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简介)急急急!!!

春节的来历(简介)急急急!!!,第1张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扩展资料: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属阳历的一种,又称格里高利历)。后来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夏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春节

熬年守岁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寿星图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一)

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会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春节的来历(二)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节的来历(三)

在福建省民间,流传着过年的美妙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活似两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却说那时候,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个叫阿水,他俩是好伙伴,胆子都很大,常常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家里的人对他俩说:“孩子,山上有年,去不得呀!”

“不怕!”阿山和阿水有心计,说:“我们背上弓和箭,年要是来了,就爬到树上射死它!”

话虽这么说,他俩上山几次,幸喜都没有碰到年。转眼到了腊月三十日,天色黄昏。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回家。真怪,牛儿惊慌得哞哞叫,挤成一团。这是咋回事呢?

“呔,快走!”阿山和阿水挥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几下。忽然听到“嘎哇”地一声怪叫,一只怪物吓得朝村前路上跑去。

阿山道:“阿水,你看,是一只年跑了!”

“真怪,年是凶兽,怎么看到我们反而害怕得逃走了。”阿水觉得挺奇怪。

“嗯,”阿山果断地说,“我们追过去看看。”

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哦,是哩!”阿山猛悟过来,“原来年害怕牛鞭声!”

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

那边也有一个村子。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他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

乡亲们听了,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往回跑了。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春节的来历(四)

在河北省邯郸一带民间,流传着关于过春节的神话故事。

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过春节贴对联,横联往往写着“行夏之时”四个字。中国的农历,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又叫夏历。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 “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的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了。

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于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

文章录入:zhengyilliang 责任编辑:zhengyilliang

--------------------------------------------------------------------------------------------------

http://enjoy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13/345/class011300006/hwz1084549htm

春节的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秦叔宝和尉迟恭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桃符的传说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古代的贺年卡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翁虹(Yvonne Yung Hung 或 Ewong)是香港著名女艺人,出生于香港,13岁独自来到北京,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舞蹈系。但是后来因为腰肌过度劳损不得不放弃跳舞,转行进入演艺圈。在1989年参选亚洲**,并且获得冠军。出道后立即受到亚洲电视力捧,接拍大量电视剧,如《还看今朝》、《最佳才子》、《庙街豪情》、《上海一九四九》、《仙鹤神针》等,一时颇受欢迎。

  中文名: 翁虹

  外文名: Ewong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968年9月17日

  职业: 演员

  毕业院校: 香港演艺学院舞蹈系

  经纪公司: 亿面传媒

  代表作品: 绣娘兰馨,春光灿烂猪八戒,状王宋世杰

  主要成就: 1989年亚洲**冠军

  身高: 170cm

  体重: 49kg

  丈夫: 刘伦浩

  女儿: 刘莳

  翁虹(19张)翁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均于清华大学工作,后全家移居香港,是家中唯一一位在香港出生的孩子。父母从小对其管教严厉,曾一度让她怀疑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13岁青春叛逆期,她做出了让家人震惊的举动——离家出走!过后倔强叛逆的她和家里人谈判,要独自一人去学跳舞,可是母亲却不相信她能吃这份苦,在母女俩的僵持下,母亲提出要她证明自己能吃学舞的苦,倔强的翁虹毅然决定去当年非常落后的内蒙古包头市投靠亲戚,独自一个人在那边熬了半年,母亲终于拗不过她,答应她到北京学舞。 14岁她在北京找到了人生第一个目标,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她发誓三个月内要做到一定的柔软度,晚上把脚吊起来或者像青蛙蛤蟆一样趴着睡觉,只是为了让身体筋骨时刻得到伸展;她把自己每天三餐的量全部减大半,短短地两个月,成功从65公斤减到47公斤。北京求学的日子,一个人游击式地辗转于中央芭蕾舞团、东方歌舞团、北京舞蹈学校学习,为的只是一圆舞蹈家的梦。由于先天扁平足让她的芭蕾之梦变得遥不可及,她只能转学中国舞。由于只是游击式地学习,加上母亲的身体也开始每况愈下,母亲和姐姐亲自到北京游说她到离香港最近的广州舞蹈学校(现广舞院)系统学习,终于母女关系破冰。 在她17岁的时候趁着放暑假回香港时,母亲苦口婆心坚持要她留在身边并再次游说她,进入刚开办的香港演艺学院舞蹈系继续深造。当时有数千人报考,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最后留下十五名学生,翁虹便是其中的一位。 每天超负荷的练习,身上已经积累了各种伤痛,求好心切,终于因为长期训练过度引发腰肌劳损,与舞蹈家的理想失之交臂,突然失去了方向,人生中的第一打击,把奋斗了五年的梦敲碎了。那时候她做影视及平面的模特,也会教跳舞,到处走穴,因为不稳定没有自主权,更缺乏安全感,所以她与另一名同学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以舞蹈编排为主的广告制作公司,那时她才19岁。 由于其深厚的舞蹈功底,加上精致的五官,后被广告公司发现力荐其参加选美,因为妈妈很喜欢看亚视的节目,便报名参加了1989年亚洲**的比赛,凭着其舞台的表演天赋、独特的气质和超强的反应能力,获得当年的亚姐冠军,至此便进入娱乐圈。 翁虹从小喜欢学习舞蹈,有很深的艺术和表演功底;超强的记忆力,造就了她过人的语言能力,她能流利地说粤语、英语和日语。人生角色的变化,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脊椎重创,人生几乎绝望,重新站起来后的她,更懂得感恩,并积极投身各种公益活动。

