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铁牛是哪个朝代的 有多么重?

黄河大铁牛是哪个朝代的 有多么重?,第1张

黄河铁牛是唐代的,重约30~40吨。

开元铁牛是蒲津渡遗址最突出的文物,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开元铁牛是蒲津渡遗址最突出、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文物,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

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轴头有纹饰,各轴不同,分别有连珠饰、菱花、卷草、莲花等。

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牛造形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腹下有山,其下有6根直径04米,长约36米的铁柱斜前连接,每根铁柱分别有反向出伸铁足各一,功能同地锚。在铁牛的上下部位均有铸范缝痕迹,可观察浇铸、范块痕迹,分析出铸造的工艺技术。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在我国有两条贯穿我国东西的大河,被称为母亲河,一条是黄河,一条就是长江。但是具体来说,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渊源更加长,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同时在黄河上也诞生了一系列的文化,比如韶山文化,龙山文化等等。黄河滋润很多文明,同时在黄河附近生存的人们也逐渐地多了起来,开始利用黄河。但是时间长了,黄河也受到了别人的破坏,变得容易暴发洪水,以及黄河水浑浊的原因,从此还是治理黄河的路途。黄河里放着大铁牛,就是为了防止黄河发生涝灾。

一、 治理黄河有很多的方法

在明朝的时候,有徐有贞治理黄河,他采用疏浚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取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我国水利专家鼻祖潘季驯,发明的约束水让它冲走沙的办法,这样实用的工艺。这是我们的祖先,不断地为此作出努力的结果,他们都在贡献着他们自己的力量,但是毕竟有时代的局限性,他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对于他们来说,个人的努力到这里已经到达了顶点。      

二、人力无法解决就有人迷信

那些水利专家们也没有办法解决黄河的水患问题。因此就在治理的基础上,加上了祭祀和祈祷的用处,他们开始在黄河周边祭祀河神希望能够祈求它们保佑黄河不再发生水灾。他们就采用五行相克的办法,希望能够有个镇住水灾,有水镇住沙土。因此就铸造做大铁牛放到黄河水中,希望能够镇压住水,不让它们再上岸来祸害百姓。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也有一点点意思。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正是由于一些人的贪得无厌,让黄河水开始泛滥,让黄河变得不再对中华民族温柔。黄河的肆意汹涌,其实也是警告了我们,让我们不能再对自然环境有些破坏,古人们的心里都在尽力的弥补自己的过失,虽然那些黄河的铁牛并没有发生实际的意义,但是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对于治理水患的决心,他们不甘心等着,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

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扩展资料

蒲津渡遗址,是中国第一次发掘出土的大型渡口遗址,这里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尤以唐开元年间倾全国之力改建蒲津浮桥,在这里铸造的维桥大铁牛、铁人、铁山、铁柱等的铁器群弥足珍贵。

黄河大铁牛年代之久(迄今1300年)、体型之大(每头牛长33米,高17米)、份量之重(最重的牛47吨)、工艺之精、造型之好堪称中华瑰宝,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史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1999年9月,国家投资1000余万元,由山西省考古所实施了“铁牛顶升保护方案”,将铁牛垂直顶升122米。2007年永济市成立了永济黄河大铁牛旅游有限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2008年运城市开发建筑有限公司投资,在景区开挖了人工湖,铺浮桥、造假山、凿木船、建两关(蒲津关、大庆关)等,再现了盛唐蒲津大浮桥的景象。

-黄河大铁牛

古时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黄河大铁牛,却不是其他的动物?

我坚信许多人听说过黄河大铁牛,它坐落于大河古迹的两边,用于平稳的铁索桥,这座的铁索桥坐落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市中西部,在联接晋陕两省起到关键作用。唐开元十三年,为牢固的铁索桥,维护这一条关键的交通干道,朝中一声令下用四只生铁牛作斜拉索。之所以用大铁牛拉铁索桥,主要原因牛是力的象征。牛安稳、祥和的形象让人看着踏实,可以安定人们的情绪。过桥时,人们看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心理上顿生一股畏惧感,这时看到两边拉着大铁索的牛,让人顷刻间情绪安定下来,放心过桥。

唐朝开元的铁牛被抛弃,变成一种装饰物,上世纪40时代,唐开元铁牛尽管彻底在水中,但到干季,水中能触到水牛角,乃至船下也被水牛角毁坏,但是,来到20个世纪50时代,四头唐开元铁牛就在水中2米处,好像再也见不到太阳了,实际上,做为电缆线桥的古兵,为何一定要牛呢?有许多动物可提供选择,这好像没有什么,我觉得有许多法子。在文明行为之初,因为农作技术性的限定,我们中国人没法得到有效的农机具,之后,尽管发明了犁等农机具,但仍用工来开荒农田,这也是非常困难的,朋友应该比牛累,农用地利用率没法提升。

由于人类发展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野生动植物被我们中国人收服,牛是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没理由不欺压食草动物,更别说被收服了,因此牛逐渐变成农用地的专用工具之一,而不是人类。那样,农用地开荒高效率进一步提高,牛变成农耕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牛的影响力越来越尤其高,并逐步转变成图腾崇拜。因为牛是农耕中极具标志性的,中国古代人把牛做为图腾标记。唐开元铁牛稳稳地坐到黄河两岸,这对老百姓具有了自我暗示,让座人对它信心倍增,大家对自己的安全性也是有自信心了,自然,在这座以唐开元铁牛为锚的蒲津大桥上更让人放心。唐开元的铁牛一定是只羊,假如被其他动物替代,就不可能有不错的功效和寓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427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