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的孩子家庭都是很贫困的,虽然现在的条件好了一点都比起城市还是比较贫困的。然而作为夫妻吵架拌嘴也是在所难免的,没有人在一起一辈子不吵架的。一起生活肯定有意见不合的地方,有什么分歧就会吵架,贫穷也不例外。有一个经常吵架的父母肯定是心里非常的糟心,心里很郁闷却不知道跟谁诉说。
我的家就在农村,小的时候看家里穷,虽然到不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步但是却也是不能买新衣服穿。而父母那时候也总是因为钱的问题经常吵架,那时候我就心里特别的难受,他们一吵架我就哭,因为我的父亲是个脾气其特别大的人,总是因为小事打我,所以我就非常的害怕我父亲。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父母因为家里买不起冰箱而吵架,而那天恰巧是父母的结婚纪念日。那是他们吵得最凶的一次,把家里的东东西全都摔了,父亲情急之下打了母亲,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倒是我都在房间里不敢出来,哭的像个泪人。心里非常的难受却又不知道跟谁说。
父母经常吵架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之间没有爱自己也是个没人爱的孩子,我小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直到我长大后父母才停止了吵架。想想小时候父母一吵架我就没饭吃,还要去别人家去吃饭。所以说,父母吵架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惩罚。有一个经常吵架的父母就会心里特别的糟心,心里郁闷却不知道跟谁说的那种感受。
他们最后一次打我是在我十三岁那一年,理由是我不愿意在下雪天洗头。
那一天是腊月二十九,满天的大雪纷飞,屋檐下结满了冰棱柱,气温非常低。我妈给我加热好洗头水,我因为太冷了就磨磨蹭蹭的不想去洗头,我妈一个力道把我拉过来,让我洗。我撅着嘴,偏着头直视她的眼睛说:“太冷了,我不洗。”我妈炉火中烧,抬手就在我头上敲了两下。并把我的头强行按在水里,抹上洗发液。我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三下五除二的洗完了头,顶着湿漉漉的头发擦都没擦就跑了。
我妈回过神来。我已经跑不见了,我躲在一件储藏室里,低低的抽泣,屋里十分昏暗,我没有开灯只听见头发上的水珠一滴一滴的砸在地板上,发出嘀嗒的响声。
我爸妈开始到处找我,可是我只是蜷缩在储藏室的一角,咬着牙不发出一点声音。但是屋子就是那么少他们很快便找到了这一间。我爸一把把我从地上给拽了起来,质问我为什么不听话?我只是低着头,他十分生气,揪着我的领子,扬起手掌给了我两巴掌,我的脸瞬间就红了火辣辣的疼。
我妈随后跟上前来拉我,我不动,我爸抬脚又踹了我一脚,我被他们生拉硬拽到炭火前,随后我妈把毛巾递给我,让我擦头发。
我爸在我面前坐下来递给我两百块钱,让我别哭了。我知道他是在用这种方法给我道歉,但是我从心底里鄙视这种道歉方式。我觉得他们伤害了我的自尊限制了我的自由,但是我却毫无还手之力。
我爸妈对我的要求一直是比较严格的,他们俩一直都是严父严母,我爸丝毫不介意棍棒教育,他有一些大男子主义。而我妈也有一点大女子主义,但仅限于对我和弟弟,对家里的长辈我妈还是很温柔的。
1、渴望独立和依旧依赖的矛盾。进入大学之后,在这个社会气氛很浓的环境中,大学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强烈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同时,大学生活中又有很多事情要他们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来处理,使他们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但由于他们又无法完全靠自己来处理所遇到的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他们在经济上没有独立,因此,他们仍必须一靠父母、二靠学校。所以,在大学生身上,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却又事事要依赖别人,这就使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了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这一矛盾,经常困扰着他们的心灵。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年轻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大学生由于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更富有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矛盾的,当理想受挫不能成为现实时,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都是学习尖子、三好学生,成长过程比较顺利,一般都设立了较高的理想。进人大学后,常常会发现现实并不是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因此,心理矛盾重重,苦恼缠身。如:学习上,所得成绩与自己所期望的有很大差距;同学之间相处出现困 难,特别是在班级中,自己不像在中学时那样受到尊重等等。
应该说,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唤起他们的上进心。但是深深陷入苦闷之中,长期不能排除困扰,这就可能出现心理疾患。
3、心理的闭锁性与寻求理解的矛盾。大学时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期。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索、反省,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这是青年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这种心理闭锁性与真正的自我确立有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害怕孤独,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宣泄的对象,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共鸣的知己。这种心理特征上的二重性,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更为复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