  作为演员 玉女到实力的蜕变

  翁虹曾是九十年代窜红速度最快的亚姐,1989年夺得亚姐冠军,第二年便与香港著名的全方位艺人沈殿霞(已故)演母女,合拍电视剧《富贵冤家》,红极一时,家喻户晓。在香港翁虹以靓丽甜美的玉女形象为自己的演艺事业打开了一片天地,先后与沈殿霞、刘德华、米雪等大牌明星合作,并获得一致好评。代表作:《庙街豪情》、《与龙共舞》、《仙鹤神针》等,其中《仙鹤神针》奠定了其古装美人的地位。她宜古宜今的形象让他迅速成为公司力棒对象更一跃成为当家花旦! 为寻求演艺事业的更大发展,翁虹更毅然独自到台湾发展。在当时的台湾像翁虹这种拥有精致五官,极具东方美的女演员很少,翁虹自然成了当时古装剧的御用女演员。在台湾她曾经一年拍了11部**,而当时整个台湾市场一年也只不过出产22部**而已,“拼命三娘”的称号也由此在台湾演艺界和媒体界传开,她曾被台湾媒体誉为转型最成功的香港女演员。其影视代表作:《天师钟馗之毒夫记》、《浪子大钦差之公主万岁》、《女巡按》《达摩》等,都是红极一时的古装电视剧。 当时的翁虹已经是九十年代,红遍港台、内地及东南亚,大多数人都被她俏丽的古装扮相所吸引,但作为演员都想让自己的戏路变得更宽,随着内地影视业的发展,翁虹进军内地。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与历炼,在演技上已经收放自如,对于各种角色都能轻松驾驭,开始尝试不同的角色。《京都神探》中的受气小媳妇,逆来顺受惹人怜;《女巡按》中的孟如忆,既感性却又喜感十足;《达摩》中的飞天,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为爱牺牲;《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猫妖和妙妙,家喻户晓,成为经典;《刺客列传》中的三千代,冷漠无情,心狠手辣;《都市俏辣妹》中满怀抱负,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艾天红;电视版《康定情歌》的贵族**知书达理、自主个性的雍西;**版的《康定情歌》里画着高原红的藏族干部;《梦路》里穿军装的解放军妈妈;《传说》中的国民党女军官;《一不小心爱上你》挑战二十几岁大龄孩子的妈妈等等,成功地从偶像花瓶到体验型演员转型为实力派演员。

  作为歌手 为公益放声高歌

  翁虹在台湾发展时曾被邓丽君的日本经纪公司看中,送往日本发展希望将其培养成邓丽君第二,并由《我只在乎你》的作曲三木先生和他的徒弟一起为其制作了两首日文歌曲。其间同时在台湾发行了三张个人专辑《变了模样》、《爱太伤》、《我敢》,反响强烈,人气飚升。被誉为当年台湾的酒井法子! 深爱演戏的翁虹全身心投入到了影视表演上,一度放弃了歌手的身份,直到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的人们,也震痛了翁虹的心,她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些灾区的人们,除了物质上的支持,心理上精神上的安慰或许是他们最需要的。翁虹重新走进录音棚,为受灾人们特别是那些因灾难失去父母的孩子们送去《天使的微笑》,鼓励他们要坚强,不要放弃。她唱着《天使的微笑》五次入川,抚慰着灾区的小朋友的幼小心灵。 此后,翁虹经常在各大慈善公益活动唱起《天使的微笑》,她自己也笑称:“天使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最温柔的笑,希望通过她的歌声让更多有善心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美容达人 传递健康生活

