签。有些学生鉴赏水平低,只好脱离实际,写些空洞的鉴赏语言。我们可从考查对象,如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入手。内容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可为: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寂、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语言方面:设问方向为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则答题方向为: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也可从修辞手法来分析;表现手法方面:设问方向为:怎样表达感情、怎样描写的,则答题过程为: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照应、虚(想象)实(实写)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或渲染、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描写方法)。
●试题一般为两小题,第一小题可能是找关键词或描述场景;第二小题可能涉及表现手法或情感主旨。
四、文言文阅读
●如何读懂文言文语段
※形式有“1篇课内文言文+1篇课外文言文”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文言文比较阅读。”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当你读不下去时,抓紧时间去阅读试题——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很有可能会柳暗花明!!!
重要提示:
文言文所考查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都是最基本的文言知识点,有时还会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这些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做这些题时,要细心些,确保得分。
课外文言文的考查:一般为文言短文,且有帮助考生理解的'多个注释,这大大降低了文言文理解的难度。这类文言文涉及课内文言词语的语境迁移考查及初步理解文意的考查。只要关注注释,结合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再根据语境,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出字词解释与语句翻译题及语意理解题。
1 文言实词题
★实词:基本上考查的是书下注释,很多是常见词义。
★不要忘了老师讲过的一些方法:利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或语境,利用词性,利用对应的结构,借助成语佐证等。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其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2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利用给出的已学过的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的用法,只要知道一个词的用法、意义就差不多了,另一个词按照这个意义带进去看是否讲得通,就可以判断两个词是否一样了。
3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找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好恶是否恰当等,有时甚至是某一个实词理解出现问题。
五、文言文翻译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1 要有“得分点”意识,一些句中明显重要的词语(尤其是动词)一定要准确落实到位。
2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式特点:……人(物) + (之)+……者 如:“马之千里者”
●介词结构后置—— 尤其是“于”,记住,“于+ 宾语”这样的介词结构翻译时一般要前置
●被动句——①见 ②见……于 ③为……所 ④于 ⑤无标志词被动句。如“帝感其诚。”
●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省略句——考试时常常从文中摘取句子,所选的句子往往没有主语,属于省略句,需我们将其要补出。
另外,代词“之”出现在句子中间,常被省略,翻译时应该补出。
●判断句——“……者,……也”“乃”“此则”等。
六、重点阅读
小说阅读的考查要点:1 故事情节 2 人物形象 3 环境 4 主题 5 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具体答题思路:
1 某处情节的作用——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加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2 写某一个人物的作用——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的烘托、映衬、反衬)→情节(推动某一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3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本身(交代了时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平台,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寄托,暗示,揭示)。
由此可见,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是唇齿相依的,考查其中一个,也要从另外两个考虑,当然,最终还要考虑小说的灵魂——主题。
4 主题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首先,看主人公的结局是怎样的。如果结局是好的,那一定是赞美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如果结局是坏的,可能是批判主人公的某种不好的思想,或是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或是揭示了某种社会问题。其次,具体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分析文中到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倾向。答题模式一般是:通过……(某人的遭遇,某件事),揭示了(赞扬了、讽刺了)……,说明了(体现了)……
5 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1)构思、结构
常见题型:本文在构思上(或者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①有没有双线结构 ②有没有鲜明清晰的线索 ③有没有倒叙,或制造悬念 ④有没有采用对照的方式写了两个鲜明对立的人物 ⑤有没有在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
(2)手法
思路:①描写人物的手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为小说主题服务。
