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城镇的人物

欢城镇的人物,第1张

宋光居,男,汉族(1914-1945)中共党员,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蒋慈庄村人,1938年加入鲁南地区抗日游击队,后编入八路军队伍,隶属于滨海大队,1945年滨海区抗日战争前线牺牲,被授予抗日烈士称号。

朱广平(1930~1951) 欢城镇周村人,高小文化程度。1944年秋参加鲁南军区特务团,历任副班长、班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1年壮烈牺牲,荣立一等功。

王 林(1919~1968) 原名王厚义,欢城镇周村人。1938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1939年6月至1945年2月,先后任青救会主任、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等职。 1949年1月,参加南下大队,历任江西省景德镇市总工会文教部长,贵阳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总工会主席兼党组书记等职。1958年,任贵阳市工交部长,1964年任贵阳市经委副主任、 主任。“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1968年8月17日含冤逝世。

朱冷冰(1921~1970) 原名朱思鲁,欢城镇周村人。1937年考入公费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5月加入中国***。 历任村支部书记,沛滕边二区区分委委员、书记,湖西区党委党校支部书记,金济鱼办事处政治队长,沛县区委书记,单县中心县委 (即地委) 组织部干事、宣传科长、农会主任、县委组织科长、县委委员。1946年任地委组织干事。1947年任曲阜区委书记。1949年5月任淤潜县委常委、民运部长、宣传部长。1954年任建德地委书记。1956年任浙江省委副书记。1970年病故。

郝增荫(1897~1972) 字新航,欢城镇房庄村人。192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任教。1924年开始行医,1938年以行医为名做地下联络工作。1948年为临城县参议员。1949年被选为临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席。1956年被选为滕县政协副主席兼卫生局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离职回家行医,1971年恢复工作。1972年12月8日病故。

朱嘉(1896~1973) 原名朱广太,字记享,欢城镇周村人,高中文化。1920年至1929年, 先后在沛县中学、滕县师范任教。1929年在沛县政府任科员。1935年任夏镇小学校长。 1938年冬参加革命。1939年5月加入中国***。1940年至1946年先后任丰县政府二科科长、沛县政府二科科长、秘书长。1947年任冀鲁豫区党委工作团组织委员。1949年至1952年历任平原省省委管理科副科长、省委工、青、妇秘书处主任、党支部书记及省妇联秘书长等职务。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任新乡市国营油毡锯材厂厂长、书记。

郝子香(1900~1974) 原名郝增藩,欢城镇房庄村人。1919年至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学习, 毕业后回沛县当教员。1938年5月加入中国***,初任欢城区委委员兼本村支部书记, 后任区委书记。1939年被选为沛滕边二区区长。1941年至1950年在金融系统工作。1951年任川南行署合作指导处副处长。1952年8月任西南合作局生产处副处长。 1954年2月,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一般督导处处长。1958年因病离休,定居河北保定。1959年任保定市政协常委。

房苏民(1901~1980) 原名房继寅,号亚痴,欢城镇界牌口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 1944年任沛县公安局局长。1946年任冀鲁豫行署公安处机要秘书。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内勤科长。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内勤副科长。是年12月,转徐州铁路公安处任保卫科长。1952年任徐州铁路分处处长。1953年任徐州铁路分局副局长。1955年任济南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长。1958年任徐州铁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59年任中共蚌埠铁路局委员会监委书记。1968年任济南铁路分局委员会监委书记。1970年离休。

马心田(1922~1986) 欢城镇界牌口村人,中共党员。1944年起任村支部书记,滕县城头区委组织干事,渤海行署支前司令部工作队小组长,中原支队二大队三中队小组长兼行政组长,宜南县平原区农会主席,伊州县江右区委书记。建国后去海南省委党校学习,结业后,任陕州地委土改委员会检查组组长,灵宝县镇区委书记,灵宝县县委委员。1954年到河南第一干部文化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河南省委书记处秘书、监委会监察员,汝阳报社总编辑,汝阳县内埠区委书记,汝阳县监委书记、县委常委,洛宁县法院院长,三门峡市委办事组组长、市委常委、顾问等职。