  翁虹入行二十年,已为人妻,为人母,但任何时候的出现都是时尚高贵,由于保养得当,辣妈的形象深入人心。她将她多年的保养心得写成书,告诉更多希望爱美的女性,分别出版了《时尚虹颜》、《虹孕美人》及法式素食食谱。她是个讲求健康生活的人,除了告知大家一些虹式美容护肤方法等,更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有了健康的身体,加上得当的保养,自然就美丽无敌了。

  选美出道,迅速成名 1989~1993年 香港

  1989年参加亚洲**的比赛并夺得亚姐的桂冠,以此进入娱乐圈,与亚洲电视台签约并成为旗下艺员,迅速走红香港。外人眼中光鲜亮丽的亚姐,影视明星背后却是付出的辛酸,过着非一般的生活,翁虹几乎每天都是在剧组的车里或沙发上睡觉,很少回家,曾为了赶戏七天七夜没合眼,有次在公厕边拍戏,因为实在太累,直接就在公厕边睡着了,甚至同一时间拍一部**,两部电视剧。 即使成名很快,有着亚姐的光环,演戏之路一开始也并不平坦。舞蹈出身的翁虹初站在镜头前,常因为肢体动作太多,舞蹈痕迹太重反显做作而被怀疑是否能演戏。那段时间一向自信的翁虹也开始迷茫了,甚至想打退堂鼓;她倔强地告诉自己,不能认输。她买了很多影视作品和书来看,来丰富自己的表演。初出毛庐的她,有幸与香港影坛的前辈们米雪、沈殿霞等搭戏,与她们一起工作,她们的职业道德、操守及演技都深深地影响着翁虹未来的待人处事及演艺道路。 1990年刚出道不久的翁虹出演了以当时香港的移民潮为背景的一部60集情境喜剧《富贵冤家》,剧中翁虹与香港著名多栖女艺人沈殿霞搭档出演一对母女,她在剧中青春靓丽活泼,在电视剧播出后,很多人都被剧中那个俏丽清纯的女儿大霜所吸引,该剧也奠定了翁虹玉女的形象。 1991年翁虹与江华、米雪这些外型和演技都很优秀的演员,演出的《庙街豪情》。该剧在九十年代深受当时年轻人的喜爱,还形成了不少庙街迷。 1992年翁虹与米雪、邓浩光、尹天照搭档拍摄古装连续剧《仙鹤神针》,掀起了当时古装剧的风潮。翁虹凭借着其宜古宜今、娇俏美丽、极具东方古典韵味的扮相,奠定了其古装最佳女主角的地位。 翁虹靠着自己的努力与拼劲迅速成为香港影坛炙手可热的玉女明星,三年里翁虹片约不断,一共拍了15部电视剧,10部**。 作为专业演员,翁虹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尝试,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发展,接拍一些在当时属于比较出位的角色,虽然只是5部,但由于当时**公司与亚视的宣传导向有误,反而使观众忽略了翁虹的初衷与努力,影响对其的评价。

  广告爆红,拼命三娘 1994~2001年 台湾

  翁虹是个不断追求进步的演员,只要还有一丝进步的空间,她都会全力以赴尽力做到完美 ,为了接触不同的表演理念,一个人到台湾寻求发展。在台湾她必须从零开始,这一切反而让她更加拼命地工作,用最快的速度融入台湾,将自己事业的版图延伸到台湾,“拼命三娘”的称号便传遍了整个台湾演艺圈。 初到台湾的翁虹不会说一句闽南语,为了上综艺节目能出效果,现学现卖,凭借其超强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现场SHOW闽南语顺口溜,更用闽南语录完整个一期节目,超强的语言能力,镇住了在场的所有台湾工作人员及观众。 为了能全方面的发展自己的事业,不是专业歌手的翁虹,寻找每一个工作间隙去苦练唱歌,经常因在录音错过吃饭时间而饿到晕。 除了辗转于各剧组,没白天黑夜的拍戏,还经常会参加一些慰问演出,曾经三天去了三个外岛,风浪颠簸,途中吐了八次,到了现场仍然要用最好的状态为当地观众表演。 1994年翁虹一人分饰多角,以不同的形象出演台湾药酒广告,广告一经播出,引起全台湾热议和高度关注,翁虹一夜之间人尽皆知,家喻户晓,人气飙升。 终于靠着自己的努力,红遍台湾,翁虹让更多人认识了她,可她的努力与拼命还在,脚步走得更快,仅97年一年时间,在整个台湾市场一年也只不过出产22部**情况下,她拍了11部**、2部电视剧,出了一张专辑,两本书(漫画《女主角》和法式健康素食食谱)台湾媒体甚至认为她是在台湾曝光率最高的香港女演员,也同时是转型最成功的女演员!