②从小说全局角度看,常用的手法:a以小见大 b对比(反衬) c欲扬先抑(欲抑先扬)d 象征 e 侧面描写 f 细节描写
(3)以某种东西作题目的作用
思路:一是该物能推动情节发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二是该物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4)语言特色
思路:①语言朴素精炼 ②语言华丽,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③幽默,机智,讽刺 ④凝炼隽永,委婉含蓄 ⑤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说明文阅读(科技类作品)的考查要点——心有灵犀一点通
①考查对某一概念、某一现象的解说,点出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分三个档次:a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b 说明了什么内容c 有什么作用(回答问题时既要回答共性的东西也要回答个性的东西。)
③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掌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④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一般分为四步:解释该词的意思;说明其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删去该词的后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⑤筛选信息,综合探究,相关链接,推理解答。也可能要求进行评析或献策。
●掌握答题要领
★1 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认真读一遍文章。提取各段大意,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同时,仔细阅读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 留意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及结构层次。
C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答题步骤:
A 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提示。
B 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放回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 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有两点,6分题的答案至少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的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
七、表达交流
1 审题
作文的写作要闯的第一关就是审题。中考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考生“思想”的比拼,如果审题误入歧路,再高明的“思想”,都只会成为屠龙之技。特别强调找准“话题”。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如:文题“这也是课堂”。写的就不是发生在课堂里的事情。又如文题“与你同行”要写单数的人、事、物,而非众多的他(它)们。
(2)超级提醒:
●如果题目就是一些平常词语,没有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那么就没必要过分关注引言材料,甚至文章中不提及都可以。
如: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个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鲜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失去”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你只需抓住“失去”来构思即可,无需再谈“圆环”的事。如果文章过多地被圆环吸引而忘了更为重要的“失去”,那是大错特错的!
●如果题目或话题当中有个别词语出现了临时产生的“比喻”“象征”含义,就要先弄懂那个具有比喻含义的词语的意思。
如“随手关闭身后的门”“擦亮你的窗子”
一旦弄懂之后,就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抓住这个已经清晰的话题去写作了。
●正确判定话题中蕴含的命题者的感情色彩,分析是褒义还是贬义,明确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命题或话题如果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词语并列构成的关系型话题,看清命题者的要求,是写其中一个就可以,还是几个都必须兼顾。如果命题者没说,那么我们就几个都提,当然,其中有一个是侧重点。但是,别漏掉任何一个。
2 如何在考场中打开自己的思路
●单概念的命题或话题,可以进行组词造句,通过组词缩小范围。如“独”“狂”“净化”等。
●关系型命题或话题,注意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其中一个为侧重点,兼顾另一个。
●判断型命题或话题,如“生活中的色彩与画中的色彩是否一致”,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把这个两可的问题变成一个鲜明的命题去写作。没必要首鼠两端。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用列表法来打开思路。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与话题有什么关系。如“得与失”,就可以在草稿纸上列表:学生的“得与失”、运动员的“得与失”、人民公仆的“得与失”、教师的“得与失” 、“超级女声”的“得与失” ……可以自由去想,这样总能找到写作的灵感!
●还要注意题目虚实的问题:题目很虚,你要往实写;题目很实,你要往虚写。
3 文体指导:
(1)记叙文
●规范要求:
①应该有一些故事情节,至少是片段,尤其是细节描写。文章应出现几句议论句或抒情句,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该有人物出现,最好就一个主要人物,要么是你的父亲,要么是你的母亲,或者干脆就是“我”。不要写太多人物。
②不要动不动就写汤姆、杰克类的外国故事,科幻题材的作文尽量不写。
③记叙文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语句——“最近,我在《读者》上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十分感人,故事是这样的”。等于承认你是参考别人的作品。所以,主人公应尽量是“我”。
④可以去写故事新编,但是别胡编乱造,不要动不动就糟蹋“唐僧”师徒四人。千万不要为了好玩或搞笑去进行故事新编。其实,故事新编很难写,首先你要熟悉那个故事,其次还要从“内心”处去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总之,不能仅满足于情节的离奇,还应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2)议论文(大部分老师建议少写,如要写,可参看此部分内容)
●规范要求:
①应该在开头第一二段就明确地抛出你的观点!