郝铁民(1921~1990) 原名郝允庆,欢城镇房庄村人。1935年考入沛县中学。1937年9月到徐州参加抗日学生军团。1938年任沛滕边区青救会主任,是年加入中国***。历任区委书记、县宣传部长、县公安局长、县委副书记。1948年任保定市公安局预审科长。 1950年任保定市政研室主任。1954年5月任共青团保定市委副书记。1955年5月任保定市委常委、副市长。1958年3月任保定市委副书记、市长。1960年被错定为“阶级异己分子”,失去领导职务,1979年5月平反后恢复职务。1984年离职休养。

於文允(1924~1992) 欢城镇於村人,中共党员。1945年在苏北如阜县潘井镇起义入伍, 历任副班长、副排长、排长、管理处干事、政治指导员助理员。1959年3月,在沈阳高级炮校政治队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三十八军一一四师炮兵三九四团榴弹炮营任政治教导员,一一四师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73年任保定地区“五七”干校党委书记。1986年离职休养。

郭云龙。

根据查询周村火烧相关资料显示,周村烧饼是中国山东淄博的一种传统小吃,因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而得名,是山东省着名汉族美食之一。周村烧饼制作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传为一位叫郭云龙的先生在一种马蹄形厚烧饼基础上创制而成。

主演:张丰毅吴军范志博王柠唐磊

集数:34集

导演:唐敬睿

状态:34集全

编剧:陈杰

年份:2010

地区:内地

首播时间:2010-04-16

首播平台:CCTV-1

类型:商战剧情

剧情介绍

电视剧《旱码头》是由唐敬睿执导,陈杰编剧,张丰毅、吴军、范志博、王柠等演员主演的一部商战剧。旱码头剧情以周村百年商埠为背景,以清朝末年周村举人杨瑞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民族资本的创业史。

清末周村,德和永货栈杨掌柜早年丧妻,膝下只有一子瑞清,十六岁便中举人,却因不满满清政府,拒绝再参加科考,偷偷与老鸨之女桂花相恋,并接受西洋传教士克利尔的科学和民主启蒙。周村官宦王家打着奉旨专营的旗号对丝绸行业施行垄断。瑞清趁父外出,与经营蚕茧的商人老刘破规收茧。

王家之子新成为了报复杨瑞清,纵火烧了杨家机房,使杨家彻底破产,杨掌柜承受不住打击,病发去世。瑞清远走上海,偶然认识了夏先生,并做了克利尔的弟弟小克利尔的助手,展露出非凡的商业才能,夏先生的女儿稚琴也对瑞清产生了爱慕之心。瑞清寄信和钱回周村给伙计四胜,要他转给桂花。此时,桂花却已在母亲的逼迫下嫁给了爆仗刘。瑞清闻讯伤心欲绝

十年之后,周村开埠。瑞清与稚琴也已经结为夫妻。瑞清准备回周村开办工厂,大干一番。瑞清回周村办厂的事情遭到了王新成与其表哥茶商崔广兴的联合抵制。瑞清频出奇招,让王新成高价买了无用的土地,并从南京请来金陵十二钗,引进了国外的土耳其浴,顶了王家青楼和澡堂子两档赚钱的生意。为了报复杨瑞清,王新成与瑞清助手杨立俊在赌场上一决雌雄,立俊以西洋算术中的概率原理为基础,让王新成在赌场上倾家荡产,但是瑞清不与王新成计较,又把王新成在赌场上输掉的王家家产全部还给了王家。

旱码头剧照

王新成被瑞清征服,但是崔广兴却要和瑞清争斗到底,结果在书寓争夺战、茶叶价格战上被瑞清击败,伤了元气。新知县到来,结果却是个贪官,纵容侄子为非作歹,瑞清联合商界朋友抓住胡知县抽大烟以及纵容侄子伤人的把柄,把胡知县赶出了周村。

胡知县走了,又来了个马知县,此人贪婪狡诈,让自家四哥马老四来周村修路,借此敛财,不过瑞清让人故意揭了他的老底,没能在修路上面盘剥百姓。为了敛财,马知县跟崔广兴串通,提出要买山陕书寓外带金陵十二钗,瑞清为让马知县盖县衙印章,尽快募股建起瓷厂,无奈答应。虽然崔广兴买去了书寓和金陵十二钗,但是瑞清却引进**,将周村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崔广兴的书寓彻底破产。