  贵人发掘,打造邓丽君第二 1997~2001年日本

  97年翁虹应一本台湾与日本的杂志邀约,赴日本拍摄封面写真,杂志刊出后,被邓丽君的日本经纪公司发现,同年,踏足日本进行培训和发展。初到日本的翁虹,完全不懂日语,她硬是靠着一股倔劲,用英文、粤语和普通话标日文发音,录了两首由《我只在乎你》的作曲三木先生和他的徒弟一起为其制作的日文歌曲。 即使从小爱看日剧,对日本并不陌生,但毕竟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翁虹居然乐观地把自己当作留学生过起了游学生活,她用了两个半月时间就可以用流利的日语应付日常生活中的需求。 当时经纪公司看到翁虹青春俏丽的外型和有特色的嗓音,想把她培养成邓丽君第二。短短几年时间,她靠着一股拼劲,把自己的事业板图从香港扩大到台湾,也希望延续到日本。那段时间,她在日本积极地培训、学习,同时还要兼顾台湾和香港的市场,她曾一天分别换乘海陆空各交通工具来赶通告演出,常常累得自己不知道外面的天空是哪个城市的。 再拼命,再不知疲倦的人也有底线,终因日本经纪公司的合约太过于苛刻,觉得极不人性化,几经考虑,翁虹毅然放弃了日本市场重回到台湾及香港发展。

  脊椎受伤,差点瘫痪 2001年 坚强重回舞台

  一路走来,因为用心、努力、拼尽全力,似乎翁虹的演艺之路并没有受到太大挫折,但01年拍戏时的一次车祸却差点毁了她的一生。 受伤初期,她并没意识到自己伤得有多重,作为女主角,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影响整部剧的拍摄进度,拍摄时都是由两个副导演扶着下半身,只拍上半身。但毕竟是脊椎受重创,最后已经严重到不能动了,她才在剧组找到人接替后安心回医院。 无法动弹的翁虹躺在床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只知道疼,每天看着天花板流眼泪,也许下半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整个人就像被掏空了似的,开始变得脾气暴躁,甚至把特地从香港飞到台湾来照顾自己的姐姐给骂哭了。 某台湾媒体当时用“翁虹胸部以下已经瘫痪”这样一个怂动的标题来报道她的伤势,这让曾经的一名舞者更想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人根本接受不了。翁虹不是一个轻易会认输的人,她尝试自己翻身,对正常人来说再容易不过的事,她要花十五分钟,疼得出了一身冷汗,经常翻着翻着就掉地上,摔得生疼。不能动的她,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要上厕所只能趴在床边等别人来帮忙,向来好强的她都是自己拖着不能动的下半身爬到厕所,正常人两三步就走到的厕所,她要爬45分钟,身上的疼就像千万只蚂蚁在咬似的,爬过的地上全都是她剧烈疼痛时流的冷汗。这样挣扎了两个月,家人把她从台湾接回了香港。 到达香港医院后的检查结果是,翁虹的腰椎已经退化成老年人的腰椎状态,腰椎间盘已经磨没了,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复健。她开始学着每天享受疼痛,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她忍着剧痛,每起来一次就喊一个喜欢的或讨厌的人名字来激励自己,每一次挺身就像用刀把伤口刮开,被虫子咬被电击一样,每天要忍受这样的疼痛在一百次以上。这种疼痛的感觉她必须牢牢记住,医生要通过她的讲述来为她制定复健计划。一位歌手前辈在探望她的时候送了她一双高跟鞋,漂亮的高跟鞋或许永远只能看看。她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能穿上它重回舞台,她把鞋挂在自己一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每挺身一次,看它一眼。三个月的复健,翁虹靠着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力,已经可以挺身看到天花板,她终于流下欣慰和开心的眼泪。 当时在日本她认识了一位行医的台湾医生,她便飞到日本继续治疗,当时她的两条腿长短得非常厉害,只有靠每天的针灸、推拿来恢复,一天55根银针往身上扎。她每天给自己涂不同颜色的指甲油来搭配不同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诊所治疗。当时无论是诊所的医生、护士还是其他的病人都被她的坚强与乐观给感动。三个月的日本治疗,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被认定为可能就此瘫痪的她已经可以甩开拐仗像正常一样短时间走路。 日本的治疗结束后,她还是回到香港继续复健,在母亲和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下,翁虹的复健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她能重回舞台。 现在翁虹只要想到这段经历仍然会忍不住流眼泪,即使旁人会被感动,但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痛苦与艰辛。痛苦过后,这样的一朵倔强之花却更显风姿绰约。