②举例子绝对不能出现描写性的语言,而且一个例子不能超过250字。
③不能在文章开头之后,就开始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摆出。
④尽量多提及话题,写两段就点一下话题以及你的观点。
⑤要尽量联系现实。如果你不知道现在的一些鲜活的例子,你可以泛泛而谈,如现代人的生存状况,道德状况等。
议论文考场提档升格的要点:
●(1)在草稿纸上先想好几句与话题有关的有议论水平的话,可以结构相似,最好还有点递进关系,然后用它们作分论点。这样,文章结构就清晰了,且可避免全文都是例子而没有议论。
●(2)例子举完后,来个正例反设或反例正设,增加议论含量。
●(3)举例时尽量点面结合。
4 高分技巧:
(1)从头到尾充满激情。 (2)文章内容丰富、有哲理。
(3)讲究叙事技巧。 (4)语言幽默风趣。
(5)结构上巧妙安排。 (6)描写细腻。(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
(7)带一点批判性。 (8)有一点文化性。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经典阅读考题之一,不过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五个方法,遇到这类型题型就能举一反三。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题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介绍概括段落大意主要方法,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此类题型。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题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四)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五)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九)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十一)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十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十五)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十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二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二十一)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作用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___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中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中考的瓶颈。能否规范地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有资深教师认为,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但事实上,离开原文答题这一“下策”往往才是中考中常用的答题方法。它需要掌握跟文学、写作相关的知识,才能顺利答题。纵观近几年中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经过笔者深入研究,发现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证的分析。
1。品析修辞句
修辞方法+对象特征(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的无声无息和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惊喜与赞美之情。
2。品析人物描写句
描写方法+心里特征+人物特征+形象品质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语言 动作 心里 神态 外貌
侧面描写:作用:1 突出特点 2 给人想象空间
3。品析环境描写句
一:区分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1 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点
2 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描写的作用:1 渲染气氛 2 烘托心情 3 衬托形象 4 暗示交代(时间 地点 季节 场景) 5 推动情节发展 6 铺垫
4。句子含义
一:句中有比喻义和象征义:先解释比喻义和象征义,然后疏通文意
二:句意已经很明白:先问为什么这么说,然后作答
三:如果此句是主旨句:还要答中心
啊~~打了这么多累死啦。希望能帮助你哦~
一、阅读(一)名句积累与运用(主要是课内古诗文,有时也有对联和自由发挥题)(二)文言文阅读(包括课内与课外)(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课内文言文)(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课外文言文)(三)现代文阅读(这一部分下的第一题常常是注音)(四)名著阅读(一般是四大名著)二、综合实践与作文(一)综合实践(二)作文一般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得少于600字。 如果你对我的答案满意,请予以采纳,谢谢支持!
语言应用类题型:①判断加点字读音正确与否②词语中字的书写正确与否③判断句子中加点词语应用是否正确④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⑤段落中填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流畅;对整段话发表自己的观点⑥读懂统计图表,根据图表反映的现象,发表你的观点;就图表反映的问题,写写劝诫同学的话语;要办相关的宣传板报,写下你的心得,其中需使用修辞手法
课外现代文阅读:①散文——文中加点词的赏析,文章结构的分析,文章标题的赏析,评价中心人物的艺术形象②说明文——概括文中主要事物的性质;分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文章,分析某一问题的原因;结合文章,给现实中某人的某一做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课外文言文阅读:①解释加点词②加点词意思相同(或不同)的项③翻译句子④评价、比较文中的人物形象
课外古诗赏析题:①故事中蕴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②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材料作文:给一段文字,阅读后提取观点,展开,完成一篇文章
课本必考知识的考查:①课本要求的文学常识:说法是否有误②补完名篇中的名句
由此可见,中考考查的要记背的知识所占比重很小,着重考查的是同学们能否灵活、正确地运用语言来分析和表达。“明确中心、正确逻辑、精确文字”正是目前中考语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根本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