马知县让瑞清帮忙开起丝绸厂,但是随着对生产和销售的熟悉,马知县过河拆桥,不仅截留了瑞清个人工厂所需蚕丝,而且要把瑞清和几个股东全都清除出工厂。瑞清与孟掌柜唱了出双簧,让马知县以一比四的高价收走了四人的股份。

马知县的丝绸得到了小克利尔的认可,即将付款,小克利尔却提出要杨瑞清的品牌授权书。这让崔广兴和马老四傻了眼。崔广兴回周村,苦苦哀求总算把授权书讨到了手,谁知回到上海,才知是瑞清让妻子用英文写的告诫信。货物堆积在上海仓库,费用很高,在马知县请求下,瑞清四人再次入股,并且还阻止了马知县欲清出崔广兴的举动,广兴感佩万分。

清帝逊位。马知县变成县长。瑞清将缫丝厂卖给了马老四,并劝大家早作打算。瑞蚨祥孟掌柜不听规劝执意买去了电厂。督军命马知县急筹八十万现款,赵师爷出招,让马县长手下的兵痞抢了大德通银号,并把罪名安给土匪柳子帮。马县长诸多工厂拖欠电费,并使出百般无赖手段,最终气得孟掌柜吐血,远走北京。瑞清帮马县长平价收购了瓷厂股份,并导演了一出竞标的双簧戏,让马县长以高价买去了新成的丝绸厂。

马县长买通案件督办刘营长,在其指使下,派兵剿匪,实际上只是随便杀几个要饭的百姓,冒充柳子帮香磨李交差。马老四手下在书寓捣乱,打了桂花,致使其心脏病发作,险些送命。瑞清无奈,让马县长收去了书寓。此时,新成和广兴也在瑞清帮助下,退避青岛继续经商。

时局混乱。赵师爷坏主意出尽,终于死在香磨李手中,香磨李还同时炸了县衙,使得马知县心惊胆颤。瑞清欲抽身退回上海。他佯装帮马县长出货,实际是想扣下货款对其惩戒。谁知没待下手,马县长罪行全部败露,被藉没了全部家产。瑞清带着一家洒泪离开了周村这个生养他的故乡,离开了这个繁荣了近二百年而今却变得衰败的旱码头。

《大染坊》正是根据中国民族企业家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其中名噪一时的中国染料厂老板陈介夫身上就曾发生过许多与陈寿亭经历极为相似的故事。

陈寿亭,绰号叫陈六子,是电视剧《大染坊》里的人物,由演员侯勇饰演。现实中原型为作者陈杰的爷爷陈立亭(作者及作者弟弟证实),其创办的染坊是济南第一染织厂的前身。

电视剧中的陈寿亭自幼是孤儿,凭借自己勤奋肯干学习了一身染布本领,青年时跟合伙人卢家驹去青岛创业,之后又去济南开染厂,在发展染布事业中体现了其出众的商业天才和爱国情怀。

影片评价

《大染坊》讲述的是民族工业的奋斗史,在主题上更发人深省,它昭示了这样一个不容辩驳的真理,即“国不富则民不强”。而剧中的语言幽默、简洁,人物对话机智隽永,时而贴紧人物性格与情节线索,时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层出迭见。

尤其陈寿亭语言犀利诙谐,言简意赅,擅长比拟讽喻,对北方民间俗语和谚语的灵活运用,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也是该剧的一大特色。

远处,两辆自行车飞驰而来,原来是孔淑贞和李克明从洪洞县小型水电站学习归来,续集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大队派孔淑贞和李克明去学习,本是要他们回来领导修电站。老社长和刘会计正在计算劳力,全年尚缺3600个工。如今见孔淑贞和李克明回来,立刻抓他们下地劳动,不同意修电站。但是副大队长高占武的意见恰恰相反,他认为正是因为缺少劳力才要修电站,两人意见相持不下,于是他们回到公社找党委书记“告状”。途中恰好遇见了赵书记,他不说谁对谁错,而是同他们来到村里听取群众的反映,社员们纷纷要求办电站。老社长听见群众的呼声,自知理屈,只得点头同意。水力发电站的工程立刻动工了。李克明白告奋勇地设计水电站的图样。