  开拓戏路,尽显实力 1998~至今 内地创高峰

  随着97年香港回归祖国,翁虹算是首批回内地拍戏的香港演员,她的适应能力超强,很快克服了港台演员的不适,全身心地投入演艺事业。 1998年翁虹参演了当时在内地很红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突破形象,首次扮演猫妖一角。翁虹凭借其娇俏美丽的古装扮相和深厚的表演功底,将剧中猫妖的角色演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中国十几亿的人记住了这个美丽可爱的姑娘,她所扮演的猫妖也成了一个经典,即使后来再有其他演员尝试这个角色,也没有能超越她的表演。 在内地拍戏的翁虹似乎她的拼劲与努力并没有因为曾经脊椎受重创而有所保留,她把“拼命三娘”的名号带到了内地的影视圈。 2003年由于同时在拍TVB的《大唐双龙》和内地电视剧《康定情歌》,她从四川的川藏地区赶戏到浙江新昌和永康,翻过三座山,在路上颠簸15个小时以上。每个月至少有两次这样的赶戏行程,这样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之久。而《大唐双龙》需要大量的武打动作戏,《康定情歌》需要骑马,对于一个曾经脊椎受过重创,大病初愈的演员身体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004年在云南丽江拍的《南北酒王》中饰演侠女谭枫,剧中有大量的武打动作戏,更由于云南特殊的气候,除了要把戏中角色演绎到位还要忍受云南一天四个季节的变化。 2006年《大敦煌》,一部在沙漠里取景拍摄的传奇故事,同样苦煞了剧中的所有演员,在香港出生长大的翁虹,从来没有经历过风沙,经常拍完戏整个脸包括鼻子里都是黑黑的沙子,但再恶劣的环境都影响不了她,她依然认真投入角色。 2010年《康定情歌》在青藏的高原拍摄,翁虹除了首次扮演藏族干部,画上特有高原红,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角色定位,开始回归平民的角色外,还要忍受那边海拔的高原反应,眩晕、缺氧、食欲不振等等一系列身体不适,除此高原没有酒店,只能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一向对表演严谨的翁虹,反而这样的安排却让她更快地适应高原气候,随时随地观察当地人们的生活与状态,使她扮演的曲珍主任更加生动真实。 随着经历与人生的变化,翁虹的表演也日渐成熟与多元化,她开始尝试各种新角色的突破来拓宽自己的戏路,打破常人认为选美出来的女孩子只是花瓶的观念,不再只是让人看到她的美丽,而更多的是她沉淀后的演技。

  2008年,翁虹接拍的《孙子大战》以一身武士装出镜,演绎一位柔弱却要复仇的王妃,剧中翁虹的表演刚柔并济,角色感情更为复杂,但却拿捏到位。 2009年,翁虹陆续开始走家庭伦理剧路线,接拍了《我的丑爹》,与著名实力派演员严顺开老师合作上演了“子嫌父丑、父为子纲”的感人故事。由于生活中的翁虹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这些身份与经历丰富了她对剧中人物感情的理解与把握,剧中大量感情戏演得极其到位,催泪能力可见一般。电视剧播出后,翁虹也成了新好媳妇的代表。 2010年,曾经受过严重腰伤差点瘫痪的翁虹,对坐轮椅有特别的理解,零片酬义务参演由残联组织全程参与拍摄制作的残疾人运动主题**《交锋》。除此之外,翁虹也希望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呼吁大家关心残疾人,当然也想鼓励他们要身残志坚。 2010年,一部延续蜗居余温,家庭伦理戏《微风吹乱的爱情》中,翁虹饰演了一位彪悍的老婆,平日里温文而雅的翁虹没了,而是吵架、打架样样来的市井小市民的形象,让剧中老公极其害怕,表演极具爆发力。 2010年,由湖南卫视及芒果影业投拍的《一不小心爱上你》,剧中汇集了韩国与中国的新生代偶像明星,而剧中的翁虹本应该美美地上演一段爱情故事,却破天荒地成了一对大龄孩子的母亲,虽然已为人母,但要扮演二十多岁孩子的妈妈对于一直保养得当的翁虹来说也并不容易,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对身材要求很高的她开始积极增肥,无论是心理、气质、言行上都要做很大的调整,好在翁虹有做母亲的经历且表演感性细腻。该剧杀青时,导演给翁虹发的短信称其完美的演出。该剧未播先红,翁虹的表演值得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95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