经过一夜的苦战,图样完成了。大家一看,无不称赞。心直口快的冯巧英说图样太阔气,不符合需要。李克明一听就火了,两人话不投机,便争吵起来,幸亏高占武和曹茂林走来,鼓励了李克明,说服了冯巧英。两人心服口服,敬佩高占武的见解,李克明决心重新设计。冯巧英并不是孔家庄的姑娘,她是别村派来学习的。这件事本来与她关系不大,而且又是与李克明初次相见,可是她的性格就是这样,有意见就提,因此这次争吵,不仅没有妨碍他们的同志关系,而且成了他们爱情的开始……“你知道电这玩艺儿一斤能称几个”这是刘会计问孔阴阳的话。孔阴阳张口结舌半天,回答不出:“是啊,‘电’这玩艺儿到底是股气还是股油咱也闹不清。”他们对于“电”确实是一窍不通。全村只有孔淑贞和李克明刚学成回来,就是这些年轻人要建起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对于思想保守的人来说,这确实是异想天开。然而,这些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们在赵书记的支持下,成立了电气化训练班,高占武担任训练班主任,孔淑贞和李克明担当教员,全村掀起了学“电”的高潮。他们晚间上课学,休息时学,走在路上学,句句话不离“电”,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就连孔阴阳也是那么积极。胖大嫂叫他赶着毛驴车去拉菜,孔阴阳躺在车上看着“用电常识”的书,二狗和小亮把他的车赶回原路,他也不知道。胖大嫂出来见状,又好气又好笑。周村请求支援一个技术员,高占武决定派技术比较高的孔淑贞去,引起大家反对。孔淑贞也想不通,担心去支援别人,自己完不成任务,与高占武吵起来。但是回到家里,孔淑贞认识到思想不对头。第二天早晨当高占武去找她时,孔淑贞却早已动身到周村去了。水电站试车失败,发电室被水淹没了。老社长又有了借口,反对继续再试,把失败的责任归于高占武把孔淑贞派去支援周村。但是曹茂林和李克明终于找出了失败原因,原来是自制的水轮机在旋桨和倒水叶的角度计算上出了差错。老社长只好答应继续再试。

水电站建成了,试车成功,全村装上了电灯。高占武和曹茂林本来约定在水电站建成后一起办婚事。可是高占武突然接到孔淑贞从周村寄来的一封退婚信。这时李克明也被老社长派去支援周村。村里年轻人都以为是李克明搞的鬼。李克明从周村回来,大家便把他扭住不放,质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把李克明弄得莫名其妙,幸好曹茂林赶到,仔细一问,才知道李克明的对象是冯巧英。闹出了一场误会。原来孔淑贞自从去周村支援之后,工作非常积极,但在一次工地劳动中腿被砸伤,情况非常严重,被送进医院。老社长前来看她,回村后没有把情况告诉占武,随即又派李克明前去支援周村。孔淑贞怕连累占武,便写了退婚信。占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跑到医院去看孔淑贞,解除了误会。不久,孔淑贞伤愈回村。秋天到了,孔家庄大队获得了大丰收。水电站的建成,使村里实现了电气化,不仅解决了缺少劳力的困难,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

陈立亭。

陈寿亭,又叫陈六子,现实中原型为作者陈杰的爷爷陈立亭(作者及作者弟弟证实),其创办的染坊是济南第一染织厂的前身。

陈寿亭来自民间最底层,幼时乞讨,无父无母,吃的是百家饭,穿的是百家衣。正是这样一个没经过诗书熏陶的"小人物",日后成为了名震大江南北的印染界奇才。

扩展资料:

在《大染坊》中,陈寿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形象代言者,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发掘与充分肯定。

他的血液里融入了传统文化的亲情伦理观、处世理念以及人生哲学。他身上浓郁的仁、义、礼、智、信、孝气息,集中了对传统美德的个性化弘扬,讴歌了隐忍、顽强、勇敢等高贵品质。

强调人的经济素质和道德素质相结合的行为准则,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也必将发挥现实作用。

这个人物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胆识、胸襟和气魄与当代社会所提倡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发展的眼光相一致,对现实社会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他身上所蕴涵的人性光芒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

——陈寿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96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